民國頭號剩女呂碧城:把單身生活過到極致的她爲何留下特殊遺命?

民國史上,終身不嫁的女子有很多。而她們不婚的背後原因,無外乎“為錯過的男子守身”、“寧缺毋濫”或者“嫁不出去”等幾個原因。相比之下,呂碧城也是終身不嫁,但她不嫁的背後原因卻都與她們不同。直到今天,呂碧城終身不嫁的背後真相,依舊是一個巨大的謎團,或許,它也將永遠是個謎。

呂碧城是民國史上最著名的剩女,論容貌氣質,她是女作家蘇雪林眼裡的“美若天仙”。論才華,她是中國近300年唯一的女詞人,此外,她還是袁世凱的女秘書。論家境,套用某女明星的一句話就是“她自己就是豪門”......

這樣的女子,無論放在哪個年代,必然是傾慕者數眾,呂碧成也不例外。據說,當時對呂碧城表達愛慕的公子哥,那是多不勝數,就連民國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也曾為她拜倒。但她偏偏就是誰也不嫁,當人們試探性問她單身的原因時,她半真半假地調侃說:

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但年屆不惑,鬚眉皆白,也太不般配。

但縱觀呂碧城的一生後不難發現,呂碧城不婚遠不是“稱心男人”太少的原因。

民國頭號剩女呂碧城:把單身生活過到極致的她為何留下特殊遺命?

對於婚姻,這位走在時代前列的女性一直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而之所以她對婚姻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與她最初被退婚的經歷有關。

1892年,和封建時期大多女性一樣,呂碧城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汪姓鄉紳之子訂婚。如果沒有此後的變故,呂碧城的一生或許就和大多數女性沒有兩樣了:嫁做人婦、生兒育女,然後終老此生。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徹底打破了這一可能。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或許是老天欲降大任於呂碧城,13歲這年,呂碧城就嚐到了人世間最大的苦。這年,她的父親病逝後,族人以呂家沒有男丁為由,將呂家家產全部霸佔了。這還不算,為了欺負呂碧城母女,族人還唆使匪徒將母親嚴氏強行幽禁。

在100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遇到這種場景,大多數女子除了哀嚎估計沒別的招了。但呂碧城本就不是尋常女子,她自小就隱隱覺得“女人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裡”。於是,遇到險境後,呂碧城暗暗對自己說“我可以,我可以,想辦法,對想辦法!”隨後,發現以自己的力量無法對抗全族的呂碧城:想到了“外援”。

因為自幼受到父親的薰陶,呂碧城幾歲就熟讀詩書並擁有出眾的文采。於是,13歲的她決定給父親的朋友和學生寫信,她四處求人告援,其中包括時任江寧布政使、兩江總督的樊增祥。這些人收到呂碧城的信後,在深為她出眾文筆驚歎、感動的同時,也馬不停蹄地趕來支援了,很快,被囚禁的嚴氏脫險。

民國頭號剩女呂碧城:把單身生活過到極致的她為何留下特殊遺命?

然而,就在這個劫難過後,呂碧城的另一劫難就接踵而至了。就在孤兒寡母劫後門衰祚薄、連生計都困難的當口,汪家父母聽說了呂碧城救母的事情後,深感呂碧城“不是省油的燈”。汪家父母對昔日媒婆說:她小小年紀就如此狠辣,日後怎麼管教得了。於是,就因為未來夫家的“戒心”,呂碧城被退婚了!

封建社會的女子,退婚即是奇恥大辱,也正因此,封建女子被退婚後的結局無外乎:草草嫁作妾、抑鬱而終、上吊自殺等幾種。小小年紀的呂碧城被退婚後,自然也是痛苦不已。

整整幾夜,呂碧城都徹夜未眠。每晚,當夜幕吞噬整個世界的時候,呂碧城都直覺自己已經被淹沒了。她想不明白,為什麼女子永遠把控不了自己的命運。明明通過自己的努力救了母親了,轉眼,命運偏偏又給了自己一棍子。這是提醒她要她認命嗎?女人真的永遠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嗎?

情緒是魔鬼,但當你去正視魔鬼並將它當朋友交談的時候,它又會變成天使。得感謝呂碧城此前所受到的教育和讀過的書,某個晚上,當呂碧城靜坐窗前沉思的時候,在巨大的痛苦中,她突然閃出了一個讓她自己都意外的想法:我要用女性的身份,去顛覆這個世界,證明女人和男人一樣“能”!

這以後,呂碧城一直寄居在塘沽舅舅家,與舅舅一起生活。在這期間,呂碧城一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期待有一天能有一番作為。她嚮往外面的世界,她渴望和男人一樣去闖天下,甚至和男人一樣肩負起“強國”的重任。而當呂碧城把她的豪情告訴家人時,她遭到了一頓痛批,“當年你就是因為逞能被退婚的,女孩子那麼要強,怎麼嫁得出去?”“女子無才便是德”,舅舅聽完她的話,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用“婦德婦言”來壓她。在舅舅和母親眼裡,“嫁做人婦,好好過相夫教子的日子”,才是女人的真正好出路。

面對所有人的不理解,呂碧城頓感淒涼,此刻,她多麼渴望有人能理解她啊!但她知道,與其盼著人理解自己的想法,遠不如把自己的想法實踐給他們看。就在家人為她物色對象的時候,呂碧城偷偷買了一張前往天津的火車票,對,她要逃出去,她不想自己一生的命運因為婚嫁,而再次被人掌控。嫁人,在這個“女人多數時候只是生養工具”的年代,嫁得好還好說,畢竟可以不用終日看夫家臉色。若嫁得不好,非打即罵不說,還要忍受男子三妻四妾......

她呂碧城怎會讓自己落入那樣俗套的封建婚姻裡,想想,自己苦讀詩書這麼多年,難道就為了給人傳宗接代做“老媽子”嗎?答案是否定的,呂碧城隱隱感覺到,她的人生不應該如此,對,她可以過得更好!她要衝破命運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對,她還要為全天下女性做榜樣。

民國頭號剩女呂碧城:把單身生活過到極致的她為何留下特殊遺命?

逃到天津後的1903年,呂碧城才發現闖世界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簡單,雖然此時新思想已經開始影響中國,但大家對女性還是有著固有的成見,在這裡,她想要找份工作,似乎都不那麼容易。但呂碧城不是輕易服輸的人,事實證明,對於強者而言:“逆境只會讓她的生存意志更大地被激發”,而不是將她打倒。

無路可走的時候,呂碧城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再次想到了自己的“筆”。與13歲那年一樣,此時身僅分文、舉目無親的呂碧城只能如法炮製,她給當時住在《大公報》社的方太太(熟識)寫了封長信求助。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呂碧城這顆金子終因這封長信而開始發光。機緣巧合下,這封文采斐然的信被《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看見了,隨即,英斂之親自前往拜訪,問明情由後,他對呂碧城的膽識甚是讚賞,他還邀呂碧城到報館內居住,受聘為《大公報》第一名女編輯。

《大公報》就像一扇大窗子,讓呂碧城看到世界的同時,也能把她的所思所想傳達給世界。《大公報》有了呂碧城以後變得很不一樣了。她為《大公報》注入了新的生命,在報上,呂碧城反覆提倡婦女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正如她在《論提倡女學之宗旨》一文中說的,

“欲使平等自由,得與男子同趨於文明教化之途,同習有用之學,同具強毅之氣”,在她看來,男女的平權不僅解放了婦女,更重要的是“使四百兆人合為一大群,合力以爭於列強,合力保全我二萬里之疆土。”

民國頭號剩女呂碧城:把單身生活過到極致的她為何留下特殊遺命?

呂碧城作品集

呂碧城認為,要讓全天下的女性掙脫束縛為自己活,不再依附男人的關鍵:在於“學習”。眼見無數女性“在封建思想束縛下痛苦活著”的呂碧城,作為婦女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她確定:要想實現女性的真正獨立,必須“啟發民智”,極大提高女性人群的思想文化素質。很快,高瞻遠矚的呂碧城開始著手興辦女學。

呂碧城雖在封建家庭成長,但她從未被封建思想荼毒,她心裡一直堅信:任何時候,女人都可以也應該將命運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她相信,女人可以掙脫傳統束縛,為自己活著。

1904年11月17日,在多方籌劃努力下,北洋女子公學正式成立並開學,呂碧城出任總教習(教務長)。兩年後添設師範科,更名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時年23歲的呂碧城升任監督(校長)。

也就從這時開始,曾遭受退婚等奇恥大辱的呂碧城把自己活成了傳奇。人生就是如此,當你一直處在低谷的時候,曾經遭遇的屈辱就僅僅是屈辱,而當你成功的時候,你所有曾受過的屈辱,都將成為人生的閃光點。23歲再回眸曾經被婆家和男人無情拋棄的那段歲月,呂碧城雙眼溼潤,但此時的她眼裡滿含的都是欣慰,如果沒有當初的一切,她能有今天嗎,如果沒有當初的屈辱,此刻的成功能被反襯得如此熠熠生輝麼?

這一年,呂碧城雖還年輕,卻已經成了不折不扣的大齡剩女,但她並不著急。婚姻,誰說女人非得有婚姻?如果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兩個人不一定能過得更好,要它何用。此時的呂碧城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挺好,而周圍的所有人看向呂碧城時,也開始放著光:原來,女人還可以這樣活著。

在那個年代,和呂碧城一樣獨立自主活著,並試圖叫醒全天下女性的,還有秋瑾等等。只是,與秋瑾不同的是,秋瑾選擇的是用“戰鬥、革命”的方式去宣揚女權、倡導女性解放,而呂碧城則想用“文”的方式去達到同樣的目的。

1907年7月15日,好友秋瑾在紹興遇難,無人敢為其收屍,中國報館"皆失聲",呂碧城設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又在靈前祭奠。她後來南遊杭州,又拜謁了秋瑾墓,不禁感慨萬端,作一首《西泠過秋女俠祠次寒山韻》,追懷這位志同道合的摯友。

在秋瑾犧牲後,呂碧城更加堅定了:要幫助天下女性衝破封建束縛達到“自立”的決心。也是在這期間,她更加努力地投身女性教育事業。

呂碧城不遺餘力地把中國的傳統美德與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結合起來,將中國國學與西方的自然科學結合起來,使北洋女子學府成為中國現代女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在呂碧城的努力下,一批新式女性如雨後春筍般破土崛起。實際上,許多在北洋女子學府學習的女性,後來都成為中國傑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藝術家,如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郭隆真、周道如(曾是袁世凱敬重的家庭教師)等,而她們都曾聽過呂碧城的講課,並深受她的影響。

民國頭號剩女呂碧城:把單身生活過到極致的她為何留下特殊遺命?

北洋女子公學師生

呂碧城的最可貴在於,在最艱難的社會環境下,她不僅改變了自己,而且她還改變了身邊人和千千萬萬的女性同胞。在呂碧城影響下,她的親姐妹也都開始從事女子教育,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更為可喜的是:在沉寂的中國大地上,呂碧城為女性的整體覺醒播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種子。榜樣的力量,無窮無盡。

此後的1912年,為了進一步實現人生理想,呂碧城憑藉自己的才華和袁世凱的舊交,出任總統府機要秘書,後又擔任參政一職。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負,但很快她發現當時的政治形勢下,要想有一番作為依舊很難。1915年,當她知道袁世凱蓄謀恢復封建帝制時,呂碧城憤然辭職。或許,是她已發現:憑一己之力已無法完全改變當下中國的狀況,呂碧城最終決定永遠遠離官場,去上海經商同時過逍遙的單身生活。這以後,呂碧城在上海為自己蓋了一個超級豪宅,經商之餘,只每日在家裡寫寫畫畫、好不愜意。

民國頭號剩女呂碧城:把單身生活過到極致的她為何留下特殊遺命?

然而,呂碧城雖創造了無數輝煌成就,但在世俗的眼裡,即使單身日子再好,沒有伴侶相伴,終究也是缺失甚至時失敗的。就連呂碧城的老師嚴復也曾說:若此兒不嫁,恐不壽(活不久)。

但呂碧城對這些質疑卻頗不以為然,在她眼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不必非得遵循統一的標準,活得瀟灑恣意就行,何必非得把自己活進世俗的標準裡呢?畢竟,生活從來是自己的!

1930年,在為理想活了一生,也經歷了幾次感情糾葛後,呂碧城還正式皈依三寶,成為了在家居士,法名曼智。這意味著,她從此再也不會將婚姻納入自己的人生範疇。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

死後,她遺命不留屍骨,火化成灰後將骨灰和麵為丸,投入大海餵魚。想來,這就是世人所說的“瀟灑恣意”吧,來去均了無牽掛,多好。然而,細想之下,呂碧城這個將骨灰和麵投入大海的遺命,是否多少含著無奈呢,畢竟:呂碧城終身未婚未育,如果死後葬在墓地,誰去掃墓?若墓地無人祭掃,那豈不是要成為“孤墳”,成為真正的“生前死後皆孤獨”嗎?這樣想來,呂碧城這一做法,是不是說明:她只是不想“繼續孤獨”呢?

但不管怎樣,呂碧城一生為女性思想解放所作出的貢獻,可敬可佩!終生不婚雖不免淒涼,但她這種敢於衝破世俗勇敢活自己的行為本身,將對後世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