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的顧影自憐,並不僅代表落寞,也是自我寬慰的風度

1、想來能驚擾我的,也就是你了!朋友的話語中有些嬌嗔,也有幾分怨意。驚擾,說明打擾的還不夠,出乎意料之外自然平添些許訝異。“就是”,抑或暗藏一點點歡喜,死水微瀾,總是好的氣象;顧影自憐頗傷神,不如品誦一下陸游的《即事》:閒行靜坐樂誰如,紅飯青蔬美有餘。常笑痴人不更事,時時愁嘆欲何須?

2、朋友發來文章稱,超六成醫生在經歷職業耗竭。委屈,抱怨,憤懣,不難理解。問題是,在攀比日盛、壓力山大的當今社會,哪個人、哪個職業能覺得輕鬆?在工作重壓下,產生身心俱疲的“耗竭狀態”,喪失熱情,憤世嫉俗,成就感降低,乃現代社會的普遍症狀,非某一特定群體之感受,顧影自憐,實不足取!

3、老,不僅在年齡,更在心態。劉禹錫詩曰: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字裡行間,不乏自嘲自醜,但更多自慰自勵,絕無顧影自憐。“細思皆幸矣”,此種豁達心態,怎能為老所累?

4、 “我站在陽光下,卻看不到光明”——再一次想起顧城悲愴的詩句,並非顧影自憐,而是憂心如焚卻愛莫能助的共鳴。或許,放不下也得放下,硬起心腸,方能讓人明白什麼叫慷慨悲壯:除了記憶,什麼都不帶走;除了祝福,什麼也不會留下。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絕非是裝出來的高尚。質本潔來還潔去,恰為寫照。

5、凡事盡了力,就算受了點委屈,也要忍住,不要發牢騷,期盼得到別人的理解。為人處事,幫了忙做了事,讓別人滿意就好,何苦費了勁還讓別人不開心呢?學會寬慰自己,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要指望一顆受傷的心能在別人的撫慰下康復,像一隻貓,自己的傷口自己添愈,顧影自憐,並不僅代表落寞,也是風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