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巔峯有多強大?

娛人夢工廠


可以說,蘇聯哪怕鼎盛時期也並不強大,所謂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何出此言呢?

看了上面幾個回答的,舉出的例子絕大多數都是關於軍事方面的,其他方面寥寥無幾!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軍事只是一方面,並不是全部,強大考核的是整體綜合實力,軍事只是其中一方面,甚至只是很小一方面!

蘇聯的強大僅是軍事上的強大,其他方面幾乎沒什麼拿得出手的!

美蘇爭霸冷戰對抗,蘇聯也僅能軍事上對抗美國,美國只出了三分力,可蘇聯卻要全力來迎戰!

可以說冷戰剛開始時就已經註定了蘇聯在這場對抗中的失敗,只是早晚問題!

美國的強大並僅是軍事上,在其他方面更加的強大,不管科技,文化,經濟,工業,民生等等,蘇聯除了軍事上能和美國平起平坐外,在其他任何方面都無法和美國媲美!

軍事上的強大也是有前提的,沒有強大的科技,經濟和基礎工業也就不會有軍事上的強大!一款先進武器研發是需要各方面提供支持的!

二戰剛結束,蘇聯還有二戰紅利吃,能夠暫時彌補自己基礎工業,科技,經濟等上的劣勢,比如擊敗德國搜刮繳獲了大量德國先進工業和科技!所以在冷戰初期,蘇聯還能夠和美國抗衡甚至一度領先!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的劣勢就體現出來後勁乏力!當初繳獲的德國先進工業和科技在幾十年後已經過時淘汰無法再繼續吃紅利了,可自身發展有很緩慢,和美國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終撐到八十年代,蘇聯再也沒法和美國抗衡繼續持續下冷戰!這也是八十年代蘇聯被迫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

沒有強大先進的基礎工業和科技,如何去研發高科技先進武器?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如何提供軍事的物質保障?

舉個例子就能說明蘇聯基礎工業和美國的差距在軍事上的體現!

七六年發生蘇聯飛行員駕駛蘇聯最新最先進的米格25叛逃日本的事情,米格25剛出來時候號稱世界飛行速度最快的飛機,確實讓西方捏了一把汗承受巨大壓力,以為蘇聯有了什麼高科技外星科技,叛逃事情發生後,美國第一時間組織武器專家抵達日本研究這架米格25,研究後讓美國人哭笑不得,米格25根本就沒什麼黑科技,機身竟然還用著普通鋼做的!

眾所周知,戰鬥機為了追求機動性和速度,往往重視減輕機身重量,過去一般採用鋁合金製作機身,因為鋁合金要比普通鋼鐵更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戰鬥機就已經普遍採用鋁合金了,但米格25沒有采用普通鋼鐵,是因為對於高速噴氣式戰鬥機來說,如此高速度飛行,機身和空氣摩擦阻力太大機身容易摩擦生熱,機身溫度太高,熔點低的鋁合金很容易融化,蘇聯人被迫採用熔點高的普通鋼材來製作機身,大幅度增加了飛機重量進而影響機動性,米格25直飛還行,如果機動性空戰劣勢就體現出來不夠靈活!

而同時期美國戰機已經普遍採用鈦合金來製作機身,鈦合金比鋁合金還輕比鋼材熔點還高還更堅固!

蘇聯沒有采用鈦合金是因為當時蘇聯基礎工業壓根就沒掌握鈦的冶煉提取工藝,採用普通鋼材也是無奈之舉!而強大的美國基礎工業和科技行業給美國軍工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通過號稱蘇聯當時最先進的米格25就能體現出蘇聯和美國差距,表面上看是武器上的差距,實則是基礎工業和科技上的巨大差距!

七十年代,美國已經開始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研發和生產,可蘇聯還在研究二戰時發明的真空管,這也是為何美製武器在電子系統上碾壓蘇制武器,曾有過第三國從蘇聯購買戰機然後再跑歐美購買電子系統回來組裝在一起的事!

航母上,美製航母甲板是純平的,利用蒸汽彈射器來給戰機加速能在距離小的甲板上就能滑行起飛,而看蘇聯航母甲板都是翹起來的,就是因為蘇聯蒸汽彈射器性能不夠無法給戰機提供足夠加速度起飛,只能依靠向上翹起來的甲板來增加戰機起飛空氣升力來達到起飛目的,否則升力不夠起飛掉海里了!

由於二戰時武器裝備還不夠現代化,科技含量不夠高,蘇聯還能勉強維持和美國平起平坐,再加上佔領德國後繳獲大量德國先進機床先進工藝和科技來彌補!

但隨著時間推移,武器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工藝要求越來越複雜,蘇聯脆弱的基礎工業和科技劣勢就一覽無遺,和美國差距越啦越大!七十年代就已經很明顯了,到了八十年代就更難以為繼!蘇聯也被迫改革無法繼續競賽!

蘇聯僅是軍事上能和美國抗衡,為了這個不得不舉全國之力于軍事,可美國在軍事上只出了三分力,一點也沒影響在民用和民生上的發展!

就像朝鮮,先軍政治集中全力投入軍事,維持起來世界前五的龐大軍力,但沒有人會認為朝鮮就因此是個強大國家,全部國力都押在軍事上才勉強和別人只出了一分力的平起平坐甚至還不足!這又如何讓別人覺得你比我強大呢?

所以,就算蘇聯在最鼎盛時期,也並不強大,還遠遠落後於美國,而且這種落後隨著時間推移差距越來越大更加明顯!蘇聯也只有軍事這個招牌能恐嚇美國!

只是軍事上的強大並不能給蘇聯提供安全感,事實證明強大的軍力並沒有保住蘇聯,蘇聯最終還是垮了,被內部摧毀!

這就是軟實力上的結果!

美國沒有用一兵一卒一槍一彈就擊敗了蘇聯,他用的不是原子彈,而是軟實力!

長期的軍事對抗,國家大部分資源都投入到軍事上和美國競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在各個方面和美國差距越來越大,也引發了人民的不滿,不光蘇聯人民,甚至蘇聯高層都對和美國的競賽失去了信心,改革呼聲越來越高才催生戈爾巴喬夫的上臺!

美國通過軟實力和宣傳,就搞垮了蘇聯內部,根本就不需要通過軍事手段!

軟實力並不是軍事,而是綜合國力,民生,經濟,科技,基礎工業,舒適的生活環境等等,這些才是讓蘇聯人失去了信心的最強大武器!美國孩子開始玩電子遊戲機的時候,蘇聯孩子還在玩積木呢!美國強大的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和繁榮的市場經濟,遍地的超級市場和琳琅滿目的各種商品,可留給蘇聯人的記憶是週末在街角國營商店門口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待購買麵包!

用一位美國總統的話說,蘇聯人可以生產出足夠多的飛機坦克大炮,卻生產不出來足夠的牛奶和麵包!

這就是軟實力上的體現!

在軍事上的競賽,蘇聯勉強還能和美國抗衡,但在綜合國力上競賽,蘇聯早就全面落敗!蘇聯的解體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耐心和信心總有耗盡的一天!

記著看過一篇文章,八十年代我國一架飛機因為公務去蘇聯降落在他們的遠東機場,當我方人員從飛機裡搬出一箱箱方便麵和飲料,現場的蘇聯軍官竟然流露出非常羨慕的表情,我方人員看到了趕緊塞給他幾袋方便麵和幾瓶飲料,竟然讓堂堂蘇聯軍官欣喜若狂當成寶貝!可見蘇聯物質供應上是多麼的糟糕甚至可笑!這是一個號稱超級大國還具有的表現嗎?超級大國只不過是個空架子,僅是靠軍事撐起來的超級大國,僅靠軍事來尋求安全感和安慰!

人們討論起蘇聯,無外乎就是有多少核彈,有多少坦克,有多少飛機,其他方面幾乎無人提及,因為也實在是沒啥可談的!就像如今的普京崇拜者,談的也僅是軍事層面的,僅此而已!俄羅斯如今窮的除了核彈一無所有了!

這種情況下,蘇聯還拿什麼和美國長期對抗和競賽去?對抗也只能是暫時的,落敗是註定的!

蘇聯的經濟嚴重畸形,幾乎都是軍工和重工業,其他方面發展極其緩慢,哪怕蘇聯解體都快三十年了,到如今的俄羅斯還是沒有轉變!

蘇聯的軟肋在經濟,蘇聯唯一能出口賺取外匯的只有能源出口!美國也正是抓住這點和蘇聯打起經濟戰!

八十年代美國聯絡沙特等產油國壓低國際油價,以提供價值數百億美元軍火為條件!國際油價一度跌倒十五美元一桶甚至跌破了開採成本,這對嚴重依賴石油出口賺取外匯的蘇聯在經濟上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經濟上的惡化提高了人民的更加不滿,最終也給了葉利欽這樣的反對派機會得到人民的支持,最終內部摧毀了蘇聯,為了彌補經濟損失,蘇聯大幅度提高供應華約組織國家原油供應價格遠超國際市場價格,這幾乎等於公開打劫,引起華約組織國家嚴重不滿,加盟共和國紛紛密謀脫離蘇維埃聯盟,蘇聯已經搖搖欲墜了!尤其是富裕的波羅的海國家,不得不供應自己的財富來支援蘇聯落後地區發展,這也是為啥波羅的海國家那麼仇恨俄國原因!

可以說冷戰表面上看是軍事上的對抗,實則是綜合國力和軟實力的對抗!軍備競賽實則是國力競賽,就看誰能撐的更久,但我想絕對不是蘇聯!美國還沒出力呢,蘇聯就先倒下了!

沒有強大的物質保障哪來的強大軍力,沒有強大的基礎工業和科技,又怎麼能研發最現代化高科技武器?

記著看個文章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莫斯科軍區的軍隊還得自己養活自己,軍隊去種土豆好儲備過冬食物,否則這個冬天就得餓肚子!

朝鮮能夠在長期抗美鬥爭中屹立不倒是因為有強大的中俄站在他背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朝鮮不行有中俄幫他撐著,小小的朝鮮,中俄還養得起他,可如果蘇聯不行了,誰去支援他?他背後可沒有個巨人來幫他撐著!就像你沒飯吃了沒錢花了,你爹媽能給你不能讓你餓死了,可如果你爹媽都沒飯吃了沒錢花了,誰又去給他們一個道理!

蘇聯只能靠自己,他沒有誰可以去依靠,如果自己不行了撐不住了,就真的垮了!就像蘇聯解體那會也沒人去支援他去,只有美國的落井下石加速了他的崩潰!蘇聯解體那幾年留給俄國人只有痛苦的回憶,盧布幾乎貶值為廢紙,食品極度匱乏,工廠幾乎全部倒閉,人民幾乎全部失業,就連知名科學家一個月工資都買不起幾塊麵包!俄國也只能靠自己挺過來了!

沒有強大的國力也就意味著沒有持續性,在軍備競賽和國力競賽上只能落敗!這是蘇聯悲劇的根源!

蘇聯遠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強大,只是靠軍事包裝起來的強大撐起來的超級大國,除了軍事,他一無所有!可就連軍事他都撐不下去了!美國才不會傻到在軍事上和蘇聯對抗,攻擊了蘇聯的軟肋!八十年代末里根總統最喜歡的就是在電視上編段子講蘇聯人的笑話,樹立增強美國人的信心,這場競賽我們贏定了!

蘇聯壓根就沒有強大過,又何來鼎盛?


齊天小聖143432292


蘇聯當然是很強大的,二戰後,美國把德國的人才搶走了,蘇聯把德國的機器拆走了。二戰後,世界形成兩極,蘇聯就是一極,甚至在某些領域,比如太空領域,蘇聯還領先美國。赫魯曉夫到美國參觀,美國人請他看香腸生產線,赫魯曉夫說,我們造導彈就是這樣造的。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蘇聯製造的一些大殺器,從中就可以感覺蘇聯有多強。

1.沙皇炸彈

設計當量為一億TNT,但據說如果試驗這個當量的話,莫斯科都要受影響,所以削減一半,只有五千萬。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彈。赫魯曉夫的表述是扔兩個在大西洋,美國就得完蛋。

2.DUGA-3 遠程警戒雷達

又稱鋼鐵墳場以及“莫斯科之眼”。這個雷達分兩部分,發射天線跟接收天線,發射天線寬210米,高85米,接收的更厲害,寬300米,高135米。

它一發送,全世界都聽得它的聲音,類似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所以稱為“俄羅斯啄木鳥”

而運行這個雷達需要發電站等各種輔助設施,所以這座雷達下面有一個專門為它運作而成立的小城鎮。

4.蘇聯奧卡420原子炮和聚光406原子炮

蘇聯的自行火炮巨獸,口徑分別為406毫米跟420毫米。

米12

最大的直升飛機,看到旁邊的小飛機了嗎,跟它比,就是一玩具,這個直升飛機可裝數百人,一共生產了二架,因為機動性差,沒有量產。北約稱之為“信鴿”

安-225“夢幻”運輸機

世界上最大的運輸飛機。俄羅斯自己都沒有了,只有烏克蘭有一架。

掃雷坦克-“加溫-T”型

大家不要怕,它長得很兇,其實只是一個掃雷坦克。而且它的工作機能跟現在北京治霧霾是一樣的:主要靠吹。依靠上面的噴口噴出射流來掃雷。

蘇聯SVL高速火車

蘇聯的高速列車,雖然最高時速不到三百公里,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來說,也是相當驚人了,更重要的是頭頂兩個火箭型推進器,未來即視感馬上出來了。

另外,美國也有相類似的

蘇聯登月火箭

大家都知道美國登月了,其實蘇聯人也想來著,而且也做出實質的準備,比如這個登月火箭。

來張菊花圖,讓美國人的菊花緊一下

核坦克

這種坦克就像一個飛碟罩在坦克上面。這種混搭的效果當然不是為了好看而已,而且下面有四條腿,也不是為了走得快。一切只為了蹲得穩,這是蘇聯為了應對核衝擊而設計的坦克,要求在核衝擊下,坦克能夠繼續站著戰鬥,而不是被掀翻。蘇聯果然是戰鬥民族。

蘇聯“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

所謂地效飛行器,是利用翼地效應飛行的飛行器,飛行時要靠近地面或者水面。這種飛機沒有發展起來,西方也沒搞,就蘇聯搞了,當時把實驗地點放在裡海,西方稱為裡海怪獸。

核燈塔

如果只是一個燈塔好像沒啥出奇,但如果告訴這是一個核能燈塔呢?蘇聯人在俄羅斯北海岸搞了一堆這樣的核能燈塔,裡面有一個迷你型的核能發電機。

不過,因為GPS的普及,這些燈塔就沒人管了。據說雖然有核幅射,但依然有不怕死人願意到此一遊。

大氣層外導彈攔截彈

為什麼攔截導彈要這麼大?因為這是一枚核導彈,而它攔截的也是核導彈!

螺旋推進車

橫行在西伯利亞的巨無霸,碾碎一切擋在前面的小渣渣!

颱風級核潛艇

世界上最大的潛艇,怎麼大法?裡面有一個健身室跟游泳池。

LPL潛水飛機

一種可以潛入水底的飛機,不過全能的代價是性能下降。飛行速度慢,時速只有二百公里,還比不上現在的五環飈車黨。

機動戰略導彈 RT-23 列車,也叫末日列車

不看後面的發射架,你肯定想不到這是一個導彈發射火車。


蘇聯解體後,他扔掉不要的東西,在我們眼裡都是寶貝。

我們大飛機剛下線,他已經扔了一大堆

直升飛機整排地扔

體育館也不要了

水軍基地,扔!

坦克火車一起扔

九成新的車說不要就不要了

坦克隨地扔

這,這,這難道是防空導彈?

看著跟新的一樣的導彈運輸車說扔就扔

核基地成了鬼城

導彈發射架也生鏽了

整個軍事基地一起不要了

燈塔也不要了

裝甲車隨地一扔

整座城市一塊扔掉

大會議廳說扔就扔

療養院也不要了,物資也懶得運走

飛機墓地

監獄也扔了

劇院?荒棄!

開會的總部灰有三層高

火車站也不要了

核潛艇裡的導彈也不要了

五星級的會議室也不要了

雷達站,扔!

雷達,扔!

坦克,扔它就跟扔一爛玩具似的

還是雷達,扔!

核彈存儲庫,扔!

伐木場,扔!

地下工事,扔!

飛機坦克一塊扔!

潛艇當魚缸

猜得出來這是什麼嗎?

再猜

沒錯,這是航天飛機!

航天飛機車間,咱也不要了

這是飛機車間外觀

這麼好的東西,能送給我們中國嗎?買也行啊。


腦洞歷史觀


蘇聯在建立的時候他們很好地繼承了俄羅斯人兇悍無比的戰鬥精神,與此同時在他們的信仰作用下,他們強大的士兵變成了根本不畏懼死亡的狂戰士,然後他們憑藉著他們強大恐怖的武器,開始向全世界露出了他們兇狠的獠牙。





蘇聯的攻擊性是極其強大的,在他們向外擴張的時候他們也給周邊的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壓迫,在俄國時期,俄國就給清朝以及歐洲的眾多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蘇聯替代俄國之後,他們對我國的壓力有所減緩,不過對歐洲的壓力仍然是很大的,當時就有十幾個國家聯合起來展開了對蘇聯的制衡。

蘇聯的兇狠以及與美國對待佔領區的區別

在二戰前期,希特勒之所以會對蘇聯發動戰爭,是因為他們深深感受到了蘇聯的威脅,知道如果不趁早對蘇聯動手的話,在蘇聯準備好之後,自己就會遭殃。

因此他們在夏天沒準備好冬天物資的時候向還沒準備好的蘇聯發動了戰爭。



在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蘇聯做出了與美國截然相反的決定,在美國大肆給日本、西歐等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幫助他們戰後恢復的時候,蘇聯對他們所掌控的地區實行了大規模的掠奪。

其中他們就對他們的佔領區東德下了手,把當地的許多重工業機器通通都搬走了,留給了東德接近一片的空白。

而1945年的時候,他們也開始對經過張作霖、張學良、日本關東軍經營多年的東北下了手,當時東三省的工業極其的發達,工業水平在整個亞洲也是可以排到頂尖。

日本爆發侵華戰爭的時候,這個地區更是給日本軍隊提供了眾多的武器支援,在日本投降後,蘇聯人趁機在東北搶劫的時候,當時我軍有一名將軍因為想阻止他們的搶掠,就被蘇聯的士兵射殺在了當場,由此可見他的兇悍。

這就是蘇聯和美國的區別,雖然在最開始的時候蘇聯的武器裝備比不上美國,但是他們的兇狠程度卻遠超美國,使得美國以及西歐的許多國家對其深懷著忌憚,為此他們以美國為首,聯合西歐各國成立了一個龐大的軍事組織北約,以達成對蘇聯的制衡。

至於他們被信仰改變得狂悍、不怕死的士兵,更是令美國等國家感到了深深的忌憚。

蘇聯武器發展的狂熱以及巔峰期

蘇聯有著世界上最廣袤的國土,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底蘊,在蘇美的冷戰開始後,蘇聯進入了瘋狂的軍備準備中,他們以超過美國為目標,開始不顧一切地發展起了他們的重工業以及生產起了各種強大的武器。

於是在西伯利亞這片土地上,蘇聯人就在熱火朝天的鬥志中,陷入了深沉的狂熱,在1960年的時候,他們的核武器還只有美國的1/10,但經過十年的發展,他們的核武器數量卻追上了美國的儲備,甚至有所超過美國。


除了極具戰略地位的核武器之外,其他的各種常規武器蘇聯也發展到了一個巔峰,在他們發展到巔峰期的時候,蘇聯的各種坦克、飛機、大炮數量都是令美國感到恐慌的。

當時美國高層就做出了判斷,他們覺得如果和蘇聯爆發戰爭的話,他們在常規武器方面將根本不會是蘇聯人的對手,他們覺得他們唯一能和蘇聯抗衡的,只有最終會使雙方兩敗俱傷的核武器。

在蘇聯的眾多武器中,他們的核潛艇水平是絕對碾壓於美國的,他們根本不相信龐大的航母能在戰爭中有著多重要的作用,他們覺得航母就是漂浮在海洋中的巨大靶子,很容易被摧毀,因此他們並沒有把太多的力量放在生產航母身上。




他們在海軍方面把絕大多數的精力都投入了核潛艇中,最後在他們的瘋狂發展下,蘇聯的核潛艇水平開始大大超過了美國,在數量上也保持了對美國的巨大優勢。

蘇聯有一種核潛艇特別強大,這些核潛艇可以連續開動許多年都不會出現能量耗盡的情況,他們在核潛艇裡放著大量的食物、水源,平常將這些核潛艇隱藏在北冰洋的冰殼下,一旦戰爭爆發,這些核潛艇中攜帶著的巨量核彈頭就會瘋狂地傾瀉向美國本土,在這些核武器恐怖的威力作用下,屆時美國將會成為一片廢墟。

蘇聯世界第二的經濟總量隱藏的卻是過度的窮兵黷武

在蘇聯發展到巔峰的時候,他們的經濟總量是世界第二,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二之多,不過有一點我們得注意,實際上蘇聯龐大的經濟總量很多時候是靠他們瘋狂地生產武器支撐起來的,其中武器的生產佔到了大頭,除此之外,還有他們不顧一切發展的重工業,這些都是他們龐大經濟總量的來源。

而美國就不同了,雖然冷戰中的美國也大量地發展生產著各種各樣的武器,但是他們的發展卻是很均衡的,武器的生產只佔到了他們生產總值的一部分。

在更多時候,他們注意的還是商業以及生活水平的發展,在百姓的生活水平上,美國的生活水平是遠超蘇聯的,蘇聯的經濟外表雖然看似強大,但是在他們的外衣之下,隱藏著的是卻是窮兵黷武帶來的巨大隱患。

當時蘇聯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狀況,因為他們重工業的發展,所以蘇聯的很多百姓們都是擁有汽車、電視等大宗物品的,但是在一些收音機、衣服等小宗物品上他們卻是極度缺乏的。


同時也因為他們非常忽略農業的發展,因此在蘇聯雖然有很多人開著小汽車,但是因為糧食缺乏,經常飢餓的情況卻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說蘇聯的巔峰時期是極其恐怖的,它的恐怖程度體現在它無節制發展的龐大武器上,大家只要想想,他們在巔峰時期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二,而這龐大的經濟總量中,又大部分是生產武器帶來的巨大份額,由此大家應該可以想見他們的軍事水平有多麼恐怖了吧。


孤客生


蘇聯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勃列日涅夫統治時期的70年代中後期,要說有多強大,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這個時期的蘇聯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軍事力量,從數量上說,無論核武器還是常規武器、無論陸地還是海洋、無論重武器還是輕武器,蘇聯的數量都是遠超過北約和美國的。比如,到1975年,蘇聯的坦克比美國多3倍,軍用飛機多1倍,軍艦總噸位多2倍。到勃列日涅夫去世的時候,蘇聯已經有6.5萬輛坦克、2.7萬個核彈頭、347艘潛艇、8000多架各型飛機,全都遠超美國和北約,其中坦克數量甚至達到北約的5倍以上。

在軍事技術方面,蘇聯也逐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以潛艇的安靜性為例,早期蘇聯潛艇的噪音極大,以至於美國人嘲笑說:蘇聯的潛艇從港口一開出來,在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就能聽見。但到了80年代,蘇聯的877型潛艇已經被西方稱為“大洋黑洞”,安靜性的提升可見一斑。

在戰略態勢上,勃列日涅夫時期也從此前的全球戰略防守態勢逐步轉向進攻,蘇聯在非洲、中東和亞洲大量扶植親蘇政權,提供大量軍事援助,和美國大打“代理人戰爭”。

因此,1980年代,整個歐洲都一直擔心蘇聯真的會打過來。而且,對於一旦真正爆發戰爭,北約的估計是,如果不使用核武器,蘇聯人可能只需要一個月就可以打到法國的大西洋岸邊。所以,基本上從1970年代末開始,北約就一直準備在歐洲防守,而且還是上來就用核武器的防守,而且防守的目的也只是等美國大軍跨過大西洋來增援。蘇聯巔峰時期的強大可見一斑。T


聯合防務


從蘇聯的81軍演就可以一窺蘇聯當時的強大。

西方—81是蘇聯在1981年9月4日舉行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演習,演習的名字直白的表明了這次演習是針對西方,而且蘇聯還大方邀請西方國家在參觀演習。
(蘇聯展示的鋼鐵洪流)

西方—81軍演歷時八天,參演的軍種包括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動用了眾多新武器,這些武器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動用的兵力超過五十萬,坦克上萬輛,這次演習展示了蘇聯裝甲集群的突擊能力,是蘇聯軍隊巔峰的真實寫照,代表了當時機械化戰爭時代的最高水平。

看到蘇聯的鋼鐵洪流,北約各國被嚇得面如死灰,美國總統里根說:“如果蘇聯1981年向我們發起進攻,美國將無力抵抗。”西歐各國估計,一旦蘇聯發動戰爭,一個禮拜之內就能佔整個西歐,封鎖沿海,阻止美國遠征軍登陸,北約的作戰計劃是在與蘇聯交界的地方埋原子彈來阻止蘇聯鋼鐵洪流的進攻,最後拖到美軍的到來。

蘇聯軍事的巔峰應該是勃利日涅夫時期,當時蘇聯總兵力達500萬,預備役有1000萬,擁有2萬多架飛機,十多萬火炮,

作戰坦克6萬多輛,上千艘各種戰艦,4萬多枚核武器等等。而且蘇聯的生產能力也是驚人的,每年生產作戰坦克3000輛左右,生產5000多輛裝甲車,洲際導彈300—500枚,地空導彈5萬枚。作戰飛機和直升機2000—3000架,軍用運輸機200—400架,潛艇10餘艘,主力艦10餘艘,輕型作戰艦70餘艘,它一年生產的武器可以武裝整個西歐,其巔峰的軍事能力一週就可以完全踏平歐洲,它的核武器夠毀滅地球好幾次。
(蘇聯廢棄的武器)

在軍事方面,蘇聯極其強大,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能與其爭一高下,但是蘇聯除了軍事實力強大外,在輕工業和農業方面卻很差,到了後期人們的溫飽都解決不了,1991年這個強大的巨人轟然倒下。


史裡有料


蘇聯不倒,中國就不可能起來,地緣政治已經決定了一個地區不可能養得是兩個超級大國,為什麼美國要搞蘇聯,地球都養不起兩個超級大國,更何況三個,我們這方面應該慶幸蘇聯倒了,我們有崛起的機會,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1949年建國以來,到1978年,30年來我們有一半的時間是活在蘇聯的影響下,有10年的時間我們是被蘇聯捅刀,後療傷,剩下的,就是在等傷口癒合,80年以來,即使我們政策改了,到90年初,我們依然很困苦,蘇聯解體,是我們的機會,國家也抓住了機會,懂得了自己發展,抓住國際社會變化,才有了20年的黃金髮展,中國目前已開始起色,但我們應該看到,地球不可能養得起兩個超級大國,要想和平是不可能的,除非我們已經可以走向星際發展再更多的星球空間,


天之傷痕2


概括的說,蘇聯在冷戰結束,1991年解體這段時間,一直是擁有世界第一陸軍,世界第二空軍和世界第二海軍的強大國家。

蘇聯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1964年10月-1982年11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在1965年-1975年之間,蘇聯經濟實力飛漲。

和很多人的常識相沖突的是,實際上蘇聯時期國內人民的生活質量是相當高的。

舉個例子,1965年蘇聯的人均國民收入是美國的62%,到197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7%。(如果拿1975年和1965年的國民人均收入做對比,則增長了44%)。而即使到今天,中國人的人均收入也沒有美國人的40%。後來蘇聯解體實際上和經濟沒什麼關係,嚴格來說是政治出了問題。

而1965-1975年這10年,蘇聯的經濟實力整整提高了一倍。隨著越戰結束,美國軍人階級影響力崩塌,此時的蘇聯走上了國力的巔峰期,而美國也開始推行勢力收縮策略。

(歷史上的美國直到今天都有一個世代參軍的軍人階級,這個軍人階級在越戰之前的政治影響力非常大,越戰之後開始在政治上邊緣化)

當時間過渡到1975年後,此時的蘇聯核武器存量超過了美國,戰略導彈部隊實力全面超越美國。軍事實力,經濟實力都達到巔峰期的蘇聯其勢力控制著全世界70%的面積。軍事上,蘇聯的軍費支出年年增高,從1965年到1981年,軍費支出從326億盧布提高到了1550億盧布。

到1981年時,此時的蘇聯裝備各型坦克57000輛(還不包括其他華約國家,總計接近100000輛),而且此時的蘇聯坦克仍然有一定的技術優勢(這種技術優勢要到1990年後才消失)。

而勃列日涅夫時期最著名的時間,當屬“西方-81”軍演。1981年,蘇聯為炫耀武力,威懾波蘭改革派並震懾北約,舉行了西方-81軍演,並邀請了北約武官參觀演習。

西方-81軍演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開始於1981年9月4日,歷時8天。陸海空三軍,戰略火箭軍全部參加了演習,投入的兵力超過50萬人。演習中投入了上萬輛坦克。此次演習中蘇聯達成了一個成就:“以平方公里為部隊數量的計算單位”。此次演習中,蘇聯軍方要求“最大限度接近實戰”。導演部沒有對演習進行任何限制,純粹是紅藍雙方的自由對抗。

“七小時核戰爭演習”是西方-81軍演的一部分

而美國人對此次軍演有何反應呢?

演習前,美國軍方,北約各國就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

引用一下當時克格勃頭目的話:“從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七小時核戰爭演習的反應來看,美國實際上已經對華約集團宣戰。”

總結一句就是,顛峰時期的蘇聯,是真的能在歐洲消滅所有北約力量。


利刃軍事


多強大?坦克從東歐往西開 不用開炮 歐洲就軋平了


扎姑娘的小辮子


有網友問:蘇聯巔峰有多強大?現在我們看北約非常強大,但是在冷戰的40年時間裡,北約的參謀們每天策劃的都是,自己會被蘇聯怎麼吊打?從來都沒有,也不敢想怎麼才能打敗蘇聯。

整個北約在歐洲的作戰計劃,就是防禦,怎麼才能多堅持幾天,而不是如果全殲發動進攻的蘇軍。首先是美國重裝甲集團,英國重裝甲集團,還有西德軍隊進行機動防禦,隨後,整個北約空軍開始轟炸。

為了可以阻擋住蘇軍裝甲集群,北約就連核地雷就製造出來了,可以想象,北約已經被蘇軍逼到什麼份上了。

如果再頂不住,就開始核武器洗地,儘可能的將蘇軍頂在萊茵河。也就是說,北約準備直接在歐洲砸核彈雨,來阻擋蘇軍的前進。這已經是全國自殺戰術了,可見當年蘇軍的可怕。因為,1968年,蘇軍進入捷克,才6個小時,蘇軍就控制了整個捷克,將捷克的數十萬軍隊繳械。

在整個過程當中,蘇聯以電子戰全面干擾和壓制了北約偵察系統,北約完全沒有反應過來,捷克一個有著數十萬軍隊的國家,就被蘇軍全面控制了,時間只有6個小時,想一想有多恐怖吧?

69年以後,100萬蘇軍進駐遠東地區和外蒙。我國開始發展大三線,並且,將軍隊擴充到了歷史最高的600萬,全軍都圍繞著打坦克建設。當時,在西北地區與蘇聯接壤的三千公里國境線(重要地區)上架設了鐵絲網,每隔一公里設一個哨卡,在縱深內構築了塹壕,重要地方修了地下工事,準備用頑強的抵抗陷蘇聯於消耗戰中。

除加強位於核試驗基地外,還於1972年4月把核研究部門遷往華中(包括千餘名技術員),又在成都、重慶附近及西藏拉薩北320公里處的那曲山中修建著新基地。

蘇軍空軍就有1500架米格21戰機,1100架米格23戰機,100架米格25戰機,515架轟炸機和6700架直升機,1550架運輸機。蘇軍防空軍有2650架戰機,在1000座基地,還有12000枚中遠程防空導彈。還不算蘇聯海軍航空兵的大量戰機和轟炸機。

戰爭一旦爆發,蘇聯可能採取合圍的方式,像一九四五年八月對日作戰時那樣,以三十個師約一百五十萬人的大部隊,從外蒙、東北北部及東部實施進攻作戰。蘇聯延長了外蒙東部的鐵路網從喬巴山至塔木察格布拉克和從喬巴山至扎爾加蘭圖兩條支線,把中程彈道導彈部署在喬巴山。蘇軍在遠東和歐洲兩個方面,都保持著讓人恐怖的強大軍事能力。


深度軍事


1975年蘇聯石油產量超美國,至1979年成為第一大產油國。這段時間,蘇聯從國際市場上收穫了巨量的石油美元,再加上蘇聯紅軍的強大武力。經濟和軍事力量達到了歷史的雙巔峰國力異常強大,四處對外擴張,一直保持對西方的全球進攻態勢。

蘇聯武裝力量由5個軍種組成,分別為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戰略火箭軍,總兵力最高時達到513萬人,蘇聯最鼎盛時期還在多國駐軍,如東歐國家、阿富汗、蒙古等。

蘇聯武裝力量最強大的是陸軍,有199萬名官兵,分為16個軍區,擁有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約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獨立炮兵師,擁有主戰坦克5.3萬輛、裝甲戰鬥車輛6.3萬輛、各種口徑的火炮和火箭炮3萬門,戰役戰術導彈1570部。

蘇聯紅海軍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遠洋海軍。有45萬兵力,分為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和裡海區艦隊。至1988年,蘇聯紅海軍裝備水面主力作戰艦193艘,包括航母6艘,巡洋艦37艘,導彈驅逐艦49艘,導彈護衛艦168艘。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攻擊核潛艇65艘,常規潛艇100多艘

蘇聯空軍有45萬官兵,其中遠程航空兵編為5個集團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方面軍航空兵編入12個軍區和駐東歐四國蘇軍集群的空軍序列,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此外還有運輸機620架、直升機220架。

蘇聯防空軍有63萬人,編入5個防空區和10個軍區的防空軍序列,擁有防空截擊機2370架。

蘇聯的戰略火箭軍有29萬人,擁有6個火箭集團軍,洲際導彈1398枚。蘇聯在

1985年擁有將近45000枚核彈。

蘇聯在80年代初已形成極度的軍工經濟特徵。軍品生產佔機器製造業的80%以上,軍事支出佔國民總產值28%每年生產主戰坦克3000輛左右,裝甲車6000輛,洲際彈道導彈300枚,潛艇10艘,水面主力艦10艘,輕型作戰艦艇60-70艘。

七八十年代的蘇聯紅軍是地球上最可怕的霸王龍,令盟友崇拜、鄰居敬畏,敵人恐懼。蘇聯的軍事力量把整個西方搞得精神都快崩潰了,但是等到蘇聯的光輝火炬在1990年熄滅時,人們才發現蘇聯是幾乎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拿來一起燃燒,才發出那令人目眩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