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和海外擴張:Groupon的噩夢,美團的新起點

上市和海外擴張:Groupon的噩夢,美團的新起點


北京時間9月20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市值高達500多億美元,該市值超過了小米和京東,成為繼BAT之外的中國互聯網第四大巨頭。

王興,從2003年開始創業已經15年,從多多友、遊子圖,到校內網、飯否網、海內網,再到美團,他一度被稱為是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的“連環創業者”。“縱情向前”也在墨騰同事的朋友圈刷屏。

按照慣例,墨騰會從國際化的角度談一談美團模式。讓我們回到那個“Cope to China”的時代,回顧一下團購模式的鼻祖,美團模仿的Groupon。

也曾風光無限

“拼多多”三年就上市被認為是奇蹟,這樣的奇蹟在美國也發生過,那就是Groupon。當時,Groupon被認為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公司”。

上市和海外擴張:Groupon的噩夢,美團的新起點

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公司(福布斯2010年封面)

2008年10月,Groupon發出了第一條買一送一的披薩廣告。隨後,這個網站(請注意, 是網站) 就吸引了大量的關注,開始飛速擴張,一年之內就積累了100萬用戶,銷售額從零到5億美元只花了18個月。

2010年,Groupon從美國向全球擴張,一年多的時間進入46哥國家的500多個城市(這個模式也在2010年被引入中國,並引發了“千團大戰”)。2010年年底,谷歌欲以60億美元高價收購Groupon,被兩位創始人拒絕。

投資人都怕錯過這個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百億美元機會(如果換到今天,可能就是千億美元機會了)。

2011年,僅成立3年的Groupon在納斯達克上市,是當年科技公司的第二大IPO,當時市值最高達160億美元,可謂風光無兩。

…… 然後呢?


上市和海外擴張:Groupon的噩夢,美團的新起點

上市似乎就是Groupon最風光的時刻了。從上圖可以看出,從2012年開始,Groupon的股價就急轉直下,市值從最高的160億美金跌倒現在的二十多億美金。

營業額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上市和海外擴張:Groupon的噩夢,美團的新起點

被上市所累

Groupon上市之後,團購模式的運營數據曝光,大家看到了這種模式的低用戶留存率,未來是否能可持續發展被質疑,甚至被稱為 “龐氏騙局”。加上Groupon一直以來在財務數據統計和披露方面存在較大問題,也加劇了投資者的不信任。

2012年,高朋網重組,Groupon退出中國市場。當時,王興在一次公開場合中談到Groupon的問題:首先,公司股權架構存在問題;第二,背後缺乏魔力團隊,Groupon的DNA從一開始就不好,來自不同的國家,僱傭了很多多餘的人,那些人並不是對業務發展有熱情,而是利潤所驅動;第三,建立合資公司的時機不合適,時間緊張,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過倉促。

Rocket Internet的雛形?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高朋網進軍中國的操刀者正是後來創立Rocket Internet的Samwer兄弟。

上市和海外擴張:Groupon的噩夢,美團的新起點

Samwer Brothers


為什麼呢?在Groupon在美國快速發展的同時,Samwer兄弟在德國迅速複製了這個商業模式,成立了CityDeal。在Groupon出海時,CityDeal在歐洲已經做得很大了。需要快速擴張海外市場的Groupon選擇了和CityDeal合併。Samwer拿到合併之後公司的大量股份,也獲得了Groupon海外市場的運營權。

當時向中國派駐大批歐洲年輕人做城市經理,也正是Rocket以後在很多業務上的風格。


上市和海外擴張:Groupon的噩夢,美團的新起點

高朋網首頁,非常不接地氣


很可惜,這種風格在降維打擊市場初期競爭對手的時候可以快速決策快速領先;但在中國這樣體量大、對手資本強的市場上不接地氣的劣勢非常明顯。

2013-2016年墨騰幾位核心成員在Rocket東南亞的時候,都很喜歡招收來自Groupon的地推和銷售人員。他們普遍都能夠承受很大壓力、對KPI非常敏感。

只可惜Groupon在戰略上一直沒有太大的遠見和決心。

下坡路


自2012年以後,Groupon也頻頻自救,但是每次改革都是為了短期營收的增加,目的是讓財務報表變得好看。

從2015年開始,Groupon的海外業務也開始大規模撤退,一次性裁員1100人,先後退出希臘、土耳其、韓國、摩洛哥、巴拿馬、菲律賓、波多黎各、臺灣、泰國、烏拉圭、瑞典、丹麥、挪威以及芬蘭。

美團呢?

Groupon的上市,也是其噩夢的開始。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美團遲遲都未將上市提上議程。王興曾對媒體表示:“行業還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不應該用上市來束縛住自己。”,“上市後就要對公眾負責,會有過於追求短期業績的壓力,這對於富有想像空間的行業來說,不是最優選擇。”

當然,美團現在的業務形態已經跟Groupon有很大的不同。美團有四大業務線,包括到家、到店、酒旅和出行事業,並且,美團也一直在擴大自己的邊界,形成自己的生態。


上市和海外擴張:Groupon的噩夢,美團的新起點

美團的業務範圍和規模(摘自招股書)


墨騰認為,美團和Groupon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對戰略的思考和不斷自我革新的能力,以及不被短期利益所動的定力。

這也美團和很多千團大戰時的很多友商最大的不同。

美團的海外探索

Groupon在成立兩年後就開始海外擴張,美團則要謹慎的多。很多次考察、很多思考、下手卻很謹慎。

今年1月份,美團參與投資Go-Jek,2月份又參與投資印尼最大外賣平臺Swiggy,都是跟投,投的金額也不是很大。但是,短時間內接連投資這兩個人口大國的打車和外賣,無疑是在為走向全球做好鋪墊。

2017年,在一次公開會議上,王興表達過自己對全球化的看法。他表示,“在互聯網領域,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可能比美國經驗和美國方案,對發展中國家更具有借鑑意義。事實上,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為了全球新興市場的學習典範,這正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最好時機。”

美團的商業模式,在海外也成為模仿對象,比如馬來西亞團購網站Fave。


上市和海外擴張:Groupon的噩夢,美團的新起點

Fave的創始人是以前Groupon馬來西亞的負責人。雖然團購的風口已經過去,但Fave還是逆流而上。也確實,東南亞這個領域還沒有一個處於壟斷地位的公司。

Fave陸續收購/接管了Groupon在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的業務。Fave也在推動自己的支付,用比競爭對手更大力度的補貼來吸引客戶。

然而,Fave遇到的挑戰是,手頭沒有足夠的彈藥和”鐵軍”來全面鋪開,達到用戶離不開的目的。去主要國家的購物帶看,Fave都能看得到,但是滲透率都有限。要完全佔領市場,Fave需要更大規模的資金和更加激進的鐵軍。

而在剛剛過去的9月6日Fave宣佈獲得2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印度紅杉、Ventura Capital,以及“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投資方”。據傳聞,來自中國的投資方正是美團點評。

2000萬固然不夠,但也是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