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說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看不起”如今的三本生?

水生雲長2


我們那時候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工廠裡高中生就是三個,其餘的黑壓壓一片都是初中。不管是搞技術,還是做財務,還是跑業務,高中畢業與初中畢業還是真有不一樣。

1985年我們參加全國成人高考,考上了職工中專,三年制的,有半年的預科和半年的實習,實際上學習了四年。根據當時政策由單位承擔學雜費,我們的工資照發,每個月還有生活補貼。畢業以後我們有的做技術設計,有的做財務會計,有的做企業管理工作,各項工作都做的非常完美。

1991年決心報考中南政法學院,律師法律專業,中華全國律師函授中心主辦,其實三年半,專科學歷,函授性質,每年春秋兩次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不是混文憑,一門一門考文憑。

後來是武漢大學法學院的本科考試,畢業答辯。其中市委黨校研究生課程也學習了一遍。然後從事教育培訓職業講師,經歷了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和國家司法考試,經歷了註冊會計師考試。

現在站在課堂上,所謂研究生學歷的年輕教師貌似高學歷,我們都不怎麼抬舉他或者她。為的正是八十年代那一輩畢業生過硬。如今的四類三類二本一本和碩士博士水分充足,乾貨稀缺。無可奈何。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過硬,課程都是一門一門考出來的,平時的精力都在學習上,在校期間不許談戀愛,違者勒令退學,連續三科課程不及格,可以補考,再不及格,不予頒發畢業證書。

所以我們一般都看不起現在的二本以下的畢業生,三本四本都一樣的。

謝謝交流。


望天紅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看不起現在的三本生,我覺得你有這個資格,但不能這樣做。

一、初中考上的小中專生智商碾壓現在三本生。從初中直接考上中專的是農村中學成績最好的一批人,住往是先錄中專後再錄重點高中。如果他們現在高考的話,最起碼能上一本,不少能上985/211。所以這批小中專生智商都是槓槓的,絕不是現在三本生所能比的。


二、高中畢業考上的大中專生,按照錄取比率完全可上現在的一本。以湖南省1989年高考為例,當年理科中專錄取線為497分,總分是710分,平均70%。假設當年跟現在題難度一樣,現總分750分,考70%相當於525分。而湖南理工科一本線近幾年五百一十幾分,當年的中專生現在上一本沒壓力。


三、八十年代中專生包分配,受單位重視。那時的中專生都帶幹部指標,屬於企事業單位的人才,很受單位重視。其中有不少人現在已是單位領導,也有不少人通過深造成為了科技泰斗和技術大拿。而現在三本生工作能力、學習能力根本不能比。並且許多三本生就業情況也不理想。

四、八十年代中專生也有軟肋。那些初中畢業直接考上的小中專生,你們的學習時間有限,學習的知識也有欠缺。那些早年中師生,如果不在後續繼續提升的話,職稱上不去,收入也低,你們就沒有了驕傲的資本。那些大中專生,如果不幸在國企被下崗分流的話,如果不與時俱進學新知識,是不是有種跟不上形勢的感覺。而三本生年輕有活力,至少在信息技術、外語能力及新知識方面佔優,在學歷上屬於本科,也高我們二個層次。所以也別看不起三本生。



良心老師


從內心講,"三味"不太贊同題主用"看不起"這個詞,來理解長輩與晚輩之間因"代溝"原因而產生的某些“認識偏差"。

雖然"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確實很優秀,而現在的"三本生"也決非"無能之輩"。一個是"老馬識途"的智者,而另一個是"後生可畏"的"能人",兩者相互包容、相互促進,才構成了當今時代的和諧發展。

當然,現實中,"80年代中專生"看不起"現在的"三本生"的現象偶爾是有的,同樣,"三本生"看不起"80年代中專生"的情況,照樣也有發生。

"三味"是教師,比較熟悉學校情況,現談談這個問題在教師中的一些所見所聞的"個別現象"。



現在的考試閱卷都是在網絡平臺上進行的。在後勤工作的王老師,也被分配到了改副科生物的任務。他60歲快退休了,眼老花,又不懂電腦,因此,遲遲沒能登錄平臺閱卷。後來閱卷組長小趙半玩笑半當真的對王老師講:"下載個軟件你都不會,還當什麼老師啊?"

老王老師聽小趙老師這麼一講,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傷害,於是進行針鋒相對的回擊:"你不也就是個三本師範生嗎,我當老師那會兒,你爸還沒長毛呢。"小趙自知言重在先,也不再說什麼。



說句實話,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也許是個性上太隨意,忽視他人(特別是長輩)的感受,往往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比如:當學校安排年輕教師一些力所能及的"額外"事,往往會遇到討價還價、甚至冷言拒絕的情況,這在"80年代中專生"這代老輩人眼裡無法理解甚至難以容忍。其實,這就是一種"代溝"。

"三味"也是80年代的大中專生,很清楚這代人的品行習慣,總體上講,思想上善良,工作上有種"老黃牛精神",如今年齡大了,快退休了,在年輕人面前,還是很少擺老資格,更多的是希望在工作中挑重擔的年輕人,不要斤斤計較,能給予老教師更多諒解。


三味聊教育


原來整理的資料找不到了,重新又整理了一回,等再上來寫的時候,正好是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覺得,80年代的中專生,根本說不上瞧不起三本生,要說瞧不上,那應該是瞧不上現在的一本生才對。

當年的中專生分兩塊,一是初中考上的,二是上完高中考上的,而這些人很多都是當時班裡的高材生。初中生錄取順序是先中專後高中,所以中專生肯定是當時學習好的。

多說沒用,還是讓數據說話吧。

為了比較方便,我把歷年出生人數和歷年的高考錄取人數對照放在了一起,可以看到,80年代高考對應的出生人數是最多的,而錄取人數是最少的。最高的一年是88年,也才只有67萬,如此少的錄取人數,所以才會有人說,當年的大學生相當於現在碩士,雖然從知識上肯定比不了,可是從難度上,確實可以這麼認為。

所以,我開頭說,80年代的中專生,不會和現在的三本大學生比較,那樣比的話,屬於自降身份了。




不需要更多的數據,只要不是故意,我想,只要好好對比一下上面的圖,就知道過去和現在的高考是如何的不同了。也就可以想到80年代想要考上中專生也是多麼的不容易了。


一介書生945


真說老實話?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丟今天的三本生幾條街。

為何如此?

因為二者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可以簡單將八十年代的中專理解為預科。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分兩種,一是初中畢業讀中專,這樣的中專是四年制,也是最難考的,只有成績最好的初中生才能讀。因為當時很多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讀三年高中再讀四年大學就得七年之後才能有收入。如此讀中專則四年後就可以有一份過得去的工作,並達到脫農入城的目標。所以,四年制的中專就等於2年高中加2年大專。

二是高中畢業後就讀的兩年制中專。相當於當時的高等職業學校。

而無論是哪一種中專,都是學生中比較優秀的那一部分。比如80年代高考錄取率(包括本科大專在內)都不足15%,中專那就成為高中畢業生的重要選擇之一。所以,中專當時都是包分配的。

今天的三本,不管從教育體系分級來看,還是學生的相對素質,入學比率,都是比不上中專的。而且三本畢業生找工作的難度比那時候的中專差距不少。


四川達州


道理很簡單,他們比現在的三本生優秀多了。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分兩類,一類是初中中專,那時候招得很少,初中中專是在重點高中之前錄取的。就是說當年上初中中專的學生,是所有的學生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像我們當年那個初中學習情況不是太強,我中考那年,包括我在內有六位同學考取縣中,卻沒有一個考上中專,因為中專分數線比縣中的分數線還要高了好幾分。

另外一類,是高中畢業錄取的。高中畢業參加高考後,錄取分三個層次,分別是本科、大專和中專。有數據顯示,1968年全國出生的人口為2110多萬人,這批人1986年參加高考,全國連本科、大專和中專在內一共只錄取62萬人。也就是說連中專在內錄取率也就是百分之三都不到。現在呢,本三的錄取率基本上要到50%以後了吧。所以,兩下一對比,真正是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


蘇小妮


別人看不起你是吧?那你何必看的起他。人無完人啊!怎麼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呢?你說對不?再說了,別人看不起你,你自己也要反思啊?你覺得你做的都是對的嗎?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時候我們應該先做自我反省,做自我批評。想一想,自己做的是否是正確的。這樣才更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點,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

別人看能不起你?你一定要自己看的起自己。世界如此之大。你何必和你的長輩過意不去呀?放棄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想一下美好的事情,我們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懂得事情,我們應該多詢問他們的意見,這樣別人才會認為你和穩重,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而不是你一味的抱怨別人。

所以,我們不能去抱怨別人。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啊。走自己的路上讓別人說去吧。


記一世盛開的花


為啥看不起,我就是八十年代的中專生,我們班的同學,每一個都是鄉里第一,全縣排前十。那個年代的初中畢業生人數至少是現在的兩倍,可以說個個都是千里挑一的好學生。

我同學的孩子,讀書成績一般,小兩口煩心的很。每次聚會,酒過半巡,說到自己讀書時,那個牛氣,總是要主動豪氣乾一杯。說到自己孩子成績,唉聲嘆氣,恨不得送回去娘肚子重生,總是嘮叨,遺傳基因跑偏了。去年高考,孩子也很努力,上了三本線,高興得給我們報喜,可看他老爸那苦瓜臉,一副嫌棄樣,逼得我們一起聚會就全部聲討他。

沒辦法,可以理解,如果那個年代,我們不是因為家貧、不是因為可以脫"農皮",重點大學我們是一定有的。當我們把希望寄予下一代,下一代又無法實現時,當然有點看不起的意識,完全可以理解。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學生知識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即使三本,也不能同日而語了,長江後浪推前浪,拍死前浪沙灘上,三本生們,努力證明自己吧!


尚方寶劍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為什麼會看不起三本大學生?不要說中專生,那時的高中生都有些看不起現在的三本大學生。

我倒並不是認為上大學就一定要上名牌大學,很多普通大學一樣有優秀的人才。那麼為什麼80年代的中專生或者高中生會看不起現在的三本大學生呢?

如果是成長在八十年代的小夥伴,我相信對衛校和師範這兩個當時最搶手的中專一定會記憶深刻,他們都是各所初中的學霸,如果不是因為家庭困難等原因,他們將會繼續是高中的學霸。

如果按他們初中的成績,上了高中能夠繼續保持的話,他們百分之八十以上會上一本,而且很多會上重點大學的,三本的大學生在高中成績怎麼樣?就憑人家甩你幾條街的成績和聰明,中專生就可以看不起三本生。

八十年代如果有誰家孩子考取了中專,那是比現在考取一本大學還要興奮的。辦請客酒放電影,弄得比結婚還隆重和熱鬧。我就親眼見過村裡有一家當年考取師範的學生父親,在辦請客酒的時候,高興得像范進中舉一樣,走路都走不穩。

另外八十年代的中專畢業生是包分配的,考上中專意味著就是國家幹部身份,可以到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任職,一下子從農民變成國家幹部。

中專作為一個時代的印記,已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那屬於那個時代,屬於那一代人的驕傲,同時也見證著我們社會的不斷進步。


十年讀書


八十年代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碩士研究生水平

從總量上來說,八十年代的招生規模,全國大中專生只有50-60萬水平。

近幾年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都超過50萬人,有些年份更是接近或超過了60萬。

從招生規模看,80年代的中專生真的不是看不起現在的三本學生了,應該是看不起現在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了。

從待遇上來說,那時畢業都安排正規工作,現在很多本科生畢業就失業

從待遇上看,那時的中專生畢業都是國家幹部,國家安排工作,結婚都分配房子。現在的研究生未必有那麼好的待遇。

那時一個村,只要考上中專就是大家高興的事情,請客是難免的。現在啊,很多考上大學也就是家長擔心以後畢業沒有工作。

至於更搞笑的,很多高考200分的,還可以上個高職高專。

至於說到考試難度,更搞笑啦。

看看1984年高考理科試卷吧。

全國沒有滿分的,不知道及格率(滿分120,及格60分)有1%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