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最討厭的家長,沒有之一!

這樣的場景你經歷過嗎?

家長帶著發燒、咳嗽、腹瀉的寶寶就診,醫生一番檢查之後,確認只是普通的感冒和輕微的腹瀉,不用開藥,於是就讓家長帶寶寶回去好好護理就行。這時候,很多家長就不樂意了:

"醫生,怎麼不開藥?那我孩子難受怎麼辦啊?"

醫生:"你孩子現在的狀態不需要用藥,好好護理就行了!"

家長:"可是,孩子難受啊,他吃不下(他睡不好)(他還在發燒)... ...

醫生:恢復需要一個過程的,2、3天(5、6天)就好了

家長:醫生你給我們開店藥吧,孩子能好受一點

醫生:好吧,那開一點口服的藥。

... ...

第二天

家長一臉焦急地帶著孩子來了:醫生,吃了昨天你開的藥,一點都沒有好轉,怎麼辦?

醫生:疾病恢復有個過程的,吃了藥也不會馬上好啊!

家長:給我孩子輸液吧,她病得好嚴重,好心疼啊!輸液好得快一些

... ...

遇到這樣的家長,醫生是最煩最頭疼的。這類家長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好,想孩子舒服一些,少吃點苦,但是其實會害了孩子。

醫生最討厭的家長,沒有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然而在中國,這個原則卻因為多種原因出現了重大偏差。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家長主動要求!

孩子病,家長急,恨不得有一種藥讓孩子立刻好。如果冷靜思考,我們都知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任何一個疾病的治療和恢復都需要時間。

但經常孩子沒病的時候我們能冷靜思考,孩子一病,立刻方寸大亂。在醫院最常聽到的家長要求就是:大夫,能不能給孩子輸點液呀,他都燒一整天了,上次輸液馬上就好了。於是,醫生看您一眼,然後把輸液的藥一開,您就帶著孩子踏實的去輸液了。

醫生最討厭的家長,沒有之一!

有的家長會問,我讓醫生輸液醫生就輸液嗎?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在現有的大部分公立醫院的就醫環境下,每個患者的就診時間只有短短的3-5分鐘,無法做到良好的醫患溝通,也無法完成對病人的病情追蹤,您提出要求不滿足,第二天如果病情加重(這是非常常見的)您也不理解,輕則產生投訴,重則拳腳相加,醫生真的承受不起。所以對患者提出的檢查及治療要求,如果不違反治療原則,我們就默許了(請大家理解這些真話)。

所以,請不要和醫生說上次一輸液就好了,因為每次的疾病都不一樣;不要說每次不輸液就好不了,這樣反覆輸液會產生藥物依賴,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療時效果會打折扣。

什麼情況下需要輸液?

說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情況需要輸液呢?一句話:最好聽醫生的醫囑。

醫生會針對孩子的病情、臨床表現、化驗結果、疾病流行趨勢做出綜合判斷、決定輸液與否。

門診比較常見需要輸液的情況:

孩子高熱不退、化驗血象白細胞明顯增高,口服抗生素療效不明顯;

診斷為細菌性或支原體支氣管炎或肺炎;

孩子嘔吐腹瀉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或嘔吐嚴重完全不能進食水;

孩子萎靡、煩躁需要留院觀察等。

這些是比較常見的需要輸液的情況,具體情況需要醫生看診確定。

對於較重症的細菌或支原體感染性疾病如化膿性扁桃腺炎、肺炎的治療常常迅速而有效。如集團軍殲滅入侵敵人。

對於脫水電解質紊亂並嘔吐嚴重,不能進食水的患兒能有效緩解疾病。

重症患兒病情觀察中保持靜脈通道等。

醫生最討厭的家長,沒有之一!

輸液可能發生的問題:

過度治療、耐藥:一旦發現輸液見效快,再生病家長就會要求還輸液。多次輸液,患兒機體產生抗生素耐藥。一旦孩子患較重疾病,失去有效治療手段。

孩子痛苦:輸液對於家長孩子都是一個及其艱苦的過程。孩子可能自始至終哭鬧不停,這種情況對於孩子疾病的恢復也是大大的不利。

輸液反應:輸液反應在臨床中並不經常發生,但一旦發生情況往往十分嚴重。輕者出現高熱寒戰皮疹,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發生的幾率很低,但如果輸液,這種風險就存在。家長如果見過一例輸液反應就不再會動不動就要求輸液了。

醫生最討厭的家長,沒有之一!

總之,真正需要輸液的患兒並不是很多,大多數通過口服藥的治療都是可以治癒的。是否輸液需要醫生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