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與網際網路巨頭「聯姻」成常態 用車場景成必爭之地

車企與互聯網巨頭“聯姻”成常態 用車場景成必爭之地

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獲悉,今年以來,車企牽手互聯網一浪接一浪。

9月5日,在比亞迪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比亞迪宣佈和360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車聯網、汽車信息安全解決方案、移動互聯、IOT、大數據及AI等領域整合相關資源。而就在同一天,騰訊與寶馬在北京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智慧出行展開合作,還計劃探討在信息娛樂和服務等其他領域的合作機會。在此前的今年7月,百度與戴姆勒宣佈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等領域深化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啟動一項全新的車聯網領域合作項目,百度車聯網技術將搭載在梅賽德斯-奔馳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中。

可見,隨著技術的進步,傳統車企擁抱互聯網巨頭成為了新的潮流。在這些跨產業協作之中,雙方各有佈局。車企對互聯網企業拋出橄欖枝,是為其成為出行服務商做鋪墊。而互聯網企業尋找車企,則是為了在用車場景、車載生態打造流量入口,做戰略佈局。

車企可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

近些年來,有一句話頻頻從各大車企領導的講話中傳出——“我們不僅是一家汽車製造商,未來還會成為一家領先的移動出行服務商。” 這不僅反映了汽車行業的快速變革,也反映了車企們對於未來的判斷,那就是從整車製造向提供服務轉變,獲取更大盈利。而在轉變之中,搭載互聯網技術的車型顯然更受市場歡迎。由於汽車製造是人員密集型產業,互聯網的體系過大,互聯網公司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來研發與試驗,才能真正推出一項技術,但是這種成本是車企無法接受的。所以,車企會在整車設備等方面對互聯網企業進行開放,來換取互聯網企業的技術支持。

在自動駕駛方面,百度與阿里等國內互聯網企業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組建自動駕駛聯盟,得益於在軟件方面積累的技術實力,互聯網公司研發自動駕駛更為迅速一些。在AI方面,科大訊飛等互聯網企業具有語音識別、智能網聯等一系列技術,將這些技術應用到車輛上,可以幫助車企大大提升產品競爭力。

車企與互聯網巨頭“聯姻”成常態 用車場景成必爭之地

用車場景已成為互聯網企業必爭之地

有人說,在電視、電腦、手機之後,車載屏幕將是日常生活中的“第四屏”,車載生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互聯網公司而言,在出行場景提供服務,將是一系列戰略佈局中的重要一環。

掌握了入口,就是掌握了未來決勝的先機。在這方面,互聯網企業紛紛打造自己旗下的車載系統。2017年7月,百度正式對外發布DuerOS開放平臺;2017年11月,騰訊的車聯網團隊發佈了騰訊的車載系統AI IN CAR;就在2018年9月13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斑馬網絡在上海宣佈完成超16億的首輪融資,阿里系新獨角獸嶄露頭角,目前已有榮威、名爵、大通、東風雪鐵龍、福特、觀致等品牌使用了斑馬系統。

圍繞出行場景打造生態,是互聯網公司佈局未來的開始。隨著人們在車上的時間日益增多,手機開始漸漸被淡化,車主與車機的交互變得頻繁。在車機上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可以掌握流量入口,從而為互聯網公司的其他應用實現引流。以上汽與阿里合作的斑馬智行系統為例,這套系統在停車場自動繳費時,使用的是支付寶進行支付;而在選擇導航時,是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提供導航服務。9月底,斑馬網絡還將面向整車廠開放深度定製化能力。

面對這麼大的一塊出行蛋糕,互聯網企業自然會不甘寂寞。在可見的未來,車載操作系統方面會呈現群雄並起的局面,但最後能留下來的,都只會是功能完善,技術先進的系統,這樣的系統也將會給互聯網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

行業主導權之爭打響 車企與互聯網企業應相互融合與創新

目前來看,互聯網企業與整車製造企業的合作是行業趨勢,互聯網與汽車結合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但以長久來看,互聯網公司不會滿足於只用軟件來影響汽車產業,而傳統車企也不會甘心在變革大潮中淪為產業鏈下游的代工廠。隨著汽車行業的變革,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已經直接投入到了整車的製造中,汽車行業的未來由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企業主導的問題已經到了需要解答的時候,而最好的解答方式,莫過於增強自身實力。

在互聯網企業方面,巨頭紛紛在打造車機系統的同時,押注造車新勢力,通過投資直接參與到車輛的生產中。2015年,騰訊、京東等互聯網企業投資蔚來;2017年12月11日,威馬汽車宣佈完成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由百度資本領投;2017年12月12日,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小鵬汽車交割完畢。近期,更有蘋果公司造車的消息傳出,互聯網企業插手汽車製造可以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構建智能汽車生態的閉環,提高自身競爭力。

但是,互聯網企業進入造車領域後,應對車輛製造懷有敬畏之心。與手機不同,汽車是唯一一個在高速行駛中的高檔消費品,由上萬個零件組成,經過了百年的發展,很多技術是目前新興企業所沒有掌握的。即便是目前選擇江淮進行代工的蔚來,也在積極籌劃自建工廠,這表明,在車輛製造這一關,沒有捷徑可走。缺少的製造業經驗,包括渠道、供應鏈等方面的建設,互聯網企業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彌補。

在傳統車企方面,巨頭們也都在增強自身的軟件實力。傳統車企豐田汽車的領導人豐田章男,在今年1月份的CES大會上將豐田汽車的競爭對手指向了蘋果、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而在2017年3月,微軟向豐田汽車授權一批關於Azure雲計算平臺的專利,同一月,豐田公司與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就汽車的超高速無線通信技術進行合作。2016年,豐田汽車與日本電信運營商KDDI共同構建了“互聯汽車”全球性通訊平臺。

但對於傳統車企而言,在自動駕駛普及之後,未來的汽車更像一個出行平臺,不同車企間的差距並不明顯,而體現競爭力的就是車內的空間與服務,隨之而來的便是全新商業模式。在這種商業模式下,弱勢車企將會淪為代工廠,軟件與服務等核心盈利業務都會被其他公司所掌控,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考驗著每一個車企。

汽車工業的發展,是沒有盡頭的。在產業變革的大潮中,融合是趨勢,創新是鑰匙。在當前時代下,互聯網公司與汽車企業協同發展,才能不斷地推進新產品和新技術。而隨著雙方合作的日益緊密,會對整個汽車製造產生質變的影響。在未來,互聯網企業與傳統車企也將發揮各自的優勢,融合與創新帶來的紅利,惠及的是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