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了 也是失敗的投資︱DK客廳No.08

涨了 也是失败的投资︱DK客厅No.08

買買買買買買買。隨便買。能買就買。買到就是賺到。

——抱歉,雖然我們也鼓勵大家買房,但絕不是上面的畫風。同樣的結論,導出的路徑不同,能算是「同樣的結論」嗎?

特地來潑一盆冷水:哪怕是持續上漲的這些年,很多房子也是跑輸大盤的。雖然看上去漲了,但其實是失敗的投資操作。

今天的故事,關於「我做了一樁失敗的投資」。

▃▃▃

中介說:我來公司兩年了

還從來沒有成交過一套二手公寓

DK客廳第24位客人

柳英 30歲 性別:女

投資類型:公寓

失敗點:自住體驗差,而且很難賣掉

涨了 也是失败的投资︱DK客厅No.08

為什麼你覺得你買的這套公寓是失敗的投資?

交付之後自住的體驗很差。我住進去了才發現,公寓裡面有人辦公,有各種小工作室,來往人員雜亂。這讓我很沒有安全感。

等到我生了孩子,發現這套公寓不能落戶口,所以我和我老公想賣掉換成普通住宅。結果掛到中介後才知道,公寓根本就賣不出去。對,是根本賣不出去。

本來買這套公寓的時候,銷售輕描淡寫說:等不想住了,升值一部分再賣掉。我的中介經紀人對我說:我來公司兩年了,還從來沒有成交過一套二手公寓。

那當時買這套公寓的時候,是被什麼吸引了?

這套公寓離我上班的地方不遠,旁邊還有個萬達廣場,出門逛街吃飯看個電影什麼的都很方便。樣板間做得也很漂亮,我以為交付之後也會是這樣,不大,但很溫馨。難怪有人說,成功的開發商賣給你的都不是房子,而是一個關於家的夢想。

買的時候我還是單身,手裡有些錢,但又不夠 90 方三房的首付。這套公寓 40 方,本來父母不願意我買這麼小的,「這種單間都不能算是正式的房子」。他們說願意資助我買個三房。

可是我那時就想靠自己的能力,買個沒有太大壓力的房子。我考慮自住幾年,銷售顧問還說,就算不住,租金也能抵月供。

這也是我後悔的原因。當時沒有竭盡所能,現在就要承受更大的壓力。當時我不想用父母的錢,怕拖累他們養老,結果現在需要雙方父母支援更多。

如果現在有人面對和你當年一樣的選擇,你會給 TA 什麼建議?

和我一樣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深知父母不易,花父母辛苦攢下的汗水錢,會很有內疚感。但是要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事情:錢在父母手裡,他們不懂投資,只能在銀行存定期,貨幣超發,父母在銀行裡的錢就貶值。

拿父母的錢用做投資,能保值、升值,後期再還給父母,這是對家庭負責的表現。

還有,如果自己錢不夠,請接受父母的支援。剛出來工作,總是想要證明自己。買房這件事情,如果父母能幫忙,完全不必過分強調獨立,萬一掙錢的能力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呢?

▃▃▃

漲了?那也是失敗的投資

DK客廳第25位客人

洛洛 32歲 性別:女

投資類型:非品牌房企的小戶型

失敗點:物業差、自住體驗差,升值慢

涨了 也是失败的投资︱DK客厅No.08

▎你買的是住宅,為什麼覺得自己買得很失敗?

經過 2016 年那一波大漲,我們小區也漲了一些,可我還是認為自己這套房子算是一次失敗的投資。

首先,小區居住品質很差,從自住的角度看,完全不能和品牌開發商的環境、物業比。

比如說,我們這一棟樓全是小戶型,我們這一套是 50 多平的朝南小兩房。說是兩房,房間小得只能放下一張窄床,老人來帶孩子,住得特別憋屈。而且很奇怪,房子沒有陽臺,晾衣服很不方便。

兩梯十幾戶,電梯壞了物業也不及時維修。有些業主會把電動車推上家裡充電,物業就在單元門口焊了低矮的鐵柵欄,每次推孩子出來都很困難。

從增值的角度看,毫無疑問,品牌開發商的房子增值性能更好。

▎當初為什麼買了這套二手房呢?

2014 年,這個小區的房子 7000 左右,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品牌開發商的項目,是這個開發商在我們城市的第一個項目,開盤 12000 元。我去看了幾次,很想買,就和老公商量,生了孩子再租兩年房子,那邊的房子就該交付了。

可是我老公覺得這樣很麻煩,我老公就是這點氣人,什麼都怕麻煩。加上每月按揭四五千,將來還有寶寶要養,他擔心壓力太大。

最後我們就買了現在的這套二手房。

如果現在有人面對和我當年一樣的選擇,我一定會勸他:不要怕麻煩,不要怕負債;只要你足夠努力,負債會是你最好的資產。就算要租著房子等新房交付,也沒關係。

還有,一定要買品牌開發商的房子,選擇品牌物業。哪怕貴一點,一定會物有所值。一分價錢一分貨,我現在懂了。

▃▃▃

一鋪養三代

很容易變成三代養一鋪

DK客廳第26位客人

王先生 40歲

投資類型:返租型商鋪

失敗點:不可控因素太多

涨了 也是失败的投资︱DK客厅No.08

我們接觸的投資商鋪的客人比較少,先簡單介紹下你買的商鋪吧

我買的是返租型售賣商鋪。

一個大型商業項目,開發商拆分了賣給我們,所有權歸我們,但是在前 3 年,我們只能把商鋪租給開發商指定的對象,租金是購房總價的 8%。這 3 年的租金,可以一次性抵扣房款。

比如說,房子總價 200 萬,3 年的租金就是 48 萬,那麼我們只需要付給開發商 152 萬房款就可以了。3 年後,簽訂新的租賃合同,再約定租金。

我後來才明白,這種返租型商鋪最大的問題在於租賃期滿後的續約問題。

前期,開發商為了售賣,往往承諾比較高的租金回報,但是到了後期續租環節,運營團隊做不到承諾的這麼高。於是業主和運營團隊矛盾爆發。

只要有一批業主不滿租金回報率,拒籤續租合同,那麼商業項目的統一性將無從談起。直接的後果就是越做越亂,商鋪的商業價值就大打折扣,最終受損失的還是商鋪業主自己。

▎當時你決定籤這份合同的原因是?

我買這商鋪前做過一些考察。首先,開發商口碑還不錯,項目前期的各種宣傳讓人感覺比較靠譜。

其次,商場位置好。附近三公里之內有多家高校,20 多個小區,還有個容納人口 30 萬的城中村,聚攏了足夠的人氣。

再次,周圍親戚朋友早期投資商鋪都有不錯的收益,所以我總是想在機緣合適的時候,自己也投資一下商鋪。

一開始,運營團隊做得還是很不錯的,招商也很不錯,商場人氣很旺,所以我們都等著 3 年後續約。很多人為可控的因素都考慮到了,就是沒有想到趕上城中村拆遷,30 萬的人口被連根拔起,迅速搬離。

這時候,商場的運營開始下滑。二樓原來一個月利潤 2 萬的商家,下滑到 7000 元。

3 年承租到期,託管協議續簽時,運營方把租金從 8% 降到 4%,後來我們積極談判談到 6%,不過要半年後才開始支付租金。部分業主不滿意,開始維權,拒絕續簽,於是很多鋪位空租,商場人氣一落千丈。

雖然我們「德科地產頻道」一直不鼓勵大家投資商鋪,因為技術難度太高了,不過還是想請你總結一下,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購買商鋪確實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沒有足夠的經驗,還是要慎重對待買商鋪一事。絕不能看到身邊有親戚朋友買商鋪租金收益很好,盲目跟隨。商鋪和商鋪是不一樣的,區別太大。不懂行的人,很難賺錢。

像我買的這種,開發商完全售出的返租型商鋪,風險太大。絕大多數此類商鋪都以失敗告終。這類物業,往往租賃合同一到期,風險就爆發,投資屬性完全喪失。以前是一鋪養三代,現在很容易變成三代養一鋪。

你一個人看好這個商鋪是沒有用的,你沒有辦法控制其他商鋪業主的判斷。一旦商場失了人氣,很難再聚起來。原來開業時那麼熱鬧的商場,幾年下來成了這樣,是怎麼都沒有想到的。

我們還缺一個類型的客人:

海外房產投資

成功了,有經驗;失敗了,有教訓

如果你正好是今天客廳中缺少的客人

歡迎落座,聊聊你的故事

▎以前的故事

涨了 也是失败的投资︱DK客厅No.08

「德科地產頻道」付費音頻節目

DK樓市政策日誌

DK樓市政策日誌·更新至第204期

▎收聽最高

涨了 也是失败的投资︱DK客厅No.08

▼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DK樓市政策日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