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号」我的那段铁道兵岁月

【铁号】我的那段铁道兵岁月

「铁号」我的那段铁道兵岁月



在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是那段当铁道兵的岁月。

我是1976年2月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从铁道兵二十四团新兵连直接分配到二十三团一连的。先到三排风枪班,三个月后,到连部任文教。后来听三排副说,连首长看了我给排里写的半年工作总结,称

「铁号」我的那段铁道兵岁月


在任连文教时,我才接触到团和连的历史资料。据当时连史记载,铁道兵二十三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一连是英雄部队的“尖刀连”。一连组建于1946年秋,一直在东北担任护路任务。抗美援朝时跨过鸭绿江,保障“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大动脉”畅通。1954年3月回国。休整后当年冬随团进入鹰厦线,修建长1460.3米的大禾山隧道。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铁道兵二十三团“隧道施工老虎团”的光荣称呼。一连在大禾山隧道掘进中屡创记录,荣立集体三等功。1958年进入贵昆线,修建贵昆铁路咽喉,长3986米的梅花山隧道。1965年转入成昆铁路,修建渡口支线。1968年挺进襄渝线。1974年10月转战南疆线,在奎先达坂西坡,奎先隧道出口上约800米处修建临时营房,做隧道施工准备并逐步开始施工。

「铁号」我的那段铁道兵岁月


奎先隧道采取上下导坑先拱后墙的方法施工。进出口同时掘进,设平行导坑。隧道长6152米,(建成后加洞口护墙长6154.16米),吐端洞口轨面标高2982.35米,最高2985.88米,库端2932.35米。奎先隧道是南疆铁路的咽喉,要保证按时通车,打通隧道是关键。隧道所处地段海拔高,气压低,年平均气温零下四度,最冷到零下36度。缺氧、缺水,缺电,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官兵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影响较大,普通感冒拖几天没有好转就必须送医院治疗,非“战斗”减员多。施工设备简陋落后,洞深排烟困难,打到一千多米时,洞顶出现漏水,需穿雨衣、水靴工作,隧道施工非常艰难。

「铁号」我的那段铁道兵岁月


从开工到1977年5月,我连主要担任隧道出口下导坑掘进。我上班的第一天,就在下导坑“掌子面”上学会了打风枪。为抢工期,连队实行“三班倒”。为保障官兵体力,工班中加餐,每天都需六人送饭,由连部勤杂和炊事人员轮流完成。从1976年8月,我虽然不在风枪班了,但我经常到“掌子面”送饭。趁着战友们吃饭空隙,向他们了解作业进度和好人好事,回来后及时写成稿件,送到广播站播出,同时办好连宣传栏和墙报,及时更换标语和口号,鼓舞官兵士气。在施工现场我看到,连队干部和战士们一样,带头干活,一样流汗,吃在工地。营、连开展施工精度、进度竞赛,班、排比着干,争先恐后,人停风枪不停。由于施工设备落后,通风不畅,放炮后烟尘毒气久久不散。战友们都知道弥漫的烟尘有多大危险,但为了实现“提前打通奎先”的目标,大家不顾危险,烟尘未散便冲进“掌子面”。那年8月下旬一天,二排风枪班一下晕倒三名风枪手,战友们发现后,马上背上进入平行导坑,用斗车运到洞外,通风十多分钟后,晕倒的战友才慢慢苏醒过来。

「铁号」我的那段铁道兵岁月


到1977年6月上旬,下导坑掘进到3800多米后,我连因超额完成进度,便停止掘进,转入“马口”开挖和边墙混凝土浇筑。1977年7月2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排炮响,奎先隧道下导坑提前三个月贯通,团里在进出口分别集会庆祝。那天,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像过年一样,官兵们异常激动和兴奋,经我组建排练的一连锣鼓队,也打出了威风,受到其他营连官兵和团首长的称赞。同时,部队全休四天,这也是我在铁道兵的记忆中,放假时间最长的一次。1978年3月“马口”开挖和边墙浇筑完工,我连又转入整体道床浇筑。当年年6月,整体道床完工,9月铺了轨,我连又跟进隧道隐患处理等收尾工程。1978年12月底,我们接受了元旦后军列安全通过奎先隧道的任务。当时因渗水的问题没有解决好,隧道墙壁渗水汇成溪流,天气寒冷,水顺流结冰,出口近两千米的轨道上覆盖一米多厚的冰,火车无法通过。我们和驻达坂西连队官兵齐上阵,用十字镐,钢钎和铲子挖冰除冰,装上斗车往洞外运,连续奋战十昼夜,当满载战备物资的军列顺利通过隧道,到达临时奎先站,站在坦克、大炮旁的陆军战友向我们致敬时,我和战友们激动的纷纷举起了右手……

「铁号」我的那段铁道兵岁月


三年的铁道兵生活锻炼了我,使我不断成长成熟起来,至今难忘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那座奎先达坂脚下的军营,那个英雄的“尖刀”一连,那些同甘共苦的“老铁”战友们! 1979年2月,南线战事紧,我和连队二十多名战友一道奉命开赴“前线”,从此,离开了铁道兵,离开了一连,离开了那些亲如兄弟的战友们。

其实,铁路修通之时,也是铁道兵告别之日。不久,南疆铁路吐库段建成临时通车,我的一连战友们也告别了奎先达坂,奔赴到新的“战场”。

「铁号」我的那段铁道兵岁月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我和一连三名莱西籍老战友相聚。左二起:原十班长“老茂”、原统计员“老高”、原十二班“王木匠”。2017年2月3日(图文原创)作者简介:李勋修(奎先达坂西),山东莱西市人,1976年2月入伍,毕业于乌鲁木齐陆军学校(政治队),兵团教育学院(古汉语文学专业),曾在原铁道兵5师23团和新疆军区某摩步师服役。


铁道兵公众号第2018-344-7期

推荐:何燕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