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 (1)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今天介绍《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这个“第一”,没有别的含义,仅仅是整理资料过程中,看到几本“画报”,迟早都要写的。

1984年前的铁道兵时期,解放军有“一报三刊”,即《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歌曲》。这些报刊,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铁道兵35年的光辉历史。《解放军画报》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将铁道兵战时抢修铁路、和平时期建设铁路的重大事件、重点工程、重要人物等方面,全方位地载人其中。我在收藏市场上,每每遇到旧书刊,都会查阅“铁道兵”内容,并悉数购买、珍藏。

1983年10月号的《解放军画报》,这个月份、年份,铁道兵战友相见,内心会百感交集:心爱的帽徽、领章,佩戴的时间倒计时了。这期画报,48页,其中8页(占五分之一)在“头条、二条”位置,报道铁道兵承建的两项重大工程:引滦入津工程,青藏铁路。

这真是铁道兵最后的辉煌!

第一篇是《挥师引滦 造福人民》。

引滦入津是为解决天津的工业及人民生活用水的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是将河北的迁西县境内的大黑汀水库引滦河水至天津,全程234公里,最艰巨的工程是9.69公里的引水隧洞。铁道兵八师(4个建制团)、十一师五十二团与北京军区承建,其中铁道兵担负7.21公里,占隧洞总长的74.5%。工程1981年5月开工,1983年5月竣工;9月11日,滦河水流进津门千家万户,天津喝咸水的历史终结了。

引滦入津是铁道兵承建的最大的民用工程,也是军队时期的“最后一战”,牺牲大,获誉多,可谓“谈笑凯歌还”。9月通水,10月《解放军画报》报道,可谓“及时”啊!

请大家心怀敬意观赏。30多年前的中青年,现在都是“老一辈”了,值得纪念。

特别希望当年引滦入津建设者看到“画报”。

河北迁西县,景忠山下,大黑汀畔,挺拔屹立着一尊纪念引滦入津工程建设的大型战士塑像。塑像下,有一段醒目的碑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九二〇八部队和天津驻军五二八五九部队,承担了最艰险的开凿隧洞任务。人民子弟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科学施工,为天津人民立了丰功,创造了我国开凿隧洞的奇迹。”

天津人民为永远纪念子弟兵的功绩,树立了这一英姿威武的塑像。应该说,它的真正塑造者,是人民战士自己。是他们用热血和汗水,在人民心目中铸成了这不朽的雕像。

引滦入津工程,雄伟壮观,北起古长城下的潘家口水库,南到天津市西河水厂和新开河水厂,蜿蜒234公里,像一条翻云覆雨的巨龙。而巨龙的咽喉,便是长达12.39公里的引滦入津穿山引水隧洞。隧洞凿通之日,就是全线通水之时,谁来完成这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呢?铁道兵某部和驻津部队某部指战员站出来了。

沉睡了30多亿年的太古系片麻岩层,断层累累,饱含地下水,碰一碰,就像触怒了睡意朦胧的雄狮,塌方一次接一次。有一次九号洞不得不停止掘进两个月,有的年轻战士还献出了生命。被困难挡住前进的步伐,对于革命战士来说,是最大的憾事,他们决不善罢甘休。在停止掘进期间,他们想计策,定方案,做准备,决心夺回失去的时间。某团副参谋长、朝鲜族干部太昌元,带着病从后方赶到工地,一头扎进洞,与战士一起研究施工方案,终于用开挖“小导做坑”的办法制服了塌方。接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掘进新纪录。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赞扬说:“引滦入津这出戏,没有九号洞这一幕就不精彩了。”

隧洞进口工地,有一位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立过功的副连长,名叫李树坤,与女友通信两年多,未见一面。他们三次相约,都因李树坤恋着工地而未能相会。姑娘埋怨他一钻进洞就连外边的年月都忘了。其实,李树坤的时间观念强着呢,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天津人民扳起手指头算着离通水的日子还有多少天!

除夕夜,工地上的“团圆饭”已经摆好,可是,战斗在15号洞的某部五连干部战士久久不下工。原来,他们的掘进任务还有一米多没完成。指挥部高级工程师朱寿祥下洞喊道:“小伙子们,别干了,我代表指挥部宣布你们的任务完成了!”指战员们谁也不肯放下手里的工具。朱工程师眼眶湿润了,他想,此时此刻,在北京,在天津,在这些战士的家乡,多少个温暖的家庭正合家欢聚,举杯庆佳节;而他们,却风枪当爆竹,山泉做美酒,紧张地度过了除夕之夜……

在开凿隧洞的一年三个月时间里,指战员们没有节假日,星期日的概念早已淡漠。有人问他们苦不苦,他们回答:“说不苦是假,可是,想起这是为了让天津770万人民早日喝上滦河水,心里就甜滋滋的。”

拼搏赢得了时间,赢得了胜利。指战员们提前一年多凿通了这座我国最长的输水隧洞,推动了全线的施工进程。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赞扬他们为我国基建战线树立了一个高速度、高质量、低消耗的样板,赞扬他们创造了可贵的“引滦精神”。8月19日,中央军委发布通令,嘉奖参加施工的这两支部队。

今天,清清滦河水,滚滚入津门,机器欢歌人欢笑。天津南开大学老教授王达津抑制不住喜悦之情,挥毫赋诗道:

千里移滦远入津,险关突破大功成;

山川改变由人意,身手应夸子弟兵。

刘双岭 、支 柱 、岱天荣、 程更新报道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傅培敏摄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为了让天津人民早日喝上甜水,指战员们这样度过了除夕之夜。

王建民摄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驻津某部副师长左尔文(左),深入施工一线,现场组织指挥。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右边这位风枪手叫唐良杰,是军务参谋。他曾在成昆、襄渝线上打过隧道。在引滦工地上,他精心培训出许多优秀风枪手。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渴望已久的滦河水流到了天津,解决了天津市人民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问题。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刘光聪被称为“爆破能手”,他先后打炮眼12000个,组织放了20000多炮,没有一个哑炮。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驻津某部副军长、引滦入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嘉祥(右二),虽年过花甲,仍朝气蓬勃地战斗在施工第一线。刘火才摄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驻津某部工兵营战士董长锋,担任识图员以后,认真负责,改革设计,为国家节约钢筋80吨,木材450立方米,钢材四吨多。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1965年人伍的志愿兵孟义文,是工地上有名的多面手。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某部工程技术人员与干部战士一起研究改革成功的模板悬臂台车,使工效成倍提高。何明摄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潘家口水库,位于滦河中游,是引滦入津的”龙头“。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铁道兵某部六连连长李士军(左),带领全连一次又一次战胜塌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铁道兵频道】《解放军画报》中的“铁道兵”(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