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新入秋的時候,騰衝還在雨季裡。溫潤的極邊小城,雨卻下的激烈,天氣一日似一日涼。村寨農舍前,早早碼滿了柴禾,以待冬天。

古人說“圍爐夜話”,也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冬夜的火爐,火苗閃爍間,從來不乏詩意。如若說小鎮裡3個村寨的美是「古典」的,那麼,每家每戶的一方火塘存留了這大部分的古意。

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冬日鄉村清閒,一年中的勞作在前三個季節幾近完成,人們把目光從土地拉回自己身上。堂屋裡用了一輩子的火塘,入冬便不熄滅,人間煙火全在此發生。和老友飲酒發發牢騷,隔三差五的喜酒宴席,有女待字閨中,有青年慕之——火塘是寨子社交的中心。

重要的事都在冬季發生,在火爐邊商定。鄉村的重要事,不外乎蓋房起屋,生老嫁娶。用漫長的一生去完成幾件事,踏實而確定。當他們老了,圍著火爐打盹,火苗閃爍著此生最深刻的記憶。

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春天花開時見到的姑娘,曾與她的眼神躲閃試探,好多個日子過去,鼓起勇氣說明心意,兩情相悅。到了冬天,雙方父母坐到火塘前:把這門親事定了吧。何時訂婚,何時過門,擺幾桌酒席,請誰主持……一杯杯濃茶,柴禾添了又添。

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鄰里親戚知道了這個消息,吃過晚飯都來火塘前坐坐。喜事,大家都開心,要來幫廚,來幫忙佈置新房,也想起了過去更多的趣事,笑聲飄進了夜空。新人的房子裡,也要砌火塘。火塘在堂屋靠牆的位置,一塊大石板靠在木頭柱子上,用以隔檔,砌成四方形。火從早到晚不滅,白天火塘邊烤著粑粑、餌塊,人少時也在這做飯。遇上結婚、糾紛、去世等家庭事務,晚飯一過,便請來家族中有威望的人、親近的親戚、至好的朋友,一起商討。對於這些事,人們不去公職機構,就在火塘前解決。更早以前,火塘是整個寨子的議事場所,鄉規民約是在一爐一爐的柴火中聊出來的。

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這樣的場景,可以一窺村寨的運轉系統。三四十戶人聚集而成的寨子,在現行的行政單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村,它們通常被歸屬為某個行政村或行政鄉。更早以前,管理是內部管理,是延續幾百年的鄉村自治。這是由血緣和世代感情維繫的村寨,人們重視的是人情。這人情盤根錯節,所依賴的,是寨子中有威望的人的言論與判斷。

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這樣有威望的人,每一代都會產生。人們信服的,是他們辦事公允,說話公道,不偏私。他們有些受過教育,有些文化程度並不高,但都被稱為“能人”。遇事,請他們來火塘邊坐坐,幫忙出主意。遇到糾紛,請他們來裁判定奪。寨子的大事,仰賴他們商定。一代又一代的能人,處理事情的方式與準則,漸漸成為鄉規民約,讓村寨在幾百年中維繫著良風序俗。

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生活在此,每一戶人,有山有地有房;每一寨,有滿足日常所需的不同手藝;一個小小的寨子,內部有著有效的自治方式,對於那些在冬天發生的重要事,都已經在一代代中形成了有序的準則,永遠有人懂,有人記。這是一個完整而堅固的運轉體系,足以保證人們在世俗生活裡心安、有所依傍。

雖被稱為“寨子”,這更像現代意義上社區的雛形。寨子有著社區最重要的內核: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聯結與修復。火塘是聯結這種關係的核心。

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直到現在,也保留著這樣的傳統。火塘的位置也許變了,樣式也有所變化,但每到柴火點燃,一併點燃的還有整個冬天裡的圍爐夜話。並不漫長的騰衝冬季,人們抓緊時間珍惜。天天見面的鄰居親戚,也要每天來往串門,聊至深夜。一整年想說的話,都就著火光在這些夜晚說盡。

永不褪色的夜晚:圍爐夜話

因為圍爐夜話的傳統,小鎮裡的3個村寨——秧田窪、澡塘寨、清河社——仍舊堅固的留存著過去生活的氣息,火塘照亮著疲憊生活裡的高光時刻。小鎮的社區營造,也不斷被村寨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