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清 王永彬:《圍爐夜話》三則,為人處世恍然大悟!

第三一則: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為辱;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於世者為榮。講大經綸,只是實實落落;有真學頭號,決不怪怪奇奇。

譯文:貧窮與地位卑下,並不是可恥的事,可恥的是因為貧窮或卑下,便去諂媚奉承別人,想求得一些卑策的施捨。富貴也不是什麼十分光榮的事,光榮的是富貴而能夠幫助他人,有利於世。講經世治國的學問,應當是實在可行的。真正有學問,決不會高談怪誕不經的言論。

清 王永彬:《圍爐夜話》三則,為人處世恍然大悟!

評語 : 貧窮和地位的高低,都是外在的,若能不妄求非分,自勵自足,身處貧窮或卑下,都不足以令人可恥。真正的可恥,是因為貧窮而放棄了自己的人格,夤緣富貴;這些人自認為低賤,因此才想鑽謀逢迎,這樣自毀人格,才是最可恥的。

有錢有地位,也沒有什麼值得光榮的,因為獨自享有金錢地位,對他人並沒有益處。若能用自己的錢財救助苦難,廣施博濟;用自己的地位施恩給眾人,造福鄉里,那麼富貴用於德業,才是真正值得光榮。

經世治國的學問,不同於奇思幻想的文章,務必要求深切時弊,平實可行。否則言之雖美,卻空洞不可行;或是巧思雖多,均不切實際,不但勞民傷財,也會使政務混亂,一無成效。至於真正有學問的人,絕不譁眾取寵;只有沽名釣譽的人,才會談些奇奇怪怪的言論引人注目。

即使不是這樣,如果一個人說的盡是一些光怪陸離的事,就可知這個人的學問離世甚遠,或者十分偏頗。真正的學問,應是在人性的常情中,可以用之於現實社會;一些奇怪而不能用之於實際生活的學問,只是掩飾無知的擋箭牌,不是真學問。

清 王永彬:《圍爐夜話》三則,為人處世恍然大悟!

第三二則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比兄弟為花萼,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今人稱諸生曰秀才,秀貢生曰明經,稱舉人曰孝廉,為士者,當顧名思義也。

譯文 古時候的人,把“父子”比喻為喬和梓木,把“兄弟”比喻為花與萼,將“朋友”比為芝蘭香草,因此,有心想敦睦人倫的人,由萬物的事理便可推見人倫之理。現在的人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被舉薦入太學的生員為“明經”,又叫舉人為“孝廉”,因此讀書人可以就這些名稱,明白自己應有的內涵。

評語 喬梓、花萼、芝蘭,都是自然界的生物,天地萬物,其生長都有一定的次序,依序順行不悖,天地才有一股祥和之氣,人倫亦得如此。喬高高在上而梓低伏在下,正像子對父應敬事孝順。花與萼同根而生,相互依存,可以想見兄弟的親情與相互扶持。芝蘭的香氣幽遠,可見與有德的人交朋友,可受其感化,使自己也成為有德之人。“萬物靜觀皆自得”,古人體察自然,賦予人倫親情更深的意義,可知古人的心思細膩,而天地自然更是處處有情了。

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貢生為“明經”,稱舉人為“孝廉”,都可以由這些名稱,推知他們應具有的內涵。“秀才”便是要讀書人能學有所成,成為一個“苗而秀”的人,而非“苗而不秀”。“明經”之意,便是能夠明白經書中的道理,付諸實行,若不能如此,何足以為“貢生”?漢時選孝順或清廉者為官,可知舉人應當具有孝順清廉的德行。由此可知,讀書人當循名而求實,若是名不副實,豈不愧對天下人?

第三三則 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不肖;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無庸徒事言詞也。君子有過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譯文 父輩兄長有好的行為,晚輩學來可能學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長輩有不好的行為,晚輩倒是一學就會,沒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長輩教晚輩,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來率領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學得好,而不是隻在言辭上白費工夫,不能以身作則。

清 王永彬:《圍爐夜話》三則,為人處世恍然大悟!

有道德的人行為若稍有超過或偏失,一些無德之人因為嫉妒,一定無法容忍而群起攻擊。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過失,小人也不見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無道德的小人相處時,一定要平心靜氣地對待他們,不可過於急切的責罵他們。

評語 父兄有善行,子弟不容易學,惡行卻是學得很像。這是因為人的本性就像水流一般,下流容易上流難。修德好比爬山,父兄登在高處,子弟不一定爬得上;父兄若在坑谷,子弟一滾就下。因此,可知教子弟最重要的是自己先端正身心,以身作則去帶領他們。如果長輩滿嘴仁義道德,實際的行為卻違法犯紀,晚輩怎麼可能不受影響而為非作歹呢?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身教重於言教,做長輩的,還是多多檢討自己的言行才對。

向來小人就嫉妒君子,因為小人沒有雅量,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因此,一旦有德的君子犯了一些小過失,就會被無德的小人誇大、渲染,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所以,君子和小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平心靜氣,不要因為太急切於維護道德,而過於嚴厲地責備對方。因為,小人沒有雅量容忍別人的過失,只怕教他不成,反而使他惱羞成怒來害人。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點擊右上角紅色字體關注【徽淵文化】,為您帶來更多文化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