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精選十則,處世你會處變不驚,臨危不懼,值得品讀

《圍爐夜話》精選十則,處世你會處變不驚,臨危不懼,值得品讀

四一、謹守拙,慎交友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註釋]

守拙:即以拙自安,不以巧偽與人周旋。

[譯文]

把聰明用錯了地方,不如一輩子謹守愚拙,至少不會出錯。隨便交朋友,倒不如整天閉門讀書。

[評語]

聰明當然很好,若是運用得當,不僅可以造一已之福,也可以造大眾之福。但是,如果聰明的人心術不正,將聰明用在不正當之處,不僅使自己遭到禍害,也會害眾人。還有一種人,自以為聰明而不知努力,聰明就成了好吃懶做的藉口。“聰明反被聰明誤”。因此,那些樸拙老實的人反而可愛多了,他們默默地苦幹,堅忍謙虛,不投機取巧,不譁眾取寵,一生平平凡凡,卻也踏踏實實。

古人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由此可知朋友的重要性。然而,如果所交的朋友都是一些品格低劣、不能互相勉勵的酒肉朋友,和這些人交往,把時間浪費在交際應酬上,倒不如關起門來讀好書。因為,一本好書即不會讓人同流合汙,又能夠怡情養性、增進知識,讀到心靈共鳴處,那份快樂並不亞於交到一個知心好友。良書益友,同樣令人可喜,不過,如果不用心選擇,就很右能變成“壞書濫友”了。

四二、放眼讀書,立跟做人

看書須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跟

[註釋]

放開眼孔:比喻放開眼界、心胸。

[譯文]

看書必須要放開心胸,才可能接受並判斷新的觀念。做人要站穩自己的立場和把握住原則,才是一個具有見地,不隨波逐流的人。

[評語]

一個人如果不能放開心胸,捐棄成見,那麼任何書都無法得到益處。因為,他的心已經容不下任何和自己相左的意見。“放開眼孔”,不僅是放開“肉眼”,去辨別一本書的好壞,最重要的是放開“心眼”,去與一本書做心靈的溝通。如果“心眼”不能打開,只是看到書的皮毛罷了,永遠如井底之蛙,死守著井口一方天空。一本好書,是作者用盡心思撰寫出來的,所以讀者也應該用心去讀,才能真正讀懂,真正瞭解作者的苦心所在。

至於做人處事,一定要把握原則、站爭立場,因為社會上的事情五花八門,一不留意,便會失足。“站穩腳跟”,就是教我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人云亦云,那麼,便可依自己的原則行事而不違初衷。由此我們可知,此處所謂的“腳跟”,乃是指心中的腳跟,而非肉體的腳跟。

四三、持身貴嚴,處事貴謙

嚴近乎矜,然嚴是正氣,矜是乖氣;故持身貴嚴,而不可矜。謙似乎諂,然謙是虛心,諂是媚心;故處世貴謙,而不可諂。

[註釋]

嚴:莊嚴。矜:自尊自大。

[譯文]

莊重有時看來像是傲慢,然而莊重是正直之氣;傲慢卻是一種乖僻的習氣,所以律己最好是莊重,而不要傲慢。謙虛有時看來像是諂媚,然而謙虛是待人有禮不自滿;諂媚卻是因為有所求而討好對方,所以處世應該謙虛,卻不可諂媚。

[評語]

有的人為人十分莊重,不苟言笑,這種人律己甚嚴,乍看之下似乎很驕傲,其實他是不做沒有意義的事。不像有些人,只是因為自尊自大而瞧不起別人。你若去親近莊重的人,就會發現他“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並非想像中那麼拒人於千里之外,相反的,也許會令你十分愉快。但是如果是一個傲慢的人,你去接近他,可能會平白無故地受到侮辱。這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君子大不相同,因為君子是自重,而傲慢的人卻是自大。我們修身養性,千萬不要由自重而流於自大。

虛懷若谷的人,即使學問淵博也不會驕傲自滿,古人曾訓勉我們“滿招損,謙受益”,可知謙虛可以使我們學習更多的新知,博得更多的尊重。能虛心受教的人,才能不斷地充實自我。而諂媚是一種鑽營奉承的態度,為達目的,不惜卑躬屈膝以討好人,因此,才說它是“媚心”。“虛心”和“媚心”相比較,一為無所求,一為有所求;一為內斂,一為外求;一為精神上的求知心,一為物質上的欲求心,差別甚大。因此,我們待人接物不能有諂媚的心理,卻不可無謙虛的態度。

四四、財要善用,祿要無愧

財不患其不得,患財得,而不能善用其財;祿不患其不來,患祿來,而不能無愧其祿。

[註釋]

患:憂慮。祿:俸祿、福氣。

[譯文]

不要憂慮得不到錢財,只怕得到財富後不能好好地使用。官祿、福分也是如此,不要擔憂它不降臨,而應該擔心能不能無愧於心地得到它。

[評語]

只要有一個肯勤勉地做事,開源節流,財富是不難得到的。就怕自己懈怠懶惰,又揮金如土,如此卻妄想擁有財富,簡直是白日作夢。更怕得到了財富而不能好好去用它,不是當了守財奴,就是花天酒地,奢靡浪費。那麼,財富反而成了害人的東西了,不僅害自己敗家喪身,更危害社會。其實,財富若用於正途,未嘗不是一股力量,能樂善好施,有益民生,才是真正發揮財富的妙用。所謂“天要你富莫太奢”、“為富當仁”,都是告訴我們要善用金錢。

世人都渴望官祿和福分,然而,究竟有幾個人當得起呢?如果不由正當途徑得到,或是得到了,卻盡是做一些虧職損福的事,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又有什麼用?因為,為了這些外在不長久的福祿,已經將自己的人格輸掉了。其實,福祿本無定數,又何必太過執著?倒不如求自己內心的福祿,無諂無曲便是心官,不忮不求便是心福,任誰也奪不去。

四五、交朋友求益身心,教子弟重立品行

交朋友增體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顯榮,不如教子弟品行。

[註釋]

體面:面子。顯榮:顯達榮耀。

[譯文]

交朋友如果是了增加自己的面子,倒不如交一些真正對我們身心有益的朋友。教自己的孩子求得榮華富貴,倒不如教導他們做人應有的品格和行為。

[評語]

“面子一張皮,不著真心處”,交朋友如果是為了讓自己更有面子,那麼結交的只是“一張皮”,而不是“朋友”。有些人喜歡和達官貴人交往,逢人便說,藉此提高自己的身分。實際上,這是極愚蠢的行為。因為人之相交,貴在相知,若是為了炫耀,倒不如去和金錢交往。而如此交友,也很難得到朋友的真心相待,因為他也知道,一旦沒有了榮華富貴,友情也就蕩然無存。真正交朋友,必定有益於身心;在患難時,互相扶持;能共聽一首曲、共賞一幅畫;更能患告勸導,彼此提攜,這才是真正的朋友。這豈是那些握手如握錢,皮笑肉不笑的人所能明白的?

教導小孩子,一定要著重在做人應有的品格和行為上,而不應該灌輸孩子追求富貴榮華的錯誤觀念。因為,前者教導他如何成為一個“人”,如何完成自我。如果沒有前者做根本,人也不過是個衣冠禽獸罷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裡“本”指的是做人的根本。可知培養孩子擁有端正的品性,非常地重要。再說,一個有品格的人,即使沒有富貴榮華,仍然不失為高尚的人。

《圍爐夜話》精選十則,處世你會處變不驚,臨危不懼,值得品讀

四六、君子重忠信,小人徒心機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處世,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註釋]

存心:心裡懷著的念頭。機關:計謀。

[譯文]

君子做事,但求盡心盡力,忠誠信實,婦人小孩都對他極為尊重,所以,君子之為君子並不枉然。小人在社會上做事,到處設計、玩花樣,使得人人都對他退避三舍,心裡十分鄙棄他。因此,小人費盡了心機,也得不到他人的敬重,可說是白做了小人。

[評語]

有時候,做人其實並不難,只要誠心待人,而且重信用,便能得到他人的重視和敬佩。君子做事,時時自問是否有失信之處,即使不識字的婦人和無知的孩童都會尊敬他。反之,小人做事,處處費盡了心思,不顧他人死活,自私自利,誰見了他都像見了厲鬼一般,不願與他打交道,因為他沒有人心。

由此可見,費盡心思的小人與篤守忠信的君子,所得竟有天壤之別。與其做小人徒勞心思,不如為君子樸實又受人器重。

四七、對己要嚴,對人要寬

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註釋]

良心:天生的良善之心。餘地:餘裕;寬裕之處。“留餘地”亦即讓人。

[譯文]

希望自己有一顆良善的心,使自己時時不違背它。為別人留一些退路,讓別人也有容身之處。

[評語]

“萬金易求,良心難得。”我們的心常常受到各種物質的引誘,偏見的誤導、惡人的撥弄,往往把自己原有的一顆良善的心失落了。換得的是偏心、妒心、貪心、邪心……攬鏡自照,連自己也不認得。如果,有誰能時時體察自己的良心,使自己更勇於分辨是非善惡,就真的十分難得了。深夜捫心,有幾人能對他人毫無虧欠,能昂然天地之間而無所愧疚呢?

天地之大,無處不可容身;人心若小,卻無處可以容人。任何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只要不是十惡不赦之徒,只要他能改過,總是可以原諒的。誰又能擔保自己永不犯錯呢?假如犯錯的是我們自己,又何嘗希望別人能原諒我們呢?因此,著實沒有必要把別人逼得走投無路。更何況,能為人留下後路,自己的內心會更充實,人與人之間也會更祥和。聖人心胸廣闊,如同天地,何不向聖人看齊,給人間留些寬闊的園地?

四八、慎言,潔身

一言足以召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飭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註釋]

召:同“招”,招惹之意。覆墜:傾倒墜亡。玷:汙辱。飭躬若璧:“飭”是治理,“躬”指自己,“飭躬若璧”就是守身如玉的意思。瑕疵:玉上的斑痕,比喻過失。

[譯文]

一句話就可以招來大禍,所以古人言談十分謹慎,不胡亂講話,以免招來殺身毀家的大禍。一件錯事足以使一生清白的言行受到汙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行事非常小心,惟恐做錯事,會讓自己終身抱憾!

[評語]

人有兩耳兩眼兩鼻孔,惟有一張嘴,就是要人多聽多看多分辨,而少開口,然而,以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來說,適時而得體地表達自己,相當重要。不是逢人便大放厥辭,亦非信口胡言,要知道,言多必失。當然,話的重要性也因“人”而異;醫生說錯話可以害死人,君王的失言可以毀掉國家。我們凡夫俗子說錯話,也不能小看,有人因言語得罪人而被人殺害;戰爭時,一句洩露機密的話足以導致全軍覆沒。所以古人守口如瓶,無謂的言語還是少說為妙,就像歌聲宛轉的鳥不會一天到晚地唱,只有烏鴉終日聒噪,卻惹人討厭。

古人以璧玉比喻一個人的人格,璧玉上如果有了小斑點,這塊璧玉就不是最好的玉了,正如一個人如果不謹言慎行,做錯了一件事,就足以玷汙他的人格。當然,人不可能永無過失,以玉比人乃是古人的番苦心,是勉勵人要像玉一樣潔白無瑕。所以,古人佩玉,是希望自己的美德像玉一般光潤美好。我們豈可妄自菲薄,自覺不如古人呢?

四九、處橫逆而不校,守貧窮而坐弦

顏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賢人處橫逆之方;子貢之無諂,原思之坐弦,是賢人守貧窮之法。

[註釋]

不校:不計較。自反:自我反省。原思:孔門弟子原憲,字子思,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坐弦:自在地彈琴取樂。

[譯文]

遇到有人冒犯時,顏淵不與人計較,孟子則自我反省,這是君子在遇人蠻橫不講理時的自處之道。在貧賤時,子貢不去阿諛富者,子思則依然彈琴自娛,完全不把貧困放在心上,這是君子在貧窮中仍能自守的方法。

[評語]

聖人處世,的確有常人難及之處。別人平白無故地找麻煩,平常人一定十分惱怒,若是氣量狹小些的,更會以牙還牙。但是,孔門的顏淵卻能不予計較,一笑置之。而孟子更偉大,他認為別人之所冒犯自己,也許是自己什麼地方做錯了,因而自我反省一番,確定自己沒有差錯,才敢放心。這樣一來,所有的怒罵都成了修身的階梯。一切加之於我們的惡緣逆境,正是修身的好機會,使我們的心量更廣大,胸懷更開闊,任何逆境都能甘之如飴。

貧窮本來就很難耐,有的人耐不住,便幹起違法的勾當,甚至拋棄人格,閹然媚世;子貢卻要求自己“貧而無諂”,這便是能守。而子思更是難得,身在貧窮,卻還能怡然自得、彈琴自娛,這就是能樂了。的確,並沒有什麼事能真正讓我們失去快樂的。一般人總是放不下,俗語說:“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果真能放得下,那麼天地浮雲,無處不自在。

五O、白雲山嶽文章,黃花松析乃吾師

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卷舒;觀山嶽,悟得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間皆文章也。對綠竹得其慮心;對黃華得其晚節;對松柏得其本性;對芝蘭得其幽芳,則遊覽處皆師友也。

[註釋]

朱霞:紅色的霞彩。浩瀚:水熱廣大的樣子。黃華:菊花。晚節:菊經霜猶茂,以喻人之晚年節操清亮。

[譯文]

觀賞紅霞時,領悟到它明亮而又燦爛的生命;觀賞白雲時,欣賞它卷舒自如的曼妙姿態;觀賞山嶽時,體認到空靈秀高拔的氣概;觀看大海時,領悟到它的廣大無際。因此,只要用心體會,那麼,天地之間無處不是好文章。面對綠竹時,能學習到待人應虛心有禮;面對菊花時,能學習到處亂世應有高風亮節;面對松柏時,能學習到處逆境應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而在面對芷蘭香草時,能學習到人的品格應芬芳幽遠,那麼在遊玩與觀賞之中,沒有一個地方不值得我們學習,處處皆是良師益友。

[評語]

此篇主要在告訴我們應“用心看”,天地之間的一草一木,白雲山嶽,都值得我們效法。明麗的彩霞啟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盡力展現自己最美好的燦爛的生命。舒捲的白雲提醒我們,生命也有舒展卷藏的時候,應當有為有守。而靈奇的山嶽與浩瀚的河海,均足以拓展我們的心胸,使我們邁向更廣闊的人生境界,不必要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拘泥打轉。綠竹的中空,代表著虛心;菊花能在歲末盛開,正像人在晚年而節操彌堅;松柏於歲寒不凋,如同人的堅韌不拔;而古人以芷蘭香草比喻君子,象徵著一個人人品的高潔,這些都足以啟發我們的心性。

總而言之,“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天地萬物無不蘊涵至理。古人格物可以致知,我們雖不致如此,然而日常生活中多留心,便可發現“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天地間無處不在的盎然生趣與道理。

《圍爐夜話》精選十則,處世你會處變不驚,臨危不懼,值得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