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圈幣看」比特幣ETF或於2019年3月批准;BTC或將成熊市避風港

「鏈圈幣看」比特幣ETF或於2019年3月批准;BTC或將成熊市避風港

觀點:

【PDX創始人張建鋼:“一鍵建鏈”做到滿足企業不同業務需求,才不是炒概念】

PDX創始人張建鋼表示,“一鍵建鏈”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區塊鏈項目提起,而真正的“一鍵建鏈”要做到:企業可以一鍵式地創建智能合約的應用環境,可以選擇用什麼共識算法、節點、延遲、地址位置、處理能力以及吞吐量等。通過給企業提供不同的菜單選項,去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企業對底層平臺不同的安全及性能需求,讓企業真正做到無需考慮區塊鏈具體技術,快速將業務結合區塊鏈技術落地。

今日國內、外資訊一覽:

【央行原司長陳靜:區塊鏈有很大用武之地,但絕對不能把它神化】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一些涉及面不寬、參與節點不多、交易頻率不高,同時又缺乏便捷的中心化處理機制的場景中,區塊鏈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但絕對不能就此把區塊鏈泛化、絕對化、甚至神化。

【華爾街分析師Tom Lee:BTC或將是熊市中的避風港】

據CNBC消息,華爾街Fundstrat常務董事兼研究主管Tom Lee表示,BTC或將是熊市中的避風港。近期BTC利好消息不斷,如SEC主席將其定義為商品而非證券,對BTC ETF商品的大討論,洲際交易所與星巴克、微軟等聯合打造數字貨幣生態系統。雖然幣價未對這些消息立即做出反應,但最近BTC總市值在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中的比例達48%,創近幾個月內新高,這也許是BTC“迴歸”的真正信號。

【財富管理公司Canaccord:比特幣ETF或將於2019年3月批准】

據coindesk報道,財富管理公司Canaccord Genuity在最新的加密市場報告中指出,比特幣ETF可能將在2019年獲得批准。該財富管理公司表示,雖然理論上講,SEC可以在8月10日做出決定,雖然VanEck SolidX的比特幣信託基金被許多人視為最有可能獲得批准的,但人們普遍認為SEC將延長決定的截止日期。在這種情況下,SEC的決定可能要到2019年3月才能做出。

【日本數字貨幣交易所將為Line旗下智能音箱提供數字貨幣價格查詢服務】

據Bitdays消息,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Money Partners宣佈,將為Line旗下智能音箱Clova提供虛擬貨幣價格查詢服務,價格數據由美國交易所Kraken提供。用戶可通過語音對Clova進行操作,查詢兩種虛擬貨幣間的兌換比例,同樣Clova也會用語音進行回覆。

【7月以太坊主網智能合約創建數激增至近13萬】

據安比(SECBIT)實驗室智能合約監控平臺數據顯示,7月以太坊主網智能合約創建數量激增至近13萬,是前三個月份平均數量的2倍以上。數據貢獻來源並非ERC20 Token的合約創建,7月新增的ERC20合約甚至低於6月,發現某單個地址7月累計創建合約數量佔當月以太坊主網智能合約創建總數的65.2%。分析師預測,該地址大批創建,極可能是與交易所相關的錢包合約,用於管理以太幣及各類Token資產。

【Group-IB數據:與數字貨幣犯罪相關的惡意流量中,一半來自於美國】

據bitcoinist.com消息,安全公司Group-IB最近對全球數字貨幣市場進行了一項研究,重點是黑客和網絡安全。根據該研究,在數字貨幣交換平臺上不斷尋找弱點的50個殭屍網絡中,有一半的惡意流量來自美國,荷蘭份額第二佔21.5%。該研究的詳細信息顯示,所有主要平臺的約720個帳戶已被洩露,這個數字比2017年的369個賬戶增加了近100%。最大的受害者群體來源於美國,約佔總受害者人數的1/3,俄羅斯和中國緊隨其後。Group-IB特別項目主任Ruslan Yusufov對此表示:“數字貨幣行業的欺詐活動增加、吸引的黑客也越來越多、數字貨幣相關惡意軟件功能的增加、以及大量被盜資金都表明該行業尚未準備好保護自己及其用戶。”

【日本公司博報堂與NTT DATA開展合作,推動營銷領域區塊鏈技術】

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上市公司博報堂DY Holdings與NTT DATA近日宣佈將開展業務合作,旨在促進營銷領域的區塊鏈分佈式賬本技術業務開發及社會推廣。今後兩家公司將全面開展技術驗證,利用分佈式賬本技術處理數據,擴大該領域利用企業數量,促進企業間數據合作,開發新的解決方案。

【醫療保健福利公司Anthem和doc.ai宣佈在區塊鏈上發佈其協作醫療人工智能(AI)數據試驗】

據Hitinfrastructure報道,醫療保健福利公司Anthem和doc.ai8月1日宣佈在區塊鏈上發佈其協作醫療人工智能(AI)數據試驗。據報道,該試驗將於本月開始,將持續12個月,將重點關注是否可以使用AI來預測患者何時會出現過敏。該試驗將採用由哈佛醫學院開發的框架,利用機器學習來發現過敏症的預測模型。這些模型基於物理及遺傳特徵、地理位置、天氣以及身體活動。參與者將通過區塊鏈提供個人健康分析,然後由AI進行分析和拼接。

本文整理於網絡

僅作為傳遞信息之目的,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