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獨山有什麼歷史淵源嗎?爲什麼有些老人經常提起這個地方?

灑家沒瘋


在抗日戰爭史上,貴州獨山不能不說的一個地方。全面抗戰“北起盧溝橋,南止深河橋”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發生在獨山境內的深河橋戰役,確實是阻止了日軍企圖由貴州北上重慶的企圖!

自1931年的918事變開始,到1945年的芷江受降結束,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日寇的鐵蹄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半數的國土淪陷。


貴州相對而言是比較幸運的,當日本人打到雲貴一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所以到最後,日本人也只佔領了貴州四個縣,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

當然,我並不是想說貴州在抗戰中的地位就不重要。實際上,貴州和湖南湖北一樣,都是重慶的門戶。日軍在湖南湖北久攻擊不下,就想著繞過湖南,直接從從廣西北上貴州,兵鋒直至重慶。只是日軍一直被阻在湖南和廣西一帶,遲遲未能進軍貴州。

1944年,日軍發動了最後的瘋狂:豫湘桂戰役。

豫湘桂戰役中,國軍遭遇了大潰敗,張自忠將軍戰死,第四次長沙會戰失敗。而日軍的主力部隊,橫山勇第十一軍的部分兵力,已經侵入了貴州境內。

貴州的戰略地位這麼重要,蔣介石慌忙派孫元良率領29軍由傳入黔,抵擋日軍侵略。29軍先頭部隊第91師在師長王鐵麟將軍率領下,在獨山一帶禦敵。

29軍此前在四川修整,期間應該是招了不少四川子弟,所以說當時的29軍,應該是有相當多的四川子弟兵!

獨山戰役是相當慘烈的一場大戰。

日軍在獨山境內,燒殺搶掠,僅僅在獨山縣城內,被日軍殘害的百姓就接近2萬人,被破壞的房屋16000餘棟。最後,日軍更是一把火燒了獨山縣城,大火整整燒了7天7夜。

獨山戰役中的黑石關大戰,更是慘烈至極。

負責鎮守黑石關的是第29軍91師271團的一個營,該營300多名將士犧牲,同時還有5000多位難民身亡。

當日軍進犯到了獨山深河橋附近時,由於當時在這個附近有一個美軍的機場,因此美軍準備炸燬深河橋。負責執行人物的美軍看到有大批難民從橋上湧過,便推遲了炸橋的時間。

為了避免日軍架橋北上,第29軍的將士們在斷橋投埋伏了數千兵力阻擊日軍,消滅了日軍前來的先頭部隊。至此,日軍再也未能踏過深河橋北上。

隨後,日軍由於物資短缺,陸續退出了獨山,日軍企圖從貴州北上重慶的目標徹底落空。


小鎮月明


貴州獨山很小,小到什麼程度呢?我給你一張中國地圖,你半天找不到。不過呢,你給我一張同樣的地圖,我立馬就能找到。為什麼?我是做民國史的,抗戰後期的獨山很有名,是日軍侵華最深入西南後方的地方。


當時的獨山是黔桂鐵路上的一個小縣城,以抗戰時期的公路狀況而言,距離貴陽大約還有240公里以上路程。黔桂鐵路雖於1944年6月修通至都勻境內,但終點站只到獨山。所以呢,堆在獨山的各種物資不計其數,人口也從原來的3萬餘人,驟增至10萬餘人。

1944年12月2日,日軍第13師團一部從廣西一路追擊敗逃的國軍,佔領了獨山縣城。上級命令作戰目的完成,迅速按照既定計劃返回。日軍一看各種物資堆積如山,帶又帶不走,乾脆放火焚城。獨山北面的兩個彈藥倉庫同時引爆,一時間火光沖天,巨響震地,小城變成一片火海。經此戰亂,獨山燒燬的房屋超過16000棟,沿途村鎮,幾成廢墟。


鐵路方面的損失最大,20臺蒸汽機車無一倖免,交通部長的專用公務車(16節車廂)全部燒光,其中有一節還是慈禧太后的花車,車內珠寶裝飾,豪華無比。日本鬼子無惡不作,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無不記憶猶新,所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歷史上也稱之為“黔南事變”。

12月7日,獨山抗日自衛隊得知日軍撤退,趕在正規軍之前“收復”縣城。第二天拂曉,國軍第91師遲到一步,為了戰鬥報告上面好看一些,聲稱“肅清殘亂克復獨山”,實際上日軍早己無影無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是要面子,對外發表戰訊:“我軍將頑敵擊敗,於8日拂曉完全克服獨山城,計斃敵及奪獲戰勝品甚多,正在清查數字中,殘敵已向南狼狽逃竄,我軍猛烈追擊中。”

你們說,這叫什麼事?!


馮傑


很多貴州人,小時候都聽老人說過:“日本人打到了貴州的獨山”,這裡的這個獨山,其實也就是現在的獨山縣,貴州黔南州州府都勻市南邊的一個縣,距離省城貴陽僅100多公里。

在老百姓的口中,常常流傳著抗戰“北起盧溝橋,南止深河橋”的說法,盧溝橋大家都知道,七七事變,而深河橋,就是位於黔南州的獨山縣城北部9公里處,至今仍有紀念碑。

那是在1944年,日本人投降的前一年年底,日軍從廣西侵入貴州,沿黔桂邊境北上,入侵黔南獨山、荔波、三都等地,12月,開始向北推進,進駐獨山縣城,直到遭遇了這座神秘的“深河橋”。

獨山縣城北部的這座深河橋,跨度才12米,寬將近6米左右,橋下方是峽谷,足足有16米左右的深度,當時這座橋被國軍下令毀橋阻敵,日軍後來就真的栽在這座橋上。

1944年12月,貴州獨山這場深河橋戰役,是日軍在中國大陸本土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戰”,當時戰役非常慘烈,日本人遭遇到了頑強的阻擊,甚至稱此戰鬥是進入貴州境內最為激烈的一次戰鬥。

可以說,獨山這個地方,算得上一塊風水寶地,如果當初日本沒有被阻截在這裡,繼續北上,那麼省城貴陽以及沿線的其他市縣,也將岌岌可危。

而且當時的日本人,侵略戰爭進行到後期,其國內很多資源已經跟不上需求了,必須速戰速決,所以求勝心切,打仗也因此打得非常殘酷。

1944年底,日軍發起了1945年戰敗之前,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總共集結了50萬軍隊,震動了陪都重慶方面。

日本人最初是想要以貴州為突破口,撕開一道口子,進犯整個大西南,大西南是抗日的大後方,是戰略腹地,當時的“陪都”重慶就位於西南,如果貴州的防線失守,那麼抗戰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後果將不堪設想。

好在黔軍英勇頑強,守軍誓死守衛國土,才守住了抗戰的大後方,至今,獨山都還有抗日文化園,以示紀念。

英烈千古,黔軍威武,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最後,請為那些犧牲生命的先輩的英靈點贊、轉發!相信上蒼會保佑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


貴陽小數據


我2013年曾到過獨山縣,當時獨山縣正在修建一個抗日影視城基地,我去的目的就是做土石方施工技術員,不過沒有成功。當時在獨山縣沒事,就去參觀了深河橋抗日文化園,大體來說獨山縣城成名是因為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北起盧溝橋,南止深河橋。這句話說的是日軍從盧溝橋開始全面侵華,從深河橋開始全面退守,也就是深河橋成了日軍戰略改變的一個轉折點。

1944年,侵華日軍為了大通中國大陸上的交通線,將南北兩地的日軍聯成一片,同時打掉中國的空軍基地,確保日本本土的安全,日軍集中50餘萬人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國民政府一潰千里,喪失了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大部和貴州一部分,損失軍隊五六十之多,近六千萬同胞處在了日寇的鐵蹄之下。黔南事變就是豫湘桂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最終日軍攻至貴州省獨山縣的深河橋,開始敗退。

日軍猖獗,百萬國軍競不能擋,日軍還有進攻陪都重慶的趨勢,於是蔣介石急調29軍由川入黔,先頭第91師在師長王鐵麟將軍率領下,於1944年11月28日乘車匆匆抵達貴州獨山,並迅速佔領黑石關、白臘坡和甲撈河橋邊陣地,構築工事,阻止沿黔桂公路北犯之敵,掩護友軍集中,阻敵於獨山之前。之後29軍軍長孫元良隨潰敗的97軍部隊逃至獨山,與王鐵麟師長協同指揮對日作戰!

國軍在獨山縣對日寇進行了頑強的阻擊,給予日寇沉重打擊!日軍一度攻入了獨山縣城、荔波縣、都勻市等地,在國軍與當地百姓的全力反擊之下,日軍難以再進一步。

獨山之戰中,四千餘日寇魔爪所到之處,燒殺姦淫,搶掠破壞,是無惡不作。獨山縣城大火燃燒竟達七個晝夜,從縣城到深河橋十公里路上,幾百輛汽車殘骸橫陳豎列,千餘具屍體倒臥路旁,僅掩埋屍體就持續3個月。獨山縣境內被日寇殺害及凍餓病死民眾達19800多人,城內19000餘棟房屋全部化為灰燼,直接財產損失達11億元,使昔日的"小上海"傾刻間毀於一旦。1944年12月8日獨山之戰結束,日軍開始收縮,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大秦鐵鷹劍士


我去年才問了獨山的一個老人,鬼子來的時候他才12歲,問他當年鬼子來的時候是個什麼情況,他說當年鬼子由廣西方向來了獨山整個縣城就亂哄哄的,當兵的就叫老百姓逃命,好多老百姓都不走,晚上城裡到處起火說日本人來了大家就跑有去都勻丹寨坪塘他家就往荔波跑,還沒有到荔波就遇見荔波的人往獨山逃說鬼子打到荔波了,然後他們一家就跟著難民躲在洞庭一帶,有膽大的就偷偷跑到獨山那面去打聽情況回來講獨山那裡一天都是槍炮聲到處都在打,死了好多人,嚇得人不敢去了,就在洞裡待著,後來有軍隊往荔波去他們才知道日本人投降了,當兵的還給他一把糖吃。


穹宇青鋒


獨山所以成名,蓋因1944年底的“獨山戰役”,而獨山戰役又稱“黔南事變”,是抗日戰爭中日寇對西南地區侵入最深之處,直接造成重慶震動。從2005年起貴州省獨山縣提出了“北起盧溝橋,南止深河橋”的說法,大抵是從此之後直到投降,日軍沒有再佔領一寸中國土地,成為日軍侵華的終點站。

筆者不太同意過分提高獨山戰役在抗日戰爭史上的地位,但絕不抹殺黃埔一期孫元良將軍的獨山禦敵之功。

(孫元良將軍畫像)

獨山縣,今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最南端,東守兩廣,西望滇黔,素有“西南門戶之稱”,是廣西進入貴州的黔桂公路要點,當然也是屏障四川的重要門戶,抗戰時期由於地處大後方交通要道,成就了畸型的繁華,人稱“小上海”。

獨山戰役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千鈞一髮,是因為日寇第11軍司令橫山勇本來就是戰略佯攻,並且是在抗命的情況下,指揮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日軍發起的牽制性作戰。但獨山北踞貴陽僅200餘公里,確也馬虎不得,貴陽的得失對大西南後方至關重要。

(抗戰時期貴陽的重要位置)

在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後期,中國軍隊已於6月在湘西大敗日寇第六方面軍下轄的第20軍,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在5月中旬即命令深入廣西的第11軍收縮,第11軍的作戰任務是攻取桂柳和保障粵漢鐵路安全,並無入侵貴州之計劃。而第11軍司令橫山勇為了牽制國軍在滇緬方向上的大反攻,同時認為貴州國軍兵力空虛,擅自命令第3和第13師團各一部越過黔桂交界,以期造成進攻重慶的假象,入黔三路日軍動用兵力不過6000餘人。

其時貴州省主席為四川軍閥出身的第27集團軍司令楊森,所部主力第20軍、第26軍是從湖南戰場撤下來整補的,僅餘7000餘人,正駐於貴陽,確實難以抵抗日軍這兩個主力師團的攻擊部隊。重慶方面隨即命令軍委會直轄的中央軍第29軍由川入黔,注意,這不是平津抗戰中宋哲元的第29軍,而是由湯恩伯集團的新編第2軍改編而來,下轄第91師、第193師和新編第11師,軍長正是兼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的孫元良將軍。



(孫元良)

1944年11月28日,岡村寧次電令第11軍停止追擊撤離黔桂鐵路線,橫山勇抗命不從;同日,國軍第29軍先頭部隊第91師王鐵麟部乘車到達獨山,在孫元良指揮下與日軍攻城部隊發生激戰,由於力量薄弱,後退至深河以北建立防線。獨山警備部隊則於12月1日縱火撤離,次日獨山失陷,“小上海”被焚成一片廢墟。

獨山駐有美軍機場,美軍炸燬倉庫後於12月2日下午炸燬深河大橋,中日軍隊隔河對峙;與此同時,由湯恩伯統一指揮的第13軍、94軍和第29軍主力等增援部隊正兼程趕來,黔省內連同川軍楊森部已達六個軍的兵力,日軍已知勢不可為。

日寇自12月4日開始逐次反轉向廣西撤退,臨行破壞甚巨;12月8日國軍光復獨山。



獨山戰役,國民黨軍隊損失不大,但有近20000名無辜百姓被日軍屠戮,大批鐵路車輛(包括一節慈禧花車)及所載物資損毀,多處鐵路橋、隧道、車站被日軍破壞;獨山縣城大火燃燒七日七夜,慘不忍睹。橫山勇因為抗命不久被岡村免職送回日本,孫元良將軍因力挽狂瀾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