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萬個區塊鏈項目平均壽命1.22年 你投過的還在嗎?

8.6萬個區塊鏈項目平均壽命1.22年 你投過的還在嗎?

企業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熱情可能開始降溫了。

普華永道最近對全球 15 個地區裡 600 名企業高管進行了調研(其中 44% 的人是 CEO/CFO/COO 或 VP 級別),結果顯示 84% 的高管表示所在公司參與了區塊鏈技術的投資,但這 84% 參與投資高管所在公司裡卻有 3/4 都沒有在用區塊鏈技術。

報告稱這些參與了投資的公司裡 15% 的公司正式使用了區塊鏈技術,還有 10% 的企業只是試用。而更多的是,四分之三參與投資的公司要麼已經放棄或者暫停了區塊鏈項目,要麼項目還只是停留在研發階段。

8.6萬個區塊鏈項目平均壽命1.22年 你投過的還在嗎?

區塊鏈是一種分佈式記賬技術,源自中本聰在 2009 推出的比特幣項目。它的優勢是用去中心化的手段維護一個可靠的數據庫。通俗一點說,就是指一種全民參與記賬且幾乎無法篡改賬本的管理方式。在犧牲一點效率的情況下,能獲得極高的安全性,取代傳統基於信任的交易模式。

這種特點在過去幾年曾一度被宣傳為將顛覆金融、銀行以及一些傳統行業,德勤在 2016 年末的一份報告甚至稱區塊鏈“向我們展示了我們處於新時代的開端”。

大量的區塊鏈項目開始出現,德勤在去年年底統計,截至 2017 年年底,代碼託管平臺 GitHub 上估計有 86000 個基於區塊鏈的代碼庫,較前一年增長了 38%。

風投數據庫 CB Insights 的另一份報告則顯示,截止 2017 年底,全球區塊鏈創業企業的總市值接近 150 億美金。在 2018 年前 5 個月裡,全球區塊鏈創業公司融資額就已經達到了 13 億美元,超過了 2017 年之和。

工信部在 8 月發佈的《2018 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稱,中國目前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數量達到 456 家。其中為傳統行業服務的公司有 109 家,而金融行業的應用則有 86 家,投資人普遍比較看重可以實際落地的區塊鏈項目。甚至在國內,共有 8672 家公司的名字或經營範圍中含有“區塊鏈”字樣。

但真實的情況是,區塊鏈項目中目前並沒有出現顛覆性的實際落地應用。現有的跡象顯示,區塊鏈技術並不能改變世界。

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金融領域應用,處於包括保護信息安全和防範金融風險在內的多種原因,全球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都對包括區塊鏈金融的衍生項目,比如 ICO 施行嚴格監管,不承認未經註冊的 ICO 項目的合法性或者乾脆禁止 ICO。

美國,英國和中國政府都設立了專門的區塊鏈工作組來研究,但也同時表示,區塊鏈技術作為潛在工具在金融等行業普及開還需要時間。

和普華永道關於企業使用區塊鏈的調查結果相似,諮詢公司 Gartner 調查了 98 個國家 3160 名企業首席信息官(CIO)顯示,僅有 1% 的 CIO 表示所在公司有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僅有 8% 的首席信息官表示,在短期計劃或正在試驗區塊鏈技術;而 77% 的首席信息官則稱對於這項技術沒有興趣。

8.6萬個區塊鏈項目平均壽命1.22年 你投過的還在嗎?

實際研究區塊鏈技術的程序員社區裡也是一樣的結果,代爾夫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記錄了 GitHub 上公開活動的數據庫和 GitHub 的 API ,發現 86034 個關於區塊鏈的項目中,有 77000 個屬於個人開發項目, 9400 個屬於企業項目。全部企業項目中,只剩下 15% 企業項目還有人更新(過去六個月內至少更新一次)。其他絕大部分項目的平均壽命只有 1.22 年。

此前,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Forrester 就認為,90% 的區塊鏈項目可能永遠都無法繼續運營下去。之前宣佈將推出區塊鏈技術的很多公司也已經改變了計劃。兩年前,運營澳大利亞主要國家證券交易所的 ASX 有限公司宣佈將在 18 個月內建立起商業區塊鏈平臺,而現在,這個計劃被延期到了 2021 年初。

另一位區塊鏈推廣者,澳大利亞的大型挖礦公司 BHP Billion 在 2016 年曾經表示,他們會在 2017 年早期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岩石和流體樣本。但其發言人 Judy Dane 近期表示,公司目前沒有任何進行中的區塊鏈項目。

美國財政部前官員 Michael Pisa 坦言,相比於吹捧,圍繞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以及在社會發展領域裡的區塊鏈項目數量其實是相當少的。

同時區塊鏈公司的失敗率明顯高於其他領域的科技創業公司。雖然投資機構曾經青睞區塊鏈技術公司,但大部分都停留在天使投資階段。Cb Insights 統計在 2013 年至 2014 年獲得初始種子或天使資金的 103 家區塊鏈公司中,只有 28 % 的公司成功籌集了下一輪融資,而同時期的科技創業公司則有 46% 。甚至只有 2% 的區塊鏈公司獲得第 3 輪融資。

8.6萬個區塊鏈項目平均壽命1.22年 你投過的還在嗎?

有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依然看好區塊鏈技術。比如微軟和 IBM。今年年初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IBM 和微軟已經佔據了價值 7 億的區塊鏈產品服務市場的 51%。擁有超過 1500 名區塊鏈領域員工的 IBM 試圖作為區塊鏈軟件服務提供商來獲取利潤。

“按計劃,區塊鏈技術將會成為 IBM、微軟和其他公司產品銷售雲服務和諮詢業務的主要利潤來源。” Endpoint 技術協會的主席 Roger Kay 表示,“如果這項技術的變現速度放慢,公司高層或許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

曾經被鼓吹的區塊鏈之所以不再被看好,最大的問題在於並沒有超越現有的、已經成熟的技術。比如,在追蹤產品、支付信息等方面,區塊鏈在理論上有著取代傳統信任機制的優勢。但並不意味著比現有技術沒有辦法實現相同程度的作用。

2017 年 11 月,阿里巴巴表示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食品安全追蹤,產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 26 個品牌奶粉都可以用區塊鏈技術鑑定。

但實際上,商品的溯源防偽過程包括信息採集與存儲,通常的方法是每一個商品通過唯一對應的二維碼來接收信息,最終用戶通過手機掃二維碼進行驗證。這就意味著,區塊鏈溯源追蹤的是二維碼不是商品,二維碼貼在包裝上,包裝中的商品還是存有被掉包或者質量存在問題的可能性。

對於 MH370 失事航班飛機的搜索也能說明問題,2015 年 7 月 29 日,一塊疑似大型飛機襟副翼殘骸在法屬留尼汪島上被找到,研究人員通過上面有一組波音專屬的維修編號 9M-MRO,最終判斷屬於 MH370 失事飛機上的殘害碎片。不依靠區塊鏈技術,也可以進行溯源。

普華永道美國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研究負責人格林內·麥克納馬拉(Grainne McNamara)在接受彭博社電話採訪時就表示,許多組織很難證明區塊鏈技術比現有技術更好,還能有良好的投資回報。同時,更換和整合基礎設施的成本也會增加。

受訪高管們則更多表示了對於監管的擔憂。 普華永道報告認為妨礙區塊鏈項目發展的前三個原因為:監管部的不確定(48%)、用戶沒有信用(45%)、缺乏網絡整合能力(44%)。德勤在 2018 年 4 月的調查也證實了這些原因。

8.6萬個區塊鏈項目平均壽命1.22年 你投過的還在嗎?

比特幣網絡 Coinsource 的總法律顧問阿諾德斯賓塞曾經表示說:“只有在監管機構認可的情況下,一家公司才可能完全接受區塊鏈技術。”

而對於企業來說,潛在的網絡安全問題,以及擔心遭遇新技術故障等未知問題都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使用。根據《區塊鏈產業安全分析報告》統計,2011年到 2018 年 4 月份,全球範圍內因區塊鏈安全實踐造成損失多達 28.64 億美元。

甚至區塊鏈賬本中全節點記賬的特點也成為了企業詬病的缺點,原因在於大多數區塊鏈無法處理大量交易。需要全網絡節點同步信息的區塊鏈賬本無法支持每秒數百萬筆交易,像基於區塊鏈的比特幣網絡每秒只能能處理 7 筆交易,而在同等時間內,Visa 基本能夠處理 2000 次交易量,最高甚至能達到 56000 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