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包青天」當時官居幾品?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提起包青天,婦孺皆知,家喻戶曉。民間對包拯的美名讚揚也是有口皆碑,鍘美案等等都在民間傳頌的家喻戶曉。包拯的一生做過的最大的官是在軍事機構,相當於現如今的軍委部門的職位。

暫且對包拯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 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諫臣,曾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而北宋時期的御史中丞職責:專掌監察、執法,為 從三品級別;三司使職責:掌全國錢穀出納,均衡財政收支 為 正二品級別;樞密副使職責:專司“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以及“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戌賞罰之事”為 正二品級別 。

宋朝時期“包青天”當時官居幾品?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包拯的人生準則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做人要正直,為官要清廉.“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欲成國家棟梁,為國為民建功立業,須經歷萬千磨難,頂天立地,何懼狂風驟雨,狂魔亂舞?粗良之鋼,絕不能作釣魚之鉤!“倉充燕雀喜,草盡兔狐愁.”這是包公從政目標,致四海昇平,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倉庫充盈,燕雀歡喜;除盡雜草,開荒種植,令兔狐處藏身而發愁.“古牒有遺訓,無貽來者羞.”他時刻警戒自己要遵從聖賢訓誡,清廉正直,為國為民竭力,勿使自己遺臭萬年,讓後人唾罵羞辱.

包拯一生任過很多的官職,從起初中進士之後的從八品一直到死後追認的一品禮部尚書,為官26載,貶官一次,升遷27次。在官場也可謂是春風得意啊!包拯在位期間,做過的最大的官是樞密副使,屬於宰相級別的官職,享受和宰相的同等待遇,樞密院是北宋時期最高的軍事管理機構,而包拯做的副使就是樞密院的老二。在民間流傳的說法有:包拯做到當時的一品。不錯,是的,但是,一品職位是在包拯死後追贈的。因為,在當時能做到正二品的官職已經實屬不易了,也可理解為封頂了,包拯,出身寒門,既不能拼爹又不能拼財,雖說包拯做到了二品大員,但是,他只做了一年便匆匆的永遠離開了北宋王朝。

說起上面三個官職可能你們不會熟知,但是,說起開封府尹的話你們就會說那是包拯,在正史中包拯根本就沒有做過開封府尹的職位,都是評書裡虛構的,開封府尹是曾經北宋王朝的祖師爺做過的官,京畿要地,皇家的安危可容你一個外星人來做主?

宋朝時期“包青天”當時官居幾品?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那麼開封府的當家一般叫做知開封府事,就是代理主持開封府的全面工作。包拯就是做的這個職位,這個差遣很了不得,你想啊,開封是都城,包拯是首都的市委書記兼市長,加政法委書記,軍區司令等等,你能想到都是他工作範圍。包龍圖坐在開封府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宋朝時期“包青天”當時官居幾品?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包拯做了一年三個月的權知開封府事。現在很多人說這個時間很短,其實這是不瞭解歷史。在宋朝,知開封府事一般都只能一兩年,能做過三年的人很少很少。

包拯最開始做的是大理評事,然後出任和州監稅,後來獲授天長知縣,而後當了一任知府然後到京城做了監察御史裡行,也就是御史。相當於中紀委的。

包拯做過最多的官其實是轉運使,各路的轉運使。路相當於現在的省一級,轉運使是正式的差遣,每一路設一個轉運使,轉運使作為征討大軍的糧餉官,也是地方及新徵服地區的財物運往朝廷的督運官,後演變為路級財政長官,機構稱轉運使司。

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具有監察官員的職責。相當於現在的第一副省長,監管財政,後勤,紀委等。

這下清楚了吧?包拯當時的職位對照現在官職,我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結語:包拯之所以鐵面無私流芳千古,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宋朝的整體環境以及當時的君主宋仁宗還是比較清明的,所以說時勢造英雄!

參考文獻:1,《重修孝肅包公墓記》

2,《包公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