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来源之谜 众说风云是西凤还是汾酒

茅台酒来源之谜 众说风云是西凤还是汾酒

茅台来源汾酒之说

相传在清康熙年间,山西汾阳商人贾富生活在汾酒之乡,一年秋天,贾富特地在山西杏花村用重金聘请了一位酿制汾酒的名师,带着酒药、工具,再一次来到贵州的茅台镇。他同名师一道察看地形,选择了一个四周长满芳草的芳草村作为建场址。贾富和名师一起,按照汾酒的酿制方法,经过八蒸八煮,酿出的酒质液特别纯正,香气袭人,纯甜无比,非当地酒可比。

 当时就把这种在茅台酿制的“山西汾酒”,叫做“杏花茅台”酒,简称“花茅”,因为古代“华”、“花”相通,“花茅”就衍变成为“华茅”了,这便是我国最早的茅台酒了。

茅台酒因产自茅台镇而得名,但这个镇子最初并不叫茅台镇,而是叫茅草村。

茅台来源西凤酒之说

据传陕西商人在茅台镇贩盐,当时有一个陕西商人叫高少堂,是著名的陕商。他办的谐兴字号从自贡一直排贵阳,72家分封号,总部就设在茅台村。找了一个姓田的陕西酒师,拿上西凤酒的配方,就回到了茅台村。用西凤酒的配方加上赤河的水经过九次勾兑就是今天的茅台酒,茅台酒是陕西人的酒。我们西凤酒就是茅台酒的原始形态,当时也不是卖的,当时是商人的佳酿酒,人家商人自己喝,就红高粱那个酒,喝了不咳嗽,就是那个酒。

另据西北大学李刚教授介绍茅台酒源于陕西西凤酒,为陕西盐商在清代所开发。陕西是中国酒的发源地。康乾年间(1662—1795),陕西盐商云集贵州怀仁县茅台村,其中陕西盐商高绍棠、田荆荣,见当地无好酒可喝,遂从陕西老家凤翔县柳林镇昌振酒坊高薪聘请一田姓酒师至茅台镇,用优质高粱为曲,配以赤水河清冽之水,经9次勾兑,酿造出佳酿“茅台烧锅”,这便是国酒茅台酒的雏形。

茅台来源历史说

贵州成义酒房最后一位经营者华问渠先生说“1860年,成义酒房成立。

道光年间(1841年)编辑出版的《遵义府志》一书,曾转录《田居蚕食录》的记载:“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曰白水曲。黔又通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

《田居蚕食录》,成书在道光年间。从该书的记载看,至少到道光年间,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还没有现在这么复杂。

单从文义分析,类似于山西酒师在陕西发明的酿酒工艺,使用地窖发酵,主要纯以高粱为原料,唯酒曲为小麦制成。

1936年编修的《续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出仁怀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法纯用高粱作沙,煮熟和小麦曲三分,纳粮地窖中,经月而出蒸烤之,即烤而复酿。必经数回然后成,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

从《遵义府志》到《续遵义府志》的95年间,茅台镇白酒的酿制工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但是根据文义分析,到1936年时,茅台工艺尚未定型。

对于以上茅台酒工艺的发展变化,茅台酒厂自己曾作出过符合事实的说明。

翟旭龙先生在《酿酒史上的“丝绸之路” 》一文中引用了一条重要的资料:

“1973年,茅台酒厂代表在全国名白酒技术协作会上所作的题为‘发扬固有风格,提高产品质量’的发言中说:‘茅台酒相传始创于1700年左右。有陕西凤翔府岐山县郭姓盐商请了山西技师,仿汾酒与西凤酒的操作方法操作生产。

在这200多年的时间内,又吸收了南方小曲酒的作法,而形成了现在的这一套独特的工艺操作。茅台酒的成型始于新中国建立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