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爲實體經濟發展插上人工智慧的「飛翼」

紫金e评|为实体经济发展插上人工智能的“飞翼”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7日,江蘇省人工智能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啟幕。以“智領江蘇融創未來”為主題,50多位領域大咖齊聚大會,共同熱議——人工智能如何與江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9月10日《新華日報》)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要素。發展人工智能,能夠大幅度提升勞動生產力,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供新動能,為振興實體經濟的提供新機遇,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據分析報告,到2030年,因人工智能的推動,全球將新增15.7萬億美元的GDP,中國就佔7萬億美元。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推動勞動生產力提升27%,拉動製造業的GDP高達27萬億美元。

紫金e评|为实体经济发展插上人工智能的“飞翼”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呈現爆發式增長。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超過40%。《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預計2018年市場增速將達75%。在江蘇,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活躍,360家企業開展相關業務,僅去年一年,全省相關業務收入達230億元左右。在人工智能的場景應用上,南京以圖像識別、智能傳感見長,蘇州錨定智能製造、語音識別,無錫在物聯網、超級計算領域大放異彩,常州的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機受業界公認。江蘇從企業培養、核心技術攻關、應用示範、創新平臺建設以及產業基地打造等多方面精準施策,加速集聚發展、特色凸顯。“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江蘇的產業新地標。

紫金e评|为实体经济发展插上人工智能的“飞翼”

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發展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的深度融合,是重大主攻方向。但在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能力,仍有較大差距。有一個突出的例子。在人工智能的應用層面,美國從業者數量是中國的1倍多。在技術層面,美國人工智能從業者是中國的兩倍多。但在基礎研究層面,美國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員是中國的14倍。具體到江蘇,人工智能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還缺少有國內影響力的龍頭骨幹企業,高端產品少,面對全球產業創新和行業應用需求,仍有不小距離。改變這種狀況,需要集聚高端人才、機構等資源,下大力氣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原始創新,加快縮小與世界領先水平的較大差距,打破我國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局面。

紫金e评|为实体经济发展插上人工智能的“飞翼”

在發展人工智能上,國家將出臺具體策略,江蘇已出臺了實施意見。據報道,我國將完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體系,今年主要任務是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近期將制定出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指導意見。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將成為重中之重。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創新基地和開放平臺,打造一批優勢產業集群。今年5月,江蘇印發《江蘇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重點發展以基礎技術開發平臺、應用性支撐平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為主的人工智能平臺,培育龍頭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推動集聚發展,培育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引領區和應用示範的先行區的目標。

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期待這次大會,集聚智慧,凝聚共識,進一步推進江蘇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更期待江蘇,在加快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以人工智能與產業交融的更加顯著的溢出效應,以“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引領區和應用示範的先行區”的實際成果,走在全國前列,為全國發展提供“智動未來”的江蘇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