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李靖同爲唐朝開國功臣,才能不相上下,爲何沒有進入凌煙閣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他和李靖同為唐朝開國功臣,才能不相上下,為何沒有進入凌煙閣

縱觀中國歷史,唐朝是我們中華最強盛的時期之一,繁榮之程度遠揚海外,所以在唐朝以後,海外多稱我們中國人為唐人。說起唐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片盛世景象,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為大唐開國立下汗馬功勞,但是最後卻沒能進入"凌煙閣"的人物,他就是唐朝開國功臣,宰相——劉文靜,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劉文靜這個人。(注:凌煙閣是唐朝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說到凌煙閣,還有一首詩足以表達其榮譽: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他和李靖同為唐朝開國功臣,才能不相上下,為何沒有進入凌煙閣

劉文靜(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早年因父親劉韶戰死,襲任父職,授為儀同三司。他姿儀俊偉,才幹突出,生性倜儻而有權謀。隋朝末年時擔任晉陽(今山西太原)縣令,與時任晉陽宮監的裴寂結為好友。也是唐朝宰相、開國功臣。

隋朝末年,劉文靜擔任晉陽縣令,裴寂任職晉陽宮監,兩人經常往來,甚至同吃同住,可以說是莫逆之交。有一天晚上,裴寂看見城上烽火,仰天感嘆:"卑賤到了極點,家遭貧窮,又逢戰亂,天下何處是安身之處啊!"劉文靜笑道:"世途如此,時局可知。你我二人彼此投合,何必為卑賤發愁呢?"從兩人的話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裴寂擔心的是自己的溫飽和立身,而劉文靜則看到的是改變人生的機會。

他和李靖同為唐朝開國功臣,才能不相上下,為何沒有進入凌煙閣

後來,在劉文靜的謀劃下,通過裴寂勸反了李淵,劉文靜又出使突厥,和突厥交好,為李淵起兵解除了後顧之憂,其功勞遠比裴寂要大。但是在李淵稱帝之後,卻封裴寂為尚書右僕射,劉文靜只被封為下屬的民部尚書。並且,李淵對裴寂的禮遇遠遠超過一個君王對大臣的規格。李淵當著其他大臣的面,感激的對裴寂說:"我能當上皇帝,您出了大力啊!"李淵坐朝時,經常讓裴寂和自己同座,散朝回宮時也常留裴寂臥於內室。李淵對裴寂只稱他"裴監",不直呼其名,對裴寂所提建議,則"言無不從"。而對劉文靜,李淵則只看成普通大臣,甚至經常借題發揮斥責劉文靜。

他和李靖同為唐朝開國功臣,才能不相上下,為何沒有進入凌煙閣

劉文靜自然不滿,於是經常在朝堂上和裴寂對著幹。每當朝廷商議國政,只要裴寂說的觀點,劉文靜一定反駁,兩位曾經的好友,逐漸的勢同水火。而面對劉文靜的找茬,裴寂也不慫,以牙還牙,經常向李淵訴苦,而且添油加醋的說劉文靜明面是對自己不滿,實則是對李淵有成見。開始的時候,李淵也沒當回事,但是時間一長,李淵也漸漸地不滿意劉文靜的做法了。

他和李靖同為唐朝開國功臣,才能不相上下,為何沒有進入凌煙閣

後來有一次,劉文靜與兄弟劉文起飲宴,醉後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廳柱,稱定要斬殺裴寂。恰巧家中幾次發生妖祟之事,劉文起便召來巫師,在夜間披髮銜刀,作法驅除妖孽。這時,劉文靜有個失寵的小妾將此事告訴其兄,讓他向皇帝告變,誣稱劉文靜謀反。李淵將劉文靜交付屬吏,命裴寂與蕭瑀審訊。

劉文靜面對審訊,直言道:"太原起兵時,我是司馬,與長史裴寂地位相當。而今裴寂官居僕射,而我的官銜與賞賜卻遠不如他。我東征西討,家屬卻無所庇護,確有不滿之心。"李綱、蕭瑀都認為劉文靜並非謀反。李世民也極力保全劉文靜,對唐高祖道:"劉文靜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師平定時,二人地位和待遇卻有了懸殊。他只是有不滿情緒,並無謀反之心。"

他和李靖同為唐朝開國功臣,才能不相上下,為何沒有進入凌煙閣

但裴寂卻趁機進言道:"劉文靜的才能、謀略確實在眾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忿不顧難,其醜言怪節已經顯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若赦免劉文靜,必貽後患。"

李淵對劉文靜本就有猜忌之心,又聽信裴寂讒言,於是將劉文靜、劉文起兄弟處斬,抄沒其家產。劉文靜臨刑之時,撫膺長嘆道:"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啊!"當時劉文靜五十二歲。

後來在貞觀三年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為劉文靜平反,追復其官爵,天寶六年,劉文靜獲得"配享太廟"的殊榮,靈位被放入高祖廟庭。

他和李靖同為唐朝開國功臣,才能不相上下,為何沒有進入凌煙閣

總結:劉文靜雖然後來得以沉冤、平反,但是已經失去了進入凌煙閣的資格。因為劉文靜不論功績再高,是不是真的謀反,但確實是被唐高祖李淵以謀反罪名殺害,所以李世民不會把有汙點的人畫上凌煙閣,況且罪名是李淵定的,李世民不可能說他老子錯了。直至後來,唐宣宗將三十七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時,劉文靜才位列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