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學唐詩︱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從唐朝大詩人楊炯身上來學習!

牛娃學唐詩︱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從唐朝大詩人楊炯身上來學習!

“牛麻麻”說:

“孩子的想象力是第一生產力”,

當父母們苦於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時,

不妨給孩子設立一個學習的榜樣,比如說:

“初唐四傑”之——楊炯,楊大詩人!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棄筆從戎”,意思就是:文官把筆桿子一扔,去前線打仗做武將去了。

戰亂的年代,國家還沒有特別穩定的時候,皇帝都比較器重武將,壯士在外,拋頭顱灑熱血,守護講透疆土,自然是要被尊為重臣!

話說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開國功臣,於是命令畫師在凌煙閣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畫師畫完後,小夥伴們一看,都驚呆了:

24位都是武將,升官還得靠打仗!

牛娃學唐詩︱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從唐朝大詩人楊炯身上來學習!

這個真理,詩人楊炯也參透了,於是寫下這首《從軍行》。不過,他不是真的上了戰場,而是想象著自己上了戰場呢!怎麼樣,這位大詩人的想象力夠豐富吧?

從軍行 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音。

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牛娃學唐詩︱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從唐朝大詩人楊炯身上來學習!

楊炯是陝西人,長期生活在長安,也就是詩中的“西京”。那些年,邊塞戰事吃緊,烽火臺上,高高燃起的狼煙,把西京長安映照得一片通紅。看到此情此景,楊炯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身為好男人,自當報效國家!

於是,楊炯主動請纓,要帶兵上陣。皇帝心中歡喜,準了!於是把“牙璋”,也就是兵符,一分為二,其中一半鄭重地交到了楊炯的手中:走,是驢是馬,去戰場上溜溜見分曉!

楊炯辭別皇帝,雄赳赳氣昂昂離開“鳳闕”,也就是離開皇宮,帶領著騎兵部隊直搗黃龍,很快就包圍了敵軍的首都——龍城。但是要攻下一座城池,談何容易!敵軍開始做頑強抵抗,楊炯率軍也是吃盡不少苦頭。

牛娃學唐詩︱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從唐朝大詩人楊炯身上來學習!

邊塞的從軍生活如此艱苦,大雪下得昏天暗地,連軍旗都失去了色彩;邊塞的風凌厲地呼嘯而過,即便兩軍對壘,戰鼓聲聲,可是在這漫天“嗷嗷”吹著的風中,戰鼓聲也漸漸變得小了。

但是,楊炯始終記著自己目標:要成為凌煙閣裡那個可以被畫師定格下來的功臣畫像!沒有血戰沙場的經歷,談何上畫資格?所以,楊炯一點兒也不覺得苦,再苦也都值!

楊炯心裡默默對自己發狠誓:我寧願當一百個士兵的小頭頭,也不願做一個只會研磨寫字的書生!

可是所有的這一切不過是白日夢,現實生活中的楊炯就是那個只會研磨寫字的書生。但是作為一個沒有上過戰場的書生,竟能如此逼真地還原邊塞的戰場生活,如此細膩地捕捉到被漫天風雪堙沒下的失色軍旗,消聲戰鼓,這想象力豐富,楊炯若稱不了第一,也沒人敢稱第二了

牛娃學唐詩︱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從唐朝大詩人楊炯身上來學習!

結語:楊炯,雖然只是一介書生,但他的詩有“骨氣”,筆下的《從軍行》、 《出塞》、 《戰城南》、 《紫騮馬》等等,無不氣勢軒昂,風格豪放,表現出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這種剛健、豪邁的詩風一下子打破當時流行於世的嚶嚶細語般的宮體詩,在詩歌的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Tip1:唐朝的長安,是現在的哪裡?

楊炯在詩中提到的西京,其實就是長安,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城是隋唐兩朝的首都、京師,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都城。

西遊記中寶象國國王,傾心長安城,愣是照著長安城的模樣,在自己的地盤上給生生建造出一座小長安城呢!讓遠途而來的唐玄宗頓生親切之感。

Tip2:牙璋是啥東東?

“牙璋”是古代發兵所用的兵符,分為兩半,相合處成牙狀。一留朝廷,一留主帥,兩組嵌合,作為憑證。此指將帥奉命出征。


(精析唐詩宋詞,挖掘詩詞後面的故事!歡迎訂閱頭條號“牛娃學史”,有趣、有料、漲見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