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細節解密》之 單田芳與《水滸傳》

《水滸細節解密》系列正在繼續,感謝各位讀者老爺的支持!本期第六十四回!

9月11日,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去世。9月15日,也就是明天,單先生的告別儀式將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因為這個緣故呢,咱們的水滸細節解密,大錘要臨時插播一期節目,也就是單田芳先生與《水滸傳》。在這一期插播之後,咱們會繼續講述古典小說《水滸傳》的官道,也就是官職的故事。

坦率地說,單田芳先生播講的《水滸傳》,實際並不屬於他的代表性作品,比之單先生的《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等等經典作品,實際要弱一些。不過,單先生播講《水滸傳》時,仍舊為這部經典作品打上了他的獨門烙印。作為紀念專輯,大錘在此,就姑且以管窺豹、掛一漏萬,跟列位讀者聽友,共同回憶單田芳先生的《水滸傳》中的一些經典故事。

《水滸細節解密》之 單田芳與《水滸傳》

單田芳先生是如何為這部成書於元末明初的古典小說打上自己烙印的呢?在這裡,大錘僅嘗試從一個比較偏門的領域,來為大家分說一番,這就是《水滸傳》中的“吃”。

關於吃這個話題,咱們水滸細節解密的讀者聽友們,肯定不陌生,之前咱們這個系列出過多篇,比如 、 等等。單先生在播講《水滸傳》的時候,就把自己的風格烙進了“吃”這一領域。

《水滸細節解密》之 單田芳與《水滸傳》

首先就是單先生對牛肉的偏愛,導致好漢們的飯量也跟著加倍了。聽過單田芳先生評書的聽友們很多人都知道,單先生的作品裡大量出沒的美食,頭一個就是牛肉,燉牛肉醬牛肉。而在單先生播講《水滸傳》時,估計是出於單先生自己的偏愛,好漢們的牛肉也加碼了。

比如林沖在滄州草料場去小酒店打酒買肉,《水滸傳》原文中只說林沖買了一些牛肉,但是在單先生的播講裡,林沖這一段就連吃帶打包一口氣幹掉了五斤牛肉。到了武松景陽岡前連喝十五碗透瓶香烈酒的時候,《水滸傳》中交代第一遭點菜時武松點了兩斤熟牛肉,而單先生播講時一上來就讓武松先來三斤牛肉。

最能體現單先生對牛肉的態度是,武松在孟州牢城營裡收到施恩安排的優待時,單先生專門交待說,武松面對山珍海味時提出要在早飯時吃點家鄉風味——什麼家鄉風味呢?大餅卷牛肉。而且還說了,武松一吃上這大餅卷牛肉,就吃的特別興奮開心。

《水滸細節解密》之 單田芳與《水滸傳》

熟悉單先生播講風格的人聽到此節,必定會心一笑,這一道大餅卷牛肉,可是單先生的保留美食,經常在單先生講的書裡出沒,無論《隋唐演義》裡的羅士信,還是《三俠劍》裡的孟金龍,都喜歡吃這一口。

單先生的風格也在這一口吃的裡面體現了出來,這就是“家常的親切”,就好像我們的童年,街坊裡似乎總有一個會說故事的大叔,在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時候,總會把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編排進去,至於是否符合歷史真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故事裡面的細節,是我們所熟悉、所親切的。

單先生的這種風格,在播講《水滸傳》時體現得尤為明顯,比如他在講述施恩在孟州牢城營裡送菜款待武松時,第一道菜是“溜肉段”——這是單先生長期生活工作的我國東北地區的一道經典家常菜,其做法就是把豬裡脊切條之後先炸後炒。而第二道菜則是“鍋包肉”——這同樣是東北的一道經典家常菜,是把豬裡脊切片之後先炸後炒,輔以酸甜汁。

《水滸細節解密》之 單田芳與《水滸傳》

這兩道菜都是清代以後才出現的東北菜,鍋包肉更是要到清朝末年光緒年間才出現,歷史上在北宋活動的武松是絕對不會吃上這兩道菜的,而且元末明初寫作《水滸傳》的施耐庵也不可能見過這兩道菜。不過,這沒有關係,聽著單先生的評書,裡面出現熟悉的家常菜,聽友們只會會心一笑,明白單先生的意思實際是說:施恩給武松端上來的,都是像我們熟悉的溜肉段鍋包肉這樣的好菜、硬菜。

單先生的評書,就是帶著我們這一眾聽友,用我們熟悉的生活、熟悉的節奏,去重遊一遍古代的評書世界。就像武松搶劫孔亮的飯食時,單先生專門提到,當時孔亮桌上的主菜是燉雞,到了這一節時單先生還不忘加上一句我們熟悉的生活判斷:“這個雞燉的是非常爛”。

《水滸細節解密》之 單田芳與《水滸傳》

雖然大錘可以考察出來,我國曆史上的燉雞,最早出現於唐宋時代,在宋代已經出現了奶汁燉雞這道菜,但是單先生肯定說的不是這種宋代燉雞,他提到的標準,肯定是按照東北地方常見的小雞燉蘑菇的要求來說的。

單先生就是這樣,把我們生活中熟悉的細節,帶入了他的評書世界。其實他帶入的又何止是細節,單先生還把我們老百姓平素生活中的愛憎,一併帶入了水滸世界。

比如,在播講武松大戰鴛鴦樓、鬥殺張都監蔣門神的經典一戰時,單先生的細節描繪就與《水滸傳》描寫情節有較大差別。書中交待的武松砍翻蔣門神,不過是武松突襲、一刀劈在蔣門神臉上,就算收工了。而在單先生這裡,武松雖然還是突襲,不過卻是一刀直插蔣門神心窩,直接給蔣門神來了一個透心涼,刀鋒從蔣門神後冒出來一尺多長。蔣門神幹了那麼多壞事,那麼暗算武松,如今武松大報仇,怎麼能一刀砍倒就算完了?這一刀透心涼,才對得起,聽眾們心中的公道。

《水滸細節解密》之 單田芳與《水滸傳》

同樣是殺張都監,書中也只是一刀砍脖子了賬。單先生講的,卻是張都監下跪求饒。張都監之前謀害武松時有多麼乖張狠毒,這時候的求饒就有多麼狼狽後悔,最後還要讓張都監說一句北方人比較熟悉的俗語“早知道會尿炕,我就不睡覺了”。總之,武松先痛斥後斬首,殺人不算完,還得再誅心。

應該說,古典小說《水滸傳》關於血濺鴛鴦樓這一節的描寫,是非常符合實戰經驗的,武松從先偷襲最強的蔣門神,到後面殺張都監張團練,簡潔明快手到擒來,其武勇和睿智,展現無遺,幾乎讓人懷疑作者施耐庵可能在元末明初深度體驗過殺手這一行的。但是單先生的播講的鴛鴦樓,就要講出公道,講出天理,講出我們尋常觀眾心中的一口惡氣。唯有這樣充滿儀式感的惡有惡報,才能讓好人揚眉、壞人心懼。

《水滸細節解密》之 單田芳與《水滸傳》

今天大錘以一點點聽友心得,懷念單田芳先生的親切風格。單田芳先生講書60載,完成作品110部,多達12000多集,普及評書之功,當世罕見,謹以此文,恭送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