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評價常保華和單田芳的藝術貢獻?

新站過客


謝謝你的提問。

常寶華,1951年拜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歷年來創作(包括合作)相聲、小品、快板等形式170多篇。9月7日10點46分,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逝世,享年88歲。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是有些難過,常寶華老先生也算是馬三立的愛徒了,老一輩們在上個世紀漫長的舞臺生涯中,飽經風霜為中國相聲藝術做出的重大貢獻是無法估量的。隨著時代變遷,新型快餐式相聲異軍突起,我不清楚是否傳承了最初的那些文化與信仰,但我著實想念那個在一句話上花功夫磨活兒的相聲時代。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單田芳,1934年12月14日出生於遼寧營口的一個曲藝世家,是我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老人喜歡評書舞臺,說古今中外正能量的的好故事,教育人提高人民群眾的覺悟,為社會主義文化和藝術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兩位都是藝術界的大師,一路好走!


書畫界藝術


常寶華的相聲我沒怎麼聽過,但是單田芳的相聲是從小聽到大的,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評書的影響力很大的,單老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影響力自然很大,所謂有水井處,皆能聽到單老的評書,估計大多數八零後以前的人,都是熟悉單老的,至於常寶華知名度的廣泛性和單老是沒法比的,我記得相聲,作為八零後的我,也只記得小時候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才會看到,有印象的只有牛群馮鞏,後來逐漸知道的多一點,還知道姜昆馬三立等,偶爾收音機裡能聽到相聲也不大記得誰說的,可能有人說我不喜歡相聲,我想說的是個概率的問題,一個傳播性的問題,老實說,相聲早就沒落,後來郭德綱從市場佔有率上營救了相聲,不是說傳統相聲不好,只是那個時代,相聲需要官方媒體途徑傳播,能比較有內涵又能逗樂大家的相聲段子實在也是不多,從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單老先生是要比常知名度和作品的傳播性大的多的,當然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也許非常喜歡傳統相聲的,或者是傳統相聲影響力比較大的地區會有所不同的。

最後祝對我們的文化有貢獻逝世者,一路走好!



一人漂天涯


雖然常寶華沒有什麼真正有價值的藝術,但是作為一個老人,還是應該有最起碼的尊重,至少名字要寫對。


眾所周知,常寶華是小蘑菇常寶堃的弟弟,小蘑菇雖然年紀輕輕就稱了烈士,但是據說其藝術造詣登峰造極,號稱一代大師,不過相信聽過他藝術的人不多了,有什麼傳世的作品嗎?我不知道,我只是知道常寶華老人家靠著這個哥哥的名頭混的風生水起,還有侄子常貴田被稱為相聲jiangjun。

有人說常寶華有代表作,帽子工廠云云,對不起,沒有人可以憑藉一階段的作品,站在藝術家行列裡永不褪色,尤其是人才輩出的曲藝界。三十年前退休了,就頤養天年好了。

單田芳,我們得稱之為“先生”。自古以來,說書的就有先生的稱為,尤其是單先生,聽書看戲勸人方,三條大路走中央。不誇張的說,不少80後是聽著單先生的評書長大的,甚至不少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和單先生說古論今有很大的關係。

單田芳先生,從藝60餘年,留下的作品不勝枚舉,林林總總,可是說是評書史上的一個巔峰。


斯人已逝,今年走了幾位大師:饒宗頤;盛中華;單田芳。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座豐碑,值得用一個分號,而常寶華一個“逗號”就夠了。


最後想起一句話:有的人活著,其實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其實他還活著。單田芳的藝術至少還會在北京的出租車裡陪伴我們十年...


向日葵的原野


一個文藝工作者的影響有多大?他的聲望就有多高。他在廣大群眾的聲望有多高?在群眾心裡的分量就有多重。這還用想嗎?一看就明白了。單田芳大師在文藝界,一般人是比不了的。


用戶3828167975449


沒有可比性,單田芳老師是真的評書大師!常寶華是熬成的“大師”沒有作品啊!😓😓😓


花無缺45538052


不是一個級別的,就別生搬硬套放在一起了。單田芳是真正的大師,常寶華只能算是演員!


撥得雲開鑑明月


不能相提並論,單田芳是有影響力的藝人,你到公園去,到街頭巷尾無處不播放單老的評書,我及周圍的同學都是從小聽著單老的評書長大的,影響巨大。而常寶華只是千萬藝人中平常的一個藝人,他倆人不可同曰而語。


高人58152252


相聲相比評書內容形式還是少了點,主要以逗為主目的讓人笑,而評書可沒這個任務,它通過敘述一段故事,闡述人生哲理啟迪人們智慧,酸甜苦辣,無味雜陳什麼都有,所以相聲和評書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就好比一個幼兒園小孩,和一個飽學的大儒相比。從表演形式看,平書更難一個人作戰,要扮演不同性別不同,性格不同,年齡段的人物,你說哪個更厲害?


金視界


是一個級別嗎?常是吃家底自娛自樂而已!單田芳是藝術大師,活著和死了都是大師!沒有可比性啊!別愣拉到一起糟蹋單老的藝術成就!


隨意143934933


二者沒有可比性,表演的藝術形式不同。常寶華是常氏相聲的代表人物可以稱呼為‘著名相聲演員’而單田芳大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以及他用畢生的經歷和心血為我國傳統文化曲藝門類裡的評書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既非物質文化遺產111部評書,在我國評書界完全有資格稱得上‘’全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評書大師‘’業界泰斗‘’等等等等稱呼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一生只獲一個獎,全國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