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北匈奴西迁之后,中国北方草原势力出现了真空,鲜卑占领了草原。部分不愿西迁的匈奴部族也号称鲜卑,融入了鲜卑。说起来,鲜卑的出现和匈奴有很大关系。匈奴秦汉时期崛起于大草原的时候,正当秦始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在中原纵横捭阖,大一统的过程中,匈奴也逐渐强盛。草原上的三大部族还有东胡和大月氏。冒顿单于率领匈奴击败东胡王并将其杀死。东胡分为两部。分别退往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并且从汉末到南北朝时期,乌桓和鲜卑先后兴盛(不幸的乌桓遇到了魏武帝曹操可谓生不逢时),可以说是一双前赴后继的东胡兄弟。从二世纪中叶到三世纪,鲜卑先后被檀石槐和轲比能短暂统一后又分裂。檀石槐让鲜卑人有了一致的概念,轲比能一统鲜卑后,鲜卑实力急剧上升,成为了比曾经匈奴还要强壮的存在。直到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才正式登上中原舞台,并一直影响中原几百年。在此期间,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逐渐形成,甚至强盛如隋唐都来源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北匈奴西迁后鲜卑初步占领匈奴故地,雄霸草原

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便鲜卑已经分化出段部(辽东)、慕容部(辽东)、拓跋部(塞北)、秃发部(河西)、吐谷浑(河湟)等。这些鲜卑部族在中原大地各领风骚,甚至相互攻伐。从十六国到隋唐,各部族或兴或灭,犹如烈火烹油迸发出最明亮的光芒。其中持续时间最长,最后灭亡的鲜卑政权是吐谷浑,最后被吐蕃所灭。下面各部逐一解说。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分布

慕容鲜卑,也就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老祖宗,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也就是直到慕容复疯了也念念不忘兴复的大燕国。公元337年,中原战乱,盘踞辽东的鲜卑慕容氏首领慕容皝建立政权,因为统治区域基本在战国时期燕国的区域,故称国号燕,史称前燕(337年 - 370年)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 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也因王室复姓慕容,所以前燕也称慕容燕。前燕先后攻灭后赵、冉魏后入住河北,建都邺城,版图达到鼎盛。击败北伐的恒温,吴王慕容垂在击败桓温的战役中立下大功,然而他却被辅政的慕容评所猜忌。慕容垂被逼无奈,西奔前秦。苻坚早就想消灭前燕,一直忌惮慕容垂,如今最大劲敌已经投诚,苻坚遂开始讨伐前燕的计划。公元370年攻破邺城,前燕灭亡。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前燕鼎盛版图

公元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战败,北方发生战乱,前秦派前燕吴王慕容垂前去镇压。公元384年,慕容垂自称大将军,燕王,然后兵围邺城。公元385年,占领整个河北。386年称帝,建都中山(定州),史称后燕。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395年慕容宝参合陂之战后,后燕被一分为二,开始衰落。396年六月,北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攻下后燕都城中山。龙城时期,后燕朝政混乱,于409年被北燕所取代。后燕历七位君主,共二十六年。395年参合陂之战后,后燕被一分为二,南部由慕容垂之子慕容宝的叔叔慕容德在公元398年建立的南燕统治。公元409年,东晋刘裕北伐,次年灭南燕。南燕亡,历两帝,十二年。参合陂之战后,统治北方的后燕,在公元407年,被汉人冯跋所灭,拥立慕容云(慕容宝之子)为天王,都龙城,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公元436年为北魏所灭。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同一年,前燕皇帝的弟弟慕容泓继前燕亡国以后建立的政权,史家称其为西燕(384年—394年),属于慕容氏诸燕之一。定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和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发生了法统之争,到底谁才是大燕国正统继承,394年被后燕所灭,历7主,共10年。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西燕后燕法统之争 南燕北燕隔海相望

慕容氏建立的四燕加起来共建国七十三年(不算北燕因为是汉人所建)。根本都是占据在如今的辽宁、河北、山东一代。鲜卑慕容部所建立的燕国至此寿终正寝。

接下来是河西秃发鲜卑,是拓跋鲜卑的一支建立南凉,占据在如今的青海一代。从394年秃发乌孤开端发迹,到402年秃发傉檀称凉王,最终于414年,傉檀降于西秦(同样是鲜卑人建立),南凉亡。立国17年。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南凉

接着是乞伏鲜卑为陇西鲜卑最重要而又强壮的一支。在公元385年的时分,领袖乞伏国仁开端发迹建立西秦,可是该国起崎岖伏,先后诚服于前秦和后秦,仅有的效果即是吞并了南凉;431年,被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所灭,西秦消亡。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小小的西秦

吐谷浑(313-663),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慕容涉归之庶长子。4世纪初,慕容涉归死,其嫡子慕容廆继为单于,与慕容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到甘肃、青海一带。吐谷浑的孙子叶延为领袖时,以父王字为姓氏,取国号吐谷浑。国祚长达三百多年,直至唐时期。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代国 吐谷浑疆域图

最后说道鲜卑拓跋部,作为将来对中原王朝深远影响的部族,从代国开始一直到统一北方的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两部分,然后分别被权臣建立的北齐北周取代,最后北周在统一全国前夕,北周皇帝被迫禅让给杨坚,建立隋朝,开启了大一统的隋唐时代。言归正传,,公元338年拓跋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政权,国号代。公元376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国,什翼犍兵败奔逃后被杀,代国亡。(如上图所示)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之战战败后,前秦四分五裂(又是淝水之战成就了多少鲜卑政权)。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建国后,先后击败同族慕容氏建立的诸燕国。接着兵围统万城,灭匈奴人建立的大夏。北击柔然,灭北凉。398年七月,拓跋珪迁都平城。此时,鲜卑入主中原,草原被柔然所占,逐渐汉化的鲜卑视自己为正统,反而视柔然为蛮夷。(其实才不蛮夷了几天啊,呵呵)。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之一)即位之初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北方柔然的疯狂入侵。后来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然,征服了漠北一带,使柔然臣服。公元427年,破统万城。公元431年灭夏(匈奴郝连勃勃建立的最后一个匈奴政权),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统一。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在鲜卑各族进入华夏后,从松散的部落社会形态到奴隶制社会形态再到最终的封建制社会形态演化,可以说是进化最快的一个民族了。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逐渐统一北方的北魏政权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权臣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公元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享国148年。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东魏西魏并立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北齐北周相继取代东魏西魏并随之扩张

四大美男之一的兰陵王就是北齐宗室,相貌俊美,战场英勇无敌。所以每当上战场时都要佩戴恶鬼面具,以遮住自己的面容,从而增加在战场上的威慑力。战场上的高长恭就如自己面具上所描绘的恶鬼一样,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因为兰陵王的卓越武功,后人还创制出了《兰陵王入阵曲》,开创了中国传统“面具舞”的先河。多次立下战功,可以说是北齐的顶梁柱,可惜天不佑人,武平四年(573年),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被后主高纬赐死,时年仅三十三岁。四年后,北齐被后周所灭,寿终正寝,历六帝,享国20年。可悲可叹,为什么都是祸起萧墙呢,不能并肩携手吗?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北周一统天下就在眼前

北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宇文泰利用旧时鲜卑人的八部之制,对军队的统辖系统进行了改革,立“八柱国”。自立八柱国之首,命皇室广陵王元欣为“八柱国”之一,加上赵贵、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六人。这八家,这八个门阀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错综复杂、纵横交错,他们互相联姻,互相依托,终于形成了一股空前绝后的政治势力。于是,影响了中国历史二百余年,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大王朝的关陇贵族集团从此诞生了。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如上图所示,大半个中国已经在握,一统天下就在眼前。有道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北周皇室能篡夺别人的皇位,别人也能通过同样的办法操作。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影响中原王朝数百年,鼎盛王朝隋唐的奠基人-东胡后裔鲜卑

老套路,北周皇帝被迫禅让给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随后灭陈,完成统一大业。然文帝死后,到隋炀帝二世而亡。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终于同样出自关陇军事集团的李渊杀出重围,中国历史迎来了灿烂辉煌的泱泱盛世-大唐。(这一段的演义,推荐黄易大大的大唐双龙传,小说看起来很是过瘾)

如有疏漏,欢迎斧正。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