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家險企接連披露了8月份業績報告,其中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較上年同比增長,而天茂集團旗下的國華人壽同比有所下降。
保費增長平穩
作為保險行業的一大巨頭,中國人壽公告顯示,公司於1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4190億元(未經審計),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約4%。從8月單月來看,較去年無明顯變化。
在四家大型上市險企中,新華保險率先披露了8月份保費收入公告顯示,公司於1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人民幣841.41億元(未經審計),較去年同比增長11.57%,8月單月同比增長17%。
國華人壽母公司天茂集團披露的8月業績報顯示,國華人壽前8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06.25億元(未經審計),較去年同比降低19.2%,8月單月原保費收入為7.84億元,同比減少62.8%。
各有轉型對策
中國人壽作為中國人身險公司的巨頭,在十年股改的環境下,其原保險保費收入由2013年的326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5123億元,增速可謂是一年1000億元。
然而數據顯示,中國人壽雖一直穩居行業第一,但人身險市場上所佔份額逐年降低。經計算,2013年-2017年,中國人壽的市場份額已經由30.41%下降至19.7%。
但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604.82億元,同比增長4.2%;歸母淨利潤164.23億元,同比增長34.2%,1月至6月壽險市佔率重回22%。最新的1-7月數據顯示壽險市佔率也未發生變化。
另據半年報顯示,1-6月份中國人壽躉交業務由去年的613.38億元下降至今年的100.89億元,共計壓縮512.47億元。不僅如此,對銀保渠道格外依賴的中國人壽今年半年度對該渠道縮減368.79億元,可見轉型力度之大。
相對於中國人壽的躉交業務驟減,新華保險則是選擇“提早實行、逐步改善”。自2016年,新華保險就開始逐步將業務主體轉向期交業務,躉交業務在2016年大幅縮減117億元,2017年年報中指出,躉交業務再次壓縮200億元,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續期拉動的保費增長模式,且決定將用兩年時間徹底甩掉躉交業務包袱。
2018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首年期交保費和續期保費之和佔總保費的95.7%,躉交業務僅佔4.3%,已基本實現兩年目標。
兩年的轉型使新華業務質量明顯改善,退保率下降,新業務價值率也大幅提高。
2015年至2017年,新華保險退保率由9.3%下降至5.2%,新業務價值由104.49億元上升至120.63億元。2018上半年退保金額為257.56億元,同比增長16.4%,公司對此表示主要為銀保渠道2016年度銷售的中短存續期產品於本年度達到退保高峰引起的。
與前兩個大體量的保險公司相比,天茂集團下的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轉型方向還不算太明朗。據2018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國華人壽總規模保費收入為432.32億元,其中新單保費收入為417.84億元,而在新單保費中新單期繳保費收入為18.62億元,則躉交業務為399.22億元,佔總規模保費92.3%。
同時數據顯示,國華人壽對銀保渠道的依賴性還未有消退趨勢。上半年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90.79億元,其中銀保渠道為280.68億元,佔原保險保費收入96.5%,而去年同期為96.3%。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華人壽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134.62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430.57%,而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了16.6%。
由此可見,在不同的體量下,不同的公司面對轉型所做出的決策各有不同,大體量的保險公司可以輕易緩解短期內躉交業務與銀保渠道保費下降所帶來的影響,大中型公司則會通過相對較長的時間進行整體業務重心的轉變,而中小型公司則將目標放在短期保費的上升,再通過更長的時間完成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三家保險公司體量不同,健康險發展迅速卻成為了共性。中國人壽半年報顯示,健康險業務總保費為480.90億元,同比增長28.8%,佔總保費的比重為13.34%,同比提升2.55%。
新華保險2016年-2017年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2.3%、33%,2017年年報中,新華保險指出,公司形成了成熟的產品運作機制和以健康險為核心的產品優勢,在首年保費中健康險比例達35.1%,同比提升14.2個百分點。
國華人壽半年度報告指出,上半年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50.59%。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閱讀更多 金融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