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金城公主是如何被嫁到西藏的?

星君如玥


金城公主是第二位嫁給吐蕃王的唐朝公主,與文成公主相差70餘年,當時赤德祖贊在吐蕃大興佛教,當時的吐蕃太后派特遣使向唐中宗提出和親,唐中宗下旨進封李奴奴為金城公主,遠嫁吐蕃進行和親。金城公主本是赤德祖贊為其子聘娶的妻子,但公主到藏時,王子已被信奉苯教的大臣害死,赤德祖贊自納公主為妃。

金城公主雖不及文成公主在歷史上聲名顯赫,美名遠揚,但其入藏的處境要好於她的姑姑文成公主。

從傳說中亦可看出,她做主將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所攜的等身像對調。從此十二歲等身像供於大昭寺,八歲的等身像供於小昭寺,這無形中強調抬升了文成公主的地位。另外,在大昭寺的牆上有一副“王子認母”的壁畫(這幅壁畫很多寺廟都有),是說金城公主懷孕之後,

赤德祖讚的藏妃奸滑作怪,將其子掉包,金城公主一怒之下砍斷紅山龍脈,直到王子認回生母,公主才用鐵鏈接續龍脈。雖然許子嫁父有些尷尬,但好在金城公主篤信佛教,與赤德祖贊志趣一致,在她的建議下,赤德祖贊接納了從接納了從於闐避難到吐蕃來的僧人,建寺安置,佛法在吐蕃獲得更大的傳播。

藏族傳說,武則天欲發兵將文成公主陪嫁的十二歲等身像索回,吐蕃臣民將等身像移至大昭寺牆內藏起,將尺尊公主帶來的八歲等身像請至小昭寺代替,唐中宗顯龍年間,金城公主和親入藏,將十二歲等身像尋出,安放於大昭寺中,至此兩尊佛像便對調了位置。是以如今,大昭寺內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帶來的十二歲等身像。每次頂禮覺沃佛,我都會想起這位貌如蓮花,心地光明的女人。


安意如


說到唐朝第二位公主遠嫁西藏,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這就是西藏曆史上著名的女後——赤瑪倫

赤瑪倫壁畫

這位吐蕃豪門沒廬氏的女兒,在二十年間,平權臣、立君王、訂法度、興會盟,吐蕃大事一言而決。可以這麼說,她除了沒自己登朝稱制,做吐蕃贊普以外,活脫就是西藏版的武則天。

不過一個牛人的誕生,事先都得經過一段悲催歲月。武后當年都混到尼姑庵去了,赤瑪倫雖然沒慘到這個份上,但也憋屈了很久。

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其子貢松貢贊早亡,未能繼承大統,孫芒松芒贊繼位。

芒松芒贊壁畫(松贊干布的孫子)

主少國疑是一個封建國家最嚴重的的危機,尤其吐蕃大族勢力鼎盛,即便強如松贊干布也得四處巡視,不斷彈壓。但芒松芒贊繼位期間,吐蕃政局卻出奇平靜,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名臣噶爾·東贊域松(漢史稱為祿東贊)。在他的輔佐下,吐蕃順利完成了權力交接。

接下來權臣當道的戲碼就上演了,隨後幾十年間,噶爾家族權傾朝野,祿東贊和他的四個兒子,以父死子繼的方式掌管著吐蕃朝政。甚至,吐蕃每年最重要的盟誓大典都是有噶爾家族主持,贊普只能坐在一邊看熱鬧。

芒松芒贊當然不願意大權旁落,但沒辦法形勢比人強,他和王妃赤瑪倫只能捏著鼻子,在一邊看著噶爾家族表演。

祿東贊塑像

公允的說,噶爾家族的子弟真不白給。贊悉若欽陵(均為祿東贊之子)都堪稱人中龍鳳,“大非川、承鳳嶺、虎山”三戰,數十萬唐軍戰歿。尤其是吐蕃王室還在公元676年遭受重創,尚在盛年芒松芒贊突然去世,年齡幼小的杜松芒波傑(也稱赤都松贊,《新唐書》稱為器弩悉弄)被噶爾家族擁上王位。

大概就是從這時起,赤瑪倫成了吐蕃王室的主心骨。不過,如果噶爾家族保持團結,可能終赤瑪倫一生也不會有什麼機會。但公元681年噶爾家族的內亂,給了她一個難得機會。

公元681年時任大相贊悉若在家族內亂中被殺,不久,欽陵帶軍隊千里奔襲直入拉薩,將涉及刺殺哥哥的親族滅門。連續兩場仇殺不但讓噶爾家族元氣大傷,和牽涉很多吐蕃豪門。

等到噶爾家族內訌殺的差不多了,赤瑪倫代表吐蕃王室出面,將大相授予了欽陵,並好言安撫。她深知雖然噶爾家族勢力大不如前,但依舊不是現在能夠撼動的,她和小贊普還得繼續忍著。

公元699年,已經隱忍了接近50年的赤瑪倫終於亮出了獠牙,將噶爾家族徹底根除,收王權於中央。

赤都松贊(都松芒波傑)

王權收歸贊普後,赤都松贊忙於在國內各地平復反叛勢力,赤瑪倫則坐鎮拉薩主持行政大局,雖然吐蕃也任命了韋・達扎恭略(漢史稱悉諾邏恭祿)為新任大相,但噶爾家族弄權的陰影太濃重了,別說是赤都松贊心裡有陰影,之後幾乎所有的贊普都心存忌憚,相比於外姓大相,還是自己親媽更靠得住。

沒廬·赤瑪倫沒有讓兒子失望,她坐鎮拉薩期間,主持會盟、頒發詔諭、接見使節,所有的政事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公元703年(武周,長安三年),吐蕃使者帶著千匹良馬、兩千兩黃金入長安為贊普求婚。武則天也不想邊境天天都鬧得雞飛狗跳,權衡之後,答應了吐蕃使者的請求。

就在協商公主出嫁事宜之時,公元704年(武周,長安四年),赤瑪倫的人生再遭重創。赤都松贊在平定雲南蠻地叛亂的過程中,死於軍中,年僅34歲。

赤都松讚的死迅,立刻點燃了吐蕃國內本未完全平息的叛亂。就在這種危亡時刻,王太后沒廬·赤瑪倫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

當時吐蕃形勢危如累卵,《舊唐 書·郭元振傳》記載,“吐蕃國中大亂 ,嫡庶競立, 將相爭權 ,自相屠滅……兼以人畜疲癘, 財力困窮。”

赤德祖贊(野祖茹,鬍鬚王)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赤瑪倫顯示出了她不遜於男性雄主的霹靂手段。首先,她扶幼孫

野祖茹赤德祖贊,藏語意為鬍鬚王)上位,並將忠於贊普的軍隊聚攏在拉薩周邊,震懾國中別有用心的貴族。

對於國內敢於反叛的力量,赤瑪倫毫不猶豫的揮起了屠刀,她派軍隊將叛亂的貴族大臣岱仁巴農囊扎與氏桂多囊擒獲,並在苯教神山那拉山將這一批叛臣盡數處死。除此之外,她還遣使唐朝謀求兩國關係緩和,以減輕外部壓力。

公元706年(唐神龍二年),在唐蕃雙方共同的努力下,兩國終於在長安首次登壇合盟,史稱“神龍合盟”。盟誓中約定了雙方以赤嶺(今青海日月山)為界,恢復經濟交流。會盟之後,唐蕃的友好關係迅速進入高熱狀態,兩國使臣往來不絕,在她有生之年,唐蕃一直保持著和平狀態。

公元707年(唐神龍三年)三月,赤瑪倫再次派大臣前往長安,將求親表章放在中宗(李顯)御案之上。這樁婚事在武后親政時期(公元703年),武則天本就答應了,只是因為赤都松贊暴亡而擱置。這次,再提和親雖然換了吐蕃贊普,但也算是對上次承諾的延續。李顯最終選定雍王李守禮的女兒出嫁,並冊立她為

“金城公主”

《敦煌木吐蕃歷史文書 ·大事記年》記載:“狗年(公元710年),贊普(赤德祖贊)駐於跋布川,祖母(赤瑪倫)駐於 “仲”地。於赤帕塘議盟,派人準備贊母公主(金城公主)來蕃之器物,以尚·贊多熱拉欽等 人為迎婚使者,贊姆金城公主至邏婆(拉薩)之鹿園。冬,贊普伉儷(赤德祖贊與金城公主)駐於扎瑪爾、祖母(赤瑪倫)駐於拉崗雜。於多麥之丹瑪孜納木尤,尚·嘉多與達格日雜集會義 盟。”

公元710年(唐景龍四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中宗親自渡過渭河到始平縣(今陝西興平)設宴百官,並於早早到此守候的吐蕃接親大使相見。席間中宗親口告訴吐蕃使節,公主自幼嬌生慣養,要求吐蕃對於金城公主務必小心呵護,不得稍有怠慢,而後中宗與金城公主灑淚而別。

同年二月,中宗為紀念遠嫁吐蕃的侄孫女,特將始平縣改名為金城縣,將離別地點改名為鳳池鄉愴別裡,並赦免當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賦稅一年。

金城公主沿著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舊道入藏,吐蕃為迎娶公主特地在奚結羅嶺鑿石開山修築道路。710年底,金城公主抵達拉薩時,她的夫君

野祖茹(赤德祖贊)只有7歲,公主也不過只有12歲。這對少年與其說是夫妻,還不如是說是玩伴。在赤瑪倫的主持下,將公主安置在專門為她修建宮城居住。

唐睿宗李旦

公元711年,再次登上帝位的李旦遣使入蕃,將金城公主過繼為自己的女兒,並冊封為長公主。同時,他還做出了一個腦抽般的決定,將河西九曲之地贈與吐蕃作為金城公主的“湯沐邑”,這個荒唐的決定給日後的唐朝造成了無窮無盡的麻煩。

河西九曲(青海東南部)之地水草豐美,自古以來就是天然的牧場,也是唐朝手中為數不多的良馬產地,這次拱手讓與吐蕃,使得本就良馬匱乏的唐朝更是雪上加霜。

吐蕃得到了河西九曲,於此地設洪濟(青海貴德縣西)、大漠門(青海共和縣東南)等城守衛,之後河西九曲成為吐蕃東進的根據地。這件事可以明顯的看出李旦的政治智商,難怪被他的老媽則天大帝收拾的欲仙欲死。

金城公主入藏時,帶去大量的陪嫁財物,除了金銀器物外,還攜帶了大量的工技書籍,以及大量的佛教經典,這些典籍促進了唐蕃之間的文化交融。唐蕃之間再次聯姻,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國之間的關係,雖然之後不久兩國就再開戰端,但是直到金城公主公元740年去世止,這三十年間,唐蕃兩國使節往來達到了42次之多,兩國維持了鬥而不破的格局。並在公元733年(唐開元二十一年),唐玄宗應金城公主之請與吐蕃在赤嶺立碑劃界,相約“兩國和好,無相侵掠”。

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年的金城公主,深受廣大藏族同胞愛戴,她的傳說也和文成公主一樣在吐蕃大地上廣為流傳。

赤祖德贊上表給唐玄宗說過:“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

藏族人民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也有這樣一句古諺語:“漢地貨物運到博(即西藏),是我們這裡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漢藏兩族人民心連在一起罷了!”


歷史塵煙漫漫,細節楚楚動人,且讓我為您一一展示!我是頭條號藏地讀行,歡迎您的關注。


藏地讀行


公元707年,吐蕃王太后、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墀瑪類再度派出使者到了長安,為其孫請婚。”

唐中慨然答應了這一門親事,“中宗以所養雍王守禮女為金城公主許嫁之。”

金城公主,是唐嗣雍王李守禮的女兒。她的祖父、也就是李守禮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賢。

也就是史書上著名的“章懷太子”。

看過《狄仁傑探案》的盆友,應該對這個名字不陌生。

章懷太子李賢,俊秀多才,廣受朝野上下好評。

然而,正是他的才能與賢名,受到了武則天的猜忌。

680年,武則天以謀反的罪名廢除李賢,將他幽禁巴州,幾年後又將其賜死。李賢的三個兒子也被幽禁起來,定時由太監杖打。最後活下來的,就只有雍王李守禮一個。

唐中宗雖然懦弱,但卻是一個溫厚的好人。他收養了李守禮的幼女,當做親生女兒一樣撫養,那就是金城公主。

在送金城公主和親時,唐中宗親口說,“金城公主,朕之小女,長自宮闈”。


709年,吐蕃遣使來長安迎婚。

710年正月裡,唐中宗親自把金城公主送到了長安郊外的始平縣,就地搭帳篷設宴,喚吐蕃使臣來面前,“諭以公主孩幼,割慈遠嫁之旨”,說著說著便泣不成聲,“悲泣歔欷久之”。

吐蕃使者帶著金城公主,以及陪嫁的百工技藝、金銀、絲綢、種子,再度踏上了文成公主曾走過的漫漫和親路,一路走得既快且穩,不到當年冬季,金城公主便抵達了拉薩。

這一年,小贊普和小公主都不超過10歲。

順便說一句:金城公主嫁給老頭子的說法,完全是西藏後期史料的訛傳。

金城公主的丈夫赤德祖贊是杜松芒波傑的兒子,原名野祖如。由於自幼老相,其鬍鬚長如老翁,因此有“梅阿迥”(意思是“鬍鬚先祖王”)的綽號。嫁給“老頭子”,大概就是這一說法的訛傳。

赤德祖讚的生卒年在《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有記載(公元704年春生於宮苑內,同年冬父王去世。而金城公主是710年抵達拉薩)。在降白·次旦降措先生的《西藏通史-松石寶串》裡,也對金城公主和親一事有著很清楚的說明。

所以要噴的人,麻煩先去看下上段提到的兩本史料。



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

公元733年2月,在唐蕃雙方和好的基礎上,金城公主上書唐玄宗,請準在當年9月1日,雙方派大臣於赤嶺(今青海省湟源縣日月山)立碑定界。

唐玄宗接受其所請,界碑如時聳立在赤嶺。赤嶺定界,成為唐蕃歷史上一件極為重要的大事。

三十年來,金城公主所做的一切,證明了她對唐玄宗的那句呈白,“奴奴降蕃,事緣和好。”


豹小白的雜貨鋪



金城公主照鏡圖

金城公主(698年—739年),本名李奴奴,唐朝和親公主,唐中宗李顯養女,生父為邠王李守禮。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贊普赤德祖贊。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對唐蕃交往有所貢獻,鞏固了文成公主進藏後的唐蕃“舅甥之盟”。[1]8年),李奴奴出生於邠王李守禮府邸,後被唐中宗李顯收養。雖是宗室女出身,李奴奴卻自幼與其他公主一同成長於皇宮中。

和親背景

久視元年(700年),唐休璟率唐軍擊敗吐蕃軍。長安二年(702年),陳大慈率唐軍擊敗吐蕃軍。神龍三年(707年)三月,吐蕃攝政太后沒祿氏,派遣使者悉薰熱到唐朝進貢,並向唐中宗請求聯姻,中宗應允。該年四月,唐中宗下旨進封李奴奴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赤德祖贊。

入蕃和親

景龍三年(709年)十一月,吐蕃派遣大臣尚贊咄等1000多人前來迎娶公主。景龍四年(710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中宗親自渡過渭河到始平縣(今陝西興平)設宴百官,命隨從大臣賦詩為公主踐行。席間談及公主年幼即要遠嫁時,中宗不禁唏噓涕泣。同年二月,中宗將始平縣改名為金城縣,將百頃泊改名為鳳池鄉愴別裡,並赦免當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賦稅一年。

8世紀初期,景龍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赤德祖贊)。

金城公主、文成公主雖然是宗室女,不是真公主,但她們在吐蕃地位很高。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禮的女兒。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贊蒙金城公主至邏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贊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贊普王子拉本及贊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遺體”。


就May啊


在唐太宗時期,有過文成公主婚給松贊干布的事。不過在當時的局面是雙方几乎勢均力敵,所以這種遠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均勢情況下的政治聯姻。到了金城公主的時候,情況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松贊干布以後的百餘年裡,吐蕃王朝憑藉強大武力,不斷對外擴張,並與唐朝展開了爭奪西域和劍南的鬥爭。天寶十載,由於唐邊境官吏的苛求與壓迫,南詔也反叛唐廷,歸順吐蕃。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西北邊防空虛,吐蕃乘機奪去了河西、隴右之地,並完全控制了西域。廣德元年(763年),吐蕃一度攻陷長安,其國力達到鼎盛階段。

吐蕃雖然與唐朝進行了長期的軍事鬥爭,但雙方的友好往來一直是唐蕃關係的主流。唐高宗時,又給吐蕃送去蠶種,並派譴很多擅長釀酒、制碾磑、造紙筆墨的工匠到吐蕃傳授技術。唐中宗時,吐蕃贊普與唐修好。

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將金城公主嫁於吐蕃贊普尺帶珠丹。金城公主又帶去錦繒數萬匹,還有多種工匠和一支龜茲樂隊。吐蕃還通過互市,向唐朝購買絲綢、茶葉等物品。內地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的輸入,對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吐蕃的馬匹、金銀器和藥材等也不斷輸入內地,長安的不少婦女還仿效吐蕃人在臉上塗赭紅色,稱為“吐蕃妝”。密切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加深了唐蕃人民的情誼。開元十七年,棄隸縮贊(尺帶珠丹)上表說:“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這是唐代漢蕃人民友好關係的反映。

不過總的來說,金城公主的出嫁,是一種被迫的、屈辱的。類似於王夫之評價王昭君之遠嫁匈奴。


倪說歷史


金城公主入藏和文成公主一樣,均屬無奈之舉。吐蕃最初與唐朝關係並不友好,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後曾遣使來唐請婚,被太宗拒絕後發兵松州(今四川松潘),敗後再請,文成公主便嫁了過去,實則為政治聯姻的權宜之計。彼時大唐的主要精力在突厥和高麗身上,對吐蕃並未在意。後來吐蕃四處擴張,佔領吐谷渾(今青海省境內)扼河西咽喉,並爭搶安西四鎮,唐朝感到事態嚴重,這才調轉槍頭。

金城公主入藏前,雙方已反覆拉鋸幾十年,唐朝大為頭疼。金城公主入藏時正值吐蕃弱勢。松贊干布死後,因繼任贊普年齡尚小,政權一直把持在噶爾氏家族手中,祿東贊和欽陵父子先後為相併執掌兵權,欽陵就是攻佔吐谷渾並打敗薛仁貴的那位,很有軍事頭腦。第35任贊普赤都松贊長大後不甘心做傀儡,便與欽陵翻臉,雙方火拼,最後欽陵自殺。此時大唐為武則天當政時期,對吐蕃精準打擊,赤都松贊招架不住,便派人帶著駿馬和黃金過來求和、請婚,唐朝未予理會。接著吐蕃邊境叛亂,赤都松贊親征時死於軍中。

此後赤都松讚的子孫爭位,吐蕃內部更加不穩。七歲的棄隸蹜贊——亦即歷史課本中的吐蕃第36任贊普尺帶珠丹即位後,無力與大唐為敵,便又派人來請婚,還賴著不走,唐朝仍未理會,中宗李顯復位後乾脆將請婚使打發了回去。吐蕃不甘心,第二年又派人過來,反覆請求,中宗這才給面子,封雍王李守禮的女兒為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

金城公主入藏時(710年)虛年13,嫁給同樣13虛歲的尺帶珠丹,一起看喜羊羊的年紀,內心戲應該不是很豐滿,什麼國家大局、民族大義啊,抑或唐蕃和平、文化傳播等等大帽子就先別戴了。其心理除了害怕——或者新鮮,應該就是不想嫁過去,歲數那麼小還嫁那麼遠誰願意啊。不過想什麼也白搭,這是政治任務必須完成,沒有第二選項。

不過金城公主還算幸運,雖為宗室之女,中宗卻非常重視,賜予她好多嫁妝——包括人和物以及龜茲樂等,詔令左衛大將軍楊矩持節護送,中宗則親自送至始平縣(今陝西興平)。設宴群臣時,中宗竟悲從中來,唏噓而泣——或許是想到金城公主和自己一樣身不由己的命運吧,於是大赦始平,並改縣名為金城,鄉名鳳池,里名愴別,足見其重視程度。吐蕃那邊對金城公主也不錯,專門為她築城造屋,地位尊崇。

金城公主入藏後,吐蕃為其討要湯沐邑——就是住宿和洗澡的地方,爭得河西九曲(今青海省東南部與甘肅毗連地區),成為日後進軍的軍事緩衝,也為後來攻入長安埋下伏筆。金城公主入藏堪堪4年,吐蕃大將坌達延和乞力徐便率10萬大軍兵法洮州,將唐蕃戰事推向白熱化。而後雙方和和打打百餘年,才終於“和同為一家”。


路衛兵



金城公主入藏,本為嫁與吐蕃年輕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溫,豈知王子迎親途中,奔馳墜馬,命喪黃泉。相傳,公主行至漢藏兩族交界處,聞之噩耗,悲痛無奈孤影自憐,寶鏡從手中滑落,摔成兩半,變成兩座山,此乃青海境內之日月山。王子雖死,其父還在,無奈和親之使命,只得繼續艱難之旅,陰錯陽差嫁與本應為其公爹之藏王尺帶珠丹,作一偏妃。

圖片有點傷人了^O^


吾遊四方


因為和親而嫁到西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