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師基礎第三章重要知識點

一: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已經融合起來,形成了金融寡頭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私人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是由於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日益深化

私人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的形式

1)企業外部即流通過程的結合,如政府採購、發放補貼等等;

2)企業內部即生產過程的結合,如國家資本和私人壟斷資本聯合組建股份公司等等。

3)國家還可以代表壟斷資本家總體直接掌握和經營資本,如運用國有財政資本,進行投資、消費,或者是建立國有企業等等。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特點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仍然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和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從一般壟斷資本主義轉化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生部分質變。與私人壟斷相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具有以下特點:

1)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並以其巨大的力量,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和調節。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所追求的是國家壟斷利潤。國家壟斷利潤是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緊密結合在一起,向工人階級和整個社會徵收的貢賦。國家壟斷利潤不能由私人壟斷集團獨佔,而是在國家與壟斷組織之間瓜分。

3) 國家壟斷資本經濟實力雄厚,資本社會化達到新的高度。

四:國家調節經濟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五: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是一個充滿著複雜的矛盾和鬥爭的歷史過程,這是因為:

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複雜性和曲折性決定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還能繼續容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決定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複雜性和長期性

4.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長期的

六: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的過程中,對民族資本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行的是和平贖買 政策。

七: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八:壟斷組織的建立,實質是為了獲取壟斷利潤

九: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它的產生不是以一種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種私有制形式,而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場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深刻革命。

十:壟斷組織實現壟斷利潤的主要方式是制定壟斷價格

十一: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佔統治地位的資本是金融資本

十二:壟斷資本主義只包括私人和國家兩個階段

十三: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的主要特點是自由競爭、自由經營、國家不干預經濟、經濟活動由市場機制來調節

十四:我國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途徑是改造民族資本、改造農業和手工業中的個體私有制、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財政投資建立國有企業

十五: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參與制”實現的

十六:私人壟斷向國家壟斷轉變有下列原因:

1)科技革命和生產社會化的高度發展,私人壟斷資本的積累已無法滿足社會再生產所必需的條件,必須由國家進行投資或者由國家給予私人資本以資助。

2)私人壟斷統治擴大了資本主義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必須由國家採取一定手段干預國民經濟,減輕經濟危機的程度,緩和社會矛盾。

3)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單純依靠私人壟斷資本的力量和市場的自發調節已難以解決由結構失衡所造成的經濟動盪,必須依靠國家採取行政的或經濟的措施調整國民經濟結構。

十七:壟斷組織主要通過壟斷價格實現壟斷利潤,其來源主要有

壟斷組織內部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存在於壟斷組織外部但通過價格等機制轉移到壟斷組織中的價值

存在於壟斷組織外部但通過價格等機制轉移到壟斷組織中的剩餘價值

十八:壟斷利潤是大大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