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商務合作

Business Cooperation

策劃書畫創意藝術展

藝術家市場運作

畫刊設計包裝

高端書畫私人訂製

TEL:400-901-5160


齊白石《山水十二屏》在2017年北京保利秋拍夜場拍出9.315億元人民幣,創齊白石作品拍賣紀錄,併成為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當年齊白石的畫才賣1、2塊錢,到1955年的時候,齊白石的畫才漲到5塊錢,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可以買好幾幅。齊白石的畫從1元漲到9億元,價格暴漲了1億倍。

齊白石賣了9億

當年才賣1元

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大師當年都賣地攤價,齊白石畫價是每平尺4元錢,吳作人的潤格是一平尺5元錢,李可染8元,劉炳森6毛、8毛錢。黃賓虹的畫一元錢一張。70年代,像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當時收購價都是45塊錢一大幅,齊白石才賣10塊錢一尺。任何東西都沒有藝術品增值快,如今,中國書畫已經暴漲了1億倍了。

當年齊白石的畫才賣1、2塊錢,到1955年的時候,齊白石的畫才漲到5塊錢,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可以買好幾副。現在齊白石《山水十二屏》拍出9.315億元人民幣,齊白石的畫從1元漲到9億元,價格暴漲了1億倍。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齊白石《山水十二屏》


齊白石《山水十二屏》

拍出9.315億

成最貴中國藝術品

著名畫家齊白石的作品《山水十二屏》在2017年17日晚舉行的北京保利秋拍夜場中,拍出9.315億元人民幣。這一價格創齊白石作品拍賣紀錄,《山水十二屏》也成為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

當晚,該套作品以4.5億元起拍,經過57輪競價,最終以8.1億元落槌,加佣金以9.315億元成交。這一成績使齊白石成為首位晉升“一億美元俱樂部”的中國藝術家。

《山水十二屏》創作於1925年,由齊白石贈給北平名醫陳子林,上世紀50年代轉至齊白石女弟子郭秀儀與黃琪翔夫婦秘藏,在其家中珍藏半個世紀。作品流傳過程清晰有序,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多次見諸展覽著錄,已發現20餘次。

每一條屏縱180釐米,橫47釐米,分別為《江上人家》《石巖雙影》《板橋孤帆》《柏樹森森》《遠岸餘霞》《松樹白屋》《杏花草堂》《杉樹樓臺》《煙深帆影》《山中春雨》《紅樹白泉》《板塘荷香》。該套作品詩書畫印兼備,形制裝裱統一,每屏上均題有自作詩,且鈐蓋齊白石常用印,可謂“詩書畫印”四絕俱全。

目前存世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僅有兩套。一套是1932年齊白石為川軍王纘緒所繪,現收藏在重慶博物館。此次露面的這套為民間收藏的唯一一套。根據現有資料,此套《山水十二條屏》首次公開展出是1954年4月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齊白石繪畫展覽會”上。1958年1月1日至1月20日由中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齊白石遺作展”中,此十二條屏也曾悉數展出。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中國書畫價格

暴漲了1億倍

我說收藏增值的問題,我1949年進北京,進北京之後剛打完仗,齊白石的畫賣多少錢,賣6塊白洋,不要紙幣,就要白洋,那時候對紙幣已經不信任了,剛打完仗,大家都很窮,我們解放軍基本都是工農兵,對這個書畫不太懂。

所以那個時候書畫不值錢,是近代以來中國書畫市場上的第一個低潮期,歷史上也如是,戰亂的時候就是書畫市場最低潮的時候。放到現在得3500萬吧,上次拍兩個多億的,增值一千萬倍。

在解放以後,任何東西都沒有藝術品增值快,文化革命的時候,後來到五幾年的時候,1954年、1955年的時候,齊白石的畫已經漲到收購價5塊錢以上,可是到文化大革命收購價又重新迴歸之前。

我們70年代,那時候買畫的時候,你像北京幾個重要畫家,像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當時收購價都是45塊錢,李可染山水在1964年,收購價當時賣給榮寶齋四張山水,給他350塊錢,李可染高興壞了,因為都是三裁的,一張一尺合10塊多錢了,李可染高興的說,我的畫超過我老師的收購價,齊白石才賣10塊錢為止。

當年45塊錢,現在拍賣會上至少180萬,當年60到90買的山水,現在至少拍500到1000萬,翻了幾萬倍,什麼房地產,什麼都不成。在改革開放以前,從解放到改革開放以前,我們國家黃金收購價152,三塊零四分一克,現在漲到一百多倍,白銀,從解放到改革開放以前一直是四分錢一克,當時我們進北京一塊白洋換一塊人民幣,3.5塊白洋買齊白石的3.5人民幣,收畫的利潤有上千萬倍,有上萬倍。就拿齊白石講,二零零幾年的時候才兩萬塊錢一尺。現在賣多少錢了?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當年,

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

就可以買好幾幅齊白石作品

李涵教授回憶,1954年冬,當他還是14歲的懵懂少年,就喜歡到北京王府井的和平畫店看畫。店裡的畫有60%是齊白石的作品,大概20%是徐悲鴻的,還有傅抱石、陳半丁、王雪濤等人的作品。齊白石的畫多半是豎軸,價位也就二、三十元一幅。他清楚地記得,一幅三平尺的豎軸牽牛花,葉子上加一隻寫意螞蚱,標價是20元。徐悲鴻的畫馬和牛比較多,一幅畫的價格在六、七十元左右,其中有一幅大畫翠竹仕女標價110元,算是當時店內最貴的畫了。

“詩人艾青曾說過,他收藏的幾幅齊白石的畫不是齊先生贈送的,而是花錢買的。當時齊老自稱94歲,畫價是每平尺4元錢,艾青為了請齊老題上款還多加了幾塊錢。即便按這個價格,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就可以買兩幅齊白石的畫。”李涵告訴記者。

和平畫店創辦人、榮寶齋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經理許麟廬之子許化遲,如今是位收藏家,兩年前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印證了李涵先生的說法。

據許化遲迴憶,上世紀50年代初,父親許麟廬的“和平畫店”在齊白石的支持下開業,郭沫若、徐悲鴻、傅抱石、張伯駒、李苦禪、啟功、黃苗子、黃永玉等,都是常客。那時候齊老不是很富有,直到去世也不富有。很多畫家生前都不是很富有的,在1951、1952年,黃賓虹的畫一元錢一張。

直到1977年,據許化遲透露,王雪濤的畫12元一平尺,李可染是15元,他拿著陸儼少的畫去榮寶齋,給出的價格是8元一平尺。上世紀80年代初,天安門前的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外賓服務部”,吳作人的潤格是一平尺5元錢,李可染8元,劉炳森6毛、8毛錢。

1981年,從香港回來的許化遲,僅花20多萬港幣就買下了外賓服務部的全部畫作,超過九千張字畫,包括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等人作品,“誰的都有”。

到了1997年,陸儼少的畫在拍場市場已是幾百萬元一張。如今,儘管贗品不斷出現,一些大師的畫作在拍賣市場上動輒過億。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收藏始末

臺灣“中華文物學會”《2012年刊》發表了臺灣長流美術館館長黃承志先生的文章“談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收藏始末”,詳述了他收藏齊白石這組著名山水十二條屏的始末,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殊為難得。

黃先生在文章中說,黃琪翔、郭秀儀夫婦當初收藏這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的時間是1961年。這個觀點出自《清風見蘭――郭秀儀的藝術生涯》(2010年9月北京版,中國文史出版社)這本書中,而我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十分抱歉的是,這是錯誤的觀點,誤導了黃先生。錯由我出,我當改之,所以我寫此文,為後者鑑。同時,我將這組著名藏品的轉讓始末的細節一一補出,以饗方家。

黃琪翔、郭秀儀夫婦收藏的齊白石“十二條屏”

黃琪翔先生(1898―1970)是著名的愛國人士,曾為國民黨上將。抗日戰爭中,黃琪翔將軍參與指揮了上海“八 一三”抗戰。1938年,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與另一位副部長周恩來合作共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此後,黃琪翔歷任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要職,指揮過多次大小戰役,重創日寇,屢建功勳。1943年,中國遠征軍建立。黃琪翔任副司令長官。1944年5月參與指揮震驚全球的“滇西緬北戰役”。1946年出任中國駐德國軍事代表團團長,駐地在德國的柏林。1949年初,黃琪翔夫婦為躲避被蔣介石挾持去臺灣,而避居香港。隨後,中共中央向黃琪翔將軍發出了邀請,請其北上,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共商新中國的建國大業。黃琪翔也是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創始人之一。

黃琪翔夫人郭秀儀(1911―2006),出生在滬上名門,以美麗精幹而聞名遐邇。她的祖母徐蓮是上海招商局會辦徐潤(字雨之,以字行世)的胞妹。徐雨之先生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先驅,在晚清即從事多種利國利民的事業。他參與籌建招商局並任會辦,首創中國保險公司,創辦同文書局,引進先進印刷技術,開礦建廠,還保舉大批學生出國留學,造就傑出人才。他是中國早期民族資本家中較有影響69個代表之一。郭秀儀祖母徐蓮的侄女中出了兩個近代名人,一個叫徐宗漢,就是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黃興的夫人;還有一個叫徐婉珊(徐潤之女),是我國早期的女教育家、著名的上海啟秀女中的創辦人。按大家族的輩分算,黃興還應該是郭秀儀的姑父。

黃琪翔、郭秀儀夫婦同時以收藏名家名世,以收藏齊白石作品最負盛名。同時,郭秀儀也是齊白石著名的入室弟子。

在解放初期,黃琪翔、郭秀儀夫婦是收藏齊白石藝術最富有的人家之一,數量多達數百幅,這些畫大都是直接得自齊白石。但是,黃琪翔、郭秀儀夫婦收藏最有名的作品是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卻是在齊白石去世後從別的收藏家手裡購藏的。

齊白石一生畫過的作品中,四條屏較多,六條屏、八條屏較少,就目前所知,齊白石一生畫《山水十二條屏》共兩套,另一為四川軍閥王瓚緒收藏。

王瓚緒(1885―1960)為國民黨上將,字治易,別號至園居士,四川西充人。四川弁目學堂畢業。1911年在四川參加辛亥革命,1919年兼任川南安撫使,1921年兼任四川永寧道道尹,1922年7月投奔楊森,任川軍第16師32旅旅長,1924年6月兼任成都市政督辦。1949年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1月兼任西南第1路遊擊總指揮部總指揮,12月在成都率部起義。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四川省博物館館長,1957年10月經重慶潛往深圳,企圖越境,11月15日在深圳被捕,押回成都,1960年11月在獄中病逝。

王瓚緒也是齊白石作品的重要收藏家。王瓚緒收藏過齊白石許多作品,其中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在他擔任四川省博物館館長期間,捐贈國家,現藏重慶博物館。

黃琪翔、郭秀儀夫婦收藏的這套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創作於1925年,是齊白石盛年的名作,代表了齊白石藝術的最高成就,因此,也是民間收藏的惟一的一組。

據第十二條屏上款可知,這套《山水十二條屏》是齊白石為祝賀北京名醫陳子林50歲生日的賀禮。陳子林者,是民國年間北京的名醫,與齊白石、張大千、於非闇俱有友情,據題款推測陳子林當生於1879年。

陳子林的父親就是晚晴一代名士、維新變法思想家陳虯。

陳虯(1851—1904),原名國珍,字慶宋,號子珊,後改字志三,號蟄廬,浙江瑞安縣城人,祖籍樂清斗山。光緒己丑舉人。他出身貧苦,祖父以更夫為業,父業漆匠。陳虯自幼勤奮好學,自學成才。戊戌變法前和湯壽潛(字蟄仙)合稱“浙東二蟄”,和陳黻宸、宋恕合稱“東甌三傑”。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改良派思想家,是造詣很深的中醫師,是我國最早的新式中醫學校創辦人。他的生平以維新變法思想和中醫實踐兩方面的光輝成就載入史冊。

陳虯的醫藥實踐也很不平凡。他熟諳經典,慎求古訓,又能別出心裁。所著《蟄廬診錄》一書,提供了早年辨證施治,解決疑難疫病的範例。先後著《利濟醫藥講義》八冊、《元經寶要》二卷、《瘟疫霍亂答問》一卷、《利濟本草》六卷、《利濟醫統》六卷、《醫雅》四卷、《醫繹》四卷等醫書多種,其中《瘟疫霍亂答問》一書已被輯入《中國醫學大成》,為發展中醫科學作出貢獻。於1884年在《醫院議》裡提出建立中醫醫院和中醫學堂的方案,次年立即實現。於是瑞安楊衙裡出現全國第一所新式中醫學堂(利濟醫學堂),學堂附設醫院,他自任主講,所編的《利濟教經》是近代中國最早新式醫學教科書。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黃琪翔、郭秀儀夫婦何時收藏的齊白石“十二條屏”?

黃琪翔、郭秀儀夫婦之所以能夠收藏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居中的介紹人就是北京裱畫名師劉金濤先生。

據劉金濤回憶:1961年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在北京,當時有一位字畫行家叫楊義門先生,與劉金濤很熟悉,知道劉金濤與北京的政治要人關係很好,於是拜託劉金濤想把自己收藏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賣掉。

楊義門先生的背景情況無史料可據。據郭秀儀外孫於峰先生轉告筆者:劉金濤先生曾經告訴他,楊義門為北京的一位古玩行家,即字畫古玩商。

劉金濤回憶說:“楊義門說他存有齊白石畫山水屏12條要出售。我去找我們院長張仃(中央工藝美院)和艾青。二人到他家,看見此畫後,張院長雙腿跪地,讚不絕口。後二人商議一人買二條,但主人低於4萬5千元(新幣)不賣。錢老湊不上。”楊義門等急了,就央求劉金濤繼續找下家。劉金濤說:“我去找黃先生(黃琪翔)談此事。黃先生和夫人來到楊家看罷此畫,對楊義門說:‘4萬5千元我們要了,但今天來沒帶錢來,明天我們來取。’次日由我帶路,乘汽車去了他家,付了4萬5千萬給他,將畫買回。”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的轉讓價格是4.5萬元新幣,這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因為在當時,假如有人膽敢貪汙單位公款幾千塊錢的話,就可能要被判死刑的。

楊義門對黃琪翔夫婦購畫的豪爽十分感動,第二天又央劉金濤一起來到黃府,執意要將一幅齊白石的大壽桃贈送他們。郭秀儀不允,說,“哪能白要你的畫呀,按老師生前的筆潤付你!”

關於黃琪翔夫婦購畫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劉金濤先生的回憶在時間上顯然有誤。

臺灣長流畫廊的黃承志說,“另有一說謂:1953年齊白石九十三歲祝壽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即有此‘山水十二屏’,出版圖錄上註明郭秀儀珍藏。”這一情況是黃承志聽說,沒有見到證明資料。

但是,筆者在北京收藏家劉文傑家親見的圖錄是1958年1月出版的《白石遺作展》,那時齊白石剛剛去世,其中確有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而且註明是郭秀儀收藏。1958年1月出版的《白石遺作展》證明,黃琪翔、郭秀儀夫婦收藏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的時間肯定不是1961年,至少是在1957年以前,也就是說,當時齊白石還活著。

“文革”中,黃琪翔、郭秀儀家受到了無情的衝擊,他們的收藏從此失落了許多。1970年飽受迫害的黃琪翔將軍辭世。

粉碎“四人幫”後,黃家落實政策,退回了許多“文革”期間被查抄的東西,其中就有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黃承志收藏“十二條屏”的過程

黃琪翔、郭秀儀夫婦收藏的這套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後來怎麼會跨過海峽去了臺灣呢?

郭秀儀女士生前曾與筆者談起過此事:約在1987年前後,臺灣人白先剛敲開了黃家的門。白先剛先生是桂系軍閥白崇禧的兒子,是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弟弟。1938年8月黃琪翔任國民黨軍訓部次長的時候,白崇禧是部長,兩家關係友善。白先剛小的時候,郭秀儀還抱過他,所以白先剛親暱地叫郭秀儀為阿姨。

跟著白先剛去黃家的還有一位,就是臺灣畫商王臺慶。

王臺慶先生接受筆者訪問時說,他認識白先剛,也是緣於要買白先剛的藏畫。那是一張張大千的畫,白先剛開價12萬臺幣,王臺慶最後以10萬成交。事後,白先剛認為王臺慶是可以信賴的朋友,因為他在別處,人家只願意以3萬的價格購買,所以倆人來到北京後,白先剛就領著王臺慶敲開了郭秀儀的家門。

王臺慶到底從郭秀儀家買走了多少藏品?王臺慶不說,而郭秀儀如今早已故去,外人更不知曉,像是一個懸案。據我所知,最主要的藏品,至少有三件(組):1、是齊白石於1925年創作的《山水十二條屏》;2、是齊白石為郭秀儀畫的《和平鴿》,尺寸巨大,約在8平方尺以上,畫面畫了6只和平鴿,齊白石用他獨特的大篆體題款為:願天下人享太平。有郭秀儀的上款;3、是齊白石為郭秀儀畫的《九桃圖》,尺寸在8平方尺左右,有郭秀儀的上款。其中,第2、3件應該還在王臺慶家中珍藏,未曾在市場上露面過。

關於黃琪翔、郭秀儀夫婦收藏的這套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轉讓臺灣的過程,富於戲劇性。筆者採訪了王臺慶,後又見黃承志的著文,因此有了清晰的瞭解:

1989年,王臺慶成功說服了黃家,決定出讓《山水十二條屏》。

王臺慶說,“購買郭秀儀家這組《山水十二條屏》時,我手頭沒有那麼多錢,是一條一條買的。即,買了這一條後,拿到臺灣去賣了,收到錢後再回來買第二條。”

王臺慶還說,本來是想買給鄭僑志的,結果鄭僑志還是要習慣性地打折,所以沒有賣成,於是轉賣給了臺灣長流畫廊的老闆黃承志。

黃承志回憶說,“1989年底,王臺慶兄來找我說有一套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要賣,記得當時他拿了幾張齊白石山水畫照片,我看了覺得很好,一聽價格要100萬美金,合臺幣近3000萬元,好一個天文數字,當時雖然張大千的潑彩精品已有臺幣千萬元的行情,而齊白石的畫價仍然不高,一般作品的行情在六七十萬臺幣左右。”“交畫付款的過程也是曲折離奇的,因為畫在北京,錢在臺北,賣方不願把畫交給中間人帶走,而買方也不放心沒有看到原作就把畫款一次先行支付,最好是買賣雙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場貨款兩清。但是中間人不願讓買賣雙方見面,本人也不想身懷鉅款赴約,然後再獨自攜帶國寶畫作闖關回臺,冒二次風險。因此最後雙方同意一幅一幅地買,每次付10萬美金,帶回一幅畫作後,再付10萬美金去取第二幅,有幾次是由王嫂(王臺慶妻子)送錢帶畫,這樣來來回回地跑,前後花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到了1990年3月間總算把12幅畫全部買齊,完成這樁美事,也放下懸吊在半空中的一顆不安的心。”

至此,黃琪翔、郭秀儀夫婦舊藏的這套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一直珍藏在臺灣長流畫廊。

郭秀儀女士長壽,2006年去世時享年96歲。晚年的郭秀儀長期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以及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諮詢委員會代主席。

原題:《再談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收藏始末》

齊白石賣了9億,當年才賣1元,中國書畫漲了1億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