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蘭亭序》筆法剖析的這麼清楚!

其實每一個學習二王的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而要想找到二王創作本質的筆法特徵,並不容易。

那如何把握二王本質筆法呢?當代書法理論名家董水榮老師下面將就《蘭亭》審美新探中一層一層揭開王羲之筆法神秘的面紗,和你聊聊筆法的轉變!

接下來,董水榮老師將改變我們之前原本就一個字帖、一種程序化用筆的認識,重新清晰地展現一個系統動態的王羲之筆法。

你還在“千人一面”的寫“偽二王”?

我們當代很多作者都在學二王,但是大家寫出來的二王“千人一面”被書壇諷刺“偽二王”。為什麼會出現“千人一面”的“偽二王”?其主要原因是普遍程式化的用筆技術問題。

服!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蘭亭序》筆法剖析的這麼清楚!

我們學習書法,一般都是從臨帖開始。無論是臨傳統經典還是臨當代名家作品,其出發點就是為了學習其創作的技術,帶著這一最終目標,對作品技法進行規律分析、實證,提取出一種基本公共認可的技法規律,用這種規律來支撐書法創作。這種理念,在當代書壇廣泛存在,這是一種相對靜止的技術性的眼光看待書法。以此發展書法在大家的眼裡就只是一種技術,而不是一種藝術。這原本屬於常識認知,現在我們卻需要重返基本的常識上認知書法藝術。

基於上述程式化,純技術視野的創作認知問題,董水榮老師提出了系統的,動態的用筆新理念。我們常常過於死板的理解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的話,認為用筆是一種千古不變的法則,趙孟頫由於歷史的侷限也是站在二王筆法的標準上提出這種口號的。

我們回看整個書法史,每一次書史的變化,書體的演變,都是一種筆法的演化,可以說整部書法史就是一部筆法的演變史,哪有什麼不變的筆法。我們從二王早期的用筆方式到中期的用筆方式,再到晚期的用筆方式,都在不斷的演變著。更何況二王書法體系外的用筆演變。

不信?那董水榮老師下面會以《蘭亭序》為例,好好的為你盤道盤道。

服!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蘭亭序》筆法剖析的這麼清楚!

以《蘭亭序》為例 尖鋒用筆原來是這樣?

現在所謂的王羲之作品,大都是唐代的摹本,這些摹本成了分析王羲之書法的最為重要的文本依據。《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我更看重的是《蘭亭序》作品本身帶來的書法審美與創作的影響。下面僅以馮承素摹本,世稱“神龍本”作為分析的文本。

服!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蘭亭序》筆法剖析的這麼清楚!

馮承素摹本

提出《蘭亭序》尖鋒用筆的觀點源於當代先進的印刷技術,以及多年來對王羲之書法不同時期的分析。尖鋒用筆,就是充分調用筆尖的鋒毫,並由細細的鋒毫引發的獨特的筆勢。我們通常將筆毫劃分成筆尖、筆肚、筆根三部分。尖鋒就是指毛筆前端的三分之一,甚至指向筆毫的頂端處。

首先,我們察看《蘭亭序》的尖鋒起筆入紙。

當我們把《蘭亭序》放大幾倍後,長長尖鋒入紙的線條就清析起來。(可參考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出版的8開本)

這樣長長的尖鋒入紙是其它任何作品都不曾有過的,並且幾乎每個字的每一個獨立筆畫都是用尖鋒入紙。這跟他中期象《頻有哀禍帖》、《喪亂帖》不一樣,他中期也尖鋒入紙帶有側鋒“切”的動作,然後再擺正筆鋒。所以中期的行草書入鋒的尖細的線條很短。側鋒入紙後筆向下鋪的力量大,轉折處多方折,所以用筆多幹脆利落。

服!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蘭亭序》筆法剖析的這麼清楚!

頻有哀禍帖

服!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蘭亭序》筆法剖析的這麼清楚!

喪亂帖(日本收藏完整版)

由此考察王羲之行草書的書寫過程中,早期像《姨母帖》這樣帶有篆籀意味的用筆,可能會有象《書法有法》中論述到的“轉指”捻管的動作。《蘭亭序》更重用鋒,長長的尖鋒入紙後要行走一段過程再漸漸加力,使筆畫慢慢變粗起來。所以《蘭亭序》動作要比王羲中期的用筆速度更為緩和,對筆鋒的體會比中期更為在意。《蘭亭序》對筆尖上鋒毫的體會很細膩,這種敏感的體驗貫徹到《蘭亭序》整體的行筆過程,並非僅僅在起筆階段,他的起筆、運筆到收筆都對筆鋒有特別的關注。

其次我們看《蘭亭序》的尖鋒運筆與調鋒。

很明顯《蘭亭序》的點畫形質要比他的其它作品要豐富,特別是在行筆轉折處方圓結合,筆與筆之間的映帶自然而流暢。這些都不同於他中期作品的果敢。《蘭亭序》行雲流水的走筆,偶偶帶有中期累積的方折爽勁。由長長尖鋒入紙後逐漸加力往下按,這種尖鋒行筆形成的筆勢舒展,行筆也很精緻、乾淨,隨意找幾個字比如“痛哉”、“期於”。

服!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蘭亭序》筆法剖析的這麼清楚!

尖鋒的筆勢在運筆中也容易構成精準的結字。很多作者在解讀《蘭亭序》用筆時,常強調迅疾,由快產生單一筆勢,然而由於過快的用筆,筆與紙之間產生的摩擦一掠而過,失去了調控之下的筆與紙自然生髮的蘊藉與從容的風流。當然也不能太慢,《蘭亭序》運筆的快慢由筆勢的映帶和駐鋒發力的節奏形成的。

我們再看看《蘭亭序》的收筆。

在《蘭亭序》的收筆裡,有一半的筆畫是尖鋒狀態的收筆,很多收筆其實就是另一個筆畫的起筆。

我們可以看“雲”、“終”二字兩字的筆畫末端的形態。

服!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蘭亭序》筆法剖析的這麼清楚!

這種收筆就是一種筆勢的延伸,最終呈現的線質也是由長長的尖鋒形態。點畫形態雖然已停止,但內在的筆勢和空中的力量才剛剛開始。所以白砥在《王羲之書法解析》中論述到鋒尖使牽帶成為了可能:“王羲之通過對鋒尖的有效利用,不僅使點畫之間的時間性加強了,同時使上下字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了。”

尖鋒收筆,映帶成為了下一個筆畫的起筆,特別是單字內部的筆畫映帶,更見鋒勢的連貫。《蘭亭序》單獨成字,上下並不連帶,但給人一氣貫之的感覺,這與他的尖鋒筆勢的映帶有很大的關係。《蘭亭序》的收筆或含或露多姿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