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商用爲時尚遠 無人駕駛還面臨諸多難題

測試進程加快、量產車輛下線,一則則利好消息的傳來,讓人們越發憧憬無人駕駛汽車大規模商業化時刻的來臨。實際上,無人駕駛發展還面臨著不少難題,實現普及商用尚需時日。


普及商用為時尚遠 無人駕駛還面臨諸多難題

普及商用為時尚遠 無人駕駛還面臨諸多難題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很多想象中的概念都在變為現實,無人駕駛汽車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世界各國普遍將無人駕駛技術研發視為推動本國汽車產業變革的關鍵,不斷出臺各項措施及擴大資金投入,來支持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與落地。

在企業層面,除了Waymo、特斯拉、Uber、豐田、奧迪、百度等耳熟能詳的玩家,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汽車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初創企業都在湧入這一領域,試圖在產業格局未定時能夠佔據一塊“地盤”,好參與未來的“蛋糕”切分。

無人駕駛商業化臨近?

汽車的發明,是人類交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不過,汽車在方便了人們的出行、貨物的運輸以及促進了經濟發展外,也因為保有量的劇增,帶來了擁堵、停車難、空氣汙染、交通事故等不利影響。而大部分的交通事故都是人為因素造成了,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正是為了將人類從駕駛員的角色上剝離,從而避免由於分神、酒駕和超速等原因引發車禍。

也就是說,無人駕駛發展的初衷是為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性。但是對於任何企業而言,盈利都是研發技術的最終目的,因此業內企業都希望能夠率先在無人駕駛技術上取得突破,並最快實現商業化,以獲取最大收益。

眼下,各大無人駕駛玩家都在積極推動道路測試進程,積累不同場景下的行駛數據,提升車輛安全性與穩定性。另外,激光雷達、傳感器、高精地圖、芯片以及車聯網等也在加快發展,無人駕駛產業鏈漸趨成熟。

近兩年來,不少企業都宣佈了自己的量產計劃,而業內一般認為,2020年將是無人駕駛汽車量產的第一個節點。當然,也有企業已經推出了無人駕駛量產汽車,不過這些車型的自動駕駛技術等級都在L3或L4級,還未能達到完全自動駕駛,即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這些量產車能否在全場景運行,又能否實現全部的無人駕駛技術也仍有疑問。

駛入現實尚需時日

當前,無人駕駛技術還處於升級、測試當中,無人駕駛車輛也基本都在進行緊鑼密鼓的道路測試。因而,業內專家認為,無人駕駛汽車所謂量產,也只是小規模量產,並沒有達到商業化量產的階段。要想在未來幾年內,就像實現無人駕駛汽車大規模普及,顯然還不太現實。

特別是與傳統工業強國、汽車產業強國相比,我國在核心技術、產業實力等方面還有所差距。要想在無人駕駛領域取得跨越式發展,一舉從陪跑變為“領跑”,對我國而言還是巨大的挑戰。就算從各國普遍情況來看,無人駕駛產業的發展距離商業化也尚需時日。

一方面,法律法規較為滯後。無人駕駛不僅是新興科技、也是前沿科技,現有的交通法規等法律針對無人駕駛汽車做出的調整與完善還較為滯後,除了一些原則性法案與測試管理法規外,各國還需加緊完成無人駕駛領域其他方面的立法與監管,這樣才能為無人駕駛產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

另一方面,相關技術有待提升。目前,無人駕駛汽車整體還處於探索階段,無論是無人駕駛技術、車聯網技術等,還是網絡安全問題,都是不得不重視的技術難題。在智能化、網聯化趨勢推動下,無人駕駛汽車有必要持續升級各項技術,不斷提高車輛安全性以及通信、識別等功能。

只有緊密圍繞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與汽車產業變革趨勢,以“安全”為第一要務,不斷促進無人駕駛技術發展,加快完善無人駕駛法律與相關基礎設施,才能有力應對發展過程中的各項挑戰,才能推動無人駕駛汽車真正走向大規模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