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

海派思维工作室


欢迎关注和参考永宣论史连载系列之《太平天国风云人物:还是做了封建忠烈孤臣的“海龟”干王洪仁玕3》


太平天国晚期,已经堕落的洪秀全却实施专制独裁,封干王洪仁玕为军师,与赞王蒙得恩、章王林绍璋同理政事,其实就是执行洪秀全的诏旨,充当洪秀全的事务官。

1860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拔除清军江南和江北大营后,洪仁玕与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商讨进取良策。陈玉成主张救安庆,李世贤主张取闽、浙。洪仁玕赞成李秀成就近攻取苏浙,筹集粮饷,再图进取和巩固安徽、湖北等地。

但此刻的安庆已被湘军曾国荃部团团围住。太平天国的屏障即将丢失,洪仁玕只好亲自带兵去救急,从此干王也转换角色,干起了武将的行当。可悲的是,本来与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定好的围魏救赵之计,却落空了。计划多路太平军深入湘军后方湖北攻占武昌重镇,从而调动围攻安庆的湘军主力回援,以达到解救安全的目的。

但是李秀成和李世贤有私心,热衷于扩张和经营自己的苏浙地盘,对救安庆不用心,装模作样应付了一番。年轻气盛的陈玉成也乱了方寸,失去理智。最终安庆丢了,英王陈玉成败亡。太平天国开启了倒计时,洪仁玕成了救难先锋,哪里有难哪里去,但救到哪里丢哪里。

1864年,天京迎来了末日,但洪仁玕还在湖州一带为救难、筹粮而奔走,太平军也成了乌合之众,战场上一触而溃,无法靠近天京,何谈解救。

六月,湘军攻陷了天京,幼天王逃到湖州洪仁玕这里,二人抱头痛哭,洪仁玕又转变了身份,做起了末代封建帝王的托孤之臣。

洪仁玕带着幼天王一路狂逃,恨不得涨了四条腿,到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好不容易逃到了江西,但还是被抓了。洪仁玕想做文天祥了,“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叹流涕也。今予亦祇法文丞相已

”。就这样,洪仁玕高呼“国祚今虽逝,他日必再兴”的口号,然后引颈受戮于南昌。

曾经满脑子西方资本主义新思想的洪仁玕,最终却以封建忠烈孤臣的身份结束自己的一生,值得后人惋叹和深思。


永宣论史




答:洪仁玕可以是一个思想家、辩论家,却不是一个实干家。他前期的革命性不够,后期却无比坚定、至死不悔,很有革命风骨和男儿气概。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太平天国其实只是一个军事集团,缺乏完整的政治体系,算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独立政权。但中学历史教材,为了突出这场运动的正义性,总是不遗余力地颂扬和讴歌其所颁布的土地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和施政方针《资政新篇》。

这其中的《资政新篇》就出自洪仁玕之手。

该书对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均有论述,被认为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读了《资政新篇》,虽然口头上没有说什么,却在日记中坦白:“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留洋归来的容闳这样评价《资政新篇》:“干王居外久,见识稍广,故较各王略悉外情,即较洪秀全之识见,亦略高一筹。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能知其秘钥所在。”

洪仁玕也因此被称为“鸦片战争后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的人。

《资政新篇》之外,洪仁玕还著《颁新政喧谕》、《克敌诱惑论》和《兵要四则》等作品。

则从这一点上说,称洪仁玕为思想家并不为过。

但作为一个革命者、政治人物,光有思想是不够了,还必须拥有实干精神。

可惜的是,洪仁玕缺的就是这个。

我们简单看一看洪仁玕的革命经历:

洪仁玕比洪秀全小九岁,号称是洪秀全的族弟,但血缘关系是很疏很远的,他俩往上数,要数上五辈,才有共同的先祖。也就是说,他们俩的亲缘关系刚好出了“五服”。

洪仁玕爱读书,却和洪秀全一样,累试不第。

在洪秀全痴迷上了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并开始“拜上帝”时,洪仁玕就和冯云山最先成为了拜上帝的信徒。

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外地宣传教义、吸收教徒。洪仁玕畏难怕苦,没有跟随,只在家乡给乡亲讲解一些“崇拜独立真神皇上帝”、“拜上帝不拜邪神”的教义。

洪秀全、冯云山毁掉了孔子的牌位,不容于乡里,被迫远走广西。

洪仁玕知道广西土地贫瘠、民风剽悍,就以“家人反对”为由,没有同行。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冬洪秀全回到了乡里,说要到广州、香港等地寻访外国教士受洗入教、指点迷津。洪仁玕认为到这些“花花世界”是开阔自己眼界的机会,就欣然相陪,找到了广州美国浸礼会教士罗孝全处“研究圣经”,请求受洗礼。

不过,罗孝全觉得洪秀全是有意曲解教义,入教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属于居心叵测,拒绝给其施洗。

哥俩悻悻而回,和冯云山在花县密谋起义大计。

道光二十九年五月(1849年6月)洪秀全和冯云山同往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准备举事。期间,洪秀全两次往返两广间,洪仁玕都没有追随。

道光三十年(1850年),起义在即,洪秀全派江隆昌等人回花县接家人、族人及乡亲前往紫荆山。洪仁玕作为一个知情者、共谋者,也同样没有动身。

甚至在这一年,洪仁玕还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毫无意外地,又一次落第了。

改年,金田起义爆发,洪、冯家族约50人担心祸及自身,抱团在一起,赶往广西。

这一次,洪仁玕赫然身居其间。

但他们到达浔州(今桂平县)时,太平军已移营北去,没办法,只好诚惶不安地踏上归途。

1852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永安州稍稍站稳了脚跟,派部下江隆昌回搬去洪、冯家族。

江隆昌到了广东,召集洪冯族人在谷岭举事,参加者有200多人,却被当地团练很快剿杀。

洪仁玕未参与起事,却也不敢再在家乡安身,在基督徒的掩护下跑到香港,投奔了瑞典传教士韩山文。

洪仁玕到了香港后,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戳破了大清朝半边天了。

洪仁玕向韩山文详述洪秀全创拜上帝会及起义经过,由韩山文以英文写成《太平天国起义记》。洪仁玕则撰写了《洪秀全来历》一文。

别小看这件事。因为这个,为太平天国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早期资料,同时,也因为基督教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得到了西方广泛的认可和同情。

当然,洪仁玕也得到了一笔不菲的稿费。

还有,在韩山文的关照下,洪仁玕受韩山文洗礼,任伦敦布道会牧师,为西方传教士教授汉文。

1854年春,洪仁玕听说洪秀全在南京定都,改南京为天京,顿时革命热情高涨,以稿费充当路费,搭上了去上海的轮船,豪兴勃发地前往天京。

哪料,苏、常一带水陆两路清军稽查甚严,无法通过。

为此,洪仁玕多番求助于外国传教士和小刀会领袖,一直没有结果,最终无功而返。

1858年6月,洪仁玕再次离港前往天京。

这次,他的路费是从英国老师詹马士那里争取来的。

洪仁玕对詹马士说,自己去天京,是要“改正洪秀全教义的错误”,使之回归“正统”。

对于这套说词,另一个英国老师理雅各打死也不相信。

但英国老师詹马士无法抵抗洪仁玕那一套套天花乱坠的说辞,不但提供了路费,还承诺照料他留在香港的老婆、孩子。

洪仁玕这次走的是陆路,经广东、江西、湖北、安徽,辗转跋涉,终于在1859年4月22日到达天京。

看见洪仁玕仿佛从天而降,洪秀全乐坏了,拼命宠爱,拼命加封,在20天内就加封了3次, 5月11日,更封为“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

对这些封赏,洪仁玕当仁不让,全盘笑纳。

他在诗集《军次实录》里,就写了一首诗,以张良、姜太公自况,并以自己比姜太公年轻30多岁就当上首相而睥睨当世。

随后,洪仁玕写出了足以震惊当世的《资政新篇》。

但写好后,却束之高阁,未付诸实施。

并且,和族兄洪秀全一样,洪仁玕也过起了养尊处优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英国传教士富礼赐曾到天京登门拜访过洪仁玕,事后写了一篇小短文,载于1861年6月29日的《北华捷报》。

富礼赐在记述里这样评价洪仁玕:我必须承认,他是我所见过的中国人中最开明的一位。他熟悉地理,还懂得机械工程,承认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藏有各种科目的有图版的参考书。他慷慨,极愿做善事。遗憾的是,他懒惰,因而不能不辞劳苦地将他的理论付诸实践。他不是军人,经常出征的各王对他常年留在京城非常妒忌。他甚至不得不带兵出征,但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在得到“洋鬼子”在南京提出过分的无礼要求的消息后,就从前线返回。

注意,富礼赐并不是太平天国的敌人,他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到洪仁玕的评价也是褒多于贬。

但贬损处却是那么明显:“懒惰,不能不辞劳苦地将他的理论付诸实践。”

还有,富礼赐在离开干王府时再次重述说:“他的志向被他的疏懒抵消了。”

所以说,洪仁玕只是一个思想家,而非实干家。

天京失陷后,洪仁玕先走广德,后至湖州,再入江西,往西上湖北,最后在广昌、石城之交的古岭与清军作了最后一搏,全军溃散。

洪仁玕被执后,表现得比李秀成、石达开还要硬气,在供词(即《洪仁玕自述》)中表达了决心效法文天祥的忠义之举,要以身殉国,作有《绝命诗》,被洋人译载于《北华捷报》,为:

Andnowinpartingonewordmore,

Onepleasurablethoughtoutpour。

Thoughourkingdom’spassedaway,

Itwillliveagainanotherday。

上世纪二十年代,简又文先生将之转译为中文,云:

临终有一语,言之心欣慰;

我国虽消逝,他日必复生。

从洪仁玕的最初表现和最终结局看,他的前期的革命性不够,后期却无比坚定、至死不悔,很有革命风骨和男儿气概。

最后补一点,从哪儿看得出他是个辩论家呢?

从他忽悠韩山文、詹马士、富礼赐、罗孝全等西洋传教士的事迹看?

不,这些都是小儿科的。

单从他被捕后的供词,就知他是一个巧舌如簧、雄辩滔滔的大辩论家。

如果说,洪仁玕单单是斥责满清的邪恶、颂扬太平天国的正义;或者与席宝田、沈葆桢等人大论特论“华夷之辩”,这没什么问题。

可笑的是,他竟然在牢中坐辩起洪秀全、李秀成、陈玉成、谭绍兴、林绍璋等人的是非起来。

事情的起因是:李秀成于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破时携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他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由前队保护幼天王脱走,自己则因奸人出卖被俘,在狱中挥笔写了几万字自述。曾国藩杀害李秀成后,即以“各处索阅逆供者多”为由,迅速删改付刻,不旬日就印成《李秀成供》一册,分别呈赠军机处和各有关的地方大吏。

沈葆桢出于某种动机,将曾国藩送给他的《李秀成供》交给洪仁玕看,洪仁玕看了,火气压不住,一蹦三尺高,写出了一大堆签驳意见。

洪仁玕这些意见正确与否,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查看。

我想说的是,洪秀全、李秀成、陈玉成等人都已经死了,而洪仁玕自己又已经是一介阶下囚,还这样一个劲地疯咬自己以前的上级、同事,难道就不怕清人和后人笑话吗?


覃仕勇说史


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晚清时期曾有这样一位奇人,他虽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却充满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种种规划与畅想;他在太平天国政权内部位列诸王,在后来也得到了对手清政府要人的极高评价。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起义军领袖,就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

太平天国起义

洪仁玕出生于广东花县人,从家族关系上来讲,算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和冯云山均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一批信徒。1851年太平天囯在金田宣布正式起义,洪仁玕身在广东,本来打算去广西参加起义,却因为清军的四处搜捕而作罢。1852年以后洪仁玕曾前往香港、上海,在这些当时先开风气之地接触到了真正的基督教和比较纯正的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风气,洪仁玕于是对当时西方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问题做了比较仔细的研究。

1859年4月,洪仁玕排除种种阻挠到达太平天国的统治中心天京(今南京)。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早年革命兴起时的蓬勃朝气,又经历了天京事变这样血腥而打击面广泛的内部政治斗争,政权内部急需能够整顿朝纲的人才,正是用人之秋。洪秀全于是将洪仁玕封为军师、干王,总理天囯政事。

《资政新篇》书影

洪仁玕据在香港、上海多有游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他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感想凝练称一整套可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写成了《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要求内部一致団结对外。经济方面提出学习西方经济制度:重视商业,兴办银行,修筑铁路,开掘矿产,效仿西方新闻、司法制度;改良社会方面主张发展文化、卫生和福利事业,革除封建社会的一些陋习;外交上,《资政新篇》提出对西方平等对待。《资政新篇》的内容基本上包涵各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要素,在某程度上比日后清廷的洋务运动及维新运动更为全面及彻底。有学者指出《资政新篇》无异于纸上谈兵,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由于长期战乱的社会环境与过于超前的制度构想,所以直至太平天国灭亡,这套想法也没有付诸实施。我们可以认为此作品的思想意义远高于现实意义。

攻陷江南大营、解救安庆之围等太平军后期的重要战役洪仁玕均有参加。但由于洪秀全的猜忌与专断,洪仁玕并没有太多机会施展拳脚。1864年7月天京陷落时,洪仁玕正在浙江湖州,他并没有选择向清军投降,而是伴随幼天王从湖州出走,准备继续革命。10月9日洪仁玕在江西兵败被俘。清廷对这个“匪首”痛恨至极,将其判以凌迟酷刑。11月23日,洪仁玕在南昌行刑。临刑前曾自比于南宋名臣文天祥,做绝命诗一首,然后慷慨就义。

洪仁玕画像

据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传到清廷人员手中,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翻阅后曾经惊呼“此文颇有见识,于夷情为谙熟,以此量之,似贼中不为无人也”。可以见得,这样一位连敌人都深感敬佩的人才,最终因为却时代风云的激荡交错而不能施展能力,也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悲剧。

李競能:《论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于秀清:《洪仁玕与》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个人简介: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抗战金融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洪仁玕是最早信教的洪氏族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和洪秀全关系密切。

和洪秀全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不同,洪仁玕是有真才实干的,他在香港皈依了基督教,还能在教会中担任职务,对中西学问可以说都有一定的研究。

不过他虽然是洪秀全的亲族,参与投靠太平天国政权的时间却已经比较晚了。他是在1859年的4月份到达天京的,要知道太平天国最重要的一次内讧天京事变是在1956年,从此之后,太平天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说,洪仁玕是在太平天国的晚期才开始参与的。

洪秀全对他不薄,一开始就封他为干天福,没几天有封为干天义,又没多久,就打破不再封王的承诺,封洪仁玕为干王,位在翼王石达开之上。

太平天国是靠马上打天下的政权,一般情况下,将士们的每一步升迁都是要靠功劳来换取的。洪仁玕初来乍到,仅仅因为是天王的兄弟,就骤登高位,自然不能服众。

不得不说,洪仁玕在学识方面确有过人之处,他的《资政新篇》提出要系统学习西方先进的武器、设备以及各种法规制度,废黜国内的种种陋习,在当时可算是开一时风气之先,就连敌方阵营,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都对洪仁玕大家赞叹。

但是有学识只是代表可以规划正确的道路,没有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行动力,一切都将是镜花雪月。

资政新篇就是这样的镜花雪月,充其量只能算作是表面文章,在具体实践中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推进。

当然,这不能全怪洪仁玕,一是战争环境使然,二是洪秀全可能并不是真正认可,推动不力,还有就是洪仁玕缺乏威信,天国武将对他多不信服,由他起草的资政新篇自然推行不力了。

不过,说再多也是借口,说到底其实还是洪仁玕自己能力不够。


所以我对洪仁玕的评价是学识有余能力不足,肚子里确实有货,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使不上劲。



凤妩一


提起这个人来讲,可谓是太平天国中后期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一个人,具体他的事迹在这里就不提了,因为现在高中课本上对于他的事迹介绍还是比较清楚的,在这里主要讲一下他的个人事迹对于国际当时的影响,洪仁玕当时是在国外留学回国,受当时的西方教育比较重,全是中国早期开眼看世界最早的一起人,太平天国的起义,其实就是农民阶级的起义,农民阶级大家都知道是具有阶级的局限性的,从太平天国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来,还是具有小农的思想,主要体现出来对于田地的概念上面,洪仁玕的思想加入小农思想中,为期开了一天新路,但是由于已经处于太平天国的后期,后期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失利和内部管理高层的出走,导致他的政策一段时间内就流产了,但是也为中国的发展和近代民智的开启做出了贡献,为救国出了一条新路子。


因风皱面252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早先,与洪秀全一样,并没有反对清朝的意思,只是一个基督教信徒。所以,那时候,洪秀全的组织,还是一个纯粹的教会组织,洪仁玕也和他们一样,无非就是摒弃旧思想,因为基督教不搞个人崇拜,就砸坏孔子牌位,歌颂天父。

后来,跟随洪秀全一起起义。洪仁玕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修筑道路,制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而且,他还鼓励民间开矿、办企业,奖励技术发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加就业机会。



还创立银行和发行纸币,在文化思想、社会风俗方面,也是有许多措施,主张关闭寺庙道观,反对传统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设办医院、学堂,革除溺婴、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等陋习,禁止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在外交方面,他提议与各国通商,允许外国人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但不准其干涉内政。


洪仁玕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洪秀全生前对他就曾有猜疑。后来,洪秀全死后,洪仁玕辅佐幼天王,但太平天国大势已去,1864年,洪仁玕被俘,11月,死于南昌。


历史密探


没有记错的话,《资政新篇》是他提出来的,影响深远,在太平天国政治体系中对西方文化见识了解最多的一位,也是洪秀全的族弟,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改革家,主要作为是《资政新篇》提出来的一系列统筹全局的方案,在太平天国以及后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最后兵败,在南昌被杀,是一位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