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德國人是歐洲歷史上最具擴張性的民族,你怎麼看?

生猛歷史


歐洲歷史上最具擴張性的民族絕對不可能是德國人,而是英國人,西班牙人,俄羅斯人,因為德國人的國土面積和生存空間一直比較小,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均以失敗告終限制了德國人的擴張成果,德國與周邊國家的戰爭成果均被吐出,無一倖免,波蘭的領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歷史上的德國,這是事實。

英國人的地盤遍佈全球,今日美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印度,南非,埃及,尼日利亞,利比亞等等全是英國曾經的地盤,英國人口在北美和澳洲構成了這些國家的基本盤,英語成了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甚至是世界科技與文化交流的第一語言,客觀上印證了英國人擴張的成就。

西班牙人佔領了除巴西以外的整個拉丁美洲,從墨西哥到阿根廷,這些國家的白人主要來自西班牙,此外今日美國南部西部的幾個大州,如德州,加州,佛州等等都是西班牙人的曾經地盤,這些地區也有大量西班牙人後裔生活,美國西部和南部的許多地名都深深地刻上了西班牙人的痕跡,今日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都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說明了西班牙擴張曾經的輝煌。

俄羅斯佔據了東歐大部分領土,以及北部亞洲,東北部亞洲,美洲的阿拉斯加一度都是其地盤,就連德國的一部分也變成了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曾經的幾乎整個中亞地區,中國三北地區的大片國土也淪陷於熊口,還有日本北部部分領土,俄語也隨著擴張深刻影響了這些地方,包括對中國部分地區的影響,例如大連這個名字,蒙古國的官方語言也是用俄語字母拼寫,而不是用傳統蒙古文字。

誰的擴張性強,一目瞭然。


軍都長弓


德國人嚴謹,德國人認真,嚴謹認真的人經過持之以恆的努力,會發展的很好。好比六國時候的秦國,奮六世之餘烈,終於成就一代霸業,萬古留名。德國亦然。當它足夠強盛的時候,會爭取世界性的話語權,好比現在之美國,乃至中國。


劉武1985



如果讓人們評選歐洲歷史上最具侵略性的國家,那麼“臭名昭著”的德意志絕對會榮膺榜首。從羅馬帝國時代的日耳曼人到震驚中歐的奧托大帝,從追求陽光與土地的威廉二世到讓世界顫抖的元首希特勒,德國人一次次的瘋狂侵略表現出這個國家強烈的擴張性。

圖/納粹德國


地緣壓力


從地圖上直觀來看,在易北河與萊茵河之間的德國土地面臨著超乎尋常的地緣戰略壓力。德國所處的平原地帶位於歐洲的核心地帶,西方的高盧雄雞長時間扮演歐洲大陸第一霸主的角色,東方則是斯拉夫人聚居地(包括波蘭與俄羅斯在內),只是在南方由於阿爾卑斯山脈的阻隔才取得了相對的安全環境。


東西方向上缺乏自然屏障,導致德意志時刻受到來自兩個方向的夾擊。換句話講,德意志的戰略環境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一旦龜縮自保則會受面臨敵人的直接侵略,一旦示弱則必然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如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因此,德意志必須選擇對外擴張的戰略動向,必須以攻為守,才能保留自己的生存空間。

歷史傳統


德國人所處的波德平原較歐洲其他國家而言較為寒冷,北德平原緯度較高,南部巴伐利亞山地同樣山風刺骨。在這樣的環境下,日耳曼民族從遠古時期就鍛鍊了強健的體質,以及與對抗惡劣自然環境的堅定意志,進而形成了嚴謹沉穩而勇猛善戰的民族性格。


從德意志第一帝國開始,德國人就主導了基督教文明向北歐與東歐的軍事推進,在波德平原乃至波羅的海沿岸留下了大量德國人擴張足跡。進入近代之後,普魯士人主導了德國的統一進程,這一群來自波羅的海沿岸的德國人移民團體對德意志的反征服,給德國人注入了更加強大的開拓與戰爭情結,為德國人的擴張過程提供了精神指引。

圖/普魯士國旗


地緣環境的壓力與特殊的歷史傳統讓德國人在歐洲歷史上成為了最具擴張性的民族。


參考文獻:1. 維納·洛赫,德國史 中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猛歷史


為什麼說德國呢?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但領土也擴張不大,反倒是東德西德合併比較快是真的,說真的,如果德國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心一意搞建設謀發展,世界肯定又會是另一番景象,那樣德國肯定也是全世界的榜樣,學習的榜樣。馬克恩恩格斯出生於德國,現在不都成了我們的偶像與榜樣了嗎!現在德國工業4.0體系,又向世界邁向了巔峰。如果說德國對領土的擴張,還不如說俄羅斯、英國、法國、美國等白種人國家更肆無忌憚,哎,不說了,白種人有了條件就入侵,還有日本人,禍害中國二百年,為何我泱泱大國始終在原地退步。進步吧,中國,世界在向我們招喚!


涓涓細流234199594


德意志聯邦的前身是普魯士王國,在歐洲國家,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比利時王國和沙俄在十九世紀以前都是殖民大國,,唯獨德意志和意大利人因為在十九世紀之前是分散的王國,國力還不足以與其他大國抗衡,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德意志統一了普魯士,意大利半島也統一了,但是德國在十九六十年代崛起後,由於世界各地已經被西方列強瓜分完了,於是,德國與意大利結為同盟,要求重新分配殖民地,這就是後來一戰二戰爆發的原因。


太興真人liuy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