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张学良,忍辱负重,只为驱除倭寇!

张学良之所以放弃东北,是因为他的想法和当时全国绝大多数人一样。从光头蒋,到戴季陶,到傅斯年,到胡适,这些政学界的大佬,一个个都认为以当时的国力根本不能对抗日本,对抗必死,所以提出了休养生息10年再谋反击的谋略。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日本动手提前的这样早,打乱了他们的部署。张学良之前为了收回中东铁路,与俄国人干了一场恶仗,结果阵亡了3个师长,伤亡比率20:1。张学良的东北军被俄国人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张学良由此醒悟,知道他的东北军只能打打内战,真要与发达国家的列强硬碰硬,那是找死。

你不知道的张学良,忍辱负重,只为驱除倭寇!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东北军的本质还是一支旧式军队,虽然装备了一大批洋枪洋炮,但战术思想落后,缺乏军事教官,绝大多数士兵都是文盲,先进的武器在他们手中并不能发挥应该有的作用。日本是世界上列强之一,张学良并没有把握与日本这头野兽硬碰硬,而是寄托希望于国际联盟的调教。这是张学良的天真之处。而光头蒋同样也是如此,他的看法和张学良差不多,同样没有胆量去挑战日本人。光头蒋的底线就是先放弃东北,死守华北,华北是他的底线,放弃东北是他默认的。由于张学良和蒋介石的思想达成了一致,光头蒋也不会太怪罪他。

你不知道的张学良,忍辱负重,只为驱除倭寇!

再说,张学良退出东北后,建制完整,实力保持完好,30万大军不是光头蒋的中央军可以轻易吃掉的。何况张学良退出东北后非常痛苦,三天两头致电光头蒋,要求打回东北去,光头蒋也明白张学良抗日的心意,认为日后还需要利用这支队伍的军事力量,所以没有为难他。

还有人说张学良之所以放弃东北没有被蒋介石处罚甚至枪毙,根本原因是其完全忠实地执行了蒋委员长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你不知道的张学良,忍辱负重,只为驱除倭寇!

张学良是东北奉军统帅张作霖的长子,名副其实的少帅。作为张作霖死后的首选接班人,张学良根本没有能力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掌控东北军和发展东北。他是一个标准的公子哥,风流成性、过着奢靡浪费的纨绔子弟生活。皇姑屯日本人报复性的爆炸行动,将本来安于享乐的张学良仓促中推上了主政东北的宝座。张学良这个人能力一般,他一辈子没有打过一个像样的胜仗,却拉拉杂杂地搞出了许多风流韵事。他每日挥金如土、吃喝嫖赌抽,可谓五毒俱全。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学良正在北京的大戏院观看梅兰芳的演出。面对事变前日本人频繁的军事调动,东北军没有做出任何应对措施,甚至没有引起东北军高层足够的重视。东北军当时的精锐部队几乎都部署在平津、华北及察哈尔一带,中东路事件以后,张学良的主要军事力量都用于对付苏俄和讨伐国内反蒋反张的石友三部队。对日本,则没有过多的重视。

你不知道的张学良,忍辱负重,只为驱除倭寇!

以奉系为班底组建的东北军四十万部队,即便是放在今天来看也是一支完全不可忽视的强大军事力量。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这份家底,不是谁想拥有就能轻易拥有的。阎锡山依靠的晋绥军,李宗仁、白崇禧倚重的桂系狼兵,是他们在国内军界与蒋介石进行周旋、保存实力的重要本钱。蒋介石作为一国之领袖,最缺乏的就是听话、能打仗的将领和队伍。张学良虽然坐拥当时国内最重要的东北军力量,却因部队内派系林立、矛盾重重,没有能力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控制和使用东北军。面对东北边境强大的苏俄和时刻觊觎东北的日本,张学良都没有足够的能力与之抗衡。张学良和蒋介石一样,都是国内有名的“知日派”。

你不知道的张学良,忍辱负重,只为驱除倭寇!

他们清楚地直到日本人长期在东北赖着不走,肯定是另有企图。郭松龄反奉抗日行动的失败,则更让他们看到了日本军人的战力之强悍。张学良和蒋介石清楚地知道,无论是东北军还是中央军。都是无法与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占据上风的。张学良选择东北易帜,无非是为自己找一份升官晋爵的发财路。蒋介石选择吸收东北军,也是为了自己控制国内局势,再添一个重要的砝码。本文由历史速递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