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在日本快戰敗的時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豪哥雜談


關於汪精衛晚年在日本快投降的時候心裡有何感想,我也沒有在哪本書書上了解過,以下內容只是我個人猜測而已,如不認同,還請在評論區留言。

汪精衛在日本戰敗的時候想的最多大概是四個字“時也運也”。為什麼我們會這麼說?縱觀汪精衛的一生,他的起起伏伏和時代,和環境是息息相關的。他能夠成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革命家是因為那個時代造就了這樣的一批先鋒,比如黃花崗烈士,汪精衛活下來了,所以他有機會成為國民黨的頭面人物。


但最後他淪為漢奸,病痛在身,飽受唾罵也同樣是時也,他的這個時是“運不在我而在蔣”的時,汪精衛相比蔣介石有太多優勢,他入黨比蔣早,成名比蔣早,握權比蔣早,但最後他卻沒能鬥過蔣,並且做了日本人的走狗,且不說他是不是“曲線救國”,他的內心應該是非常難過的。


至於他後不後悔,應該是後悔的,不後悔就不是他汪精衛了。汪精衛一開始也並不是那麼想投靠日本人,誰都知道和日本人合作的局面是什麼,但最後他還是沒有經起陳碧君,周佛海等人的鼓吹,汪精衛本性優柔寡斷,所以在看到日本敗局已定的時候,心裡一定是後悔的。

以上關於汪精衛的心中所想,也只是我的一廂情願而已,這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性,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在評論區寫下來,想看到神評論。


一樹梅花一放翁


汪精衛早年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他是孫中山先生最堅定的追隨者,因此深得孫中山的信任。汪精衛一開始的時候為了推翻清朝統治,不顧個人生死,的確算得上是英雄豪傑。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人,在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之時,他竟然選擇了當漢奸。汪精衛的叛變,如果孫中山先生知道,又會作何感想!

汪精衛的叛變有人認為是受到蔣介石的壓迫所致,不過我倒是認為這是汪精衛的意志不堅定導致。中國與日本當時國力是相差很大,但是汪精衛作為孫中山的接班人,沒想著如何打敗日本人,反而為虎作倀,實在讓人不齒。



汪精衛的叛變與其夫人陳壁君有著很大的關係,陳壁君此人野心太大,她作為一個女人對於權力有著很大的慾望。而這一切的實現,都要仰仗於汪精衛。汪精衛當時在國民黨已經身居二把手的高位,可是她依舊不甘心,慫恿汪精衛去當漢奸。後來日本無條件投降,陳壁君上法庭受審,依舊沒有半點悔過之意。


汪精衛是在1944年11月死亡,那時候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國人打得節節敗退,而反觀中國戰場,中國軍隊在處處反擊,日軍也死傷慘重。汪精衛看到如此形勢,自然是十分後悔。他從前認為抗日戰爭中國打不贏,然而事實證明了,只要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就能戰勝一切來犯之敵。


麥地傳奇


二戰到了1944年,可以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法西斯國家德國和日本的戰敗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汪精衛也必然心知肚明,但是他沒有後悔的資格,哪怕這個概念在他腦中經常閃現,估計也會被他扼殺在一瞬間,對於他來說,更多的情緒應該是焦慮,然後就是積壓的戾氣來惡化他本來已經不堪的身體,就算死,都是對他莫大的恩賜了,起碼,他不用被揪出來公審,讓他生前就體驗到自己是個敗類的滋味。


汪精衛,本不應該是這個下場,然而一系列無節操的選擇讓這個天縱英才成為了民族的敗類,被永遠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要想體驗他死前的想法,就得回顧他那毫無一致感的人生。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19歲考中廣州府秀才第一名,後加入同盟會,不僅是同盟會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同盟會早期少有的文化人和高材生。他勇於革命,參與並領導了刺殺清末攝政王的壯舉,一首“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詩句使他名聲大噪,響徹神州。



而後,他追隨孫中山先生,積極革命,在中國政壇取得了世人難以匹及的高位,並在中山先生去世之際,手書了先生的遺囑,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勉詞就是出自汪精衛的手筆。


在汪精衛看來,以自己的資歷,順利拿下國民黨一把手是順理成章的事,當然,之後還要拿下國家的一把手,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不管是天意弄人,還是他自身政治能力欠缺,在複雜的黨內和國內鬥爭中,他最終不敵蔣介石,只能當個副職,這對於一般人來說,已經是不可想象的高位,但對於汪精衛來說,這算是沒有達到期望值,屬於失敗之事。

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將當中國一把手的希望寄託在日本人身上啊!汪精衛早年留學日本,別人留學日本,是為了學習日本的各種先進,回來報效祖國,哪怕是為了自己鍍金,回國混個好出身也沒有錯,但汪精衛留學日本,卻被日本表面的先進給折服了,臣服了,他就不知道這世界之大,何止一個日本?


他完全產生了幻想,覺得日本會像當年清朝一樣,吞滅中國並長期佔有之,從1935年他主持下籤訂的旨在製造華北五省自治的《何梅協定》時,這種幻想趨勢就已經很明顯了,為此他還遭到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的暗殺,雖僥倖逃過一劫,但是他嚮往做日本的臣屬已經堅定不移,什麼叫書讀到了狗肚子裡,這就是!


之後,他抱著對黨內地位的不滿和對日本高期望的幻想,發表豔電,公開投敵叛國,建立偽南京國民政府,真算集所有漢奸之大成。可是戰局並未像他想象那樣發展,日本的優勢也沒能長期保持下去,隨著1944年的到來,日本在太平洋的節節敗退,他的身體狀況也開始節節敗退,但是,比他身體更糟糕的是他的心情,他完全能預示到自己成了什麼,但是木已成舟,覆水難收,他後悔又有什麼用?他還有什麼資格後悔?


他只能是在焦慮和恐懼中,在身體的疼痛折磨下,驚魂不定的走完最後的日子,他唯一應該慶幸的是他死在了日本完蛋之前,他應該在下地獄的那一刻才明白了年輕時讀的聖賢書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他的那個秀才第一名已經成為對他巨大的諷刺了,除此之外,不在有任何意義。

面對民族危亡時刻,不用講那些國家民族大義,我們也可以失去生命,但不能再失去靈魂,而汪精衛全都葬送掉了,試問,一個沒有靈魂的人,還有什麼資格談後悔!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汪:完犢子了!小日本誤我啊,蔣介石你害我不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蔣:娘希匹!這傻小子,當初在政界與我爭來爭去,討厭得很,好在逼他投降了小日本子,雖沒刺殺他成功,但給他安頂漢奸的大帽子,同樣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如今看來這目的算是達到了!


汪精衛當漢奸,蔣介石去一大敵也!從沿海的廣東,到長江邊的武漢南京,蔣介石與汪精衛,可以說一直爭鬥不休,初時兩人基本上勢均力敵,但勝利的天平其實從一開始就偏向了更加側重軍事的蔣介石一邊。

這樣說不意味著汪精衛不會玩軍事,這裡還是要先來說一說蔣介石、汪精衛在後孫中山時代的關係,倆人基本上一個主政,一個主軍,不言而喻,主軍的就是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主政的則是汪精衛。

但兩人一開始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形勢需要,倆人都能保持表面的平靜,支持汪精衛的人多是國·民·黨元老諸如胡漢民等,支持蔣介石的則主要是軍方勢力和新軍閥代表如白崇禧、李宗仁之流。

在寧漢分治時期,汪精衛作為政府首腦同樣掌握一部分軍隊,蔣介石雖組織新政府但仍然側重軍事,同樣汪精衛的政治手腕遠沒有蔣介石激進。


因此雙方的爭鬥一直都有,但是在1931年之前,雙方還沒有徹底撕破臉,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即是張學良一生的轉折點,也是汪精衛政治前途的轉折點。

當時作為政府首腦的他極力主張抵抗,對,你沒聽錯,汪精衛主張對日採取強硬措施,但蔣介石並不熱心,張學良則直接無視汪精衛的存在。

搞得汪精衛一地雞毛,一點面子沒有,為了挽回顏面,汪精衛不得不辭去政府首腦,遠赴歐洲考察,這正中蔣介石下懷,但離了汪精衛,蔣介石也玩不轉政界的一群老人,因此,蔣介石很快又把汪精衛請了回來。

但也為蔣介石徹底清除汪精衛勢力埋下了伏筆,尤其是汪精衛一改常態,經常釋放對日妥協的信號,蔣介石不幹了,先後刺殺了汪派主張對日和解的外交部長等人,胡漢民覺得不安全,藉故遠走香港不回。


汪精衛幾乎成了光桿司令,他的存在感越來越少,安全感也越來越低,最後就打定了投敵的注意,在這其中他的妻子陳碧君是個關鍵人物,最終把汪精衛落下了漢奸的泥潭。

再加上蔣介石安排軍統戴笠步步緊逼,汪精衛不當漢奸都沒回頭路可走,不管被迫還是無奈,當漢奸都是不可饒恕的事情,尤其是大漢奸,被唾罵是理所應當的!


歷史三日談


汪精衛在1944年11月因病去世,儘管當時日本還沒有投降,但是可以看得出來汪精衛還是後悔的。他後悔自己走錯了路,他後悔自己為了權力而成了國家的罪人,千古之下第一漢奸的恥辱他是洗不淨了。


汪精衛原本是一個熱血青年,是刺殺清朝王爺的勇士,是國父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是反革命頭頭蔣介石的頭號政敵!但是在中山艦事件後,汪精衛被蔣介石擊敗,他明白了軍隊權力的重要性!當時國民革命軍中央部隊都是蔣介石的嫡系,其他地方軍閥又不幫助汪精衛,所以汪精衛不得已選擇了與蔣介石耦合,寧漢合流標誌著國民黨中央的統一!

日寇侵華後,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導致東北淪陷,華北危矣!汪精衛看到了攫取權力的好機會,最終在南京淪陷後,汪精衛打著“曲線救國”的旗號與日本侵略軍合作,收編了不少國民黨降兵,在南京成立了偽政府,協助日軍統治淪陷區!



隨著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節節勝利,國內在八路軍的頑強抵抗下,在國軍的消極抵抗下,日軍陷入戰爭泥潭之中,失敗已不可避免。汪精衛作為偽政府的領導人悔恨交加,不久身染重病而亡!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派人將汪精衛的墳墓炸掉,讓他這個大漢奸死無葬身之地!


大秦鐵鷹劍士


汪精衛:我錯了,我錯了!

國民:滾,我們不想看到你!

當時已經化作了鬼的汪精衛後不後悔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汪精衛活著的話,肯定得將腸子悔青了!但是,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汪精衛從少年英雄到革命家,到政客,到漢奸,真可謂是風雲變幻,讓汪精衛從雲端跌落深淵。汪精衛曾經是充滿熱血的少年英雄,曾經是充滿理想和抱負的跟隨孫中山左右的革命家,曾經是與蔣介石鬥得你死我活的政客,最終卻定格成了投敵賣國的漢奸,誰又能想到,政治角逐的失敗會讓這位曾經寄託著國民黨希望的“英雄”徹底沉淪?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對於誰將成為孫中山的繼任者,負責為孫中山記錄遺囑的汪精衛呼聲最高,然後是廖仲愷和胡漢民,可是廖仲愷遭到暗殺,胡漢民受到牽連而退出競爭,黃埔軍校蔣介石順勢爬上來了,自此國民黨汪系與蔣系的政治角逐開始。當然,當時蔣的聲望仍然不及汪,因此汪首戰告捷。汪蔣角逐的轉折點始於“中山艦事件”,這也讓汪精衛看到了軍權的重要,軍權即是話語權,當年袁世凱如是,如今蔣介石亦如是。

最終汪精衛選擇藉助日本勢力與蔣相爭,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汪精衛兩首絕命詩,從慷慨赴死的快意恩仇到悔不當初的命運感慨。

1910年,汪精衛赴京策劃清政府攝政王載灃,事敗被逮捕,遭到清政府的監禁。汪精衛在獄中自覺沒有活命的希望,但是心中仍有滿腔激情與熱血,為此,汪在獄中作絕命詩:

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
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
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

那般慷然,令人淚目。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汪精衛被袁世凱釋放,這次死裡逃生讓汪精衛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這次經歷讓汪精衛積累了政治名譽和政治資本,袁世凱釋放汪精衛也是想為自己賺名聲,汪精衛完成了政治資本的原始積累,開始走上政治舞臺。

1935年汪精衛同意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將華北主權送給日本。

1937年七七事變後,汪精衛曾言:“和呢?是會吃虧的,就老實承認吃虧,並且求於吃虧之後,有所抵償。”汪精衛媚日之心,此時已是路人皆知。

1940年汪精衛在日本扶持下在南京組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成為日本在華重要的代理人——漢奸走狗。

1944年汪精衛因身體健康問題放下手頭工作赴日治療,11月於醫院病逝,後葬於中山陵旁的梅花山。然而,1945年8月日本即宣佈投降,這大概是汪精衛至死沒有想到的結果。

1946年1月,蔣介石迫於輿論壓力,派何應欽搗毀汪精衛的墳墓。何應欽用了150公斤德制TNT炸開了汪精衛墓,在棺材中發現了汪精衛的絕命詩:

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
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詩名《自嘲》,詩中悔意已然昭昭。



世間再無汪精衛,從此罵名斷不絕。

陳璧君給亡故的汪精衛留了張紙條,紙上書有四字:“魂兮歸來。”

然而,縱使汪精衛有靈,又有何面目歸來面對我中國數萬萬同胞?縱使汪精衛有靈,又怎敢歸來?

汪精衛將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不得翻身。

縱使汪精衛有靈,也唯有徒呼:“悔!悔!悔!”

只是,誰會原諒他呢?


吾與吾國


汪也曾是中華熱血青年,可惜站錯了隊,選擇了小日本這樣一個殘暴無人性的國家,所謂曲線救國,完全是害人害物


海闊天空


瀉藥。

首先,日本投降時,汪精衛已經因為“骨髓腫”病死於日本名古屋,他沒等到日本投降,避免了成為戰犯的結局。

其次,問汪精衛會不會因為投降日本後悔,需要去分析汪精衛為什麼投降日本。

汪精衛投降日本的第一個原因是為了與蔣介石爭奪領袖之位,汪精衛是一個具有強烈領袖慾望的國民黨政客,一輩子經常翻雲覆雨,反覆多變,投降日本只不過是他反覆多變的一起案例罷了。汪精衛一直視自己為孫中山的接班人,但在與蔣介石的政治鬥爭中,汪精衛長期處於劣勢,抗戰爆發後,蔣介石的威望與地位進一步加強,汪精衛的處境十分尷尬,要汪精衛因為抗戰服從蔣介石的領導,這是汪精衛難以辦到的。

實際上,全面抗戰爆發後不久,汪精衛就多次散佈妥協言論,公開抨擊蔣介石的抗日舉動,1938年12月9日,國民黨召開中央層面的會議,汪精衛與蔣介石爆發正面衝突,汪精衛“力陳現在中國之困難如何支持戰局,日本之困難如何結束戰局,兩者皆有困難,兩者皆有自知及互知,故和平非無望。”

汪精衛不同於蔣介石,他從來就沒有抗戰的決心,而全面抗戰對其個人地位毫無益處,如果有機會讓汪精衛取得領袖地位,他自然不會拒絕。

汪精衛投降日本的第二個原因源於日本的誘導。汪精衛想當領袖,與蔣介石因為抗戰爆發公開矛盾,日本人當然看在眼裡。於是抗戰爆發後不久,日本人就對汪精衛採取誘降的措施,1937年11月初,日本人請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調停,汪精衛便迫不及待的對記者談話表示“若日本真願意要求和平,提出可以接受的條件,則中國亦可考慮從事停戰。”隨後汪精衛召集國防最高會議第34次常務委員會議,正式提出接受日本停戰條件的決議,為此,汪精衛遭到蔣介石指責。

後來,日本徹底放棄蔣介石,專門扶持汪精衛,汪精衛也徹底成為叛國集團的首領。

本質上,汪精衛投敵叛國與其個性密不可分,孫中山先生評價汪精衛時說他“長於調停和現狀,不長於徹底解決問題”,這樣的個性加上強烈的政治野心,汪精衛投降日本也就不難理解了。

基於這樣的個性,汪精衛即便活到日本戰敗,也不會感到後悔,甚至他完全可能在日本戰敗前再次叛變日本,如同他手下的諸多軍事將領譬如吳化文、石友三一樣。


司徒伯雷


我建議:這些替漢奸賣國賊說話的人、汙衊為中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及朝鮮戰爭和建設國家中犧牲的烈士們,應該立即採取措施,讓他們永遠不敢放肆,放手發動群眾,徹底和他們鬥爭到底。


侯西峰2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有關汪精衛的問題,萬萬沒想到,被很多人稱之為“漢奸”。我在之前那個問題說過,我不想為汪精衛洗白,更沒有必要為他洗白。我只是想還原一個真實的汪精衛。可笑的是,有人問我,“還原真實的汪精衛有什麼用?他是漢奸就是漢奸”。這個回答實在好笑,那我大可以問,那你看去看歷史有什麼用?還不如去看抗日神劇,裡面的一個個漢奸全部都是沒有人性,出生就是漢奸的人,那看著八路軍一槍突突好幾個豈不是更過癮?胡適說“歷史不是認人打扮的小姑娘”,看歷史的目的,是看歷史中真實的人性以及人類走過的那些彎路。

好了,言歸正傳,來說說汪精衛晚年的心境。我不得不再次強調,不管汪精衛成立“汪偽政權”有什麼高尚的打算,但歷史事實證明,他的確是被盯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汪精衛作為中華民族的罪人本無可非議。但是我們仍舊要了解汪精衛在成立“汪偽政權”之後的所思所想,給後人以借鑑。

汪精衛是死於1944年11月10日下午4點,現在網上很多人說他是被日本人殺害,只是因為他最後死在日本,所以很多人都有此猜測。汪精衛的死因完全是因為1935年被人刺殺,傷口感染所致。當然,間接原因是因為汪精衛晚年鬱悶悲苦的心境。

汪精衛之所以投降日本,完全是他天真的幻想,他覺得可以以此來與日本討價還價,最後達成保存國家實力的目的。汪精衛其實早就料到自己會被罵成賣國賊,他曾經說,我“要經常不斷的被罵為賣國賊,漢奸。但我已經做了捱罵的思想準備。我所盼望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日本的政策能按與我們約定的那樣,在中國廣泛宣傳……我們在那個時候,才能與抗日的青年們見面,互相笑著說明以前各自所走的不同的道路,一切都是為了落後的亞洲的繁榮”。

可是,令汪精衛萬萬沒想到的是,日本人並沒有按照他的意願與自己談判,汪精衛所希望的,自己成立的政府要絕對自由,保持“青天白日旗”不分裂政府的主張,遭到了日本的拒絕。因此,汪精衛心中異常悲苦。他曾經說,我已經喝了毒酒,即使現在不喝,我也將必死(大意)。

因為汪精衛是1944年去世的,那個時候,日本還沒有投降。不過當戰爭到持久戰階段的時候,汪精衛及其周佛海等人,就已經預料到了日本必將失敗。因為汪精衛晚年留下的資料比較少,我們只有從周佛海的日記中揣測一二。周佛海曾在日記裡感慨,他和汪精衛都感到前途渺茫。他們錯誤估計了日本強大的軍事實力,也把中國的戰鬥力估計得過低。當然,更沒有想到美國會介入戰爭。“一念之差,百劫不回!”汪精衛在去世前,曾做過一首詞叫《金縷曲》,頗能反應他的心境,裡面有“我亦瘡痍今滿體,忍須臾,一見欃槍掃。逢地下,兩含笑。”這裡既說的是他的身體狀況,更是他痛苦後悔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