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汪精衛都幹過哪些不為人知的事?

策神歷史


1.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堅定的革命黨人

汪精衛早年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與革命,曾因為謀殺清廷攝政王載灃而被判處終身監禁,武昌起義後,清廷被迫釋放政治犯,汪精衛也在獲釋的名單上。

2.曾是一個堅定的抗日分子

九一八事變後,與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同,汪精衛是主張抵抗的主戰派,甚至當時有不少愛國學生把汪精衛當成愛國領袖。


1931年12月5日,全國愛國學生到南京請願時,請當時正下野的汪精衛還政,他們還打出了很多標語,如:“歡迎護黨救國的汪先生”“歡迎主張實現民主政治的汪先生”“歡迎反對不抵抗主義的汪先生”“歡迎主張即日收復東北失地的汪先生”等。

12月6日,汪精衛在回覆學生代表時說,應付目前的局勢,要“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3.汪精衛和陳璧君

為了追汪精衛,陳璧君從馬來西亞一直追到了日本,再追到了北京,一直追到清廷刑部大牢裡。

汪精衛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美男子。

他經常在同盟會的報紙上發表文章,如《民族的國民》等,已是同盟會成員的陳璧君就很敬佩作者的學識,萌生了想見一見作者的念頭。她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同盟分會會長吳世榮。




在吳世榮家,陳璧君見到了慕名已久的汪精衛,汪精衛個子不高,濃黑的眉毛下,一雙大眼炯炯有神,“中華民國第一美男子”果然不是浪得虛名,陳璧君一見傾心。

不過,當時在家裡已經訂過婚,不過他反對這門婚事,就和家裡人鬧掰了,再加上幹革命是腦袋拴在褲腰帶上的事兒,所以汪精衛也就沒考慮婚姻之事。

而陳璧君則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他聽聞汪精衛被孫中山派到日本去了,就以留學的名義追到了日本。到日本後,陳璧君慷慨地幫助同盟會解決了經費問題。

後來,汪精衛參與了暗殺團,準備刺殺清政大員,陳璧君知道後,堅決要參加,汪精衛一開始不同意,不過在陳璧君軟磨硬泡下,就勉強答應收了她。

於是,陳璧君不僅到處拜師學習武術和槍法,而且還學了炸藥的製作。


1909年冬,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後被捕,陳璧君也是不離不棄,她四處籌錢,想要把汪精衛弄出來。

有了錢後,陳璧君就買通了獄卒,送給汪精衛10多枚雞蛋,其中一枚雞蛋藏著一封信,在信中,陳璧君表達了對汪精衛的關心和無比思戀之情。

在監獄備受煎熬的汪精衛看見這封信,精神為之一振,陳璧君一往情深,使得他非常感動,除了在信的背面寫下“信到平安”的字樣,還填詞一首贈予陳璧君,即流傳甚廣的《金縷曲》。

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離愁萬鬥。眼底心頭如昨日,訴心期夜夜常攜手。一腔血,為君剖。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衾循環細讀,殘燈如豆。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卻頭顱如舊。跋涉關河知不易,願孤魂繚護車前後。腸已斷,歌難又。——《金縷曲》

此後,陳璧君還經常給汪精衛送來衣物,表示“不能同生在人間,但求同死在一穴”,當時汪精衛被判終身監禁,可陳璧君還要求和他訂立書面婚姻。


辛亥革命爆發後,汪精衛被釋放。1912年4月,兩人在上海結婚。

這也算是一段頗具革命浪漫主義色彩的愛情。

“主戰”向“主和”的轉變

1938年6月,武漢陷落後,國民政府退守重慶,這時,汪精衛開始公開批評抗日派,他說抗日派是“不說老實話,不負責任”。

此後,汪精衛還為自己的投敵行為找了一系列的理由,如什麼“曲線救國”,公開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

無論從何種角度看,都改變不了他為抗日戰爭第一漢奸的事實!


金兔歷史


一、辛亥革命前——民主主義者

汪精衛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衛。幼年時讀私塾,13歲母親去世,次年父親去世,後隨其長兄旅居粵北樂昌。1904年期間,汪精衛接受了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並傾向於以反滿為核心的民族觀念和民權思想。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由於思想先進,革命信念堅定,深得孫中山先生賞識,被任命為同盟會評議部的部長。



二、辛亥革命後——左右搖擺

1910年初,汪精衛與黃樹中、羅世勳等人謀劃刺殺清攝政王,事敗後被捕。清朝統治者利用攻心之術使汪精衛意志消磨,豪氣掃盡。武昌起義暴發後,清王朝迫於形勢,釋放了汪精衛。此後,汪精衛曾一度為袁世凱所利用,袁世凱竊國後汪精衛攜妻子離開了中國。1920年被孫中山召回,於1924年參加了第一次國民黨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孫中山逝世之時,曾為孫中山草擬遺囑。



三、孫中山逝世後——革命叛徒

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汪精衛以孫中山的繼承人自居,不擇手段地攬權奪位,成為國民黨的重要領袖。由於他能言善辯,善於偽裝,平時極力表示左傾,一時被奉為國民黨“左派”領袖。後來,在叛變的路上越走越遠,完全偏離了年輕時的革命初衷。


拾遺補闕論古今


有一點了解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但一般人很可能不大清楚,孫文和汪精衛都曾是鐵桿泛亞主義者,下圖就是當年泛亞主義幾個大佬,其中就有孫文,汪精衛是孫文小弟。

泛亞主義這個詞大家有點陌生,大東亞共榮圈這個詞應該都知道,其實就是泛亞主義。這一派主張東亞人雖然暫時落後了,但東亞的精神不能墮落,東亞人要努力建設東亞,實力足夠後把洋人勢力趕出東亞。為了能夠對抗洋人,東亞三國在時機合適的時候進行合邦,就是變成一個美國那樣的合眾國。

泛亞主義者在日本國內三十年代之前都只是在野派,臺上的是親英美的派系。但泛亞主義者擁有非常多的支持者,尤其是在傳承了武士精神的軍隊裡。

而孫文和汪精衛,就是這一派在中國的代表。這一派同時還有朝鮮代表,金玉均等人。當時泛亞主義的代表人物內田良平、頭山滿等人認為,日本的反動派(就是親英美的在臺派系)勢力太大,暫時沒法推翻他們,但朝鮮和大清沒那麼強,可以支持朝鮮和大清的志士先在那邊搞起來,於是就找到了中國革命黨,把他們捏合起來,提供金錢武器援助。這才有了後面革命黨的暴動和刺殺,當時他們不光提供物資,還親自上陣,暴動中經常有日本浪人的影子,這位宮崎滔天就是孫文的追隨者。

後來蔣介石上臺後,日本那邊泛亞主義者也終於上臺了,按說兩邊應該聯手起來共同大東亞。然而並不,蔣介石這人固然有各種不是,但要承認他是個愛國的華夏本位主義者,一定要跟日本人在東北搞,那邊其實在大清的時候就已經歸日本的勢力範圍了。所以泛亞主義者恨死蔣介石了,搞什麼啊,當年我們的理想不就是各自上臺共同對付洋人嗎?現在你卻要在滿洲搞事情。

而汪精衛投日,反而可以說是不忘初心了。至於這個初心到底是對還是不對,那就見仁見智了。


白完家


不為人知的事:他自已知道。我們知道了就是為人知的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