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在日本快战败的时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豪哥杂谈


关于汪精卫晚年在日本快投降的时候心里有何感想,我也没有在哪本书书上了解过,以下内容只是我个人猜测而已,如不认同,还请在评论区留言。

汪精卫在日本战败的时候想的最多大概是四个字“时也运也”。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纵观汪精卫的一生,他的起起伏伏和时代,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他能够成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家是因为那个时代造就了这样的一批先锋,比如黄花岗烈士,汪精卫活下来了,所以他有机会成为国民党的头面人物。


但最后他沦为汉奸,病痛在身,饱受唾骂也同样是时也,他的这个时是“运不在我而在蒋”的时,汪精卫相比蒋介石有太多优势,他入党比蒋早,成名比蒋早,握权比蒋早,但最后他却没能斗过蒋,并且做了日本人的走狗,且不说他是不是“曲线救国”,他的内心应该是非常难过的。


至于他后不后悔,应该是后悔的,不后悔就不是他汪精卫了。汪精卫一开始也并不是那么想投靠日本人,谁都知道和日本人合作的局面是什么,但最后他还是没有经起陈碧君,周佛海等人的鼓吹,汪精卫本性优柔寡断,所以在看到日本败局已定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后悔的。

以上关于汪精卫的心中所想,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这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在评论区写下来,想看到神评论。


一树梅花一放翁


汪精卫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他是孙中山先生最坚定的追随者,因此深得孙中山的信任。汪精卫一开始的时候为了推翻清朝统治,不顾个人生死,的确算得上是英雄豪杰。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日军大举入侵中国之时,他竟然选择了当汉奸。汪精卫的叛变,如果孙中山先生知道,又会作何感想!

汪精卫的叛变有人认为是受到蒋介石的压迫所致,不过我倒是认为这是汪精卫的意志不坚定导致。中国与日本当时国力是相差很大,但是汪精卫作为孙中山的接班人,没想着如何打败日本人,反而为虎作伥,实在让人不齿。



汪精卫的叛变与其夫人陈壁君有着很大的关系,陈壁君此人野心太大,她作为一个女人对于权力有着很大的欲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仰仗于汪精卫。汪精卫当时在国民党已经身居二把手的高位,可是她依旧不甘心,怂恿汪精卫去当汉奸。后来日本无条件投降,陈壁君上法庭受审,依旧没有半点悔过之意。


汪精卫是在1944年11月死亡,那时候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国人打得节节败退,而反观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在处处反击,日军也死伤惨重。汪精卫看到如此形势,自然是十分后悔。他从前认为抗日战争中国打不赢,然而事实证明了,只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就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麦地传奇


二战到了1944年,可以说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的战败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汪精卫也必然心知肚明,但是他没有后悔的资格,哪怕这个概念在他脑中经常闪现,估计也会被他扼杀在一瞬间,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情绪应该是焦虑,然后就是积压的戾气来恶化他本来已经不堪的身体,就算死,都是对他莫大的恩赐了,起码,他不用被揪出来公审,让他生前就体验到自己是个败类的滋味。


汪精卫,本不应该是这个下场,然而一系列无节操的选择让这个天纵英才成为了民族的败类,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要想体验他死前的想法,就得回顾他那毫无一致感的人生。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19岁考中广州府秀才第一名,后加入同盟会,不仅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同盟会早期少有的文化人和高材生。他勇于革命,参与并领导了刺杀清末摄政王的壮举,一首“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使他名声大噪,响彻神州。



而后,他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革命,在中国政坛取得了世人难以匹及的高位,并在中山先生去世之际,手书了先生的遗嘱,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勉词就是出自汪精卫的手笔。


在汪精卫看来,以自己的资历,顺利拿下国民党一把手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之后还要拿下国家的一把手,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不管是天意弄人,还是他自身政治能力欠缺,在复杂的党内和国内斗争中,他最终不敌蒋介石,只能当个副职,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是不可想象的高位,但对于汪精卫来说,这算是没有达到期望值,属于失败之事。

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将当中国一把手的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啊!汪精卫早年留学日本,别人留学日本,是为了学习日本的各种先进,回来报效祖国,哪怕是为了自己镀金,回国混个好出身也没有错,但汪精卫留学日本,却被日本表面的先进给折服了,臣服了,他就不知道这世界之大,何止一个日本?


他完全产生了幻想,觉得日本会像当年清朝一样,吞灭中国并长期占有之,从1935年他主持下签订的旨在制造华北五省自治的《何梅协定》时,这种幻想趋势就已经很明显了,为此他还遭到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的暗杀,虽侥幸逃过一劫,但是他向往做日本的臣属已经坚定不移,什么叫书读到了狗肚子里,这就是!


之后,他抱着对党内地位的不满和对日本高期望的幻想,发表艳电,公开投敌叛国,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真算集所有汉奸之大成。可是战局并未像他想象那样发展,日本的优势也没能长期保持下去,随着1944年的到来,日本在太平洋的节节败退,他的身体状况也开始节节败退,但是,比他身体更糟糕的是他的心情,他完全能预示到自己成了什么,但是木已成舟,覆水难收,他后悔又有什么用?他还有什么资格后悔?


他只能是在焦虑和恐惧中,在身体的疼痛折磨下,惊魂不定的走完最后的日子,他唯一应该庆幸的是他死在了日本完蛋之前,他应该在下地狱的那一刻才明白了年轻时读的圣贤书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他的那个秀才第一名已经成为对他巨大的讽刺了,除此之外,不在有任何意义。

面对民族危亡时刻,不用讲那些国家民族大义,我们也可以失去生命,但不能再失去灵魂,而汪精卫全都葬送掉了,试问,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还有什么资格谈后悔!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汪:完犊子了!小日本误我啊,蒋介石你害我不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蒋:娘希匹!这傻小子,当初在政界与我争来争去,讨厌得很,好在逼他投降了小日本子,虽没刺杀他成功,但给他安顶汉奸的大帽子,同样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如今看来这目的算是达到了!


汪精卫当汉奸,蒋介石去一大敌也!从沿海的广东,到长江边的武汉南京,蒋介石与汪精卫,可以说一直争斗不休,初时两人基本上势均力敌,但胜利的天平其实从一开始就偏向了更加侧重军事的蒋介石一边。

这样说不意味着汪精卫不会玩军事,这里还是要先来说一说蒋介石、汪精卫在后孙中山时代的关系,俩人基本上一个主政,一个主军,不言而喻,主军的就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主政的则是汪精卫。

但两人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形势需要,俩人都能保持表面的平静,支持汪精卫的人多是国·民·党元老诸如胡汉民等,支持蒋介石的则主要是军方势力和新军阀代表如白崇禧、李宗仁之流。

在宁汉分治时期,汪精卫作为政府首脑同样掌握一部分军队,蒋介石虽组织新政府但仍然侧重军事,同样汪精卫的政治手腕远没有蒋介石激进。


因此双方的争斗一直都有,但是在1931年之前,双方还没有彻底撕破脸,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即是张学良一生的转折点,也是汪精卫政治前途的转折点。

当时作为政府首脑的他极力主张抵抗,对,你没听错,汪精卫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措施,但蒋介石并不热心,张学良则直接无视汪精卫的存在。

搞得汪精卫一地鸡毛,一点面子没有,为了挽回颜面,汪精卫不得不辞去政府首脑,远赴欧洲考察,这正中蒋介石下怀,但离了汪精卫,蒋介石也玩不转政界的一群老人,因此,蒋介石很快又把汪精卫请了回来。

但也为蒋介石彻底清除汪精卫势力埋下了伏笔,尤其是汪精卫一改常态,经常释放对日妥协的信号,蒋介石不干了,先后刺杀了汪派主张对日和解的外交部长等人,胡汉民觉得不安全,借故远走香港不回。


汪精卫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他的存在感越来越少,安全感也越来越低,最后就打定了投敌的注意,在这其中他的妻子陈碧君是个关键人物,最终把汪精卫落下了汉奸的泥潭。

再加上蒋介石安排军统戴笠步步紧逼,汪精卫不当汉奸都没回头路可走,不管被迫还是无奈,当汉奸都是不可饶恕的事情,尤其是大汉奸,被唾骂是理所应当的!


历史三日谈


汪精卫在1944年11月因病去世,尽管当时日本还没有投降,但是可以看得出来汪精卫还是后悔的。他后悔自己走错了路,他后悔自己为了权力而成了国家的罪人,千古之下第一汉奸的耻辱他是洗不净了。


汪精卫原本是一个热血青年,是刺杀清朝王爷的勇士,是国父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是反革命头头蒋介石的头号政敌!但是在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被蒋介石击败,他明白了军队权力的重要性!当时国民革命军中央部队都是蒋介石的嫡系,其他地方军阀又不帮助汪精卫,所以汪精卫不得已选择了与蒋介石耦合,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中央的统一!

日寇侵华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导致东北沦陷,华北危矣!汪精卫看到了攫取权力的好机会,最终在南京沦陷后,汪精卫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与日本侵略军合作,收编了不少国民党降兵,在南京成立了伪政府,协助日军统治沦陷区!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国内在八路军的顽强抵抗下,在国军的消极抵抗下,日军陷入战争泥潭之中,失败已不可避免。汪精卫作为伪政府的领导人悔恨交加,不久身染重病而亡!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派人将汪精卫的坟墓炸掉,让他这个大汉奸死无葬身之地!


大秦铁鹰剑士


汪精卫:我错了,我错了!

国民:滚,我们不想看到你!

当时已经化作了鬼的汪精卫后不后悔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汪精卫活着的话,肯定得将肠子悔青了!但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汪精卫从少年英雄到革命家,到政客,到汉奸,真可谓是风云变幻,让汪精卫从云端跌落深渊。汪精卫曾经是充满热血的少年英雄,曾经是充满理想和抱负的跟随孙中山左右的革命家,曾经是与蒋介石斗得你死我活的政客,最终却定格成了投敌卖国的汉奸,谁又能想到,政治角逐的失败会让这位曾经寄托着国民党希望的“英雄”彻底沉沦?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对于谁将成为孙中山的继任者,负责为孙中山记录遗嘱的汪精卫呼声最高,然后是廖仲恺和胡汉民,可是廖仲恺遭到暗杀,胡汉民受到牵连而退出竞争,黄埔军校蒋介石顺势爬上来了,自此国民党汪系与蒋系的政治角逐开始。当然,当时蒋的声望仍然不及汪,因此汪首战告捷。汪蒋角逐的转折点始于“中山舰事件”,这也让汪精卫看到了军权的重要,军权即是话语权,当年袁世凯如是,如今蒋介石亦如是。

最终汪精卫选择借助日本势力与蒋相争,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汪精卫两首绝命诗,从慷慨赴死的快意恩仇到悔不当初的命运感慨。

1910年,汪精卫赴京策划清政府摄政王载沣,事败被逮捕,遭到清政府的监禁。汪精卫在狱中自觉没有活命的希望,但是心中仍有满腔激情与热血,为此,汪在狱中作绝命诗: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那般慷然,令人泪目。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汪精卫被袁世凯释放,这次死里逃生让汪精卫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这次经历让汪精卫积累了政治名誉和政治资本,袁世凯释放汪精卫也是想为自己赚名声,汪精卫完成了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1935年汪精卫同意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将华北主权送给日本。

1937年七七事变后,汪精卫曾言:“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抵偿。”汪精卫媚日之心,此时已是路人皆知。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扶持下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成为日本在华重要的代理人——汉奸走狗。

1944年汪精卫因身体健康问题放下手头工作赴日治疗,11月于医院病逝,后葬于中山陵旁的梅花山。然而,1945年8月日本即宣布投降,这大概是汪精卫至死没有想到的结果。

1946年1月,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派何应钦捣毁汪精卫的坟墓。何应钦用了150公斤德制TNT炸开了汪精卫墓,在棺材中发现了汪精卫的绝命诗: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诗名《自嘲》,诗中悔意已然昭昭。



世间再无汪精卫,从此骂名断不绝。

陈璧君给亡故的汪精卫留了张纸条,纸上书有四字:“魂兮归来。”

然而,纵使汪精卫有灵,又有何面目归来面对我中国数万万同胞?纵使汪精卫有灵,又怎敢归来?

汪精卫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不得翻身。

纵使汪精卫有灵,也唯有徒呼:“悔!悔!悔!”

只是,谁会原谅他呢?


吾与吾国


汪也曾是中华热血青年,可惜站错了队,选择了小日本这样一个残暴无人性的国家,所谓曲线救国,完全是害人害物


海阔天空


泻药。

首先,日本投降时,汪精卫已经因为“骨髓肿”病死于日本名古屋,他没等到日本投降,避免了成为战犯的结局。

其次,问汪精卫会不会因为投降日本后悔,需要去分析汪精卫为什么投降日本。

汪精卫投降日本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与蒋介石争夺领袖之位,汪精卫是一个具有强烈领袖欲望的国民党政客,一辈子经常翻云覆雨,反复多变,投降日本只不过是他反复多变的一起案例罢了。汪精卫一直视自己为孙中山的接班人,但在与蒋介石的政治斗争中,汪精卫长期处于劣势,抗战爆发后,蒋介石的威望与地位进一步加强,汪精卫的处境十分尴尬,要汪精卫因为抗战服从蒋介石的领导,这是汪精卫难以办到的。

实际上,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汪精卫就多次散布妥协言论,公开抨击蒋介石的抗日举动,1938年12月9日,国民党召开中央层面的会议,汪精卫与蒋介石爆发正面冲突,汪精卫“力陈现在中国之困难如何支持战局,日本之困难如何结束战局,两者皆有困难,两者皆有自知及互知,故和平非无望。”

汪精卫不同于蒋介石,他从来就没有抗战的决心,而全面抗战对其个人地位毫无益处,如果有机会让汪精卫取得领袖地位,他自然不会拒绝。

汪精卫投降日本的第二个原因源于日本的诱导。汪精卫想当领袖,与蒋介石因为抗战爆发公开矛盾,日本人当然看在眼里。于是抗战爆发后不久,日本人就对汪精卫采取诱降的措施,1937年11月初,日本人请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调停,汪精卫便迫不及待的对记者谈话表示“若日本真愿意要求和平,提出可以接受的条件,则中国亦可考虑从事停战。”随后汪精卫召集国防最高会议第34次常务委员会议,正式提出接受日本停战条件的决议,为此,汪精卫遭到蒋介石指责。

后来,日本彻底放弃蒋介石,专门扶持汪精卫,汪精卫也彻底成为叛国集团的首领。

本质上,汪精卫投敌叛国与其个性密不可分,孙中山先生评价汪精卫时说他“长于调停和现状,不长于彻底解决问题”,这样的个性加上强烈的政治野心,汪精卫投降日本也就不难理解了。

基于这样的个性,汪精卫即便活到日本战败,也不会感到后悔,甚至他完全可能在日本战败前再次叛变日本,如同他手下的诸多军事将领譬如吴化文、石友三一样。


司徒伯雷


我建议:这些替汉奸卖国贼说话的人、污蔑为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及朝鲜战争和建设国家中牺牲的烈士们,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让他们永远不敢放肆,放手发动群众,彻底和他们斗争到底。


侯西峰2


我曾经回答过一个有关汪精卫的问题,万万没想到,被很多人称之为“汉奸”。我在之前那个问题说过,我不想为汪精卫洗白,更没有必要为他洗白。我只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汪精卫。可笑的是,有人问我,“还原真实的汪精卫有什么用?他是汉奸就是汉奸”。这个回答实在好笑,那我大可以问,那你看去看历史有什么用?还不如去看抗日神剧,里面的一个个汉奸全部都是没有人性,出生就是汉奸的人,那看着八路军一枪突突好几个岂不是更过瘾?胡适说“历史不是认人打扮的小姑娘”,看历史的目的,是看历史中真实的人性以及人类走过的那些弯路。

好了,言归正传,来说说汪精卫晚年的心境。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不管汪精卫成立“汪伪政权”有什么高尚的打算,但历史事实证明,他的确是被盯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汪精卫作为中华民族的罪人本无可非议。但是我们仍旧要了解汪精卫在成立“汪伪政权”之后的所思所想,给后人以借鉴。

汪精卫是死于1944年11月10日下午4点,现在网上很多人说他是被日本人杀害,只是因为他最后死在日本,所以很多人都有此猜测。汪精卫的死因完全是因为1935年被人刺杀,伤口感染所致。当然,间接原因是因为汪精卫晚年郁闷悲苦的心境。

汪精卫之所以投降日本,完全是他天真的幻想,他觉得可以以此来与日本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保存国家实力的目的。汪精卫其实早就料到自己会被骂成卖国贼,他曾经说,我“要经常不断的被骂为卖国贼,汉奸。但我已经做了挨骂的思想准备。我所盼望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日本的政策能按与我们约定的那样,在中国广泛宣传……我们在那个时候,才能与抗日的青年们见面,互相笑着说明以前各自所走的不同的道路,一切都是为了落后的亚洲的繁荣”。

可是,令汪精卫万万没想到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愿与自己谈判,汪精卫所希望的,自己成立的政府要绝对自由,保持“青天白日旗”不分裂政府的主张,遭到了日本的拒绝。因此,汪精卫心中异常悲苦。他曾经说,我已经喝了毒酒,即使现在不喝,我也将必死(大意)。

因为汪精卫是1944年去世的,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有投降。不过当战争到持久战阶段的时候,汪精卫及其周佛海等人,就已经预料到了日本必将失败。因为汪精卫晚年留下的资料比较少,我们只有从周佛海的日记中揣测一二。周佛海曾在日记里感慨,他和汪精卫都感到前途渺茫。他们错误估计了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也把中国的战斗力估计得过低。当然,更没有想到美国会介入战争。“一念之差,百劫不回!”汪精卫在去世前,曾做过一首词叫《金缕曲》,颇能反应他的心境,里面有“我亦疮痍今满体,忍须臾,一见欃枪扫。逢地下,两含笑。”这里既说的是他的身体状况,更是他痛苦后悔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