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苏联这么强,为什么都打不下一个小小的阿富汗?

江南博哥


阿富汗有自己的地理优势,这个暂且不论。阿富汗内部十分复杂,这是美国和苏联所不能掌控的。因此,面对阿富汗的问题,美苏两大国大概有三个策略可供选择。

其一,是在阿富汗内部扶持偏向于自己的政权,如果这个策略成功了,则既可以维护其在阿富汗的利益,又可以避免短兵相接,可谓是少花钱多办事,一举多得。

其二,是在阿富汗境内拉一派打一派,或者拉一群打一群,再或者扶持多个势力,在阿富汗境内搞政治平衡。如此一来,就可能会有多方外部势力介入,美苏两国都无法单独分享这里的利益果实。但是,这依然可以避免短兵相接,只是相比较于上一种策略,这个策略所要付出的成本更多。

其三,是直接出兵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富汗的政治中心,扶持傀儡政府。这个策略,是最次的策略,也是最难以实现的策略。这意味着美国和苏联,与当地的政治势力彻底撕破脸皮,而在阿富汗人看来,他们就成了侵略者。因此,这个策略,在军事上或许可行,但在政治上绝无成功的可能。

但是,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他们都选择了第三种策略。结果可想而知,苏联深陷战争泥潭,成为压垮这个超级大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人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在阿富汗花了大笔钱,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最后弄得怨声载道,出力不讨好。问题来了,为何苏联和美国,都选择了最差的策略呢?他们难道不知道前两种策略更好吗?

他们当然是知道的,但这就牵扯到“冷战”的基本逻辑。美苏两国的对决,从本质上说,是一场零和博弈,他们并不允许求同存异,而是谋求非此即彼。在美国人看来,苏联对于美国的霸权构成巨大的威胁,美国人欲除之而后快,这是个基本的国策。在“冷战”开始后的几十年内,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这一目标,他们千方百计的给苏联找麻烦,企图在所有的领域对苏联进行遏制,而地缘政治博弈,也是美国人非常重视的领域,他们不希望苏联在中东和阿富汗存在自己的势力。

在苏联人看来,也是类似的道理,他们将美国视作头等敌人,反美的大旗是不能倒的,所以在地缘政治博弈中,与美国是有你无我的关系。总体来看,这种零和博弈的游戏,在美苏两国内部已经深入骨髓,不可撼动。在美国,遏制苏联,丑化苏联,是一个“政治正确”,如果有哪个政客要违背这个“政治正确”,他立马就会被扣上亲苏的帽子,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在苏联,情况也差不多,他们不可能与美国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妥协,否则就意味着自己向美国认怂,这在苏联的政治格局中也是不能容许的。最终,美苏两国都要投入大笔的银子,在地缘政治博弈中贯彻零和博弈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双方只能有一方存在,想要平分天下?这绝无可能。美国和苏联,都想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取得绝对优势地位。

对于美国来说,是要称霸世界,确保自己的霸权地位,对于苏联来说,是要不计一切代价的巩固自己的边界安全,双方几乎没有妥协的可能性。当然了,美苏两国也不会容许别国干涉其自身在地缘博弈中的既得利益。这也就意味着,中间路线根本无法实施,他们不会容许阿富汗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也不会容许阿富汗出现多方势力的平衡。在他们看来,阿富汗要么全面亲美,要么全面亲苏,绝没有第三种路线。

这样一来,美苏两国就只能选择第一种策略和第二种策略。在初期,他们当然会选择第一种策略,在阿富汗扶持偏向于自己的政府。问题在于,这个策略是不稳定的,因为美国不可能坐视苏联得势,会想尽办法瓦解这个偏向于苏联的政府。久而久之,美国就可能反客为主,把苏联边缘化。一旦出现这个局面,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苏联人宁可掉入战争泥潭,也决不允许美国人坐大。

但是,美国人又怎会作壁上观?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的支持阿富汗的抵抗力量,让苏联的战争成本不断上升,最后把苏联拖垮,令其退出阿富汗。这就是苏联在阿富汗的最终结局,不仅没能将美国的势力挤出阿富汗,最后却把自己拖垮了。美国得势后,他们当然会期望阿富汗完全倒向自己,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阿富汗的内部问题,美国人是无解的,而美国对阿富汗干涉越多,则拉的仇恨也越多,最后两国将走向反目。但是,这又是美国政客所不能接受的,他们担心,如果对阿富汗放任不管,那么美国的对手,就有可能趁虚而入,然后抢夺美国在阿富汗的胜利果实。因此,美国政府绝不可能让阿富汗独立发展,反而会对其变本加厉,期待用自身的实力,花点钱,摆点兵,让阿富汗倒向自己。这其实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解决方案,明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利害,美国政府虽然也看得出,但他们恐惧的,是彻底失去既得利益。最后,阿富汗让美国很头疼,在“911事件”后,美国又走了苏联的老路,也大举出兵,入侵阿富汗。


图维坦


这个问题不准确,美国和苏联打击阿富汗,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关键是只要占领阿富汗之后,两者都陷入了游击战争的泥潭,结果是死伤惨重,被迫撤军。

苏联占领阿富汗中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但是却和游击队打了9年

1979年12月27日晚,苏军动用6个师的兵力,在3个小时内就击毙了阿富汗总统阿明极其亲信。在随后的一周时间内,苏军基本上已经完全控制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交通枢纽和边境。

可以说阿富汗的正规军队在苏联局对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占领阿富汗后,阿富汗反苏德游击队不断袭扰苏军,成了苏联的心腹大患。从1989年到1988年间,阿富汗游击队击毁大量的苏军飞机和坦克,打死打伤苏军2万余人。迫使苏联不得不考虑撤军,1989年苏军全面撤走。

美国占领阿富汗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但一直未能肃清塔利班

2001年10月7日美军发动首次空袭,到11月16日左右,已经完全控制首都喀布尔,基本上标志着战役的结束。但是此后,美军一直未能彻底残留的塔利班成员,针对美军的袭击事件不时发生。

而直至今天,美军依然未能完成撤出阿富汗,在漫长的军事占领中,至少有2198名美军死亡,期中1819名美军是由于敌对行动而被杀死的,另有近2万美军受伤。

阿富汗山地密集,苏、美的机械化部队根本发挥不出优势

不管苏联和美军的武器在先进,在阿富汗都离不开骡马部队。这不是玩笑,阿富汗天然山林密集,机械化部队根本施展不开,美、苏的军队经常要到偏远的山区去打击武装分子。

在这些地区,直升机简直就是活靶子,因为山地密集,直升机的活动受限,一旦被便携式防空导弹锁定,经常是机毁人亡。而重型的装甲车、坦克完全用不上。所以想肃清游击队,几乎是不可能。

阿富汗的环境决定了美、苏可以快速占领大城市,但始终不能肃清山地游击队

这就是为何美苏不能彻底占领阿富汗,阿富汗的正规军在美苏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化整为零的武装分子却可以长期在山地里活动,并且趁机袭击美苏部队,让美苏苦不堪言。


寰球视角


何止苏联和美国,还有日不落大英帝国,都没有完全拿下阿富汗,故而阿富汗有帝国坟场的美誉,究其原因,主要有阿富汗高山崎岖交通不畅的地理因素,人民彪悍不屈服的民族性格,还有大国博弈以及技术条件不足以克服当地恶劣的地理环境。

看地图就知道,阿富汗地处亚洲内陆,崎岖难行的兴都库什山脉占了大部分,对外相对隔绝,对内也是互相联通不畅,这就决定阿富汗发展经济十分困难,但是福祸相依,交通的艰难在战乱时期就有了优势,敌人即使强大,但是阿富汗反抗力量可以分散在山地之中,让敌人中装部队难以发挥作用,不能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反抗军时不时骚扰下美苏这些占领军,所谓敌进我退,敌疲我打,长期以往,会对外来力量造成巨大消耗,同时反抗力量获得人民同情与支持,坚持下去,就会动摇美苏刺刀下的阿富汗政权的合法性,从而动摇外国统治的基础。

当然,再易守难攻的地理如果人民都是绵羊也不行,阿富汗地区人民恰恰是素来彪悍,勇武好斗不屈服,对外来入侵者丝毫不服软,即使外敌强大,占领了大城市,但是也不会举起手投降,多是分散到敌军难到的部落之中,时不时搞点小动作,疲敌扰敌。

除了内部因素,其实大国博弈也发挥了很重要作用。当年大英帝国搞不定阿富汗,很难说沙俄没有暗中支持阿富汗本地力量,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既然英国是大家的敌人,一切都好说。这同样适用于前苏联时代,前苏联陆空联动,挥师南下占领了阿富汗重要城市,但是如上文所说,难以到达崎岖地带,那里有大量的不屈服于苏联的反抗力量。美国为了削弱苏联,明里暗里对这些部落军和游击队进行了人员培训、武器支持、金钱和物资输送,虽然不能说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绝对增强了抵抗军的力量。

还有就是科技手段,山路崎岖,英帝国和苏联强大力量束手无策,到了美军时代,也是大概如此,不过稍好一些,卫星地位,无人机这些都对边远地区的反抗力量造成了很大杀伤。即便如此,这些手段还是不能完全消灭反抗者,依旧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声。目前的科技手段,只能说是比英苏时代好了,但是依旧不能完全消灭。一旦占领国国内情势有变,反抗力量又会卷土重来,帝国坟场风采不减。


北玄武


类似的问题应该说是很多了,套路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说一个公认的军事强国,却没有在某一个小国或是弱国身上占到便宜,反而让别人看起来是失败了!

其实类似的疑问主要还是没有真的研究过军事,对很多军事上事情一知半解,而且对实际战场这种事情缺乏最起码的了解。

阿富汗位于帕米尔高原,山高而且多,非常的险峻,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政权,但是印度很长时间的统治者集团都是从阿富汗起家,往往是阿富汗某个山区的小酋长,因为机缘巧合进入印度地区并征服了软弱的印度土著建立了统治,维持几代后就被新的阿富汗山区来的酋长击败和征服!阿富汗的山民以强悍和桀骜不驯著称,在内亚地区享有盛誉,因为阿富汗的地理问题,互相之间无法完全征服,直到大英帝国征服印度以后,阿富汗才出现了一个名义政府!但是阿富汗的部落势力仍然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说阿富汗的部落势力才是阿富汗的真正统治者!

在阿富汗特殊的地理和政治条件下,外来的势力可以很轻易的击败像浮冰一样的所谓阿富汗政府,但是很难征服那些部落,而那些部落又仗着自己的地利不断的跟外敌纠缠!像阿富汗这种地方,实际上现代化军队根本就找不到值得摧毁的目标,所以使用二战时代那种战术是不符合原则的,那么可以选择的就是治安战模式,将大部队拆散,打那种班级和排级的战斗,导致你拥有再强大的军事机器都无用武之地!美国的军队管理水平和纪律是比较高的,当时的苏联军队虽然在西方有野蛮人的称号,但是跟其他地区的军队比,纪律还是可以的,这里面有个落差问题,欧洲或是西方的地板高度比其他地区的天花板还高!那么苏联军队和美国军队都不可能采取这种非常野蛮的人口迁移和清洗方式,这个导致治安战连绵不绝,你根本就不可能打完这场战争,而最后当战争成本超出你能够容忍的极限的时候,撤军就是必然的选择!

这里面不是说前苏联或是美国的军队不够强大,导致他们打不赢这种战争,而是因为他们的军队过于强大,组织和训练水平完全不能适应两百年前的那种战争方式,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采取那种战争方式来应付阿富汗的战事!

德意志帝国元首麾下的普鲁士百战精兵都能被苏联和美国消灭,你就根本不可能认为美国打不赢任何的对称或是正规战争。

在大平原上展开战阵,美国军队可以轻易的碾碎任何国家的军队,而前苏联在入侵阿富汗的时候,苏联的红军也可以轻易碾碎除美国以外任何国家的军事力量!不要抱有什么幻想,以为美国人在阿富汗搞的灰头土脸,就以为可以在正规战争中跟美国人对抗!


帝国历史观察者


阿斗解读《帝国坟场or大国棋子》

下棋的人那会搭理旗子。聪明人,看明地缘政治学,博弈论就有答案。你聪明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定义,那就是,美苏分别对阿富汗的战争,和以前那种灭国战争,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战争。



根本原因:美苏的对手不是阿富汗,而是他们自己。 如果美国苏联真想灭亡阿富汗,那么阿富汗作为国家其实早就不存在啦。

我们都知道,进入现代之后,世界争霸早就改变啦本来的游戏规则,变成几个大国互相争霸,抢夺势力范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时代。

所有大国都需要均衡力量取舍自己核心利益。而不是和原来一样,谁近,我实力强,我就要灭你。 游戏规则的改变,注定不可能出现亡国灭种之战。

当前世界更多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个地区冲突都和多方势力博弈密不可分。

例证如下

一,冷战刚开始的超级大国之争,实力而言,美胜苏,即便如此,美也没有在战后因为领土寻求战争。相反,美还在朝打输啦,朝战。美为何会输,为什么不丢原子弹,那样可以确保胜利啊。究其原因,不过是朝战,有苏的影子,而苏,有大杀器。如果苏不存在,或者不支持,结果不言而喻。

二,越战也是如此,你觉得美尽全力,真的搞不定越?不可能搞不定,但是他也有顾虑,那就是,背后支持越的苏中。因为这种顾虑,美不能放手一搏。

三,同样道理,中东战争为何打那么多次,弹丸小国以,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越发强大,就是因为,阿背后有苏,以背后是美。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来,当今地球村,如越南,朝,阿富汗,日,乌克兰,等等那么多国家,他们存在的定义,是棋子,作为对手的只有世界大国。



所以,下棋的人考虑的并不是旗子,也不是关注他们,而是关注和自己对弈的棋手,吃掉棋子,于大局而言,意义不大。

同理我们就可以知道,阿富汗显得特别牛逼,根本原因在于,大国从来就没有想过吞并阿富汗。

他们只是在算计权衡,通过阿富汗战争,将他们的政治利益最大化,凸现战略优势,影响大国博弈的胜负。

其实阿富汗本身不是战略目标。 这样现象的产生是和历史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相辅相成的。

首先,1945年二战以前的战争,为何惨烈的多,归根结底,是地盘之争,彼此争夺的是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在科技大发展之后的今天。人类生存早已经不是问题,发展才是,如何做能让自己国家更好的发展才是真正核心需求。

其次,经历过二战后,人类的战争观念发生巨大转变,毁灭性的武器出现,让所有国家都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因为以上二点,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国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需要亲自下场,扶持代理人,才是最划算的选择。

简单说,自己只需要提供资源支持被攻击国,就可以达到消耗对手的目的,还不会引发世界大战,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

纵观现在世界环境,阿富汗也不过是全球地缘竞争的一个角落,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热点地区,都有政治博弈在里面。

叙利亚,乌克兰,中东,伊拉克等等。都是代理人战争。

有鉴于此,我们分析问题。就不能抛弃全球地缘关系单独思考一个阿富汗战场。

全球的互通,地球村的建立,让整个世界成为整体。这就是为什么阿富汗那么厉害谁也征服不了?

只是苦啦阿富汗人民。


阿斗不傻


这个问题的问法是不正确的!美国和苏联不是没有打下阿富汗,而是都打下来了,不过是一直没有肃清敌对武装力量而已,而美国和苏联和美国的处境又有不同!




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正值苏联国力顶峰时期,也就是美苏冷战中苏联处于攻势,而美国相对处于战略收缩的那个阶段,苏联通过空降兵和特种部队的配合突袭,再配合机械化的快速推进,短期内就控制了阿富汗全境,虽然这样的作战性质是侵略性、而且最后也是灰溜溜的撤出了阿富汗,但单纯的从军事层面,毫无疑问苏军当时的确创造了很多著名的战例,例如空降部队对阿富汗首都机场的快速突袭等。



但冷战对抗的格局就决定了苏联的敌人不是阿富汗一个,他所要对抗的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体系,以及阿富汗本来就所属的伊斯兰教国家世界,尤其是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欧佩克,所以阿富汗战场上,苏军受到的抵抗和袭击远远没有停止,苏联及其扶持的亲苏政权控制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枢纽,但广大的山区和地方部落地区却是反政府反苏联世界的天下。



同时期美国对对抗苏联的各方力量都在进行资金支持和武器供应,例如在阿富汗造成苏联直升飞机大量损失的毒刺导弹,那就是美国人研制的单兵携带防空导弹,数量很多,以至于如今在阿富汗活跃的反美武装还击落过美国的直升飞机。

当然作为虚尼派的领袖,沙特出钱出人出力,著名的本拉登就是当时相应沙特圣战的呼声,前往阿富汗的,是美国和沙特一手扶植起来的反苏斗士,当然最后把美国也斗的够呛!



而美国入侵阿富汗,则正是因为当年自己和沙特培养起来的本拉登造成美国人员和财产损失,而此时的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俄罗斯没有足够的国力和美国对抗,并且在哪个时候俄罗斯还希望和美国站到统一战线,甚至还为美军的行动提供了情报支持,而伊斯兰世界中的主要国家,都在美国的盟友圈子里,又或者在美国的严格经济封锁下,能支持塔利班的也许仅仅只有靠近巴基斯坦的部落酋长(本拉登最后的活动平台就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所以美国面对的反抗就没有苏联面对的激烈,损失也没有那么巨大。



而回到越战时期,美国人在越南长期的消耗后撤军就是背后有大国支持的结果!


嘟嘟超


阿富汗有帝国坟场之称,不光是强盛一时的苏联和美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当时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先后三次攻打阿富汗,都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打不下来?可以先看一下阿富汗自身的情况。

阿富汗处于亚洲内陆,坐落于亚洲的心脏位置,总面积大约65万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万。境内多山,八成领土是高山和高原。由于干旱少雨,有限的平地也大多是荒漠。整个国家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生产潜力非常低。由于地形阻隔,其封闭程度非常高。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阿富汗刚好处于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四大地缘板块交汇中心,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747年,当地的普什图部落酋长建立杜兰尼王朝,脱离了波斯统治,正式独立,阿富汗国家正式形成。而在这之前,这片地方先后经历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贵霜王国、唐朝、阿拉伯帝国、花剌子模王朝、帖木儿帝国等统治。但是这片地方从未被那些大帝国真正吸收,它离每一个地缘板块的核心区域都太远。

恶劣的环境塑造了当地民族独特的个性,占阿富汗多数的普什图人以尚武好战而著称。他们过着半游牧半耕种的生活,但是通常很难吃饱,袭击、抢劫和绑架成了家常便饭。他们以此为荣,袭击越激烈,越能显出男人的勇敢。他们虽然接受了伊斯兰信仰,但仅仅是文化上的同化,在政治上他们保持着非常强的独立性。

高山之中形成了许多部落,每个部落都有酋长。杜兰尼虽然是国王,但也不过是最强大的部落而已,国王的命令也需要跟酋长们商量。

普什图人至今还保留着很多部落习俗,最典型的就是血族复仇。血族复仇往往因女人、金钱和土地所引起。通常是杀死仇人就算复了仇。若是仇人自己死了,就要对他的兄弟进行报复,如果他的兄弟死了,就要对他的近亲报复,没有近亲,就要对他的整个部落报复。但在收获季节,或者在进行反对普什图人的共同敌人的武装斗争时,就要停止复仇。这种血族复仇的习俗,让曾经的大英帝国吃尽了苦头,英军三战皆败。

苏联和美国拥有强大的武力,他们可以很轻易的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攻灭阿富汗中央政府。但是阿富汗并非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中央政府本身的权威就很有限。入侵者很快就会面临当地部落的反对。

复杂的地形为反抗武装提供了生存空间,而大国之间的博弈,则会使得入侵者的处境更加艰难。

英国阿富汗战争,其背后实质是沙俄和英国的地缘冲突。英国入侵阿富汗,则沙俄必然会支持阿富汗。

而苏联入侵阿富汗,背后也有美苏争霸的地缘冲突,同时还有其他周边国家遏制苏联扩张的动机。

至于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明面上打着反恐的旗号,其实质却是为了维持石油美元的霸权。周边的大国,如伊朗、俄罗斯等,并非瞎子,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美国独霸阿富汗,控制这块战略要地。只是明面上不会做什么,暗地里的动作有谁知道呢。


迷蝶梦文史社


苏联和美国对于阿富汗,应该说是打得下却拿不稳。

为什么呢?我们就以美国为例一起来分析一下:

先说一下为什么打的下。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从2001年10月7日美英联军进入阿富汗境内并于北方联盟接触,到11月16号塔利班在北方的最后一个据点被端掉,共用了41天。仅仅41天,塔利班政权就被瓦解,美英联军控制了阿富汗全境。



当然,这靠的就是不对称的军事优势。美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和领先的作战理念,对于塔利班这种野路子来说,绝对是压倒性的优势。有的人说阿富汗多山,使得美英联军的机械化部队无法施展,武装直升机也变成了活靶子,但是别忘了,人家有超级拉风的战斗机啊,在空地协同作战的情况下,以阿富汗的军事力量是根本抵挡不住的。

但是打下了为啥拿不稳呢?这就存在多方面原因了。

第一,塔利班分子无法根除。塔利班的政权在强大的美英联军面前不堪一击,表面上好像塔利班被连窝端了。但是,他们化整为零,打起了游击,这是最要命的。就和我们当年打鬼子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大家都化妆成平民,动不动给你搞个路边炸弹让你爽一爽,结果就是美军天天生活在担惊受怕里。

第二,历史的复杂性让傀儡政府无法立足。阿富汗历史比较复杂,长期处于战乱,地方部族众多,基本上脱离了政府的管理,因此,政府只对部分地区能有实权,其他的根本没屁用。美国费了好大劲打跑了旧政权扶起了傀儡,却发展然并卵。没有了能站稳脚跟得可能,加上美国又不可能敢做出亡国灭种这么操蛋的勾当,所以,他也无计可施。



第三,陷入没有尽头的战争让美国看不到希望。虽然美国打阿富汗美其名曰为了反恐(因为911事件),让塔利班交出本拉登,但是实质上他是为了美国利益,以此为契机控制阿富汗这块肥肉,从而控制石油,并让美元主导世界经济,以免欧元的地位威胁到美元。但是,塔利班的游击战争与广大人民的不满,让美国人心向背,陷入战争泥潭无法自拔,一方面战争的不对等性――美国先进的武器装备每天都在花费大量的军费,但狂轰滥炸之后缺换不回有价值的回报;另一方面,支出了巨额的军费,却无法换得美元的流通,无法让美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所以权衡之后,美国也拍拍脑袋,妈的不干了,回家!好汉不吃眼前亏!


战马一号


这需要看从何种意义上解读打下这个定义了。在苏联的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基本已经达到了其作战目标,首先是推翻了原阿富汗政权,建立了服从自己的傀儡政权。其次就是基本占据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等区域,基本完成了占领。

而美国也是如此,阿富汗战争中很快将塔利班武装力量击退,将其赶入了深山,取得了对阿富汗城市的控制,并建立了新的阿富汗政权。基本完成了对阿富汗的控制。

但是两次阿富汗战争的共同点在于,美苏两国都陷入了治安战的泥潭之中。阿富汗有很多高山,非常适合游击队等这样的武装力量神出鬼没,非常难以清剿,因为很难找到与其正面作战的机会。而这些武装力量往往又和当地的村庄居民等有很大的关系,拿起枪就是武装分子,扔下枪就是平民,并不是严格的正规作战。

而如果想彻底消灭这些武装力量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耗费太大,完全不值得。美苏的共同问题是兵力不足,只能派兵驻守城市、机场等这些重点区域,定期组织兵力进行清缴,但是这么做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没法根除这些武装分子。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铲除滋生叛乱分子的土壤。阿富汗的很多人就是由于失业、没有经济来源等最终被吸引加入了武装分子中,而在苏联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更是资助了不少游击队等,为其提供军饷、武器装备等。此外,有些平民身边时常有人在美军展开的行动中遭到误击身亡,这又加剧了美军和阿富汗平民的矛盾,更是培养的仇恨,于是这些人也就加入了塔利班等对抗美军。


战争之王


从大英帝国日不落到美苏都处于最强大的时候攻打阿富汗,结果都是铩羽而归,阿富汗被称作大国的坟场。

并不是阿富汗多能打有多牛逼,而是阿富汗这个位置牛逼,世界一个最大的中心就在阿富汗,根据麦金德的理论“谁控制了世界的中心,谁就控制了世界”,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进军阿富汗都不是为了阿富汗本身,而是要将自身影响力辐射到更远的地方,所以当一个大国占领了阿富汗,他们就必须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兵力,这并不是打不过阿富汗,而是为了防备同样对垂涎阿富汗这个位置的其他大国。



苏联占领了阿富汗,然后美国躲在暗处不断搞鬼,不然塔利班、本拉登这些是怎么出现的?

美国打朝、打越南时苏联也不是给大量的武器装备。受苦受难的确是当地民众!阿富汗人民到底招谁惹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