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有哪些看點?

動物百科知識


瀋陽故宮,作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建築群之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好去處,這裡是清代早期,當時還是後金政權之時的皇宮,建造者是清代開國之君努爾哈赤,當歷經皇太極一朝後,滿清得以定鼎中原,從而建立了新的大一統王朝-大清帝國。並定都北京,從而瀋陽的皇后便作為了陪都宮殿保護了起來,一直到今天仍然完好如初。

來到瀋陽故宮,筆者認為此處最值得一看的便是瀋陽故宮早期的一組建築物,即為《瀋陽故宮大政殿與十王亭》,它是最早的建築物了,是努爾哈赤為了解決八旗開會而設計建造的,大概建築年代為1625年左右,距今已經將近400年的歷史了,此處建造好後,便成為了當時的後金大汗努爾哈赤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

(這三張照片便是筆者在實地探訪之時實拍的大政殿)

大政殿為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殿頂滿鋪黃琉璃瓦且鑲綠色剪邊,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結構,榫卯相接,飛簷斗拱,彩畫、琉璃以及龍盤柱等,其實這些都是漢族的傳統建築形式;努爾哈赤原本是明代的建州衛的臣子,所以其建築風格沿用明代式樣是合情合理的,但由於滿清信奉薩滿教和後期信奉藏傳佛教,故而在後代整修中又在建築中增添了相輪寶珠與八力士的宗教元素。

大政殿旁邊的小亭子就是八王亭,他們是滿清八旗旗主的各自辦公室,在建築佈局上與十大王亭組成一組完整的建築群,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上的具體反映。是瀋陽故宮中非常值得一看的一組經典,筆者強烈推薦。


老豬的碎碎念


雪後初晴 瀋陽故宮。

這一個冬天 來的有些特別彷彿沒有季節的銜接雪後的瀋陽故宮 美得像畫卷因為這裡 都是雪

天上曾經飛漫天亂飛的雪地上 我們仰望飛雪的纏綿如果說 皎潔在堆積後的雪站在紅牆碧瓦中的我 情願風吹更凜冽

週末,利用來一個機會來到了美麗的瀋陽。對瀋陽故宮的崇敬之情由來已久,在這個雪後初晴的上午,用手中的LX3小卡片相機,記錄一下一個偉大王朝的開始!相機:松下LX3 卡片機地點:瀋陽故宮後期:PHOTOSHOP CS4其它:CPL, 中灰漸變 RAW格式拍攝

瀋陽故宮是中國國內與北京故宮僅存的兩座古代帝王大型宮殿建築群之一。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繼承者清太宗皇太極兩代帝王在元朝和明朝時期舊城基礎上營建和使用的清代“盛京大內宮闕”。始建於1624年(明天啟四年,後金天命九年),建成於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

2004年7月1日。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瀋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築物保存完好,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它的規模比佔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築上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瀋陽最重要的遊覽點。瀋陽故宮建於1625年,是後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築。努爾哈赤死後,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

瀋陽故宮的建築佈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瀋陽看看。脫胎於帳殿制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瀋陽故宮的東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子建築,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佈詔書,宣佈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於宮遷的現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

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崇政殿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築物。
瀋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瀋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裡,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徵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
雪後的瀋陽故宮,如此的晶瑩璀璨,美麗多姿!

網際飛俠


說到瀋陽故宮,有很多小夥伴都沒去過,對它也很陌生,而且還有的小夥伴一聽到“故宮”兩字,就想當然的以為它和北京故宮建的差不多,反正不都是清王朝搞的嗎。

兩個故宮真的一樣嗎?NO,NO,NO!它倆可大有不同,接下來小君就給大家簡要的說說瀋陽故宮的特點。

“建的格局真不一樣,連‘帳篷’都出來了”

咱們的瀋陽故宮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後來歷經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等的不停擴建,終成現在這個樣子。

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最大的不同在於——建築格局!

咱們的北京故宮嚴格按照《周禮 考工記》的建法,“前朝後寢”(如下圖),呈中軸線對稱。

而瀋陽故宮幾乎不遵循這套禮制,少數民族嘛,比較灑脫,而是結合了滿漢兩種建築特色,兼具遊牧族的“任性”:

它呈東、中、西三路,這三路並不是一個皇帝建的。東路是努爾哈赤所建,中路為皇太極所建,西路為乾隆等後世皇帝所建。(如下圖)

請大家看看東路:

其為努爾哈赤所建,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以大政殿和十王亭為主。按理說大政殿應該是正殿,可它建成了一個“亭子”,叫八角重簷攢尖式亭(如下圖)

而在它的兩側,按照八旗的順序,建了十個亭子,用於八旗辦公議政;

這種“亭式”建築,完全取自於滿族的帳篷,遊牧民族嘛,逐水草而居,經常用帳篷,故在皇宮裡也要用民族特色,建成如同帳篷一樣的“帳殿”。

(大政殿)

這種議政殿和十王亭共同居於一處,皇帝和八旗旗主一起議政辦公的格局,歷史少有,體現了滿族人治國的特色——“君臣合署辦公”,即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

(大政殿和十王亭)

“琉璃瓦的顏色有點豔”

按照清宮規定,皇帝住的紫禁城上鋪金黃色的琉璃瓦,而在瀋陽故宮這裡,卻鋪就的是這種:

這叫黃琉璃瓦綠剪邊,黃色主體,綠色鑲邊。

這主要是由於瀋陽皇宮在清政府入主北京後就變成了“陪宮”,簡單說,即北京故宮是老大,它是老二,故在等級上要比北京故宮低一個等級,故不用全黃琉璃瓦,而是加了一個綠邊。

“牆非常厚,每個宮殿都有炕”

出於對氣候的考慮,瀋陽地處東北,天氣嚴寒,因此,瀋陽故宮的牆比北京故宮的要厚實不少,主要也是出於保暖的考慮。而且整個宮內每個宮殿都有火炕的設置,清寧宮裡更是全鋪的地火。

“屋頂也有玄機”

小君在介紹古建築的屋頂時給大家講過,這屋頂在古代也是分等級的,最高的叫廡殿頂,太和殿就用的這個;其次是歇山頂,最後是硬山和懸山頂。

按照這樣的順序,皇帝的家肯定得用廡殿頂和歇山頂,而在瀋陽故宮,中路上的正殿崇政殿竟然用了最低等級的硬山頂(如下圖)

這種頂一般都用在平民百姓之家裡(如下圖)

所以,這也可以體現滿族人入關前,不拘一格,不為中原禮制等級所束縛。

“牌匾的奧秘”

瀋陽故宮還有一個大特色就在於它每個宮殿牌匾上的文字位置,北京故宮的牌匾是這樣的:

漢文在左,滿文在右。

而瀋陽故宮的是這樣的:

滿文在左,漢文在右

“最終極的特點!”

瀋陽故宮最大的看點其實在於這個:

宮和殿的高低。

咱們說北京故宮裡是“殿高宮低”,即前朝三大殿都坐落在高高的臺基之上,而皇帝后妃住的宮則在平地之上(如下圖)

而瀋陽故宮卻反其道而行之,來了個“宮高殿低”,皇帝住的宮坐落在了近4米高的臺子上。這是因為滿族人生活在山林地區時,首領住的房子都要在高地上,這樣既可以俯瞰整個部落的情況,也可以有效的保證自身安全。

所謂站的高,看的遠嘛!


宮殿君


努爾哈赤定都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宮。盛京皇宮是國內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之一,是清太祖、太宗開業拓基之地,它以獨特的宮殿建築和豐富而珍貴的典藏而聞名於世。

盛京皇宮又是一座積累式建築群,它的東、中、西三路建築大體來說分別建於太祖、太宗、乾隆重時期,而其典藏的入儲則多在乾隆重時期。

盛京皇宮東路,是大政殿、十王亭一廓建築。大政殿位於東路中抽線北端,坐北朝南,建於京1.5米的須彌座上,是一座大木架結構、八角重簷攢尖亭式建築。須彌座上繞以荷葉、淨瓶每面立柱雙根,周圍二十四根內簷柱八根,殿內金柱八根,共計二十四根,外簷下為五彩雙下昂鬥共,殿頂正中高聳一組通高3.15米五彩琉璃鋪成的包括相輪、寶瓶、火焰珠組成的寶頂。殿身八面名為“叔叔綿”式隔扇門,殿內鬥共,藻井、天花。殿南面中間開間外簷下有一對金龍蟠柱,龍首上翹,面向額枋上火焰寶珠兩支尾均緊貼於柱身,雕刻生動、造型逼真。大殿階前有一條淺經色條石御路由經向南伸延,東西兩側的御路為中軸對稱依序排列十座亭式建築,東側為左翼王、鑲黃、正白、鑲白、正蘭四旗王亭,西則為右翼王、正黃、正紅、鑲白、正蘭四旗王亭,人稱“十王亭”或“八旗亭”。亭平面呈正方形,三面砌青灰色磚牆,正面隔扇門,四周出廊,起脊歇山頂,翼角高張,上覆青灰瓦頂。登大政殿向南眺望,十亭排列似群星共衛,南寬北狹,似無窮盡。

綜觀整個東路建築佈局,兩側各五亭由經向南呈八字弄排列,大政殿則處於八字頂端正中,形成一個南北100多米長,東西30多米寬的殿廷區,其內部不再分割,成開敞的大空間,氣勢恢宏;就其空間關係而言,若無十亭則大殿失去襯托和輔弼,若無大殿則十亭失去歸屬和統御,大政殿居中,威風冷言凜凜控制整個空間,八旗亭肅然矗立,雁翅般列於大政殿前,似在待命出征,動感很強。這組建築,配怪色彩多變的青綠彩繪,覆蓋著金碧輝煌的殿頂,又以紅色簷柱及隔戾門等形成了統一的格調,虎踞龍盤,氣宇軒昂,莊重大方,華貴而不失古樸,雄偉中顯多姿,氣魄恢宏而又尺度適宜,實是中國宮殿建築寶庫中獨樹一幟的珍貴遺產。


倪說歷史


瀋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曆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

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瀋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1961年,國務院將瀋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整個故宮建築群,主要景觀有,大政殿,崇政殿,八王亭,大清門,文溯閣。


天主的肖像黃健


中國僅存的兩座皇家宮城:北京故宮,沈陽故宮。有人說北京故官萬間宮殿,沈陽故宮太小,不值一看了。錯也。北京故宮是元、明兩代皇宮的底子,改建成清故宮的。而沈陽故宮是後金(前清)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帝王建的,有著濃陏的女真(滿族)建築風格。所以風格是不同的。來沈陽的外地人都要看“一宮兩陵"(沈陽故宮,福陵和昭陵)。福陵(又稱東陵,努爾哈赤墓)和昭陵(又稱北陵,皇太極墓)都在沈城內,遊玩方便(坐地鐵)。沈陽因這些帝王遺跡(世界文化遺產)而一年四季有靈氣,風調雨順。秋遊更是好季節。


東之水32552593


筆者覺得瀋陽故宮與中國古代所有朝代建築遺址唯一不同的就是十王亭。在中國的歷史上堪稱獨步天下。

十王亭位於大政殿前的廣場上,在大政殿的東西兩側,依序排列著十座亭子,其中最靠近大政殿向前略為突出的兩座亭子,為左右翼王亭。其餘八亭則按八旗旗序呈雁翅狀排開。其東側為左翼王和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王亭,西為右翼王和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王亭,合計十亭,人稱“十王亭”或“八旗亭”。

有趣的是十王亭的亭子後面設有灶火門,是燒炕用的。亭內設有火炕,八旗大臣在炕上辦理日常的政務,反映了滿族習俗。滿族人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每個居室都設有火炕,這種炕既實用,又可以取暖。

瀋陽故宮大政殿與十王亭,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上的具體反映。“八旗”並非只是簡單的部隊編制,而是軍事、生產、行政合一的組織。編人八旗的成年男子“出則為兵、人則為民”,既出征作戰又從事生產,他們的家屬、奴僕也都同在所屬的牛錄之內,全國的人口、土地和其他財產都置於八旗管轄之下,可以說,入關前的清(後金)國家就是由八旗構成的,國家的重要決策,都是經過八旗貝勒(旗主)大臣參與討論制定的,皇帝對全國的統治是通過八旗實現的。

十王亭是八旗的最高衙署,旗內的族人遇有人口出生、婚喪嫁娶等等,都要來這裡進行登記,八旗的旗主可以在自己本旗的旗亭內議政。遇有皇帝朝會在自己的旗亭前站立,遇有戰役中繳來的勝利品,則擺在自己的旗亭前請皇帝過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