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初現寒意 開發商急踩「剎車」!

“這一兩年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被稱作房地產“週期王”的孫宏斌,又一次在公開場合語出驚人。這一次,他喊出的也許是開發商們共同的心聲。

步入2018年以來,逐漸歸回平穩的房地產市場,讓開發商開始意識到風險敞口增加,去年還處於迅猛擴張週期的企業,已悄然轉變經營風格。

在剛剛完結的中報披露期,包括融創、恆大、碧桂園等頭部公司在內的許多家房地產企業,都透露出重質降速、安全生產的信號。越來越注意到控制發展節奏,並有意淡化在年初既定的銷售目標。更為嚴峻的是,銷售難、回款難、融資難等問題讓每家房企都感受到陣陣寒意。

一家標杆房企的董事長在9月初的內部會議上,突然宣佈暫停各個部門支出,重新核定預算,大有減少開支儲糧過冬的傾向。

降槓桿漸成趨勢

奔跑中的房地產企業,突然到了戛然而止的時刻。剛剛過去的中報季,大部分發展較快的房企都一改舉債擴張戰略,開始主動下調財務槓桿。

中國恆大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夏海鈞在2018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公司注重適度增長,未來銷售規模每年增長20%~30%,因土地資源日益稀缺,要發揮已有土地儲備的效益,以實現可觀的利潤。

“前幾年公司負債很高是因為通過最大的負債去儲備土地資源,並通過佈局二三線城市獲得大量的低價土儲。如今市場形勢發生變化,這種模式存在高風險。因此,為適應市場形勢變化,近年來恆大調整了一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土儲比例;亦不再追求規模,而是注重有質量的增長。”夏海鈞說。

從恆大的中期業績看,淨負債率較去年末進一步下降至127.3%,降幅超三成,有息借款下降615億。從今年初,恆大就開始逐漸降低自己的負債水平,增加自己的安全係數。

夏海鈞表示,目前恆大最強勁的資源便是土地,公司要衝銷售規模是容易的事情,實現5000億乃至8000億並非難事,但公司目前的策略是關注利潤。

碧桂園同樣關注安全生產,碧桂園總裁兼執行董事莫斌在中期業績會上說:“碧桂園內部有一些目標的分解,相信在下半年我們把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我們會相對放慢發展速度,騰出更多空間抓好各項管控。”

從中報看,截至2017年6月30日,碧桂園淨借貸比率為59.0%;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為5.81%。同時,碧桂園有息負債2939.21億(含銀行及其他借款、優先票據、公司債券和可轉股債券),其中一年以內短期債務及長期債務當期部分僅為721.15億,佔比24.54%,其餘75.46%為長期債務。

“下一步我們希望持續均衡,公司下半年的整個投資會比較保守,也會嚴格地去控制,希望我們有更加均衡的業績表現。”孫宏斌告訴記者。

根據融創中報,融創總資產6699億,同比上年末的6231億增長468億;所有者權益635億,較上年末的606億增加29億。經營規模提升的同時,有息負債持續下降,較上年末減少近百億。

融創方面表示,降槓桿是公司的戰略選擇,隨著全國佈局的初步完成,未來將減少資本性支出,減少融資額度;另外,逐年增加的利潤也將增厚股東權益。

除了一線房企外,很多二線房企同樣選擇降低自己的槓桿比率。

在香港的業績會上,融信中國董事局主席歐宗洪說:“融信不會刻意追求增長速度,我們關心的是公司高質量增長。”

從拿地端也可以看出融信的調整。今年上半年,融信的拿地步調也慢了下來,上半年獲取14宗地塊,平均成本約5383元/平方米。歐宗洪表示,上半年的土地價格比較高,公司拿地比較謹慎,估計下半年會比上半年的投資機會多。

融信中國首席財務官曾飛燕表示,未來融信會通過控總債、放緩投資等方式來繼續降低淨負債率,“總債預計在今年會下降,全年保守預計下降50億元的金額。”

根據中報,融信淨債務為463.09 億元,較2017年末下降5.37%;淨負債率為 140%,較2017年末下降 19 個百分點。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認為,2018年嚴監管態勢延續,開發商融資渠道將持續收緊,融資成本或繼續提高,開發商應積極降負債去槓桿,特別是小型房企將面臨巨大考驗。

業務收縮

雖然很多房企沒有明令說要進行裁員,但是業務構架調整卻有意無意讓一些人開始離開。

不久前,華夏幸福宣佈解散天津公司,作為第一個大公司宣佈解散重點區域公司,無疑是一個信號,並被認為是地產開始優化人員的第一步。不過,華夏幸福發佈回應稱,公司沒有明確的裁員計劃。公司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公司戰略進行了重新審視和梳理,對組織和佈局做了局部的調整和優化。

不只是華夏幸福,綠地同樣進行了業務調整,要求對一些區域進行人員優化,進一步實現組織發展。

另有消息顯示,一位行業標杆公司董事長在9月初的會議上宣佈,各部門支出暫停,重新調整下半年預算,並計劃縮緊預算規模。

從拿地規模看,開發商都開始越來越注意謹慎性。中原地產近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土地市場流標流拍數量明顯增多。其中,前8月,一線城市經營性用地流標流拍13宗,去年同期只有4宗;二線城市土地流標流拍238宗,去年同期只有106宗。相比之下,流標流拍的土地宗數漲幅均超100%。

從拿地價格看,開發商也開始更加謹慎出價。8月27日,杭州主城區的望江地塊、四堡七堡單元和城北萬達板塊,分別推出三宗“寶地”,其中望江地塊、四堡七堡單元宅地為望江新城和江灣新城規劃後首宗宅地,萬達板塊則是板塊內5年來首宗純宅地。

最後,三宗地塊分別由濱江、中宸城建和綠都拿下,最高溢價率為萬達板塊的3%,而錢江新城2.0首宗宅地溢價率為0。

8月30日,福州出讓4宗地塊,宗地總體量達255.35畝。最終,4宗地塊均在一輪舉牌後成功出讓。8月28日,廣州從化溫泉鎮溫泉村“火界”兩宗地塊進行網上競拍,但最終以流拍告終。更早之前的8月13日,廣州市出讓了5宗住宅用地,總出讓面積達19.38萬平方米。其中,一宗地塊以底價成交,兩宗地塊溢價均未超過1%,剩餘兩宗地塊溢價也僅為10%左右。

“我們拿地越來越謹慎,我們拿地項目要求irr(內部收益率)超過50%,淨利潤率超過15%。”融創董事會秘書高曦告訴記者。

歐宗洪介紹,融信要求拿地項目irr超過30%,淨利潤超過10%。

和以前不一樣,很多開發商為了規模,拿地要求非常低,如今的業務收縮,讓更多的開發商對自己的業務進行安全防範。

中小房企承壓

這一輪調控中,對於較大房企,面臨的是需要加速週轉和虧本賣一些項目。而對於很多小型房企,可能就難逃厄運。

近日有報道稱,復華控股旗下復華文旅的多個文旅項目目前已停工。官網顯示,復華控股的業務範圍涵蓋地產、金融、投資、文化、旅遊、健康、酒店等領域,截至2017年,總資產規模逾千億元。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文旅”)是復華控股的全資子公司,不過,這些項目目前處於難產狀態。

今年5月,五洲國際發佈公告,公司股價及成交量發生異動,決定停牌,其股份自25日上午11時25分起暫停於聯交所買賣,以待刊發有關不尋常變動原因和公司任何內幕消息的公告。受此影響,還有五洲國際一筆於2018年到期的本金額3億美元13.75%的優先票據,該筆票據亦於同一時間暫停買賣。

而中弘股份因為涉嫌多起債務問題,目前股價已經跌到1元以下,曾經這家企業發力文旅地產,如今市值所剩無幾。

不難發現,由於整個行業困境,中小房企面臨更大的壓力:要麼倒閉,要麼被併購。

而房企資金鍊緊張的格局仍將持續。據恆大研究院數據,未來4年是兌付高峰。2018年下半年到2021年是集中兌付期,規模分別為2.9萬億、6.1萬億、5.9萬億和3.4萬億,2022年及以後總計僅0.9萬億。其中,規模最大的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貸款在未來4年集中到期;公司債2015~2016年集中發行,也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密集到期。

從記者瞭解情況看,很多房企都意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即便是虧本,也開始將自己的貨值出手。

“我們10個項目裡面虧2個,但是賣了再說,我們也不留了。”一位房企董事長曾表示。

“從我們觀察看,目前房地產行業平均去化週期應該在4年左右,是歷史上偏高的水平,而不是偏低的水平,所以一定要重視。” 國泰君安地產首席分析師謝皓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