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漫話道德經第七章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七章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七章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夠長久的原因,是因為它們不去強求自己想要的生存狀態,反而能夠長久的存在。因此,聖人不刻意優先謀求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後,反而被大家擁戴,成了眾人的首領,獲得了大利益;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護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正因為不存一念之私,反而成就了自己。

老子的道德經,具有很強的辯證性,很多對機辯領悟力較弱的人會覺得他是在詭辯,但是靜下心來細思冥想,會發覺他的觀點裡包含了很多機鋒和道理。

比如這章,開篇點題,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七章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佛偈有云:“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其實這是在點明時空的永恆性和短暫性,時空的永恆是萬古長空,時空的短暫是一朝風月。相對於我們的生命,時空是永恆的。但是從我們的當下來看,時空又是一朝風月般短暫。這是一種佛家對時空、生命、人生意義的辯證觀念。

老子首先承認天地的永恆性,那麼天地為什麼能夠永恆?那是因為天地沒有刻意追求讓自己長久存在,反而能夠永恆存在。就如同我們的幸福感覺,如果我們一定要刻意設置一個我們想要的幸福,實際也就是追求一種自己目前體驗不到的感覺,那麼你永遠得不到幸福。既然當前你沒有得到和體驗到,你怎麼就知道那是幸福?

單身的人看到儷影雙雙,便不由得羨慕,覺得那就是幸福。其實你又何嘗感受過他們相守的痛苦?也許他的內心裡正在羨慕你的無限自由,自己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而他不能,他要身不由己的陪著逛街,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花些讓他心疼的錢。總之,刻意苦求的東西終會一無所求。

又比如生命,原本不去考慮生老病死,該來的來該去得去,自然而快樂的歸去,沒有焦慮、擔憂,猶如一夢睡去,不也如長生一般?為什麼覺得生命短暫?因為太在乎生死,太刻意求生,數著秒錶過日子,數著皺紋焦慮,那不是在求生,那是在等死。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

由此,老子引申出了另一個觀念,“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那麼,既然是無求長生者反而長生,所以聖人(德高望重的人)處事,不謀私利,凡是公心,替他人著想,為大家謀利,總是把自己的存在淡化,結果公心能夠服眾從而得到大家的一致擁戴。反而成了眾人的中心而突出的存在了。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七章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這就如同我們做企業管理的時候,有些領導一到新的崗位,就立即頤指氣使、發號施令,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存在,擔心同事、部下漠視自己的權威而拼命抓權,但是隨後不久他就會發現,好像工作是他一個人在幹。雖然沒有人跟他爭吵、頂撞,但是工作就是無法進展,一旦有錯,既沒有人提醒也沒有人負責,最後自己心焦火燎,別人就是無動於衷,幹不了多久就得自己灰溜溜的下臺。

而那些成功的領導都是到了新的崗位不聲不響,默默觀察,深入調研,跟重要崗位的人員溝通座談。摸清了整個組織的明暗結構(任何組織都有雙重結構,一個是官方的,靠的是制度權威;另一個是非官方的,靠的是道德人脈。),運行狀態,人事關係後,自己對面臨的局面、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做一個診斷。再來跟大家開誠佈公的開會探討,讓大家提問題,自己拋出問題,最後一起拿出解決措施,固定為會議執行文件。這樣一來,誰也無話可說,自己一直是不顯山露水的,但是其領導形象立即深入所有人的內心。

看似他沒有命令所有人,要求所有人,但實際上別人卻不得不按照他的模式去做,而且是心服口服的去做。不做就是自己失信、不義,開始問責的時候自然不能怪他不仁了。

“外其身而身存”,就是將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能夠保全身家性命。記得林則徐禁菸的時候,寫過一副對聯,叫“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跟老子這句話有相似之處但是沒有老子這句話決絕。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七章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其實這也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麼有的人剛出世的時候,襟懷磊落,意志堅定,目標單純。一旦入世日久,有了妻兒家小,就變得畏首畏尾,凡事斤斤計較,信念淡薄,做事情也不堅持對錯,而盤算得失?

比如汪精衛,年輕時一腔熱血,敢於單槍匹馬刺殺攝政王載灃,那時意志堅定、敢作敢當、憂國憂民。他以一個不起眼的普通愛國青年迅速崛起,成為國民黨的領導核心。就在於他那個時候無慾無求,一心為公,將生死置之度外,感動了國民黨,影響了國民黨,反而成了特別突出的一員,得到了他意想不到的好處。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七章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但是在官場浸淫日久,純粹的內心就被利慾給薰染了,失去了本來的智慧,成了一個市儈之人,時時算計得失,再加上有家了,在妻子陳璧君的進一步影響下,哪裡還看得清國家大義?滿腦子都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利還有滿腹鬥爭失敗的怨氣。以致於看似得到了想要的,最後卻一無所有,留下千古罵名。

所以老子這篇道德經裡講了一個很樸實的辯證道理,天地之所以長久,是因為他不自生,也就是不自己設時間限制。那麼成大事的人先不要去在乎自己的位置和私利,一心為別人付出反而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擁戴,最後成為眾人的中心或者首領。要保全身家,必先置之死地而後生,看似不存一念之私,反而成其私。

把酒漫話道德經第七章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