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郭松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太陽沒有淚


郭松齡是張學良的老師,他有很強的軍事能力,但可惜早年一直懷才不遇,沒能遇到一個能發現他被泥土掩蓋著金子光輝的人,直到最後他遇到了張學良,在和張學良的接觸下,他的人生自此發生了改變。


隨著張學良來到了自家開辦的東北講武堂學習後,郭松齡改變人生的機會到來了。

郭松齡有著很崇高的理想與抱負,在有了一個能釋放自己能力的平臺後,他開始盡情釋放出了自己被掩蓋著的金子光輝。

與此同時,郭松齡也是一柄非常危險的刀,或許人在把他握在手裡的時候可以手刃自己的敵人,但也有很大的可能被這把敵我不分的刀給收割了自己的性命


來到東北講武堂的張學良

其實按照張作霖自己的本意,他是想讓張學良去日本讀軍校的。

日本的軍校在當時整個亞洲都是排行在第一流的,民國早期很多重要的人物都曾在日本留過學。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閻錫山、蔡鍔、蔣百里、何應欽、湯恩伯、蔣介石,以及張作霖自己手下的楊宇霆等很多民國早期的將領都曾在日本軍校留過學。

不過張學良是一個熱血少年,或許他的本事並不是特別大,但是他對日本的討厭卻是一點都不亞於當時眾多熱血學生們的。

張學良打死都不肯去日本留學,他想去美國留學,在張作霖不同意的情況下,父子倆陷入了一片僵局。

他們都非常堅持自己的看法,最後在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時候,他們達成了一致的目的。

那就是既不按照張作霖的想法讓張學良去日本留學,也不按照張學良的想法讓張學良自己去美國留學。

在張作霖的安排下,張學良來到了東北講武堂入讀,在這裡,因為張學良地位崇高、有一個好老爸的緣故,張學良受到了很多學生以及老師們的奉承。


張學良發現到郭松齡的才能

張學良自始至終給自己的定位都是一個好青年,他極為看不慣這些同學、教官們的奉承,甚至他為此感到了厭惡。

這時候一個氣質很獨特的教師吸引到了張學良的注意,這是一個身形高大的男人,他有著一副中俄混血的獨特面孔,經常板著一張臉,儼然一個鐵血軍人的模樣。

他也不像其他的那些老師,不會因為張學良的身份而對張學良有所遷就。

在看到張學良有錯誤的時候,他都是毫不留情斥責的。

他的態度讓張學良感到了新奇,覺得他不是那等攀炎附勢的人,因此認真聽起了他的課。


郭松齡曾經就讀過陸軍大學,有非常紮實的軍事理論基礎,他曾經在四川的軍旅以及孫中山部下的軍隊中磨礪過,因此練就了一身極佳的軍事本事。

張學良也接觸過自己父親很多拜把子的兄弟將領們,他們的身上都帶著非常濃重的匪氣,這是一直自詡良好的張學良非常看不慣的。

課堂中,隨著張學良一點點被郭松齡的學識所折服,郭松齡在張學良心目中的地位也越發高大了起來。

在張學良的心目中,他覺得自己這位老師絕對是一塊被泥土給掩蓋起來的真金,是那種不怕烈火灼燒的真金。




張作霖給予郭松齡發展的平臺

為了不讓郭松齡的才能繼續被掩蓋下去,張學良請求了自己的父親,請求張作霖給郭松齡一個施展他才能的機會。

在思量過後,張作霖給了郭松齡一個機會。

首先,張作霖給了張學良一支軍隊,這支軍隊的長官並不是郭松齡,而是他的兒子張學良。

而張作霖給郭松齡的機會是成為張學良的副官,張作霖之所以會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幫張學良鋪路、藉此讓張學良在軍隊中建立自己的威信。


在郭松齡擔任張學良副手的過程中,他為張學良操練出了一支精悍的軍隊,在他的指揮下,這支軍隊盛放出了強烈的光芒,立下了許多令人驚歎的戰績。

奉軍的人數雖然比較多,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非常的菜,許多人在戰場上的表現都非常貪生怕死,是那種稍有敗績就馬上潰不成軍的軍隊。

而張學良的軍隊在郭松齡的操練下,開始從一盤散亂的沙凝結成了一塊堅硬的水泥,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張作霖對郭松齡有功不大賞的原因

在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張作霖其他的部隊都被吳佩孚的軍隊橫掃得四處潰逃的時候,只有張學良和郭松齡這支凝聚力很強的隊伍獲得了勝利。

吳佩孚

第二次直奉大戰的時候同樣如此,他們同樣在這場大戰中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不過後來論功行賞的時候,郭松齡卻因為張作霖的獎賞問題對張作霖產生了怨氣。

楊宇霆是奉軍的二號人物,因為他的地位資歷極深的原因,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後,他獲得了巨大的獎勵。

楊宇霆

他被張作霖封為了江蘇督軍,被派到了江蘇這個魚米之鄉成為了和張宗昌一樣為張作霖管理一省的軍閥。

還有姜登選等其他將領也在當時成為了封土一方的軍閥。

在這個過程中,原本滿心期許以為張作霖會給自己封一大塊地盤的郭松齡,他卻沒有獲得沒有太多的獎勵。

張作霖之所以沒有給郭松齡駐守一方的獎勵,原因就是他知道郭松齡這個人的桀驁不馴。

知道如果讓他去了外地獨自掌管一省地盤的話,那到時將很難再繼續地操控他,他也有很大的可能會發生反叛。

所以張作霖讓郭松齡繼續留在了張學良身邊,想一邊敲打郭松齡、一邊繼續地讓郭松齡輔佐張學良,幫助張學良積累更大的名聲、勢力。

郭松齡因心裡不平衡爆發的反叛

因為怨恨張作霖獎勵不均的原因,郭松齡在心底裡產生了對張作霖的怨氣。

也和楊宇霆、姜登選等沒立下大功卻獲得好處的將領爆發了衝突,越發忌恨起了他們。

事情果不出張作霖所料,郭松齡確實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

在看到自己沒有受到相應的獎勵後,他後來帶領軍隊反叛了張作霖。

在口號方面,郭松齡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多人都認同的藉口。

他在張作霖積蓄實力準備對北京那些北洋軍閥發動攻勢的時候,反叛了張作霖,聲稱是自己是為了制止張作霖打內戰、避免他禍害國內的平和,這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的。

但究其根本,他實際是因為張作霖的獎勵沒到位、怨恨張作霖,這才反叛了張作霖。

在他反叛的時候,姜登選來到了他的軍營中勸說起了他。

姜登選是奉軍的老將領,曾經因為張作霖分封地盤的時候和不服氣的郭松齡爆發過矛盾,因此在姜登選來勸說郭松齡的過程中,他被早已怨恨他已久的郭松齡找了個藉口給槍斃了。

因叛亂而慌亂的張作霖

其實在郭松齡攻打張作霖的時候,郭松齡手下很多的奉軍對他們將要打張作霖的事情都是很抗拒的。

不過身處在軍中,他們也身不由己。

因為他們已經參與了這次叛亂活動,覺得就算郭松齡失敗了,自己等人也很難逃出干係,所以他們只能得過且過地聽從了郭松齡的命令,對他們曾經的老主子下了手。

郭松齡大軍的來勢洶洶讓張作霖差點被嚇破了膽,他當時覺得自己肯定是要完蛋了。

這個時候他首先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各種金銀財寶給收拾好,打算在危急情況下逃到日本駐紮在東北的軍營中,尋求他們的庇護。

也因為局勢非常緊迫,心神不定的張作霖請求了日本人的幫助,給日本人許下了讓他們眼紅的利益,然後日本人才為張作霖出了手。

郭松齡的敗亡

日本人決定幫助張作霖後,他們首先派出飛機在郭松齡軍隊上方投下了張作霖的傳單。

在傳單中,張作霖承諾放過反叛的奉軍,好打消他們心裡的疑慮。

當然,這只是日本人的第一步決定 。

他們原本也沒想過第一步就能取得消滅郭松齡的效果,正當他們準備實施第二步計劃的時候,出乎他們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那些飛機投下的傳單竟然起到了超出他們想象的效果,在感受到張作霖的態度後,很多曾經受到過張作霖衣食恩惠的奉軍士兵們,他們心底裡懸起來的心思馬上安穩了起來。

從這個時候開始,奉軍士兵們不再聽從郭松齡的命令,他們破口大罵起了郭松齡的忘恩負義、狼子野心。

最終郭松齡用來反叛張作霖的軍隊自我瓦解崩潰了,在發現軍隊不聽從自己的號令,甚至準備發生譁變的時候,郭松齡攜帶自己的妻子四處躲逃了起來。

不過最後他們夫妻二人還是被抓到了。

然後在郭松齡被押赴回奉天城的路上,他被楊宇霆給處死了。

有人說楊宇霆是在張作霖的授意下處死郭松齡的,也有人說,郭松齡之所以會被楊宇霆處死,是因為二人先前結下的仇怨太過於深重,在這種矛盾下,楊宇霆才私自做決定處死了郭松齡。

隨同郭松齡一起被處死的是他的妻子,郭松齡曾經在清朝末年被清朝官兵抓住過,當時清朝官兵要以起義叛亂的罪名處死他,是他的妻子找了個藉口救了他。

而後來他之所以會叛亂,也跟他妻子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的原因以及張學良對郭松齡的看法

張作霖最後之所以會死在日本人的手下,也跟郭松齡叛亂這件事情有著莫大的關係。

正因為張作霖承諾給了日本人很大的利益,在日本人向他索要利益被他一推再推、處處拒絕兌現自己先前承諾的時候,引發了日本人無盡的怒火,才會使日本人暴露出了他們的真面目,他們才會在張作霖從北京回東北的火車上把張作霖給炸死了。

因此,雖然導致張作霖死亡的罪魁禍首是日本人,但實際上郭松齡才是害死張作霖的最大誘因。

不過即便郭松齡做的事情再如何的惡劣,他的學生張學良在晚年時,卻是不怨恨他的。

可能在叛亂剛爆發的時候,張學良會對郭松齡所做的事情怒氣沖天,但是隨著他的年歲越來越大,他的內心其實早已經原諒了郭松齡。

在他接受別人採訪的時候,他甚至感嘆地說出了:如果郭松齡不死,日本人絕對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由此可見,他對郭松齡的評價有多麼之高了。

郭松齡是一頭喂不熟的餓狼

通過以上的種種事蹟,我覺得我們可以初步地判斷一下郭松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首先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的軍事才能在奉軍中是獨一無二的,是那種真正天資卓越的人物。

但也正如我們開頭所說,他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物。

他是一把不分敵我的刀、是一頭無論如何都喂不熟的狼。

如果人給他餵飽了肉,那一切都還好說,但如果哪一天人給它喂的肉少了,那他將會變成東郭先生故事中的那隻狼,將會把自己的血腥大口轉移向自己的恩人。

至於什麼崇高的理想,我覺得無外乎就是一個幌子,正如馮玉祥一樣,他哪一次的背叛不給自己找出一個高大上的理由?

顯然,他學到了一絲馮玉祥的精髓,不過他有馮玉祥的性格,卻沒有馮玉祥的命,馮玉祥可以反叛許多次,但是他只能反叛一次。

所以說我覺得這就是歷史中的郭松齡,他的才能是不能否認的,他心胸的狹隘、他的忘恩負義也是不可否認的。


孤客生


  郭松齡據說是郭子儀後代,其人有才具,也有抱負,但與其祖先郭子儀不同,郭松齡頗恃才自傲。其發動倒張事變改變了東北格局和中國歷史的走向。

  郭出身一般,19歲才能正兒八經進學堂學習,在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時就和同盟會有聯繫,對當時政府的腐敗無能感觸很深。後來追隨朱慶瀾入川,任連長。在川期間積極支持同盟會活動,其本人更是在1910年就加入新軍同盟會,算是同盟會早期會員。

  武昌起義後,朱慶瀾等客籍將領受排擠離開四川,郭松齡也返回到老家奉天。回到奉天的郭松齡也閒不住,參加了張榕搞的反清起義,但很快遭到清政府逮捕,並判為處斬。就在郭差一點掉腦袋時,後來成為其妻子的韓淑秀冒死攔住刑車,並對監斬官陳述郭是其未婚夫,是回奉天結婚,未參加革命黨。郭運氣好,由此得以釋放。順帶說下,韓之於郭,不亞於陳壁君於汪精衛。

  此後郭埋頭學業,不斷深造。1912年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1913年又考入中國陸軍大學。陸大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

  郭在北京待了幾年沒人賞識,自覺有大才,本人又不安分。於是在1917年投奔孫中山,被委為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後轉任韶關講武堂教官。孫中山的護法運動失敗後,郭在廣州沒法混下去,只得又返回老家奉天,投奔奉系,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

  張作霖在郭松齡造反失敗後曾罵郭:“郭鬼子(郭高大挺拔,樸素簡樸,平素穿一套布軍服,和士兵軍服一樣。當時布軍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軍服又長得像白俄一樣高大,因此遂被人呼為“郭鬼子”)這個鱉羔子,到瀋陽來,打個行李捲,只有兩個茶碗還有一個沒把的。小六子說他是個人才,能吃苦耐勞,我一次就給他兩千塊大洋,給他安家。那時候他感激的把他媽給我當老婆他都願意。

  一直不得志的郭松齡時來運轉得益於他在東三省講武堂教的學生張學良。認識張後,郭才開始好運來臨。當時郭已經36歲,張學良才19歲。

  張學良曾評述他與郭松齡的關係:“學良有動於衷,又奇公學識,有羅為己用之意”。而郭也有藉助張施展抱負之意。

  於是在兩人七年合作中,郭的職務扶搖直上。張學良曾經公開說過:“我就是茂宸(郭字茂宸),茂宸就是我。”可以說張對郭有知遇之恩。

  郭相貌冷峻,性格偏激,不拘言笑。綠林出身的大帥張作霖實際並不太喜歡他。據東北軍老人回憶:“郭氏為人剛愎自用,作風跋扈專斷,不為張作霖所重,獨賴張學良多方向其父講好話,終於使郭得以暢行其意志。”

  郭張合作確實將隊伍帶的有聲有色,並在入關作戰中屢屢建功。在1920年直皖戰爭中,郭曾創造過一個團滅掉皖軍兩個旅的驚人戰績,但郭雖然功勞很大,分配勝利果實時多被奉系老人摘果子,尤其在督軍分配上一無所獲,深懷恨於心。

  再者他與張作霖想法相左。張想搞武力統一,將大批奉軍開往關內佔領南方各省;而郭則提出退回關外,保境安民。而他被奉系老人和士官派視為少帥的班底,很是受張作霖身邊紅人、士官派首領楊宇霆等排擠,兩人矛盾很大。

  所以後來郭起兵原因之一就是針對楊(懲辦主戰的士官派首領楊宇霆)。

  1925年,奉系受到孫傳芳的進攻,兵敗如山倒,楊宇霆等人幾乎在一夜之間就丟掉江蘇、安徽。打蘇皖出力大但沒能如願當上督軍的郭很生氣。此時南方革命軍搞得很熱鬧,北洋各派被打的落花流水,張作霖作為北洋一大派系自然要籌劃鎮壓革命軍。

  郭此時認為時機來了,外有革命軍遙相呼應,內有馮玉祥李景林對郭許諾聯合倒張作霖。於是率所部奉軍精銳七萬人在灤州起兵反奉。

  剛起兵時郭提出三條主張:(1)、反對內戰,主張和平;(2)、要求禍國媚日的張作霖下臺,懲辦主戰的士官派首領楊宇霆;(3)、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三省。7萬大軍攻佔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衝破連山防線,佔領錦州。

  但實際上郭此舉並非全是一片為國為民的“崇高理想”,裡面很多是夾雜著個人野心和慾望。

  他曾向人說過其內心想法:“此次舉兵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現在再不能中止。我已經42歲,這樣的病軀,也許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張上將軍(張作霖)痛改前非而下臺的話,請學良君到日本去留學三、四年,在此期間,自己的經綸抱負實現一部分之後,願將位置讓給學良君,自己下野,度過閒雲野鶴的安靜餘生。這不是假意,而是真情。”

  至於後面這段真假只有郭自己知道了。

  但到後來隨著戰事順利發展,郭都開始公然指責起張學良來。但就在大家認為郭必勝之際,由於日本人參與和馮玉祥等盟友的做壁上觀等原因,郭迅速失敗。郭夫妻倆被從地窖搜出後被張作霖迅速指示槍決,並砍掉雙腳拍照遍發東三省,下場悽慘。

  但由於當時為了消滅郭,張作霖與日本人達成秘密協議。郭被平息後,張對日本人履約的要求拖三推四,最終被日本人炸死。某種意義上說,郭間接促成了張作霖之死,更間接改變了東北局勢。

  設若郭不起兵,張作霖不死,東三省不會很快形成被日本佔領的局面。張學良也曾表示:若茂宸在,局勢不至於此。某種意義上郭也是改變歷史的人物之一。


趙燕雲


1937年,"九一八"事變六週年之際,張學良回顧往事,不禁扼腕嘆息:“如果當時郭松齡在,日本人就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這是張學良對郭松齡軍事才能的一種充分肯定,也是對良師益友郭松齡的深切緬懷。郭松齡,字茂宸,外號郭鬼子,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代,是民國時期奉軍的著名將領,是有進步愛國思想的近代軍人,其人志向遠大而才幹突出,最終因反奉而戰死。

郭松齡(1883年~1925年12月25日)遼寧省瀋陽市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中國陸軍大軍),信仰三民主義,曾參加過護法戰爭,是一個軍事才幹十分優秀的軍人。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返回奉天,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張作霖辦的軍校)戰術教官。在擔任教官期間結識在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兩人惺惺相惜,相互引為知音。在張學良的大力推薦,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之後在張學良的信任與幫助下一路升遷,成為奉軍的重要將領之一。

郭松齡與張學良搭班子,在直奉戰爭中大放異彩: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與張學良率領的東路軍擊敗了直係軍閥,打破了吳佩孚突破山海關,實現直搗關東的計劃;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張兩人率領的奉軍第三軍徹底擊敗直係軍閥。直奉戰爭取得了勝利,但是郭松齡與張作霖卻發生了政治上的分歧:張作霖要奉軍南下攻佔南方諸省,與國民黨一決雌雄;郭松齡認為奉軍當退回東北,抵禦日本關東軍對東北地區的蠶食。

1925年,郭松齡夫婦前往日本考查軍事,聽聞張作霖在日本採購軍備,意圖南下攻擊國民黨,統一中國!郭松齡十分的氣憤,認為張作霖不重點防備關東軍,而要與國民黨開戰,這是十分不理智的行為,與國民黨相鬥只會讓日本人從中得利。於是郭松齡在反覆勸諫張作霖無果後,聯絡馮玉祥共同起兵反奉,要推反張作霖對東北的統治,扶持張學良為東北首領,並改造東北三省。最終張作霖在日本軍隊的幫助下,加上馮玉祥及其它將領對郭的背叛,張作霖擊敗了郭松齡的起義部隊。同年12月25日,張作霖下令處決郭松齡夫婦並在小河沿暴屍三日!

張學良跟郭松齡感情十分深厚,當時的人評價說:張對郭推心置腹,而郭對張也鞠躬盡瘁。一般人都認為郭是張的靈魂。張學良自己則說:"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可見他們二人的感情之深。在奉軍內部以楊宇霆為首的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將領一是個派系,受到張作霖重用;以郭松齡為首的陸軍大學畢業將領是一個派系,受到張學良的重用;兩派勢同水火,時有火拼之勢。郭松齡兵敗被捕後,楊宇霆害怕夜長夢多,怕張學良會想方設法救下郭松齡,於是在第二天就將郭松齡夫婦槍決了。郭松齡的身死對日本人最有利,因為有郭松齡在,東北軍就會堅持抗日,張學良就有主心骨!後來張學良東北易幟,不與日本人合作,這也是深受郭松齡的影響!


大秦鐵鷹劍士


個人以為,郭松齡的軍事主張及帶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當時的環境下,可以說他是一個未經留洋薰陶卻依然擁有良好的軍事思維及軍事素養。在之後的三八兩旅以及兵團的訓練帶兵方面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並讓他所帶之軍變為了奉系軍中的精銳,因此在軍事層面來說,他是一名良將,一名善於帶兵之人。 郭松齡的政治思想較於當時的奉系軍閥中還是較為先進的,他能以民族大義為先,以拯救中華,振興國家之積貧積弱之現象為己任。在與張學良的搭檔配合下,其對張學良的影響也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之後張學良的“東北易幟”及“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一致對外的這兩項重大歷史功績有著一定的影響,使張學良不再與其父親張作霖一般繼續成為舊時軍閥。



即使是在叛變反奉期間還是未接受日本方面的干涉,嚴正聲明其反奉只是內政,並不應由他國來左右,這一點也許也是之後歷史上奉他為愛國將領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個人認為,郭松齡的做事為人方面若沒有叛變反奉,急於靠自己的武裝力量去粗鄙的用軍事來改變東北的話,或許他可能在歷史上的評價會更高更不凡,也或許能改變他的一生。但從人情世故上來講,他的叛變對於他的知遇之人張學良來說是打擊最大的,他與張亦師亦友,一路的互相影響互相扶持,張予以了他權利及一定的軍事地位使其發揮其軍事才能,予以了他無上的信任,如若隱忍,待張學良順利坐上東北王的那一刻或許他真能一展其政治抱負,改變東北的面貌。可是郭並沒有這麼做,在人情上講他辜負了張學良的知遇之恩,辜負了張學良的信任,使張學良陷入了不義之境地,一方面是張學良敬重的老師而另一方則是自己的父親。古往今來,凡事孝為先,即使郭的初衷是好的,張學良也不可能叛變自己的父親去聯合或支持郭去反對其父親,起兵造反攻打自己的出生之地,傷害生養他的父母,無論其父親張作霖是否正確。因此在為人上我認為郭松齡還是有所欠缺的。 郭松齡在仕途上的追求或許是他唯一反奉的唯一理由,在張學良父親張作霖發動的第二次直奉大戰之後,軍功最大的應為張學良及郭松齡部,可在戰後封督軍時並未給予其戰功相對的督軍地位,也為後面的郭之叛變埋下了隱患,所以單從反叛理由上來說,郭松齡之叛變也算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往高處走嘛。



但這也說明了郭松齡在政治方面的不成熟,要知道張作霖一直以為張學良就是郭松齡,在自己死後張學良會接任自己並且一定會給予郭相當高的地位,於是張作霖做了這種決定,這種事在中國歷史上並不鮮見,可惜當時的郭松齡並未這麼想,反而認為張作霖賞罰不公,由此存了背叛之念。 總結來說,郭松齡總體上算是個愛國良將,並有著一定的軍事能力及政治抱負。唯一的遺憾在於他未等到張學良的上臺施展其抱負,並在人情世故方面前半段他對於張學良有著深遠的影響並使張學良成為了史上有名的愛國之士,後半段他的叛變卻是對這個亦師亦友的張學良的巨大虧欠,讓人不勝唏噓——他忍個3年,張作霖一死,東北就是張學良的,張學良的也就是他郭松齡的,正可以施展報負,多好。 郭松齡就是再不濟,“九.一八”的時候也能起點作用,唉。 一聲嘆息。



李三萬的三萬裡


因果循環,亂世奸雄,有野心問鼎天下,然而未善終,可惜可嘆。

郭松齡自稱郭子儀後代,畢業於奉天陸軍速成學堂,長得高大挺拔,顏值高。不像一些軍閥頭子那樣,和土匪無異。

他刻意塑造自己親民的形象,樸素簡樸,平易近人,在奉系很有威望。也正因高大威猛,被人呼為“郭鬼子”。

亂世風雲之中,人的底線與原則變幻不定。郭松齡還頗有一種民族氣息,主張與南方國民軍和解,堅決抵制張作霖親日,購買日本武器。

一山難容二虎,也為自己的不幸埋下了伏筆。當然,都是利益糾纏,也不可評價過高。郭松齡也心狠手辣,手腕非同小可。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和張學良配合起來,擊敗吳佩孚,居功甚偉。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松齡與張作霖,張學良,楊宇霆等人的矛盾逐步不可調和。面對困境,1925年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只能暫時離開東北,到日本考察軍事,因張作霖要打國民軍,故而回國反張。被馮玉祥出賣,之後日本也攻擊郭部,最終一敗塗地。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平安夜期間,12月24日郭松齡夫婦在新民縣一個農家的菜窯裡被奉軍逮捕。次日,兩人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後被槍殺,年僅43歲。張作霖為了洩私憤,震懾郭舊部,下令必須曝屍三日,之後才草草掩埋。

一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複雜和變動。


歷史傳訊社


這個人確實很難評價。亦非良將,也費反賊。既非良臣,也非叛匪。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郭松齡生於1883年,字茂宸,地道的遼寧瀋陽市人,自稱是是唐朝郭子儀的後裔。(大概也是瞎認祖宗)奉系主要將領之一。 郭松齡平素穿一套布軍服,而奉軍將領都是穿呢制將軍服,布軍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軍服又長得像白俄一樣高大,因此遂被人呼為郭鬼子。有道是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外號,可見郭松齡的外號不僅僅是指穿戴,更是他性格和秉性的體現。

郭松齡畢業於陸軍大學,可謂是職業軍人出身,經過朱慶瀾的提攜得以起事。後來在瀋陽軍校教學的時候得以結識張學良,從此就和張學良糾結了一生。郭松齡是張學良在軍事上的老師張學良對郭松齡的能力很是佩服。多次向老爸張作霖舉薦。兒子的意見張作霖是要聽的,經張學良的推薦,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為團長。後又委任郭松齡為旅長,與張學良領導的第三旅組成司令部。張作霖的意思很明顯,讓郭松齡好好帶兒子。

應該說,郭松齡打仗的本事還行,但在奉軍裡也不是出力拔萃的,楊宇霆,姜登選都比郭松齡強,但早期郭松齡和張學良合作的很愉快,彼此協作順暢,打了不少漂亮仗。

但郭松齡絕非良善之輩,與楊宇霆的分歧完全是權力之爭,屬於爭權奪利。遺憾的是,他郭松齡失敗了,所以才在1925年,郭松齡聯絡西北軍軍閥馮玉祥共同反奉,他的反奉,完全是出於私利,絕非公益、郭松齡實際上看不起張作霖,也看不起精明的楊宇霆(應該是嫉妒他受重用),對張學良也是頗有微辭。就從他聯絡馮玉祥這個人,就知道必敗無疑。在同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起兵,同時殺害了姜登選,這件事情郭松齡做的太過分,只因姜登選不同意反奉,居然將其活埋。可見也是軍閥做派,其實完全可以將其釋放或軟禁。郭松齡公開發表反奉宣言。郭松齡率七萬大軍攻佔山海關,開始打的很順

,但由於日本人介入而失敗,後路又被吳俊升切斷,郭松齡一敗塗地。郭松齡與夫人化裝逃跑,後在新民縣奉軍逮捕。25日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被槍殺,張作霖命令曝屍三日方可收葬。郭松齡時年42歲。郭松齡的失敗在於三點,一是李景林、馮玉祥先後背盟倒戈。二是蔑沒有籠絡住基層軍官。也沒有高級奉軍高級將領跟隨。第三沒有聯繫日本人、也沒有想到日本人會攻擊他。也就是說,在政治上、郭松齡是個認不清局勢的白痴。

郭松齡反奉,不僅是奉系軍閥史上的一個重大的軍事和政治事件.奉系軍閥就此開始衰落,也給日本介入東北提供了條件和藉口。受到如此致命打擊,在無統一天下的條件。但在民國初年。馮國璋背叛袁世凱,曹錕架空馮國璋,吳佩孚架空曹錕,張作霖利用馮玉祥倒戈吳佩孚,可以說,比比皆是,如果就此指責郭松齡未免有些苛刻。

張學良曾經這樣評價郭松齡;郭茂宸的確是一個難得的人才,若由我處理,應讓其出國深造,以後再為東北地方之用。直到西安事變時,我每遇困擾,常嘆曰:“如郭茂宸在,我就不會這麼困難了,這實際上就是張學良的一個託詞,不僅當真。

應該說,郭松齡和楊宇霆一樣都是投機主義者,只不過死的太早,造反失敗,。如果活到張作霖去世。也肯定會和楊宇霆兵戎相見。至於誰勝誰負很難說。郭松齡此人軍事才能真的很一般,絕非名將,性格孤傲自負,目無餘子。瞧不起人,與同僚關係不好。是個刺頭。但為人不錯,頗受部下愛戴。有點認死理,如果始終跟隨張學良有也許會有一個不錯的結局。如果郭松齡成事,也不過是一個新軍閥。

可以說,郭松齡和楊宇霆是奉軍裡最有才能的兩個人。二人都有各自性格的缺陷導致了人生的悲劇,郭松齡1925年被張作霖所殺,楊宇霆1929年被張學良所殺。兩個最有能力的人死於父子二之手。他倆如果都活到9.18那一年,日本人會如何?奉軍會放棄東北嗎?郭松齡的死是可惜,但不得值得可憐。應該是咎由自取。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提起民國必然提北洋軍閥,提起北洋軍閥軍閥就必然要提奉系軍閥,郭松齡作為奉軍中的將領,在奉系軍閥的發展中脫穎而出。作為張學良的老師,張作霖的部下,張氏父子給郭松齡二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奉軍七萬精銳盡歸其掌管。

然而,1925底,正是奉系如日中天,氣勢如虹準備統一全國的時候,郭松齡反奉,致使奉系元氣大傷,隨著在後來的國民革命軍北伐中被挫敗。郭松齡的反叛對東北政治軍事局勢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今天縱橫就來講講郭松齡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奉系中的中流砥柱

據說郭松齡祖上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但是郭松齡這輩已經時純粹的農民了,郭松齡先是進入奉天陸軍小學堂學習,畢業後擔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獲朱慶瀾賞識,後來加入同盟會,並且隨朱慶瀾入四川駐防,四川保路運動後,郭松齡在四川也待不下去了。

回奉天之後參加起義,但是被清政府逮捕,後來經後來的妻子韓淑秀冒死相救才得以釋放,1913年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前往廣州投奔孫中山,在那幾年,孫中山也不好過,在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又回到了奉天。

可以說,郭松齡在亂世之中並沒有找到自己的舞臺,後來多虧張作霖不介意他的同盟會身份,讓他擔任東北講武堂戰術教官,在此期間結識張學良,才一飛沖天。

縱橫在這個部分打了一個小標題是奉軍中的中流砥柱,實際是扯淡,郭松齡有沒有能耐,肯定是有,但是能夠得到上天,完全是拜張學良所賜。

針對郭松齡和張學良的關係,張作霖評價說,穿一條褲子都嫌肥!張學良也是逢人便說,我即茂宸,茂宸即我。

帶的都是最好的士兵,拿的都是最好的裝備,只要差不多的就不會打敗仗,既是這樣,郭松齡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依然違背作戰紀律,不聽指揮,要不是張學良攔著,估計也沒他好果子吃。

充滿革命理想,卻又野心勃勃

郭松齡這個人習慣很好,不抽菸不賭博不好色,不喜歡阿諛奉承(其實他對張學良的那種應該算是迎合,只不過他仗著張學良這層關係,看不上其他的領導)。

這樣的人,他說自己充滿革命理想,實際則是目中無人,野心勃勃,早年曾參加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幾天就感覺自己是革命人士了。

說到底就是野心勃勃。在馮玉祥的煽風點火下,郭松齡也就不講什麼恩情,不講什麼知遇之恩,不講什麼江湖道義,率兵反攻奉天。

關於郭松齡反奉,楊宇霆說的最恰到好處,就是給慣的!

很多人都說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分贓不均是引起郭松齡反奉的重要原因,其實這就是民國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郭松齡沒有按照既定行軍計劃,本來就應該沒有功,戰後反而認為自己功勞蓋世。

張作霖口中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按照道理來講,反叛就反叛,這個誰都管不了,人不要臉也就如此了,放在現在社會來講跳槽是正常現象,反過來再給一刀也正常,但是我最看不上郭松齡的一點是,他反叛的時候還盜用張學良的名義,這把張學良弄的是裡外不是人。

張學良這個人一身毛病,但是有一點很可貴,就是對朋友兩肋插刀,你跟我好,就好的都不行不行的,然而,郭松齡這一下子,打的是清君側,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最後張學良派飛機撒傳單,揭露了郭松齡的真面目,士兵都說吃老張家飯,不打老張家人。

再加上馮玉祥從後面倒戈,郭松齡孤立無援,最終兵敗被俘,暴死三日才得以收屍。

死後,當地報紙就刊出了指郭松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詞,其實,郭松齡縱然這般不是,引發了東北局勢的動盪,但是有一點也表現了郭松齡的氣節,就是郭松齡在進攻瀋陽的行軍途中,日軍代表來商議,要郭松齡承認日本的在華利益,郭松齡不為所動,如果當時郭松齡與日本達成妥協,或者簽訂更多的賣國條約,則鹿死誰手還不知呢!

從這方面來說,郭松齡還是有點民族情懷的!


史論縱橫


郭松齡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上過軍校,飽讀兵書,才華橫溢,曾為張學良的啟蒙老師及教官,為奉軍著名愛國將領,善於治兵了,其下官兵驍勇善戰,為奉軍立下漢馬功勞。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全線大敗,各部一觸即潰。任東路軍第二梯隊副司令的郭松齡負責具體指揮三、八旅,在他的指揮下,三、八旅撤退完整,英勇阻擊追兵,使得張作霖得以安然退回奉天。

郭松齡早年參加過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在隨後的幾次入關作戰的中張學良連升幾級,郭松齡自然跟著升,但郭松齡與張作霖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心裡一直想的是民族大業,曾寄希望於張學良身上,但張學良受其父親控制,難以達到自己的理想,常年來張學良的三軍團部隊一直都是郭松齡帶,對部隊的控制很深,所以就密謀造反,企圖帶著手裡的部隊獨立拉出去做一番民族大業,但事情敗露,郭松齡與夫人化妝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縣一個農家的菜窯裡被奉軍逮捕。25日,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後,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被槍決,張作霖命令曝屍三日方可收葬,結局悲慘。




曉東有話說Sun


郭松齡此人不貪財不好色不喜賭,做事嚴謹認真,治軍嚴格,從來不徇私舞弊。在夫妻生活上,郭松齡算得上是一個好丈夫,儘管妻子多年來未曾生育,但他依舊不納妾,一直與原配妻子恩愛有加。在部隊中,他又算得上是一個好軍官,他從來不貪汙受賄,與士兵同甘共苦,對沒有背景卻有能力的士兵他都會盡可能提拔。


1925年的某一天,手握奉軍七萬精銳部隊的郭松齡突然宣佈反奉,通電張作霖要求其下野,讓張學良主持東北大局,否則就率領大軍攻打奉天。郭松齡此舉很明顯是為了個人私心,他口口聲聲宣揚反對內戰,全國團結一致抵抗列強。可是實際上郭松齡帶領七萬奉軍精銳打起了內戰,導致東北軍實力大損,這也給了日本人可趁之機。

郭松齡帶領他的七萬大軍一句勢如破竹,當時許多人都以為郭松齡必然可以打敗張作霖,奉軍高層許多軍官都收拾好東西準備溜之大吉,結果這時候日本人突然插了一手,幫助張作霖攻打郭松齡,再加上郭松齡七萬精銳都是張學良的老部下,在張學良的一番心理戰下,許多人都選擇倒戈相向,郭松齡因此失敗了,他與他夫人都被殺。



日軍曾提出幫助郭松齡打敗張作霖,前提是讓郭松齡簽訂滿蒙條約,維持日本在華的利益,郭松齡立馬就拒絕了日本人。郭松齡沒有因為個人利益而拋棄國家利益,從這點上我尊敬他,他起碼算得上是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


麥地傳奇


郭松齡是奉系軍閥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一生最出名的事兒,就是倒戈反奉,跟原來的領導張作霖直接幹上了。

郭松齡是瀋陽人。1905年,22歲的郭松齡就讀於奉天陸軍小學堂,後派到北洋陸軍第二鎮隨軍見習。1910年加入同盟會,任連長、營長等職。1912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次年考入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

1917年,孫中山組建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了孫中山,被委任為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等職。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返回奉天。受孫中山的影響,他萌發了“欲謀(東)三省之改造,非推倒軍閥不可”的想法。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打響,張學良任第三軍軍長兼第四師師長,郭松齡升任副軍長兼第六師師長。在奉軍入關攻打九門口的戰役中,郭松齡所部作戰勇猛,大敗直係軍閥,使奉軍長驅直入河北,打過黃河。張學良被任命為京榆駐軍司令部司令,郭松齡為副司令。

第二次直奉大戰之後,郭松齡和張作霖開始漸行漸遠,最終走向決裂的道路,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對郭松齡沒有論功行賞,導致他的不滿;二是張作霖有入主關內的野心,而郭松齡願意走和平道路,把東北治理好是他的理想;三是張作霖藉助日本人的力量,來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

1925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召開軍事會議,宣佈班師回奉、倡導和平,同時發出三個通電。第一個通電,讓張作霖即日下野,擁護張學良繼承東北大任:第二個通電,讓楊宇霆下臺:第三個通電,奉系和馮玉祥兩軍停戰。郭松齡改部隊番號為東北國民軍, 自任總司令。而張作霖也下了討郭命令,懸賞80萬元捉拿郭松齡活口。

在郭松齡和張作霖雙方的戰鬥中,郭松齡的部隊最終潰敗,他和妻子化妝成農民逃亡,躲在農家菜窖內,被奉軍搜到。張作霖得知消息後,電令將他解押奉天,隨後又怕中途有變,臨時改下命令,將郭松齡夫婦從就地槍決,暴屍三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