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同街,该怎样留住你的历史你的荣光?

大学一毕业,工作就在徐州市大同街。大同街名字肯定取自中山先生“天下大同”,旁边纪念孙中山的“中山堂”可以为证。


在那儿工作七、八年,一直也没人告诉我,原来,大同街是徐州最著名的街道。

明清时,大同街是徐州东门大街,称为察院街。1928年,北伐军二次光复徐州,改为大同街。1938年徐州沦陷前,大同街楼房林立,金融商贸聚集,已经成为连甍接栋、栉比鳞次的闹市。徐州市民有这样的顺口溜,“老天成,真正强;华丰泰,裕泰祥,宝成银楼老凤”,说的就是大同街,名符其实黄金街。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同街,该怎样留住你的历史你的荣光?

曾经商业繁盛的大同街

日军占领徐州后,他们以“大东亚共荣圈”的思路经营规划徐州,是从大同街为中心开始的,日军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殖民的布局,同样也是以从大同街为中心设计。

大同街上一百年历史的花园饭店,亲历了张勋在此密谋复辟、徐州会议冯蒋结盟、李宗仁将之为行辕司令部,指挥台儿庄会战,桩桩件件影响深远。曾入住的名人不计其数,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蒋介石、蒋纬国等。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同街,该怎样留住你的历史你的荣光?

大同街旁一百年历史的花园饭店

大同街的中心是钟鼓楼,是当年徐州城的最高建筑,现在已成为了市级文物。

徐州近代的沧桑,大同街是当之无愧的见证者。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同街,该怎样留住你的历史你的荣光?

大同街中心钟鼓楼

解放后,大同街仍是徐州的中心街道。

我在那里工作时,已是九十年代。

那时的大同街以美食著名。徐州的老字号的餐饮名店云集。

凌云楼是清真餐馆,以羊肉菜品著名。早餐供应的羊肉煎包、素煎包;三珍斋的烫面蒸饺、三鲜馄饨;两来风的辣汤都是老徐州人津津乐道的名吃。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同街,该怎样留住你的历史你的荣光?

大同街上建于1912年的两来风酒楼招牌

相比旁边的淮海路、彭城路,当时大同街道路已不宽广,已算不上商业街道,但两旁遮天的梧桐,亲切的钟鼓楼,巷口里的老徐州民居,书香阵阵的图书馆,匆匆往来的读者,都成为永不湮灭的记忆。

今年春节,又重访大同街。

钟鼓楼依旧矗立,但原来的图书馆早已迁走,一楼被美发沙龙、河南板面、炒货之类小铺替代,凌云楼、两来风已不知何处,凌云楼址上建了一座名为银座的商厦,似乎已不营业,空留下过时的广告、招牌,昭示着曾经一时的繁盛。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同街,该怎样留住你的历史你的荣光?

现在的大同街

唯一安慰的是三珍斋在原址上重新开张。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同街,该怎样留住你的历史你的荣光?

馄饨、蒸饺还在,有老人独自默默地品尝。还是过去的味道吗?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同街,徐州近代历史的见证者,你的历史在哪里?你的荣光又在哪里?

虽然理解城市发展的力量,但是,看到这样的大同街,总觉得它不该是如此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