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历史名人之窦欲峻

师宗历史名人之窦欲峻

【作者】李永生

师宗历史名人之窦欲峻

窦欲峻画像

窦欲峻(1764~1837 年),男,汉族,字仰之,号层峰,又号松溪,师宗县竹基淑基村人,清乾隆已酉科(1790 年)选拔贡生,之后步入仕途,选授云南县教谕,历署武定、禄丰、富民、昆明、广南、赵州等县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职。俸满保举,选授湖北兴山县知县,后调任襄阳县知县,继任钟祥、枣阳、黄岗、罗田、黄梅县知县。1824 年特授随州知州,1826 年授江苏镇江府知府,1827年授福建盐法道,1833 年授浙江督粮道,1835 年特调任杭嘉湖海防兵备驿政道。同年主政海塘工程建设,工程峻工后,因成绩卓著,特旨交部从优议叙加一级,诰授中宪大夫,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内,时年73 岁,其子扶灵柩返乡,葬于淑基村狮山。

窦欲峻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父亲窦晟是本省乡试第一名举人,曾任建水州教谕、训导、赵州学正,大理府教授、浙江象山县知县,山西洪洞县知县,敕授文林郎。窦欲峻从小在父亲熏陶下,茁壮成长,五岁时跟父亲到赵州学政衙门念书,父亲对其要求极为严格。窦欲峻也十分勤奋好学,十六岁入州学,彻夜明烛攻读理学、儒学、经文、诗词,过目不忘,先后中附生、禀生之榜首。随父就读赵州学正衙门时,父亲的同僚出了句联语:“鼠走承尘如地震”,窦欲峻随即对出“龙腾沧海似雷鸣”。在父亲的指点下潜心苦读,考取选拔贡生,之后步入仕途。

师宗历史名人之窦欲峻

窦欲峻墓(师宗县淑基村)

窦欲峻在担任教授、教谕、学正、训导期间,主政教育、倡修文庙,人文蔚然。他除配合地方官员选址建校、筹资办学、选拔师资等工作外,亲自选定编写教材、登台上示范课,先后在五华书院、弥勒书院、东川书院、鹿门书院多所书院讲学。他极力推崇理学、儒学名臣的格言和诗词歌赋等经典著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旨在传承中华文明。他教育有方,讲课逻辑性很强,朴实说理,富有哲理和启发。他倡导尊师重教,很受地方官员、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他的指导影响下,为所任地方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才皆优的人才。

师宗历史名人之窦欲峻

窦欲峻墓碑文

窦欲峻在黄梅县任职时,适大水决堤,毁田数万顷,许多灾民流离失所,他亲临现场调查,令部属如实造册登记上报,争取朝廷救灾物资和银两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无数百姓得以生存感恩涕流。在职时,先后修复潘兴口土堤,孔垅驿路堤数十里,开杨柳湖三关灌溉民田数万顷,办潜江泽口河工程。1835 年任杭嘉湖海防兵备驿政道时,主政修建了占地百余里的海塘工程。因政绩突出,1805年受到嘉庆皇帝的召见,1830 年、1833 年两次受到道光皇帝的召见,道光皇帝在勤政殿召见时说:“尔学问人品,朕所深知,浙江粮道缺,颇繁难;好为之”。

因为办事为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故有“江南第一好官”之称。

窦欲峻赴襄阳任职时,狱满为患,盗贼横行,积案甚多,他合营拔兵出击,亲临一线,缉获首盗数十人,赴乡案验,捕盗归来,日坐堂上,清理案牍,昕夕不倦,厘清殆尽。审案时赏罚分明,无罪者释,有罪者按律处之,办理疑难案件有神明之称,并著有《襄阳疑案经略》。审案中对冤假错案给予平反昭雪,并予抚恤,一时襄阳风清气正,浊清分明,商贾畅行,百姓安宁,民皆呼其“襄阳窦青天”。

窦欲峻在襄阳任知县时,前任官员移交一千多两国库银子给他,他命人收藏起来,等到后任官员来接任时,还原封不动地移交下一任。太守周朴园认为官场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令周太守肃然起敬。窦欲峻从政近50 年,每每离任,收支帐清楚明白移交,从学官到道台,公私分明,从不取不义之财,生活简朴,悃愊[kùn bì]无华,自奉甚约。除坐堂、审案、会官、巡察时穿官服,平时均穿便服,衣服饮食取无冻馁,冬一裘,夏一葛。性不喜宴会、饮酒,无不良嗜好,朴质如寒士。他要求子弟十五

师宗历史名人之窦欲峻

窦欲峻为《窦氏族谱》撰书跋文

岁以下者,咸令布衣,不得御罗绮,更反对祝寿,曰“世俗以此贪多金固可耻,独不念生我劬劳耶?”每晨起,裘绸皆自整理,室内清洁,始出门。回乡省亲,入乡随俗,布衣疏食,象平常一样跟亲戚朋友来往。时常坐在一间小楼房,教两孙课书。他乐善好施,族人中子侄已聘无力迎娶者,以银助之,又有丧不能举者,以数十金相助,其它赈灾救乏,量力为之。他常告诫子女:“轻财仗义之事固然当勇为,然必取不义之财以为义事,可不必也”。

窦欲峻一生著作颇丰,现仅存《从军行》,收录诗、联百余首(副),其内容有颂扬历史人物功绩、讴歌古贤圣人、题名胜古迹,咏大自然风光的,也有自我鞭策之诗句联,作品中没有悲伤叹息的失落和颓败,而是充满了奋发图强、豁达乐观的情怀,作品诗意、韵味、对仗、平仄,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读后使人心潮澎湃,至今有许多学者在研究他的作品。

窦欲峻虽常年在外为官,但心系家乡,尤其对窦氏宗祠的修葺和《窦氏族谱》的编纂倾力相助。他从俸禄中节约50 两白银作为修祠编谱的经费,并为《窦氏族谱》撰跋。

师宗历史名人之窦欲峻

窦欲峻写给窦垿的嘱文

窦欲峻受父亲窦晟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守祖宗义方教泽,愿子孙世代书香”的家训,是教育培养子女的传家宝,他始终用这一理念,引导子孙的成长,子孙不负重望,均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步入仕途。窦欲峻之长子窦塾是清道光十一年辛卯科23 名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县;二子窦垿是道光已丑(1829年)进士,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长孙窦榘曾是光绪丙子科第8名举人,官至广西知府。次孙窦扬曾是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选拔贡生,官至四川营山县知县。窦欲峻继承父业,恪守祖训,树家风,步书香,包括父亲在内,一门三举人,两拔贡,一进士,窦氏家族在当时被称为“滇东望族”。

1.《师宗史志资料》师宗县志编纂委员会1991 年印刷

2.《师宗文史资料(第一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师宗县委员会文史编委1992 年12 月

3.《窦氏族谱》承恩堂藏版咸丰癸丑年刊2000 年续修版2012 年翻印

供稿:李永生

(本文由《师宗历史名人》编委授权发布。)

师宗历史名人之窦欲峻

师宗历史名人之窦欲峻


滇云艺苑

▶ 文艺,点亮一盏心灯 ◀

(微信号:dianyunyiyu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