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還是另有打算呢?

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智者,提起他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身披鶴氅,手持羽扇,飄飄然如神仙一般。在《三國演義》中,談笑間便可置敵於千里之外,計無不中,好像天下間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可是就是這樣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軍事大家,在昭烈皇帝死後,六次北伐中原,六次無疾,終損兵折將不說更是把本來就弱小的蜀國帶進了更加困苦的局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作死,還是有不為人知的苦衷呢?

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還是另有打算呢?

諸葛亮從公元228年春到公元234年秋,先後6年的時間裡,五次出兵北伐,幾乎是一年一次。《三國演義》中“六出祁山”的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其中一次乃是曹魏的反擊。自古以來,人們對諸葛亮孜孜不倦的北伐評價就是譭譽參半,很多學者認為他是在窮兵黷武,自取滅亡,還有人認為他想獨攬大權,必須要控制軍權,只有不斷的北伐才能掌握軍政大權於一身。

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還是另有打算呢?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報先帝劉備三顧之恩所發動的幾場戰役。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了五次戰爭。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設疑兵於斜谷,自己率大軍攻祁山。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

建興六年(228年)年冬,諸葛亮為響應東吳而進行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攻打二十多天未破,蜀軍糧盡退軍。魏將王雙率兵追擊,被蜀軍擊敗,蜀軍斬殺王雙。

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還是另有打算呢?

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派遣陳式攻佔武都、陰平。魏將郭淮帶兵援救,諸葛亮親自率軍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漢成功得到二郡。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軍包圍祁山,司馬懿和張郃帶兵援救。李嚴運糧不繼,蜀軍糧盡退軍。張郃追擊蜀軍至木門,被蜀軍射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搶佔北原而與魏軍僵持達百餘日。秋,諸葛亮逝世,蜀軍退回漢中,至此諸葛北伐結束。

由此不難看出,每次都是無功而返。諸葛亮北伐,先要從動機方面來分析:他發動北伐到底是為了什麼?

一、為報先帝劉備三顧之恩,完成先帝夙願,克復中原,興復漢室。

一出祁山前,諸葛亮上表後主劉禪,留下了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出師表》,表中陳述:“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已報先帝的遺願。

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還是另有打算呢?

二、只有奪取雍涼,以戰養戰才能有奪取天下的機會。

劉備夷陵大敗後,蜀國基本上已經退出了統一天下的爭霸,這點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隆中對已經成為泡影。但為報答先帝交給自己的遺願,他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又想到了一個興復漢室的機會:奪取雍涼,以戰養戰。

當時他散佈的主攻方向是拿下長安,其實志在雍涼。雍涼人口雖不及中原,但雍涼戰馬天下聞名。與曹魏爭奪天下,後期主要靠的就是騎兵。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諸葛亮北伐是奔著雍涼去的。不僅能奪得大片土地人口,還能有大量馬匹。

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還是另有打算呢?

三、緩解內部矛盾。

當時劉備集團由燕趙青徐班底、荊州人士和蜀地東川人士共同組成。劉備在位之時,依靠他強大的人格魅力使得上下一心,讓這些牛人大佬服服帖帖各盡其力。但劉備死後,諸葛亮講究的是制度用人。那麼問題就來了,彼此雖相互制肘相互制約,一旦朝中意見有分歧,就很難調和。

諸葛亮發動北伐,可以將蜀國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涼州,那麼荊州、東州、蜀地三大集團的矛盾會大大縮減,而且使蜀國又有了問鼎中原的機會。

最後便是時機問題了。他為什麼會在228年發動北伐呢?那是曹丕新喪,幼主曹睿初登大寶人心未付,朝中很多能臣幹吏先後亡故。最主要的是雍涼守備鬆懈,此時出兵乃最好的時機。

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還是另有打算呢?

諸葛亮雖然五次北伐,但是從未有過大敗而回。能動搖蜀國國力的只有第一次與第五次北伐。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蜀軍除了在街亭略損兵馬外,其他並無損傷,還將天水、南安、安定三座大郡的軍民全部遷往了漢中,大大擴充了蜀國國力。至於第五次,蜀國最大的損失就是諸葛亮的去世,其他幾次沒有受到任何可以動搖蜀國的傷害。

綜上所述,諸葛亮北伐,一是報先帝之恩,二是隻有主動進攻奪取雍涼以戰養戰才有重新奪得天下的機會。北伐,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不得不為之。小夥伴們是怎麼看待的呢?

文不加點一孔章,歷史長河論短長,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探討點贊,我是雲羽軒,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