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企业用人究竟是用人的什么?

刘硕斌:企业用人究竟是用人的什么?

人的知识结构决定人的自我个性,企业的知识结构又是如何决定企业的自我个性呢?

首先要强调的是“企业知识结构”与“企业整体知识体系结构”并非一个概念。

企业其实也象人,每个企业都与其它企业存在不同之处,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差异,简称之“企业个性”。之所以能让客户和市场认识到和识别出来,形成传播性和影响力,也就是因为这个企业个性。

如:企业的品牌塑造、文化塑造都必须注重其的个性定位。另外,企业技术优势的形成、企业的蓝海战略、经营理念、管理理念、VIS(企业视觉识别系统)、BIS(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策略等等,无不是对企业个性的彰显。

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突出因素之一就是在这“企业个性”的营造上。

那“企业个性”又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以前工业化经济时代,资本、物资、原材料主导市场。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对人的能动性的关注则越来越重要起来,人作为一种资源被抬高到战略地位,所以“人力资源”概念被西方学者们从历史的哲学尘埃中挖掘出来,成为时尚、流行的管理理论之一。

当进入由信息技术催生的知识经济时代时发现,现代企业已不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它越来越多地形成了一个知识实体。而作为知识实体的载体,毫无疑问都必然落在企业人身上。

企业界及理论界逐步意识到企业人,特别是那些人才们是可以流动的,擅长流动,喜欢流动,渐渐形成企业的人才“流产”——人流。而且企业也希望一定的流动率以保持自己新陈代谢的新鲜血液需要,但在人才“流产”的同时又不希望企业的经营、管理或核心技术也同步“流产”。

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深入分析发现,“人”和“才”是可以分离的。企业更多对人才的向往并非某个特定的人,而是趋向他的知识、技能、技术、价值观、综合能力及上升到的智慧,即趋向于他的“才”。如果能保留这些,更换一个或几个肉体凡胎对企业发展是无关紧要的。

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理念被一些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又奉为上典,首席知识执行官CIO职位也曾一度国际性风靡。后来经实战检验发现,想当然成分偏多,CIO们基本等于无法世事,以致于无可世事。于是纷纷撤消CIO职位,着实雷声大雨点小。

知识管理理论在当前时代,还很不成熟,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国内市场经济、信息化环境还不发达时更显得有些超前,很容易由“先进”成为“先烈”。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和“才”的分离理念,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我们来看下面一段关于企业、人才及其知识相关理念的对话:

甲:“企业用人究竟是用人的什么?”

乙:“用人的知识……”

甲:“当一个人有知识,一个人有能力,您会选谁?”

乙:“有能力者”

甲:“人才的‘才’究竟是什么?”

乙:“人的知识、经验、技术、能力、水平、智慧……等等都应该是。”

甲:“在您上面说的里面,哪个才是最关键的?”

乙:“智慧。”

甲:“为什么?”

乙:“智慧包括了使用知识、经验,整合资源,综合能力;包括了平衡能力、水平、节律,识人、用人能力……”

甲:“一个有知识的人与一个有知识并且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您会选择谁?”

乙:“知识结构合理的人”

甲:“为什么?”

乙:“知识结构合理的人能力会更强更全面,且不容易出偏。”

甲:“企业这个知识体是否有知识结构?”

乙:“肯定有,天下没有无结构的事物。”

……

这里不难发现,如果将各类概念摆在一起,人们还是不乏清醒意识的:首先是智慧,其次是能力,再其次是知识。

哪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知识结构呢?

从人的角度说,企业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即决策层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知识结构。企业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保证企业正确思维结构及正确价值判断、正确决策的基础!企业最终最核心的竞争力决定于企业的知识结构!

因为它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评判体系、企业文化;决定了对企业骨干们知识和经验的选择;决定了对企业信息数据的管理……直截了当地说,企业知识结构将决定企业的思维结构,企业的思维结构会决定企业的思维定式,决定终端决策和治理政策,从而决定企业的经营模式、战略规划、实施进程,最终决定企业运营的成败!

因为企业与人一样,无时无刻不需要决策决断。

如何是合理的企业知识结构?

“决策层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战经验,及中正的价值观。此系保证企业正确思维结构及正确价值判断、正确决策的基础。”

所以说,企业与人一样,人的知识结构会决定人的个性和心态,人的个性和心态会决定人的命运;企业知识结构亦会决定企业个性与心态,企业个性与心态必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导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命运!

——选自刘硕斌老师著作《融通之道》

可以购买刘老师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