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 打開想像空間|碼會2018

4月20日,“開源迭代·解碼未來”源碼資本2018年碼會年會在北京召開,源碼資本董事總經理常凱斯、十足便利店前董事長劉忠建、百果園運營副總裁焦嶽、美團點評戰略投資部王晨、上海驛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閔捷共同探討了當下最熱門話題

“線上線下 OMO”的現狀、融合難點、門店賦能和未來價值

線上線下結合會極大的改變未來流量趨勢,線下巨量流量被挖掘出之後,產生的增量可以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間,而消費者群體永遠不會變,“永遠是好商品、好價格、好服務”。

創始人金句 / CEO QUOTES:

  • 基礎設施,包括支付、小程序的完善,未來兩三年是巨大的機會窗口。

  • 從在線營銷、到店體驗、離店成交;再加上整個城市的前置倉、同城配送的銷售體驗。一旦完成了所有商品的在線化,泛零售行業將能釋放巨大的機會。

  • 現在大多數的企業“連而不鎖”。

  • 小程序解構了超級的一站式應用。

  • 我覺得,社交類的營銷小程序,會從今年開始帶來一個很大的變量。

  • 線下企業如果去做線上,會有很多擔心和害怕。

  • 現在AI人工智能產品,包括很多在線化的產品,價格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 希望在這過程中,平臺不要那麼強勢,資本可以更加冷靜。

  • 無論如何再怎麼變,線上線下都是有人的,對員工的關愛是不能變的。

  • 原來以平臺為流量入口的渠道會發生改變,可能會基於服務和口碑形成新的一種傳播方式來實現,不再是靠花錢買流量,而是靠消費者好口碑,好傳播來實現真正的良幣驅逐劣幣。

  • 可能未來半小時的配送會成為各個商家的標配,次日達或者同日達會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解碼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 打開想象空間|碼會2018

左起:常凱斯 王 晨 閔 捷 焦 嶽 劉忠建

以下為論壇環節全文

常凱斯:大家好,我是源碼資本的常凱斯。這個主題是“線上線下,道法自然”。道法我不太懂,但是線上線下,在座各位還是各有經驗的。先給大家一個廣告時間。

王晨:大家好,我是美團戰略投資部的王晨,主要負責“到店”和“到家”兩塊的投資工作。

美團作為一個平臺,很少直接投資商家,而會投資一些有賦能能力的高科技企業,希望共同去打造一個生態體系。我們3年裡投資了大概30多筆,總金額50多億,比如,餐飲行業裡投了一些做餐飲ERP的;購物中心投資了智慧圖,是給購物中心做營銷解決方案的;去年投了K米,是KTV行業最大信息化集成商。我們寄希望於打通傳統線下的體系,把美團的資源賦能下去,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也給商家更多賺錢的機會。

閔捷:大家好,我是上海驛氪的閔捷,幫助線下門店做線上營銷。我們最大的作用是幫助品牌對接線下線上的流量引導到店。2016年新零售開始起來後,整個零售行業,包括平臺都越來越雙向開放。我們幫助品牌客戶對接微信、京東、唯品會、點評、天貓智慧門店的流量,實現門店到平臺,門店到消費者的在線化和全渠道化,把門店會員和總部數據的打通,對接第三方同城物流,實現前置倉業務和到店業務等。

另外,做到消費者到門店,到平臺的模塊化賦能。我們自己不是流量的前臺,但我們是做好品牌流量的中臺,幫助他們對接全網流量,同時掌握和管理自有流量,我們重點服務一些相應來說高毛利、高客單價的行業,比如服飾、化妝品、百貨、體育用品,也有一些快消品等。創業三年,去年也獲得了騰訊和京東投資,也希望能夠all-in在門店小程序的互動裡面,進一步發力。

焦嶽:大家好,我叫焦嶽,我算是連續創業。第一次做了一個數據企業賣給了阿里巴巴,後面創辦了一米鮮,2016年跟百果園合併了,目前在百果園負責運營工作,但也還是一個創業者的角色。

2002年百果園從深圳起家,現在是水果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售的全球首創者,也是這個業態的領先者。即使今天,在美國、西班牙、日本可能有一些水果的專營連鎖出來,但是實際上我覺得蠻自豪的,是中國的零售商開創了這樣一種獨特的業態。

百果園的戰略用“一、二、三”來解釋:

  1. 把水果事業一直做下去,在這個極大的市場裡,希望成為不斷的創新和領導者。

  2. 既要做渠道,也要做水果的全產業鏈,從種植、供應鏈到營銷的整個內容,所以從“道”的層面來講,希望是“陰陽互補”,既做渠道,又做內容,百果園從十幾年的經歷來講,在這方面還是蠻有心得的。

  3. 我們有三根支柱:

    (1)信息科技:百果園在過去作為一家比較傳統的連鎖企業,在IT方面的投入是很大的,目前有三百多人的研發團隊,我們持續願意去做底層中間和上層的工具,甚至希望把工具“外化”出去,給到水果行業的供需雙方,做產業互聯網。

    (2)科研和培訓:這些年有很大的機遇在農業科技上,對於農業從種植,到採購的處理等,這裡有很多的能發生質變的機會出來,我們在科研,以及種植和零售端的人才培訓的投入也是蠻大的。

    (3)金融和資本:我們在做供應鏈金融以及保險等創新業務,同時也希望藉助資本的力量,讓百果園成為一個轉化資本力量的平臺,去幫助中國水果行業取得更大發展。

劉忠建:大家好,我是劉忠建,原來是十足便利店的董事長。便利店本來是相對傳統和古老的行業,這段時間特別的火,但其實是特別苦的。很多人說自己996很苦,而我們是365天每天24小時,所以我們比各位更苦。我不是踩風口來做便利店,我從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做零售行業,之前在國內便利店行業創建了一個有2000家門店規模的頭部企業,一下就做了18年。我去年開始創業,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已經開了85家店,預計今年能實現200家以上的直營便利店規模。

常凱斯:大家的介紹都非常精彩,其實實際上也是比較謙虛了,我幫大家補充一下。劉總之前的2000家門店在中國的直營便利店裡是排名第一的,百果園這邊也非常謙虛,2800家店無論放在中國什麼樣的連鎖業態裡,排名都是非常高的,閔總連接的門店現在已經有十萬多家,從連接這個角度也是非常大的體量了,美團就更不用多說了。

解碼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 打開想象空間|碼會2018

1、OMO最大價值

常凱斯:可以看到,大家的背景各有不同,有從線上往線下切的,也有線下往線上切,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創造最大價值的點在哪裡?究竟是流量的結合,運營的結合,會員的結合,還是說在結合了以後,會對原有的業態形成巨大改造?

王晨:因為我是做投資的,不太做業務,所以見解的角度可能不太一樣。先簡單回顧一下線上線下這件事情,美團是2010年成立的,我認為在這八年時間裡,大概有三個比較關鍵的變革期。

  1. 七八年前,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這使得整個消費行為從PC端往手機端轉移,帶來最大的變化其實是人和商品,人和服務關係的變化。以前不知道消費者在哪兒,不知道貨在哪兒,更多是在網上展示,由人去主動搜尋這些服務或商品,而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之後,最大的變化就是商家知道他的客戶在哪兒,喜歡什麼了,形成了從商品和服務去找人的轉變。這個變化,影響了B端門店的運營效率。

  2. 三四年前,微信支付崛起。在這之前,支付寶是純線上支付的工具,但在微信支付橫空出世之後,最大的變化是改變了消費者的體驗,它把移動支付迅速在線下擴展開來。所以第二次變革,帶來的好處其實是C端巨大的體驗提升。

  3. 我們正在經歷的,所謂線上線下大融合的過程。我覺得這裡面,最大的機會是通過線上線下海量數據的結合,它所形成的最終形態,在C端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體驗,同時在B端,又能幫助商家進一步優化它的成本和費用結構,開源節流。這裡面孕育著巨大的機會,會比前兩次的影響更大,也更是一個雙邊的效果,帶來B和C的同時進化,這是我初步的見解。

閔捷:我在三年以前出來創業想做這個事,補充一下王晨說的,一個是基礎設施的完善,還有我在創業之前是在點評做商家端工具。有種感覺,原來的團購是一種在線營銷,引流到店,由於2014-2015年投入到了基礎設施裡面,完成了電子化、在線化工作,包括菜單的在線化、電子化和結構化,基礎物流配送的能力,網絡化的能力等。以後,

我覺得中國的零售品牌應該要向過去的生活服務業去學習。現在我進入一個門店,完全可以用移動化的方式來點單、領券、核銷,不需要人工來干預。線下零售需要傳統的方式,包括客戶識別、商品信息的獲取,甚至離店交易部分。

有一個案例非常有意思,海瀾之家跟美團點評合作。三年前,在生活服務類目發生的事,在未來整個的零售行業、泛零售行業都會發生。過去,為什麼零售品牌沒有意願去完成商品的電子化、在線化,因為它唯一的電商渠道就是天貓。但是,今天不一樣了,今天在品牌的微信裡是帶自有流量的,會員就是我的自有流量,門店就是我來做基於自有流量的內容和需求分發的。基礎設施,包括支付、小程序的完善,未來的兩三年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整個零售行業會快速地跟前幾年的生活服務業靠近,開始有到店綜合和外賣,而他們的未來是一樣的:從在線營銷,到店體驗,離店成交;再加上整個城市的前置倉、同城配送的銷售體驗。一旦完成了所有商品的在線化,泛零售行業將能釋放一個巨大的機會。

常凱斯:閔總覺得,消費者的變化會變成進店體驗,離店成交?

閔捷:我們合作的零售商大量使用RFID標籤,做自助的買單掃描購,而小程序除了做裂變之外,也讓B2C能做更輕量化的應用。小程序能夠幫助線下門店實現在線虛擬店鋪,以數字化的方式分析虛擬店鋪的動線和興趣點,這也是另外一波來自小程序的數據紅利。

焦嶽:我覺得有三個層次。從我熟悉的連鎖企業來看,最高層次是連鎖升級,現在大多數的企業“連而不鎖”,真正做品牌連鎖的企業在我腦海裡面不會超過三個。而有了線上通路之後形成的品牌連鎖,甚至可以從只有單體的網紅店開始去複製,我覺得這個事情是一個紅利,尤其在移動互聯網上開始。

第二,在消費端是人和貨的升級,伴隨著數據化,對於連鎖業場景的升級來說,重要的是把銷售的覆蓋半徑從一公里延伸到三公里,從到店延展至到家業務,這從頻次,從接單能力上會多很多。

我們感觸很深的是,哪怕是建立微信群,一個店建兩到三個微信群,稍微運營下後新客紅利就會存在。

第三,產業互聯網,其實它的變革點不一定是移動互聯網。舉個例子,我們目前在一些品類上,讓農戶用APP直接上傳,過程監控和遠程專家訪問,使得我們在提子、草莓等產品上,能清晰地看到產地開發管理的時間。當然,這個變化的衍生品就是數據化,坦率講,這個階段的數據化,包括大數據,數據挖掘能尋找到的場景比較有限,但這個事比較有價值。最底層這個事,剛才也補充一下,其實從微信開始,整個社交營銷,不管是私信、朋友圈還是群,或者小程序,這對連鎖企業是很好的機遇,小程序解構了超級的一站式應用,幫助高頻的專業連鎖,把場景的用戶黏性增加很多。我覺得,社交類的營銷小程序,會從今年開始帶來一個很大的變量。

劉忠建:我一直是做線下的,剛才三位也講到很多,特別是閔總講到多種場景和應用。我更多從便利店的角度來做一個彙報。

中國的小店有680萬家,但真正上規模的便利店只有13萬家,這個佔比是非常低的。這個行業從2008年到2017年,連續九年都有顯著的增長。在中國,超市和便利店數量的比例是92:8,而日本是45:55,中國便利店的空間還很大,未來的連鎖便利店都可以突破萬家。

假設一家便利店突破10000個門店,每個店每天有600個客人,而據我們瞭解,這裡面每四天會更換一批人,相當於八天來兩次,每家店就有600×4是2400的獨立流量;2400乘以10000家店就是2400萬,這是非常大的。而微信、支付寶都知道顧客是誰,只要有很簡單的營銷就能產生復購。

打個比方,顧客買了康師傅的紅茶,付款後我馬上推統一紅茶的廣告,買A品牌的酒後,我也可以推其他B品牌的,流量很精準,在監管允許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賣保險產品、旅遊產品、金融產品等,這一塊是值得好好去做的。

當有這麼大的流量的時候,也可以跟百果園或者其它藥店去融合,會產生很大的增量。未來,便利店從線下往線上走可以有非常多的想象

,謝謝。

解碼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 打開想象空間|碼會2018

十足便利店前董事長 劉忠建

2、線上線下 融合難點

常凱斯:謝謝大家精彩的分享,感覺線上線下融合以後,流量會進一步的碎片化,可能不管怎麼變化,其實對於現在線上的主流電商巨頭,應該還是會有一些衝擊。當然,這些變化還是需要落地,而落地的時候肯定又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難點,所以想請大家從自己的角度談一下做線上線下融合的難點,先請劉總和焦總吧,從已經有門店能真正落地的情況去談,然後再讓閔總和王總一起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劉忠建:我覺得線下企業如果去做線上,會有很多擔心和害怕。我們零售行業已經有很多這種案例,大家都知道,前段時間大潤發被賣給了阿里巴巴,大潤發的黃明端董事長也是我非常尊重的前輩,他講了一個重點案例,大潤發當時做飛牛網的時候,第一年賣了1個億虧了1個億,第二年賣了10個億虧了4個億,他說大潤發的錢是一分一分賺過來的,飛牛網的錢是大把大把燒掉的,而且燒到哪裡也不知道了,飛牛網的情況也確實不太理想。

線下的人做線上面臨著固有思維的轉變,需要團隊的思維一起變,以及願不願意投這麼多錢去做的決心。第二點,現在AI人工智能的產品,包括很多在線化的產品,價格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希望如果兩位能給到比較低的成本還有解決方案,我們是非常願意積極擁抱的。

焦嶽:我覺得落實難點,第一方面還是在認知和文化背景、過去工作的管理慣性、思考慣性,實際上還是挺大沖撞的。

因為互聯網企業往往講究敏捷、快速迭代、扁平化的管理,而零售企業要管幾千家店,幾萬人的規模,就不得不借鑑一些軍隊式的層級管理,所以這裡面的融合實際上是我覺得最難的。

第二個,坦誠講,很多零售企業今天先要解決IT問題,在IT解決完後,是互聯網化和數據化的問題,時間不等人。在窗口打開後,邊開車邊修車是挺麻煩的。也是過去的2016年,我們進去後把整個底層先去改了一遍,做了線上線下一體的會員體系和信息系統,這才能支撐線上,尤其是線上的活動類型的高併發,實際上對IT體系架構的設計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技術層面的。

以及持續落實的層面,在加盟商或者門店一線怎麼去落實,這裡面要很有耐心,每個階段有所重點,可能再具體就太細節了。這裡面需要對一線人員有不斷宣導,確保在標準執行上的不折不扣。其實在一線的落實上,這個積累是很痛苦的,但在積累完之後,就是不可逆的了。這是過去兩年,我自己實操的一個感受。

解碼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 打開想象空間|碼會2018

百果園運營副總裁 焦嶽

3、門店賦能價值

常凱斯:兩位都是有很多家門店,提出了很多問題,閔總從門店賦能的角度解決一下問題。

閔捷:也談不上賦能,我也談一談難點,難點在什麼地方?焦總剛才講的,很多時候平臺描述的形態,其實可能是未來五年,甚至十年才能達到的,但零售企業由於利潤水平和競爭環境,其實是活在當下的

在能力匹配上面,如何能既解決我生存的問題,同時又要希望能持續不斷地看到未來五年以後的樣子?我們在服務客戶的很多時候,感覺最大的痛點在於企業有求變的意識,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光是零售這個事情,就有三種解讀,新零售、無界零售和智慧零售,弄得大家很暈。

王晨:

我們叫大零售。

解碼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 打開想象空間|碼會2018

美團點評戰略投資部 王晨

閔捷:在這種情況下,什麼是不變的。其實零售都是一家一家門店開出來的,是一筆一筆生意做出來的,大家要拿出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其實資本也是某種程度上給了這個市場更長的耐心,或者說減少一些過度投入,讓整個環境也變得更加理性一點,因為走得太快,很多時候還是要把債還回去

我們原來說電商高速發展,很坦率來講,電商變成了新的庫存來源,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過去由於渠道的割裂,中國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零售連鎖,只是說我們把渠道整合在一起,用了同樣一個門頭而已,連數據的打通,即使在內部打通也都是一個漫長的需要演進的過程。

我覺得難點在於,剛才說的又要修車,同時要拼命踩油門。在這個過程中,希望平臺也好,資本方也好,更多能站在如何讓這個生態鏈、供給側變得更加健康,真正意義上形成良幣驅逐劣幣,而不是靠過多的補貼和其它行為,導致最後所有人收穫的都是一地雞毛,希望在這過程中,平臺不要那麼強勢,資本可以更加冷靜

我們本身做SaaS,挺苦的,十萬個門店,但倒算來也才服務了一百個品牌而已,中國品牌連鎖程度高的,一個內衣品牌就有9000家門店,怎麼樣幫助這些品牌能夠先把1建立起來,後面這個0才會更加紮實。

王晨:壓力非常大。簡單先說一下,美團做的也是電商生意,我們叫服務型電商。我們希望構建一個像阿里巴巴那樣的生態,在我們平臺裡有非常多的商家,在平臺上開店,經營店鋪,但不一樣的地方是在於,因為我們是專注於服務的,所以我們最終是要把流量導給線下的商家,我們沒有辦法在線上完成全部履約,最後還是要靠線下的實體零售和服務商把履約的動作完成。

從服務型電商的角度來看,我們區別於實物電商的最大挑戰在於,我們的線下服務提供商非常多樣,可能在天貓上開一個電器店和開一個服裝店差別不是那麼大,但是在線下的話,既有劉總這樣的便利店,也有焦總這樣水果店,還有各種各樣的服務型門店,從內部去看,美容美髮是不一樣的,零售跟餐飲又不一樣。

我們做這個平臺,其實最大的挑戰在於怎麼理解這個行業,怎麼把我們的資源賦能給線下商家,這是感覺到的最大難題。我們最終還是希望,作為一個大平臺,不是為了把流量吸走,或者在零售業很低毛利率的情況下,再多賺一道。我們是希望給您帶來更多的流量,幫助實現效率提升,而我們起到一個類似水電煤等基礎設施的角色。

解碼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 打開想象空間|碼會2018

上海驛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閔捷

4、產業未來的變與不變

常凱斯:想到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相比關注未來10年有什麼樣的變化,有時更應該關注有什麼是不變的。想請各位非常簡單的一句話總結一下,相比剛才說的一些變化,未來在零售端有什麼不變的?作為渠道來講,有一個不變的肯定是渠道效率,這永遠都體現在庫存上,你是否能降低整個系統的庫存,這也是渠道最根本的一個任務。所以,未來一定是庫消比低的渠道打敗庫消比高的渠道,這應該是不變的。

劉忠建: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地變化,這是肯定的。對於零售企業來講,對於高性價比商品的追求,對於美好的消費生活,有溫度的消費場景的追求,肯定不會變的。還有一點,作為我這麼多年的零售老兵,我覺得無論如何再怎麼變,線上線下都是有人的,對員工的關愛是不能變的,我先拋個磚。

焦嶽:對於消費端和企業端來講,消費者不變的是更好的產品,更低的價格,更便捷的購買,更好的體驗,這四個方面是不會變的。只是從商家來講,怎麼樣在效率、成本、競爭力把握平衡。

從零售企業角度來講,我自己對未來的感受是,既做渠道,又做產品,才能去實現更好的產品,因為你對產品更有所把控和交代,再去實現成本可控,去實現好產品低價格。我們講究溫度的,我們內部要把關懷和溫暖傳遞給加盟商,這不是人機交互,還是人與人的體驗交互。

閔捷:我覺得未來可能發生一個比較大的改變,可能原來以平臺為流量入口的渠道會發生改變,可能會基於服務和口碑形成新的一種傳播方式來實現,也不再是靠花錢買流量,而是靠消費者好口碑,好傳播來實現真正的良幣驅逐劣幣。但是,消費者永遠不會變,永遠是好商品、好價格、好服務

王晨:聽到這個問題腦海裡面第一個答案跟劉總是一樣的,我們內部經常說這個世界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能做得就是擁抱變化,這是能想到的第一個答案。第二個,剛才焦總也提到,永遠不變的,從C端來說就是對於極致體驗的追求,可能未來半小時的配送會成為各個商家的標配,以後買衣服希望半小時送到家,可能次日達或者同日達會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從B端來說,我覺得B端去追求更高的銷售額,更高的利潤率,更高的效率會是永恆不變的。所以,美團平臺希望達到的目標就是通過賦能式的能力,最終能夠幫助我們C端和B端在這兩個方面都能有更好的提升。

常凱斯:感謝幾位精彩的分享。相信大家對線上線下的結合,以及未來的一些趨勢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最後什麼是不變的,對於源碼來說,我們要支持科技改變世界的這個想法,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不會變的,對於優秀創業者的追求,也是不會變的,也希望大家把這個信息傳遞出去,希望源碼能和最優秀的創業者一起,用科技來改變世界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