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馬化騰與馬雲的夢

2018,馬化騰與馬雲的夢

剛到5月,中國互聯網就脫離了城池得失的低級趣味,開始高瞻遠矚仰望星空起來。

先是keso老師把去年的一篇文章修改之後再次發出,指責淘寶當年搞封閉自毀前程,進而說到阿里的種種沒有情懷;昨夜,潘亂的《騰訊沒有夢想》萬字雄文橫空出世,讓微信誕生之後順風順水許多年的鵝廠打了個冷顫。

前些天,Keso老師的文章再次發出來那天,我和圈裡的一個朋友聊天,她感嘆這一年來雖然整個阿里都很努力,業績也不錯,但輿論風向卻不太有利,鵝廠則相反。我安撫她:其實阿里與騰訊各有各自的問題,物極必反,騰訊的新財報已經出現了一些端倪,輿論環境會有變化的。

話音剛落,一連串懟騰訊的質疑就出來了,騰訊的人設似乎在2018年開始有點搖晃了。而就像潘亂在朋友圈說的:“我的目標是幹掉所有問題”——他集了個大成而已。

其實,Keso老師的文章與潘亂的文章,表達的意思比較接近,只不過潘亂的題目更吸引人。

這個時候,有的人才忽然發現,原來夢想一詞可以在題目中這麼使用;也有自媒體大V感嘆,此時才覺得“中國夢”的提出多麼了不起。

我記得還有思想家指出過:“中華民族封建時代最後一夢是《紅樓夢》,近代中國衰敗於無夢。”

我覺得說的有道理。

宏觀如此,微觀也如此。公司無夢,員工玩世不恭混日子;群主無夢,群眾只搶紅包不發言。

2018,馬化騰與馬雲的夢

《騰訊沒有夢想》一夜刷屏後,從朋友圈裡看,鵝廠的高層與PR表態都很得體,因此也得到了更多尊重。不知道潘潘會不會也會受到keso老師那樣的,被Pony 請吃飯的待遇?但我相信,潘潘不會把今日頭條好而騰訊差的話一直說下去,不會拉偏架。

不管騰訊是否有夢,質疑騰訊的沒有在微信上被刪,質疑阿里的沒有在阿里投資的36Kr上被刪,至少說明中國互聯網行業整體上有夢,這一點比美國強。

2018已經過去三分之一還多了,投資者與觀察者心中都漸漸生出一個疑問:這兩家巨頭距離自己的天花板還有多遠?誰先開始衰落?

因此,不管財報表現如何,研究騰訊與阿里這兩個巨大變量的夢想,很有意義。

2018,馬化騰與馬雲的夢

壹·兩篇批評文字各自的嘈點

在分析騰訊與阿里在2018的局面之前,讓我們先看一下潘亂與Keso老師這兩篇,分別批評騰訊與阿里文章的嘈點。

《騰訊沒有夢想》第一個比較明顯的嘈點,是說“3Q大戰過後這8年,騰訊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顯然有些誇張。

即使把微信算作3Q大戰之前啟動的產品,那麼在後來的8年中,騰訊也至少推出過一款原創性偉大產品——微信紅包。

作為《騰訊沒有夢想》中被質疑的主角,Martin的反饋也很謙虛,但是,他反駁“騰訊創新乏力”的兩個例子舉錯了。

2018,馬化騰與馬雲的夢

支付與視頻怎麼是騰訊的創新?彭蕾聽了要刷卡,龔宇聽了要嘻哈。

縱觀全文,潘亂總結了近些年騰訊在產品上走過的麥城,指出騰訊由於存在“部門牆”、“數據牆”,導致了除WXG之外,其他部門或創新乏力、或半途而廢,但也舉例說了《絕地求生》就是IEG部門總結國際化失敗經驗之後的成功產品。

這些描述,基本符合這幾年關注騰訊人群的觀察,因此也引起了共鳴——特別是與今日頭條旗下產品直接對標的微視與騰訊文檔——這兩款商業價值巨大,騰訊起個大早卻趕個晚集的產品。

但說到這之後,潘亂的下一個過分苛求的段落,也就是第二個嘈點又出來了。他說“張小龍在騰訊裡面就是這群聰明人裡的笨蛋”,並且用騰訊總辦的數位高管在大溪地購買度假酒店為由,暗示騰訊高管已經開始享受人生是騰訊產品創新乏力的根源。

這一點也很難有說服力。是否因享受人生而耽誤工作,要看用在工作內外的時間比例,而不能看高管的個人投資。如果按這個標準的話,蔡崇信收購了NBA球隊那也算影響工作了。而且據我所知,吳曉波老師十多年前就買島了,但十多年後,60後的吳老師沉到當年看不上的互聯網行業補課,左手《騰訊傳》,右手新零售大講堂,都沒耽誤。

再看Keso老師批評阿里的文章。

因為Keso老師毫不掩飾地數年如一日批評阿里力挺騰訊,所以嘈點可能會更多一點。

比如,Keso老師說:“對比Google的收入,可以發現百度幾乎完美錯過了紅紅火火的電商時代。這就是淘寶屏蔽百度這枚炸彈的威力。”——這個邏輯是完全站不腳的。“百度有啊”是百度的親兒子,坐擁當時全網最大流量支持,沒做起來,鍋怎麼阿里來背?糯米與百度外賣的失敗又要怪誰呢?

其實,這和北大校長把讀錯字歸因到小時候沒書讀,有異曲同工之妙。馬雲聽了要練拳,馬東敏聽了要種花。

其實,由於Google的退出,百度的日子過得太舒服了,導致了在BAT之中率先失去了對低毛利產品的創新與運營能力,移動互聯網崛起這些年,百度半途而廢的產品至少兩個排了,無需細說。

拼多多是Keso老師質疑阿里的又一個論據,不過嘈點更明顯。Keso老師認為,拼多多是場景電商,阿里缺少場景電商。

關於拼多多給騰訊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們一會再談。但是,很明顯,拼多多怎麼是場景購物呢?在微信上生長就是場景購物?

恰恰相反,藉助於微信巨大的流量和小程序的基礎設施,拼多多省去購物環節可以去掉的所有場景——包括售後保障——實現了成本最低的交易閉環,這也留下了諸多隱患。

但Keso 老師引述的白鴉的話是對的:拼多多是非計劃、衝動型購物。這與阿里、京東等電商是不同的,也恐怕是後兩者較難下決心效仿的。

而阿里最近拋出的IPO 之後最亮眼的新財報,是與線下的新零售、淘寶二樓,淘寶直播、淘寶頭條…..——這些阿里把基於場景與主題的內容電商玩的風生水起分不開的。

貳·天花板與夢

騰訊與阿里距離各自的天花板還有多遠?

標準不一樣,似乎結論也會不同,而商業夢與產品創新夢的性質也有區分。

暫時不考慮國際化,從中國社會的流量總量上看,阿里距離這個總量的天花板比騰訊遠;從目前各自已有流量的變現效率上看,騰訊距離自己的天花板比阿里要遠。

也就是說,馬化騰在2018年的商業夢,應該是把現有流量更多進行變現;馬雲在2018年的商業夢,應該是獲取更多的流量,包括線下流量。

但不管走那條路,廣告、電商、遊戲、金融、企業服務,流量變現鏈條的可能性空間就這麼大。

遊戲和廣告是騰訊的主營業務,電商是阿里的主營業務,而在還有很多想空間的企業服務上,雙方目前的競爭態勢還不是很明朗。

騰訊這波股價下跌,是因為財報顯示出了主營業務的疲態要靠投資的收益去彌補,而不是生態圈反哺主營業務使後者獲得可觀增長。這也是《騰訊沒有夢想》一文,把騰訊財務表現與近幾年產品創新乏力相互聯繫,進行“投資公司”質疑的主要原因。

由此,便可以引出關於兩家公司“天花板與夢”這一命題的更深一層次思考:騰訊的商業夢與產品創新夢是什麼關係?阿里是否也有相同症候?

事實是,騰訊的商業帝國還在擴張,營收數據總體還在增長。然而,因為微信這一偉大產品的歷史存在,顯然人們對騰訊的期許不僅僅要“賺錢”,還要繼續作出創新產品。

兩者皆成,此即為“騰訊有夢想”,一項不成,即為“騰訊沒有夢想”。同樣的評價標準也用在了喬布斯身後的蘋果公司身上,這是對一家偉大公司的特殊要求。可以理解。

阿里巴巴也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似乎卻沒有揹負這個負擔。

認真想一想,產品群的支付寶、餘額寶、芝麻信用;概念群的電子商務、雙11、新零售甚至湖畔大學,都是阿里了不起的創新發明,但是人們卻沒有要求阿里必須要用“產品創新”去表現夢想。

這是因為,與可以用QQ 、遊戲、微信來劃分騰訊成長階不同,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就不是靠單一產品立Flag的公司,而是從始至終靠電商生態。上述阿里的這些創新產品,都不是像微信那樣的不可替代的產品,萬有引力的中心質量沒那麼大,也就沒有裹挾那麼大的外部期望值。

這就導致了,馬化騰的夢想比馬雲的夢想的實現難度更高。

騰訊的財報,已經顯示出遊戲與廣告業務在目前的疲態。那麼,在不考慮國際化進展的情況下,馬化騰要想實現人們期望他擁有的夢想——靠主營業務而不是靠投資去實現增長以及產品創新——就有兩條路可以走:

1押注小程序電商,把流量在電商領域鉅額變現;

2調整經營理念,發動組織變革,重拾產品創新的絕技。

先看第一條:押注小程序電商。

小程序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也讓騰訊高層抱以厚望。朋友圈火了7年,還是個二級入口。小程序之所以違反了一開始“用完即走”的理念入駐首頁,反映出的正是這種厚望。

實事求是講,只有張小龍把小程序做好,微信才會真正實現他最初的“微信是I/O系統”的理想。

雖然,騰訊去年曾經說小程序要盤活線下流量,但小程序的功能基本等於電商。

從頗有爭議的拼多多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看,騰訊這條電商突圍之路似乎可以走通。

但是,比起阿里用20年、京東用15年建立起來的電商生態,能省則省的拼多多,其多假貨、高投訴的經營模式究竟能走多遠?

比起阿里、網易以及必要為代表的消費升級潮流,拼多多是徹頭徹尾的消費降級。

這事,我覺得騰訊的前資深員工程苓峰說的比較中肯:互聯網早已走下神壇,有競爭的地方就有整蠱。

但是,整來整去,互聯網公司的底線是不能整用戶。3Q大戰是整了用戶,而拼多多的模式其實是“有朋友就能做生意”,把微信用戶當流量來變現,跨過供應鏈、物流與售後,也是整了用戶,並透支了微信。

我自己也是拼多多購物受害消費者之一。雖然損失很小,但卻很不爽,我也不相信消費人群有Keso老師在文章裡說的那種“可是8塊9就算全部損失了,又能損失多少呢”的情緒假設,我記得,Keso老師因為網易嚴選的一口鍋而寫出了10w+,讓網易乖乖認了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消費升級大趨勢下,誰也沒必要裝佛系。

實際上,很多觀察者認為,拼多多正在像滴滴優惠券那樣透支微信,有過之而無不及。

自“羅一笑詐捐門”後,微信聲明打擊公眾號進行誘導轉發,那小程序在微信的海洋裡進行誘導轉發算不算“誘導轉發”?要知道,“1分錢搶iPhone X”這樣的一元奪寶姊妹產品,是當初美團在千團大戰中都沒有逾越的商業底線。

2018,馬化騰與馬雲的夢

再看第二條:轉變理念,組織變革,重拾創新。

程苓峰與白鴉,作為騰訊與阿里的前資深員工,曾經有一番對話,我覺得比較有價值。

白鴉認為,零售業是可以進行預測的,所以必須戰略至上,而自上而下的戰略執行文化在阿里就成為了必然,並且一直沒有變過:B2B,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菜鳥,螞蟻金服…每隔幾年就有一個新業務領軍增長,履帶戰略沒有盡頭。而騰訊則相反,因為社交產品是多變的,不可能是公司自上而下的規劃,而只能是靠自下而上的驅動最前線的人去摸索創新,所以騰訊必然是自下而上文化最強的公司。

道理說的透闢,於是,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何《騰訊沒有夢想》中,最後一部分關於騰訊為何不再能創新的文字,最能引起讀者共鳴。因為身軀過於龐大的騰訊,組織架構、利益關係糾結複雜的騰訊,已經不能持有自下而上的產品經理文化了,最後也只能老將出馬做勉強縫合。這也是為何阿里可以誕生85後的淘寶總裁,騰訊卻只能給部門Leader發20個月年終獎的原因。

如何破局

總結一下,在2018年,馬雲實現夢想的壓力大,求諸戰略執行;馬化騰實現夢想的困難多,求諸企業變革。

在《騰訊沒有夢想》刷屏之後,張一鳴給予了騰訊很多鼓勵,但我更重視他之前評價騰訊的話:

“當初各個公司都在圍繞一些舊戰場或過渡站場在競爭,沒有往前看。現在看來,應用商店、PC、傳統的搜索引擎業務等都是過渡戰場,他們還是太迷戀舊的戰場或者舊的事物。”

過渡戰略的壽終正寢,不是失敗而是成功。希望Pony和Martin能意識到這一點,對騰訊這艘巨輪做一些調整早日完成過渡,去重新贏回許久未聞的掌聲。

而對於馬雲與阿里,則似乎在一如既往加固電商生態王國的同時,等待對手出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