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名将扬威于塞外,王阳明视其为偶像后来却被言官弹劾至死

明朝和宋朝一样,总的说来都是重文轻武。除了建国早期,其他时间段,武将的地位一般比较低。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明朝许多名将其实都是文官,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文武兼备,人中龙凤。

虽然说明代文官改行当武将的人不少,但是自己主动从文官转武将的人其实并不多。因为当文官不用拼命,待遇还好。但是呢,在明英宗年间偏偏有个人放着好好的文官不做,要去前线当武将。这个人就是王越,王越出身极为贫寒,父母都是庄稼人,但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可能是因为相似的家境再加上老乡的因素,王越很是崇拜岳飞,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岳飞一样保家卫国,因此王越在发奋苦读的时候也没忘了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学习武功。

此名将扬威于塞外,王阳明视其为偶像后来却被言官弹劾至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王越后来在参加会试时,顺利登了进士第,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名次。起初,王越被授予了监察御史的职务,后来因为颇有才干,得到提升·。虽然官场走得还算顺利,但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渴望着扬鞭跃马。终于他得到了一个机会,天顺七年,鞑靼人多次侵扰大同,边关形势十分危急。于是皇帝便问李贤谁可以去大同救火,李贤便举荐了他。随后,皇帝亲自召见他,恰好王越是个十分阳刚的美男子,因此一见,皇帝就对他很满意。ps:古人也喜欢以貌取人。

幸好,王越也不是个花架子,而是个妥妥的实力派。到了大同以后,王越便开始整军备战,同时发展大同经济。顿时大同气象一新。虽然在此期间没有打过仗,但王越的才能却进一步得到上面的认可。因此,成化三年,王越得以领军和抚宁侯朱永一起出征,按理说朱永才是主将,但此人是世勋子弟,丝毫不懂行军又胆小如鼠,所以所有的事情他都推给了王越。当然其实王越也很乐意。掌握大权后,王越针对明军战斗力低下的问题,直接自己组建了一支精锐骑兵。这是他后来取得一系列大胜的资本。

此名将扬威于塞外,王阳明视其为偶像后来却被言官弹劾至死

练好兵后,王越便开始主动出击,不再像以前被动防守。成化九年,王越捕捉到一条情报,鞑靼可汗满都鲁离开了自己的老窝,准备侵犯甘肃。于是王越便决定进攻其老窝,果然满都鲁老巢空虚,而且明军又是突袭,这一战大胜。大胜过后,面对王越的却不是表彰,而是铺天盖地的弹劾。无他·,王越的伯乐李贤已经去世了,在朝廷中他几乎没有可以帮他说话的人了。于是为了自保,王越主动回到京城。回到京城后,他吸取教训,和权宦汪直成为盟友。在汪直的庇护下,他得以再次领军出征。

此名将扬威于塞外,王阳明视其为偶像后来却被言官弹劾至死

成化十六年,鞑靼入侵明朝,王越再次决定冒险奇袭鞑靼老窝,杀了鞑靼人的皇后满都海,不过遗憾的是让鞑靼达延可汗给逃走了。这位可汗当时只有六岁,但却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身份尊贵。此战是王越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战,战后他也得以封侯,成为明朝三个以文臣封侯的人之一。但人生的顶峰往往意味着衰落的开始,后来汪直失宠,牵连王越。王越被一贬再贬,后发配到湖北安陆监视居住,形同软禁,悲愤的王越一度想自杀,但有位同僚劝他等待时机。

此名将扬威于塞外,王阳明视其为偶像后来却被言官弹劾至死

弘治十年,昔日差点被明军活捉的鞑靼可汗成长了起来,在明朝边境为祸一方。在这危急关头,王越才被大家想起来,于是弘治皇帝将他紧急调往前线。当鞑靼可汗“小王子”得知是昔日仇人领军,异常狂躁,对明朝边境疯狂进攻。面对疯狂的敌人,当时已经七十高龄的王越十分冷静,按兵不动,寻找“小王子”的致命弱点,然后使出致命一击,将不可一世的小王子打的抱头鼠窜,又像十八年前那样狼狈逃跑。然而,历史居然会惊人的相似,打赢了仗后,王越又被无数言官弹劾,理由是勾结刚刚病故的宦官李广。再次蒙受冤屈的王越再也承受不住了,在忧愤中死去。

此名将扬威于塞外,王阳明视其为偶像后来却被言官弹劾至死

结果王越一死,大臣们就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了,开始纷纷赞扬他。后来的圣人王阳明对其也十分推崇,说自己的兵法是他托梦所教。太平本由将军创,不见将军享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