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立秋,孩子做到「三多三少」,養脾護肺少生病

漫長的40天伏天總算結束了,現在終於進入秋天模式,雖然中午仍然是火辣辣的太陽,但晝夜溫差也加大,早晚溫度都很舒適。對於孩子而言,這個季節也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高發期,做到以下這“三多三少”,能做到養脾胃,護肺臟,讓孩子少生病。

一、多喝水。

出伏立秋,孩子做到“三多三少”,養脾護肺少生病

秋季的主要特點是氣候乾燥,空氣中水份減少,人體同樣缺水,會感覺嘴唇發乾,身上起皮,因此,古代人對待秋燥的良方是:早上喝淡鹽水,晚上喝蜂蜜水。對於3歲以下寶寶,不宜喝蜂蜜水,但喝水量一定要保證,而且不要等到孩子口渴再喝水,隨時讓孩子多喝水,但不能喝各種甜飲料,因為甜飲料會增加孩子的口渴感,要喝白開水。

二、多吃水果。

出伏立秋,孩子做到“三多三少”,養脾護肺少生病

秋季各種水果上市,要給孩子多吃水果,養生強調,秋季要“減辛增酸”,為什麼要多食酸呢?有一個成語叫“望梅止渴”,人只要一想到酸酸的梅子,就會有口水流出來,口裡的津液增加了,可以對抗秋天的“燥”。

所以,葡萄、百香果、檸檬、番茄、秋梨等酸味水果,都能達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是非常適合秋季食用的水果,如果孩子不愛吃,也可以用榨汁機做成新鮮的果汁給孩子喝。

三、多睡。

出伏立秋,孩子做到“三多三少”,養脾護肺少生病

立秋過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白天一天天變短,夜晚一天天變長,因此人體應該保養陽氣,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以使肺氣得到舒展,保肺護肺,古人講究“晚九早五”,雖然孩子也不用完全按照晚上9點睡覺,早上5點起來,但晚上11點至早上5點這六個小時是保養陽氣最重要的時間,也是人體的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一定要保證處於深睡眠狀態,才能讓孩子身體強健,更快長高。

四、少吃辛辣食物

出伏立秋,孩子做到“三多三少”,養脾護肺少生病

秋季一個最重要的養生要點是“少辛增酸”,也就是除了要多吃酸味食物,要少吃辛辣味的食物。

酸味食物會增加人體內的津液,而辛辣食物會消耗掉人體內的大量體液,加重秋燥的程度,如姜、蒜、蔥、辣椒等辛辣刺激味食物,有炒菜時一定要儘量少放,正在餵母乳的媽媽在秋季也要儘量避免吃這類食物。

五、少吃寒涼食物

出伏立秋,孩子做到“三多三少”,養脾護肺少生病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孩子本身脾胃較弱,在盛夏時節,由於氣候中陽氣重,少量吃點寒涼食物無妨,但在秋季,雖然有時有“秋老虎”,天氣也很炎熱,但如果繼續吃過於冰冷的寒涼食物,就會造成脾胃不和,很容易引起腹瀉等腸道疾病。所以,冰棒雪糕之類的就不要再給孩子吃了,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如水果、酸奶等,要在室溫內放15分鐘以上,再給孩子吃。

六、少吃上火食物。

出伏立秋,孩子做到“三多三少”,養脾護肺少生病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上火,除了要多喝水,保持人體內水分充足外,在飲食上也要格外注意,酸食是含有潤的成份,能令人生津,但一些易上火的食物,如龍眼、荔枝、桔子等,要少吃,油炸類的,如薯條等,也要儘量少吃,以免上火傷肺引起咳嗽。

立秋時常,你還有哪些孩子的保健小秘決呢,歡迎分享!

執業藥師,孩子媽媽,關注我,共同分享孩子孕育、生長、成長過程中的健康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