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舫法師: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四)

法舫法師: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四)

河北井陘法舫舍利塔

四 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比較

已分別說二緣起義。今次總論二緣起義,可得數義,比較明之:一,同義別義,亦曰共義不共義;二,廣狹比較;三,廣大義;四,依如來藏說即心即身成佛義;五,如來藏即阿賴耶生阿賴耶義。

甲 阿賴耶與如來藏之同異義

阿賴耶與如來藏之同別義,可得而言者,舉數義:賴耶為一切有漏有為法緣起,如來藏亦為一切有漏有為法緣起,此一同義也。

賴耶攝一切染淨法種,如來藏亦攝一切染淨法種,此二同義也。

就眾生位曰阿賴耶,曰如來藏;若依佛果“曰圓明自在如來藏,無垢清淨藏識,皆以名如來法身而無二無二分者也。如來法界藏身之量,正同於凡夫阿黎耶識量,具足自體相用。”此三同義也。

賴耶為染淨一切法因,如來藏亦為染淨一切法因,此四同義也。

阿賴耶甚深凡小等不可知,如來藏亦甚深凡小等不可知,此五同義也。

阿賴耶境界,唯佛了知,如來藏心境,亦唯佛證知,此六同義也。

賴耶不為一切無漏法之緣起,而如來藏作一切無漏法之緣起,此一別義也。

賴耶有漏現行,如來藏漏無漏皆可現行,此二別義也。

賴耶名唯行於異生及小乘聖者,有學位大乘七地前菩薩位,如來藏則可通一切位,此三別義也。

賴耶一名,唯依有情有為立,無情無為不受薰故,不是阿賴耶故;如來藏可通無情無為,法性藏故,法界藏故,此四別義也。

藏識是生滅牽轉晦昧雜染之相,而如來藏是在常寂圓明淨之相,此五別義也。

阿賴耶有變異,如來藏不變異,此六別義也。

阿賴耶是識,如來藏是智,此七別義也。

阿賴耶依異生位說,如來藏依菩薩說,又名即別故,此八別義也。

乙 阿賴耶與如來藏之寬狹深淺義

依前道理,自可推知阿賴耶之名義較狹,唯有漏位異生具故,如來藏之名義寬廣,通漏無漏,異生聖者故,《愣伽》、《起信》等說,阿賴耶識依如來藏而生起故。《起信別說》雲:“真如、如來藏、阿黎耶三位、雖不離不異,而皆能盡收一切法,然其內容之深淺與外延之廣狹,亦殊不即不一。”茲依其原圖,製表如次(見下圖)

法舫法師: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四)

“外延以真如為最廣,內容以阿賴識為最深。” 由此圖表,亦可了知阿賴耶之最狹而如來藏廣之,真如更廣,即凡為生滅之賴耶必具不生滅之如來藏與無隱顯之真如也。故阿賴耶依如來藏而有,而阿賴耶與如來藏,則又同依一真如性也。依《勝鬘》,《央掘摩羅》,《楞伽》, 《欏嚴》, 《起信論》等,阿賴耶與如來藏之廣狹,則謂如來藏為眾生本性清淨心,亦即是本具之佛法身,此清淨之如來藏心,由不覺一法界故,妄動念起,虛妄薰習,而成阿賴耶,由阿賴耶再生七六等識,起一切法。

丙 阿賴耶與如來藏之廣大義

夫從眾生位以觀一切法,則一切法唯識,一切法由阿賴耶之所攝持之所生變轉現,宇宙人生,世出世間,異生聖者,唯一阿賴耶耳。廣矣哉阿賴耶,大矣哉阿賴耶。從菩薩位以觀一切法,則一切法唯心,一切法不離自性清淨之如來藏心,一切法唯智,趣菩提覺故,般若之發展故。有為有漏,有為無漏,乃至無為真如,亦唯一如來藏心智耳。廣乎如來藏,大乎如來藏。然此廣大甚深之義,由何而開顯耶?依諸名義差別,而得詮顯,故《摩訶衍論》關於此阿賴耶如來藏之廣大義,各出十名以顯示之。特列舉之,以供研究。阿賴耶十名者:

一者,名為大攝主阿黎耶識——所謂即是大總相義也。

二者,名為根本無明阿黎耶識——依根本無明立,所言不覺義,不如實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也。

三者,名為清淨本覺阿黎耶識——依自然本智立,《起信論》體相四大義,如清淨鏡也。

四者,名為染淨本覺阿黎耶識——依不守自性陀羅尼智立,即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不相離故也。

五者,名為業相業識阿黎耶識——依根本業相與業識立,即不覺故所生三相之無明業相也。

六者,名為轉相轉識阿黎耶識——依能見境界與轉識立,即能見相也。

七者,名為現相現識阿黎耶識——依境界相與現識立,即境界相也。

八者,名為性真如理阿黎耶識——依正智所證清淨真如立,即清淨般若質境真如攝也。

九者,名為清淨如覺阿黎耶識——依本有清白,始覺般若立,即始覺者,即同本覺也。

十者,名為染淨始覺阿黎耶識——依隨緣般若始覺立,即依不覺故有始覺也。

此為阿黎耶識隨其別義而立之十名,總攝一切自體相應俱生所屬,及應攝之一切有關係法盡。然其義則依諸《起信論》的詮之法相而言,其與《攝大乘論》之九識等義可共同研尋,蓋一切法無不可說為識,境無識有故,故此十名正顯一切法唯識之義。依此建立唯識宗可也。

次如來藏十種名者:

一者,大總持如來藏——攝盡一切如來藏故。

二者,遠轉遠縛如來藏——一清一滿故。

三者,與行與相如來藏——與流轉力法身如來令覆藏故。

四者,真如真如如來藏——唯有如如故。

五者,生滅真如如來藏——不生不滅被生滅之染故。

六者,空如來藏——一切諸空覆藏如來故。

七者,不空如來藏——一切不空被空染故。

八者,能攝如來藏——無明藏自中性淨心能攝一切諸功德故。

九者,所攝如來藏——一切染如來煩惱所隱沒覆藏故。

十者,隱覆如來藏——法身如來煩惱所隱沒覆藏故。此為如來藏之十種名字,從其覆藏攝藏以立也,如來藏由此十名,亦攝一切應攝法盡,大功德藏,大法樂藏,從此顯現故,而亦正顯一切法唯心義,一切法唯智勝義,應依之建立一切法如來藏宗唯智宗也。

丁 依如來藏說即心即身成佛義

在眾生異生位,如來藏心為阿賴耶所攝,言阿賴耶不言如來藏。在菩薩聖者位,阿賴耶識攝於如來藏,“眾生不出如來智境故”。言如來藏心。不言阿賴耶。若在佛位,則言法身言如來等,而不言賴耶與如來藏也。又阿賴耶之起,由於如來藏心,而如來藏之不得顯現者,由於阿賴耶等諸識之妄薰。由此義故,在諸大乘經論,可尋阿賴耶與如來藏之關係者,如《大方等如來藏經》雲:

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德相備足,與我無異。

佛見眾生如來藏,欲令開敷,為說經法,除滅煩惱,顯現佛性……

此經有九喻說如來藏,大意皆顯如來功德藏在眾生煩惱心中覆藏也。又如《勝鬘經》雲:

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此自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染,不思義如來境界。

又如《大乘入楞伽經》雲:

如來藏本性清淨,常恆不斷,無有變異,具三十二相,在於眾生一切身,為蘊界處垢衣所纏,貪恚痴等妄分別之所染汙。

又如《大乘理趣經》雲:

賴耶妄薰習,隱覆如來藏,修習純熟時,正智方明瞭。又如《密嚴經》雲:心性本清淨,不可得思議,是如來妙藏,如金處於礦,藏識亦如是,諸習氣俱,而恆性清淨,不為所染汁。

又《央掘摩羅》雲:

謂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自性清淨意,是如來藏……。

斯等諸經,皆說如來藏在眾生位之妄薰習煩惱心識中,而正顯一切眾生本具佛性法身功德。由此義故,天台,賢首,禪宗,淨土,真言等宗,而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是心成佛。”“即心成佛。” “即身成佛。” 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父母所生身,即登大覺位。” 然此本來是佛之心,即心即身成佛心,皆依此漏無漏現行之菩薩位之如來藏心以言也。除此如來藏心阿賴耶識有漏種現未斷除故,無無漏種可起生故。不得說言即心即身成佛也。

戊 如來藏即阿賴耶生阿賴耶義

複次,阿賴耶識,依如來藏心而有者,本為大菩薩心境,不共餘乘之義。然在眾生位,全體諸法,皆阿賴耶,無漏種子寄賴耶故。不說如來藏,以此識即同菩薩心境住之如來藏心故。諸有未明此義者,故多生惑,其阿賴耶由彼生者,如《楞伽經》雲:

如來藏者是善不善因……。外道不知,執為作者,無始虛偽,惡習所薰,名為藏識,生於七識無明住地。

又云:

而實未舍如來藏中藏識之名……。菩薩欲得勝法,應淨如來藏藏識之名。

又云:

若無如來藏名藏者則無滅。

又如《大乘密嚴經》雲:

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阿賴耶。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又如《楞伽經》雲:

我為勝鬘夫人及餘深妙淨智菩薩說,如來藏名藏識與七識俱起,令諸聲聞見法無我。

又云:

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

是諸經文,皆謂如來藏即阿賴耶,或如來藏薰生阿賴耶之二義。論說“地前菩薩見少分如來藏。” 則其相續生滅現行者,當為阿賴耶,依此故地前菩薩位,而說如來藏即阿賴耶,無有過失。又眾生心本具如來藏,佛性法身功德,故阿賴耶識本具無漏種故,故依眾生心說如來藏即阿賴耶,無有過失。又地上菩薩容有無漏無間,起有漏現行,故依善薩心,說如來藏即阿賴耶,亦無有過。由依如來藏虛妄薰生賴耶等,道理准此,亦可了知。

五 結 論

甲 從阿賴耶緣起說到如來藏緣起

應當了知現前宇宙,萬有體相,生起因緣,轉變差別,學唯識學。學唯識學,應窮八識;窮八識故,應究賴耶。知阿賴耶,即可了知宇宙諸法,自體現象,以阿賴耶為緣起。賴耶是藏,染汙為性,流轉生死,過失重故,應當舍離。三乘菩薩,同厭舍故,是我軌範,應學彼學,舍阿賴耶,求解脫智,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一切智智。求智當學菩薩所學,學菩薩學,應即明瞭菩薩心境。依斯心境,漸證德智,涅槃菩提。明斯心境,詮此學者,有摩訶衍,曰如來藏。是故發心新學菩薩,先明賴耶,次應進明大如來藏,勤求修學,漸次圓證。如來藏者,大法樂藏,菩薩學處,如來境界。漏無漏法,緣起性故。眾生苦境,賴耶緣起,從此舍故;菩薩行果,由此修故;如來極果,因此證故。以智核識,不思義境,菩薩應了,菩薩應證故。複次,依如來藏有生死故;依如來藏捨生死故;依如來藏得解脫故;依如來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故。由此勝義,應學唯識學,明眾生境,阿賴耶緣起。應學唯心學;明菩薩境,如來藏緣起。登高自卑,自淺之深從初發心而至成佛,由眾生而菩薩,由阿賴耶識而如來藏心,由阿賴耶緣起而如來藏緣起。何以故,心境次第,薰脩進化,理應爾故,事實爾故,是故應明阿賴耶緣起,而明如來藏緣起。凡有智者,曷深探討,以彰慧目,正法眼藏。

乙 建立菩薩如來藏宗

弘法利生,以菩薩為軌範,以佛陀為鵠的,六度萬行,行在於斯,恆沙功德,證在於斯,菩薩心境,大如來藏,以為中心。應設方便,不離諸趣,饒益有情,六道三界二乘凡外是眷屬故,運大悲心,權巧接引,而不同流。方便在於斯,權巧在於斯,菩薩心境,大如來藏。功行究竟,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圓滿圓滿,平等平等,四智菩提,薩婆若海,我所求故,一境境界,智差別現。菩薩應得,菩薩應證,證得在於斯,菩薩心境大如來藏。由此理趣,建立菩薩不共學處,如來藏宗,亦曰唯心宗,聖教正理,已略分別;若廣分別,應尋七經四論,厥為慧目,大法燭。是故結曰:發心菩薩,應學唯識學,建立唯識宗,更應學唯心唯智學,建立如來藏宗。

法舫法師: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四)

丙 結歸緣起

說二種緣起已,建立如來藏宗已,謹依聖教, 《密嚴經》結雲: “於法恭敬,恆居此土,不生餘處。鹹共悲憫未來世中,一切有情,普欲等慈,為作饒益。”有諸菩薩各共瞻仰,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一心同聲以偈問曰:

尊者具辨才,惟願見開示,世間諸色像,其誰之所作?為如工造瓶,泥輪以埏埴。為如奏樂者,擊動所成音。為如一物體,有三種自性。為已成未成,成在於一物。

云何種種色,一物而建立?為兜率所作?夜摩所作耶?他化自在作,大樹緊那羅,善見天所作,色究竟天耶?螺髻梵王作,諸色天作耶?一切天主作,自然所作耶?變化之所作,諸佛所作耶?為餘世界中,佛子之所作?

是諸作眾色,惑亂而建立,所起於惑亂,如鹿見陽焰。譬如於瓶處,為德之所依。一切諸世間,能住於處者,非德者屬德,非德依德者,展轉和合故,眾德所集成。諸色惟惑亂,為亦有住耶?為梵王所作?那羅延作耶?雄猛及勝論,數論自作耶?勝性之所作,自在‘自然’耶?‘時’‘無明’所生,‘愛’ ‘業’所作耶?天仙及世定,皆悉懷疑惑,為先無有體,猶如於幻夢。亦如熱時炎,及乾闥婆城,無始妄分別,隨彼彼相續,起能取所取,如蛇有二頭,亦如起屍行,木人機所轉,空中見垂髮,及旋火輪耶?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告普賢眾色大威德菩薩摩訶薩及餘大眾而說偈曰:

世間眾色像,不從作者生!亦非劫比羅,因陀羅等作!亦非祠祭果,亦非圉陀教!彼有多種因,修行不常住。亦復非無有,能持世間因,謂第八丈夫,是名為藏識,由此成眾色。如轉輪眾瓶,如油遍在麻,鹽中有鹹味,如無常編色。丈夫識亦然,如香在沉麝,及光居日月,遠離能所作。及以有無宗,亦離於一異,一切外道過,非智所尋求,不可得分別。定心解脫者,自覺之所證。

若離阿賴耶,即無有餘識,譬如海波浪,與海雖不異,海靜波去來,亦不可言一。譬如修定者,內定清淨心,神通自在人,所有諸通慧,觀行者能見,非餘之所了。如是流轉識,依彼藏識住,佛及諸佛子,定者常觀見。

藏識持於世,如以線貫珠,如輪與車合,業風之所轉,陶師運輪杖,器成隨所用,藏識與諸界,共力無不成……。最上瑜伽者,地地而進修,了知一切法,皆以心為性。善說阿賴耶,三性法無我,其身轉清淨,而生密嚴國。

二十三年元月彌勒誕日,在世館考校室。

(作者法舫法師{1904-1951年},俗家姓王,河北省井陘縣臺頭村人,他是“太虛大師座下第一弟子”,他精通梵文、巴利文、英文、日文、藏文、中文6種語言,三度主編《海潮音》雜誌,兩度出國傳教,任首次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中國籍常務理事。原載《海潮音》第十五卷第三號,《法舫文集·第二卷》。編輯程淑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